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你們是大年初一給紅包還是年三十晚上給紅包?

觀景天下


作者老家是皖東地區的一個農村,基本的話農村就是平常沒有人,只有到過年才會有一些人在家裡。然後對於紅包的問題,其他家的不知道我就說說自己家裡的情況吧。

基本上我們那邊大年三十起床就開始貼對聯,準備年夜飯和滷鹹味。基本上上午的話就是隨便吃點東西 ,就開始一天的忙碌。說是年夜飯一般下午什麼事情都準備好了,就開始把飯菜端上桌子,一家人圍在一起,放完鞭炮就開始吃飯了,一放鞭炮我們村裡人就知道誰家過年了,一般那個時間比較晚,兩三點左右。所以吃了“年夜飯”之後晚上就不會吃飯了,就開始包餃子,因為大年初一早上 需要吃餃子。

一般包餃子都是吃完飯到晚上那段時間。等包完餃子就差不過天黑了,就是放煙花的時間了。因為我家和我大伯家離得比較近,基本村子裡都是這樣 兄弟兩家離得都比較近。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就會去我大伯家去拜年,帶上兩瓶酒,一條煙,兩包糖。然後就去了。我小時候的時候,去大伯家裡基本都是會給我壓歲錢的,而且也是三十的晚上給。現在我大了,我大伯也有孫子了就輪到我爸爸給他們了,也是三十的晚上給。我們那邊大年初一是不拜年的,也就是在村子裡每戶每家的去一下,象徵性的拜個年,然後就各回各家。等到大年初二開始正式的走親戚,然後遇到親戚家的孩子繼續給壓歲錢。所以新的一年裡基本上的話就是大年初一不給孩子壓歲錢,其餘時間都會給。因為親戚太多,可能正月十五之前都會走親戚,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都會有給壓歲錢的。

基本上現在小編感覺現在的壓歲錢已經沒有了以前實際意義。現在壓歲錢已經成了很多人攀比的工具,而且紅包的大小也成了別人富有的標準。所以小編希望大家在過年給紅包的時候有個正確的心態,不要盲目的攀比。

最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歡樂。





神經餅大大


臘月三十這一天,我們這裡俗稱“小年”,正月初一這一天,我們這裡俗稱“大年”。臘月三十傍晚的時候,家家戶戶才開始掌燈點香,接祖宗爺等。在接回祖宗爺後,在外未回家的人,就不讓再回家了,只能等到初二才能回家,出嫁的閨女在此期間也是不能回孃家的。

拜年的禮節,從大年初一才開始,而且家族內晚輩都要去給長輩拜年,這時長輩一般會給來拜年的晚輩一些壓歲錢,也就是現代人說的紅包。

我們這裡的傳統拜年方式,是實實在在的下跪,就是雙膝跪下,不這樣做,長輩會認為晚輩的拜年是不真誠的人。

我們這裡有句俗語是“大年初一去拜年,蹶著尾巴上了天”,這句話就道出了拜年的時間和拜年的方式。如果大年初一哪個晚輩未給長輩拜年,長輩會記一年的,晚輩是會受到責怪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今天已經是農曆23,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年了,再過7天就是大年30。這壓歲錢是年30給還是初一給,這個我們這邊沒有規定的,一般比較親近的家人都是年30晚上給紅包,比如自己的父母,自己家的孩子啊,都要年30給紅包的。

初一初二就開始走親串友了,這時候去親戚家,給親戚家孩子的紅包就初一給了,紅包給到十五為止,元宵節過後就不給了,我們這裡所說的過年的最後一天,也就過完年了。

過年給紅包代表著喜慶,我們這裡要給長輩紅包,結婚完的人要給父母、爺爺奶奶、岳父岳母等人紅包;還有就是親戚家的孩子們紅包,過年給紅包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自己有孩子的話,也能收回一些,也就扯平了,就是意思一下。




雨銘軒說美食


我是北方的人。在我們北方三十晚上給家裡長輩給晚輩的錢才叫壓歲錢,到了到年初一再給就叫拜年錢了。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壓歲錢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古代有一個名“崇”的小妖怪,每年除夕都會跑出來摸孩子的頭,被摸的孩子就是發高燒,說夢話。為了不讓小妖怪再摸孩子的頭,孩子的父母就會用紅紙包上幾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邊,當小妖怪除夕夜來到孩子的窗前準備摸孩子頭時,看到了銅錢即使被吸引,忘記了摸孩子頭。從此以後,大人們就會在除夕夜來臨以前給孩子隨身帶著用紅紙包著銅錢,於是就有了壓歲線這個風俗。

壓歲錢,在我們這裡都是在年三十晚上12點之前給孩子,當然孩子一定要給老人磕頭的,恭祝長輩身體健康益壽延年,而長輩在給晚輩壓歲錢時也要說一些祝福孩子學習進步等,幸福健康的祝福語。壓歲錢作為中國春節的年俗,寓意著壓住過去一年的所有不如意,辟邪驅鬼,保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我家老人給孩子壓歲錢都是在年夜飯吃完餃子以後,要趕在12點新年到來之前完成。


懂知識的小胖子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壓歲錢的發放時間也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在豫西南,我們成壓歲錢為“壓腰錢”,寓意著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是滿滿的年年有餘。長輩喜歡用在銀行新換連號的紙幣,給孩子們當壓歲錢,希望孩子新的一年裡,"好運連連,幸福連連"。

我的家鄉發壓歲錢的時間,分為三種時間段①,發給自家的孩子一般是在零點之後,家長,把孩子的壓歲錢放在新衣服口袋裡,有著迎新和辟邪之意。②,發給本家的晚輩的,一般是在早飯後在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發放的。③發給親戚的孩子的,是來家中拜年時發的。




在過新年,這個傳統節日裡,給孩子發紅包,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無論紅包的大小都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無限疼愛與期望。希望這一傳統習俗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悅爾怡嘉


給紅包的時間我們家是這樣的,自己的孩子,正月初一給紅包,親戚家的拜年時給紅包,比如侄子侄女往得近的孩子,我們一般都是團圓的日子給紅包,有時幾家人輪流請客團圓過年,吃飯後就發紅包,就是是臘月26至29之間孩子們去親戚家團圓吃飯後就可以收到紅包了。並且紅包在正月十五之前都可以發,過了正月十五就不發了。紅包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不管多少,都表達一個意思,希望每個孩子新的一年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人生百味美食部落


對於是年三十給紅包還是初一給紅包這個問題,身為南方人的我,親身經歷,是年三十給紅包的有,大年初一給紅包的也有,看情況而來。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後一起看下春晚,聊下天,等到十二點放鞭炮或煙火,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這是小時候的記憶。如今,這樣的風俗依然在延續,但是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喜歡刷手機發紅包,時代不同了,如今是網絡時代。以前,有些在外工作的長輩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要趕回外地,所以紅包習慣在年三十給。現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就算距離再遠,可以通過微信發紅包,不會擔心發不到紅包。所以,什麼時候發紅包隨自己心願和高興,可以年三十發,也可以大年初一初二或是初幾發,只要不要過了十五元宵節都可以。






請叫我籹神或執著的魚


小時候每到年三十吃完年夜飯,我就準備火急火燎的往外跑,準備找小夥伴玩。這時奶奶有時候是媽媽都會讓我倒一杯水給爺爺和大伯,我就照做。於是爺爺和大伯都會笑著接下誇我長大了,然後從兜裡掏出壓歲錢笑呵呵的給我了,當時的我不懂拒絕。有錢可以買花衣服和炮放,然後我就滿心歡喜的跑開了。

到了大年初一,去爺爺和大伯家拜年。他們會給我找個大袋子,裝好多糖果水果還會給我一個紅包。每次拜年都是那個空空的袋子,最後拖著滿滿的袋子滿載而歸。

我們家裡父母爺爺大伯年三十晚上都會給一個小紅包,初一給個大紅包。記不清多少,只記得滿心喜悅。


聽說風超大


我們老家是重慶大山裡的。家裡窮,沒有壓歲錢的概念。只盼著過年的時候。穿新衣,打打牙祭就不錯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那一般都是包湯圓。父母親有時會在湯圓中塞5分,2分或1分的硬幣,圖個好彩頭。我們也會在咬到硬幣後,再交給父母洗乾淨後,留做家用。因為,經濟的原因,我小時都是穿的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小時過年時,最喜歡的事,就是放鞭炮。但又沒錢買,然後就看誰家辦酒。我們一幫小孩,就蹲在人家門口,守著客人放炮。有的客人點燃後就會扔在地上。那個時候,守在門口的我們會一哄而上,就在鞭炮的爆炸聲中,一頓亂踩,直到把鞭炮踩滅。


半世滇瘋半世流離


按我們河北規矩:

一般都是大年三十給孩子們發紅包,因為此時家裡人最全。

吃過年夜飯,長輩們就各自都紛紛拿出準備好的紅包:

“磕頭給紅包嘍!”

於是小孩子們就開始紛紛磕頭,從爺爺奶奶開始依次磕頭。

磕一個,給一個。

至於外甥,外甥女,當天肯定不在,因為也去人家爺爺奶奶家。

那就只有等大年初二隨父母回門時方得給了。

至於外人家孩子,則只要是在正月裡,那就隨見隨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