有人說:“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樣說對嗎?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江湖牧人


這句話其實是10多年前另一句話的翻版:“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但這種說法早已被否定。

首先,老師都是經過大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在專業知識方面應該沒問題。但我們也得承認,老師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差距在於老師的教學藝術,老師的表達能力,老師的課堂掌控,老師的管理水平,老師的責任心等等。這些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的。

其次,學生是有差異的。二千多年前的聖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張。“因材施教”就是要照顧學生的差異性。現在很多名校都在分快慢班,甚至還有清北班,還有以前的分層教學,這些都間接承認了學生的差異性。

另外,國家現在正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每年高考的單招,這些都表明學生是有差異的。既然學生有差異,那就不可能十個指拇一樣長。

再有名的老師,所教的學生中都有不好的;再差的老師,所教的學生中都有優秀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何況大教育家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賢人也
才七十二。


詩意南山


這個”只有……沒有……”句式,實際上是個荒謬絕倫的判斷句式。即沒有提供判斷的因果條件,也不符合人的差異性社會普遍存在。

人有妍蚩智愚,十個手指頭有長短,優劣有別,良莠不同。這是世界普遍的生態,矛盾的普遍性也由此體現出來。即使人為工程,亦如良田千傾,豈無稗草。廣廈萬間,焉無蠹蟲。

在上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80%的教育資源分佈在發達國家,只承擔20%的受教育人口。 20%的教育資源分佈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卻要承擔80%的受教育人口。中國教育經數十年發展,教育資源大大擴充了,但在中國之內,教育資源的分配依然不平衡,既有地區差別,也有城鄉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大城市之內,也有省級示範高中、普通高中、優質初中、普通初中、中心小學、普通小學等等差別。即使在省級示範高中之內,也有省級實驗班、平行班、文科班、理科班等等差別。即使在同一個班,也有尖子生、差生的差別。同樣的道理,高考錄取的時候,分三個批次錄取,有一本,一本中又有重點本科即985、211大學等等教育部所屬和省教育廳所屬大學,二本即地市級所屬大學,以及高職高專院校。

由於差別的普遍存在,應該說,不僅教師有差別,學生也有差別。一所好學校,並不是所以的老師和學生得是同等優秀,而是集中了更多的優秀教師和學生。例如,武漢最好的高中,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武漢二中,高考重本率並非100%,也只是80%以上,重本率非常高而已。

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句話或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責任。有那麼一點積極意義。但反過來,卻為學生的自流和放任,敞開了大門。是很邪惡的一句話。

歸根結底,學習是學生及其監護人的事情。學得好不好,學生是起決定作用的內因,學校和教師是必要條件的外因。就像溫度可以孵化雞蛋為小雞,但不可以孵化鵝卵石為小雞。內因是決定因素,外因是條件因素。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之,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坎曼爾詩箋雲:名門出傑子,好木出良才。

一個好教師當然是勇於負責的教師,要時時刻刻關心幫助學生,但絕不能大包大攬,把所以的責任都包攬下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教師的定位是:幫助學生學習的人。


華中小隱


First, a statemen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represent only personal views. Please bear with me if I offend you. Only incompetent teachers, no unqualified students. I don't think this sentence is very complete. Of course A good teach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growth. But also for students. It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learning. But The same teacher leads a class. And the same teacher with different classes in the same grade. The students'academic performance varies greatly. And why is that? The growth of a child is affected by many conditions. First of all, family education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 loving family will bring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If a student's parents quarrel at home every day, beat and scold, this is extremely bad for the child. So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of children. Also has parents'every word and deed, will also affect child's future development invisibly. Meanwhil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lso can bring certain influence to student's growth. Especially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nternet economy is very developed.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students to absorb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students is everywhere. Therefore, 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bottom line. Cultivate good, virtuous, noble children. Children are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Their tomorrow is our motherland's tomorrow. I hope we can all bear the burden The task of educ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Cultivate children of good character.


易造價


這是一句貌似有點道理實則最混蛋的話。把所有教之不成才的責任都拋給老師,簡直是強盜邏輯。學生學不好,因素多了去了,憑什麼把所有的賬算在老師的頭上?成才的道路上,是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同時也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社會的耳濡目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朽木一塊!兢兢業業的老師還是絕大多數,只是少數行業敗類抹黑了這份工作的純粹,而媒體又無限放大,我們眼裡只看到了不恥,看啦!這就是現在的人民教師!不要把他們綁在道德的標杆上,你看看現在老師的處境,對學生有多大的話語權,說不得,罵不得,更別說打了,是整個社會環境閹割了老師的尊嚴,老師教的即沒有成就感,社會也沒有賦予老師的崇高性,最後的結果就是,學不學!認不認真學!最主要還是看學生自己,老師再不會殫精竭慮的去為學生付出,這就是教育的一個基本現狀,悲呼!


Amao的自留地


那時候,看病可以公費,到外地看病路費,住宿費都能報銷,可是老師們都帶病堅持工作,特別是班主任,為了學生……!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感覺這種說法太不正確了!這樣說老師們會很傷心的,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因為事實不是這樣的!


沐清風明月


大家好,我是好孩子。

我個人覺得凡是人都會有缺點和有點,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不知道改正。

正如您這個問題一樣《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句話我不肯定也不否定。因為老師合不合格是由他(她)的所作所為決定的!而學生合不合格是由老師及家長和社會群體決定的,當然這句話說出來又有很多異議,但是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好的師資力量確實可以培養出好的學生。(也就是合格的學生)!比如說學生在好的環境與差的環境中,兩者表現的不一致。那麼你能說這個學生合格還是不合格呢?

歸根結底!合格的老師和合格的學生不是你我他(她)說了就是的。是由社會群體、學校及家庭能夠衡量的。

最重要的是老師做到問心無愧於學生。

學生做到知恩圖報於老師。

謝謝



我們都是好孩子346


老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世上的學生千千萬,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教的”,不然就不會有聖人先師所謂的“孺子不可教也”一說,更何況每一個老師又不是聖人,是人總有缺點,人無完人,不然就不叫人了,所以不能保證每一位老師都是合格的,但是相信大部分老師在教育學生上都是合格的,最起碼他們的初衷是如此,可能有時候會事與願違!



對於學生的教育,絕對不能單純依靠老師,不能將孩子交給老師就覺得萬事大吉了,而是需要社會,家庭,父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是沒有父母,家庭社會方方面面的配合,就算老師是神仙,也拯救不了我們的孩子。

所以說,一個孩子教育的失敗,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應該多反省反省自己,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的沒有一點毛病,想知道孩子父母是什麼樣子的人,看看他們的孩子就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說,“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種說法對老師不公平,有失偏頗。

以上是學習以後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見解,希望留言一起討論!


學習以後


我說:只有不合格的將軍,沒有不合格的土兵對嗎?

同理我說:只有不合格的領導,沒有不合格的民眾對嗎?

很多邏輯是荒唐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塑造人、培養人不是製造產品,製造產品在一特定環境和特定時間內可製造百分之百合格,誰敢保證培養人是同理呢?孔聖人幾千學生,又培養出了多少能人?

不是教師怕承擔責任,而是不能承擔一些荒唐不合理的責任!



三哥7536


我認同以上觀點。

學生上學的的主要目的就是學,而教學和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本身。所以交的好壞與否肯定跟教師脫不了干係。

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教師能吧一個班的學生都教好(除了一對一)。這也充分說明了教師的能力有限,或者說精力有限。不是教不好,實在是眾口難調。希望校方能減少班級學生數量,抓質而非量。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平均資源,而非重點照顧尖子生。



尋找藍也


應該是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父母。

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有不同的父母就有了不同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下來,一直都是父母養育,一直跟父母學習,有理論說學習就是模仿,其實是一直在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典型的是孩子走路都像父母。

試想一個沒有書的家庭很難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說明了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家庭好比土壤,土壤肥沃的話,苗才長得壯,土壤貧瘠的話,沒有充足的營養的話,苗就長不好。所以,父母比老師更重要,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