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人體檢有必要做ct嗎?

唐宋828


如果身體一直很好的年輕人(30歲左右),體檢常規不需要做。比如很多單位體檢,40歲以下的常規不做檢查。常規的體檢項目就是血化驗(血常規、血生化),少數加做腫瘤標誌物化驗,有時大小便化驗(現在做的也少了)。肺部體檢常規胸片,頸部,腹部超聲檢查,女性加做盆腔超聲。再加心電圖等基本項目。

但是一般40歲以上,會建議胸部薄層CT掃描,重點篩查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篩查)。對於腹盆檢查,可以選擇增強CT或者平掃CT。可以相對準確的瞭解有無腹腔臟器病變,尤其是超聲檢查不敏感的臟器,比如空腔臟器胃腸,後腹壁的胰腺。CT掃描就不會受到氣體的影響,並且客觀顯示的很清楚,不受檢查者的主觀影響。建議40歲或者45歲以上檢查CT,主要考慮到這個歲數後,疾病的發病風險明顯增大。

一般人在做體檢時,除了基本的檢查項目外, 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區別的選擇檢查工具。比如有腫瘤家族史的,要側重腫瘤篩查,胃腸腫瘤史的,建議增加胃腸鏡檢查;也要根據自己身體情況,既往有什麼疾病,要針對性的選擇檢查工具。比如有乙肝病史,那麼要重點篩查肝臟,轉氨酶的值,肝臟超聲或者核磁共振和肝癌的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AFP)。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體檢完了才知道是否健康。

這麼多年單位體檢都是拍胸片,今年換成了CT,結果有三名同事檢查出早期肺癌,他們都做了微創手術,把腫瘤切除了,幾次複查後有都很好,現在看來應該是治癒了。

100多人的單位一次體檢出三個早期肺癌,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確實是事實。消息不脛而走,於是其他單位紛紛效仿,也把體檢中的胸片改成了CT檢查。



有一次我領一個自稱感冒很長時間的朋友去放射科做透視,結果在放射科工作的同學在瞭解情況後直接給做了CT,結果給朋友檢查出肺癌晚期。之後我問同學為什麼一個疑似感冒病人直接給做CT檢查?他說胸透和胸片漏診率和誤診率非常高,聽了病人病程之後覺得還是有做CT的必要,所以就直接做了,沒想到檢查出肺癌。

當然不建議所有人都把CT當做體檢項目,畢竟CT檢查費用高,而且接觸放射線相對多一些,對身體不好。體檢用的一般是低劑量CT,相對放射線危害小一些,所以即使體檢也最好選擇低劑量CT。

一般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CT檢查。比如年齡在40歲以上,有吸菸史,有職業危險因素暴露史,有慢性肺病,有肺癌家族史等等,建議這些人每年用低劑量CT做一次胸部檢查。


百姓體育


CT可以做全身幾乎各個部位,問題是問能否做體檢,這個得具體點問。

比如體檢有必要做膝關節CT嗎?有必要做頭顱CT嗎?有必要做鼻咽CT嗎?等等,這些的答案是否定的,完全沒有必要。沒必要的原因,一是起不到體檢的作用,二是浪費了錢財和時間,三是受到了沒必要的電離輻射!

目前有證據能獲益的CT有關的體檢項目是肺部低劑量CT。

注意三個要點,一是肺部,二是低劑量CT。而且健康體檢目標人群是高危人群。

體檢,或者早篩查技術,必須是陰性預測值高,價格便宜,操作方便,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目前的早癌篩查,其實很多機構做的不夠精準和合理。

至於PETCT,更不推薦用於早癌篩查。為何,1.很多的癌,在PETCT上不會被發現,比如小的腎癌,肝癌等。2.PETCT輻射很高,每年一次的癌篩查,這個輻射劑量太高了。3.價格昂貴。

個人有比較好的早癌篩查建議,也是被某些高端體檢採用的,那就是全身增強核磁(無電離輻射,對比劑副作用小,過敏風險低),加低劑量胸部CT,胃鏡及結腸鏡,另外,需要查瘤標。

這個組合可能是目前,我們能使用的最佳組合手斷了。缺點就是價格貴。

或許,健康,有很多時候,是需要金錢來購買的。


放射科楊大夫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體檢本來就是針對"看起來"的健康人。就是外邊看起來健康的人去檢查身體才叫體檢,如果身體出現了問題去醫院的叫看病。什麼叫看起來?就是表面看著沒事,但是是不是真的有問題?不知道,要體檢查過才知道。體檢有必要做CT嗎?體檢目的不一樣,檢查項目也不一樣,要體檢篩查肺癌,那最好的就是做CT。

體檢不能預防癌症,只能篩查早期癌症

老百姓有個誤區,說某某某去體檢,發現了癌症,每年體檢還能得癌症呀?

體檢的目的是及早發現早期癌症,早期處理,以防轉移和復發。體檢並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不能讓人身體不長癌症。預防癌症要從自身的生活習慣做起。

體檢需不需要做CT?

體檢有很多項目,針對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項目。常規的體檢項目有:血常規、肝腎功能、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膽胰脾超聲、子宮附件超聲、雙腎輸尿管膀胱超聲,胸片等等,這幾個項目是最常見的體檢套餐,能大概瞭解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但是我以一個影像科醫生的角度來說,這些項目遠遠不夠,特別是體檢篩查肺癌,不應該用胸片,胸片基本看不到早期肺癌,而發現早期肺癌最重要的項目就是胸部CT,體檢就用低劑量CT掃描。

體檢需不需要做CT?要看體檢的目,體檢的部位。每個部位有最優的檢查方式,像上面說的肺部,最好就是做CT。我給我家人體檢,直接給他們做胸部CT,有些朋友很害怕輻射,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恐怖,瞭解利弊,才能更好的去利用。

如果說體檢查乳腺和甲狀腺有沒有問題,那我肯定不叫大家去做CT,因為CT不是最好的檢查方式,我會推薦做超聲,超聲價格便宜,對淺表器官顯示特別好。如果是單純體檢內臟肝膽胰脾,我也會推薦大家做超聲,而不是CT。

如果要看胃腸道,那麼我會建議去做胃鏡或者腸鏡,而不是做CT或者磁共振。

再強調一下,不要用PET-CT做體檢,這個檢查不但貴,輻射大,最主要是很多早期癌症做PET-CT顯示不了,無法發現早期癌症,所以意義並不大。如果你說,你錢多(一個檢查8-9千),無所謂,不怕輻射,那也可以去做。

體檢的部位不一樣,體檢選擇的項目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健康人體檢做CT是否為濫用。


小影大夫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一個健康的人體檢有必要做CT嗎?

首先,毫無疑問,CT除了對早期肺癌篩查有特別好的作用以外,對一些腦部疾病如顱內腫瘤、出血及梗塞等檢查效果也不錯,同時對一些腹部實質臟器如肝、脾、胰、腎、前列腺等佔位性病變以及乳腺、甲狀腺等部位的腫塊也能顯示出很好的診斷作用,可以說在平時的看病就醫中,CT檢查有時候是非常必要的,是醫生確診的有效手段。提醒:推薦使用低劑量的CT!



其次,CT哪怕功能太強大,也不應該過度使用,對健康人來說也不可多檢!尤其是對於健康或者免疫力比較差的人來說,這種檢查還是弊大於利的!因為CT的檢查原理是還是通過X光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分層面包一樣,一片片看,一次CT的輻射量是400張普通X光片的劑量,而一個健康人年平均輻射劑量標準情況下是不能超過1mSv,最大劑量不超過5mSv,事實上是一兩次普通胸片就超過了,普通CT掃描一次劑量大約為2mSv-10mSv,可見更不可能把CT當做是一類健康人體檢的項目!



最後,在國外,CT也只是一個醫院對某些特定疾病的檢查手段,是主要用於疾病診斷的,而絕非是作為健康體檢的一部分。我們目前一些醫院還存在一些現象,對於CT設備的使用時間到了後的淘汰存在隱患,正常情況下,一臺CT設備用了10年以後就差不多不能使用或者淘汰了,因為這時候安全係數會降低,但存在有些大醫院為了設備更新,在沒有十年以後就出售給其他一些小醫院或體檢機構,然後被其翻新後使用,這時候的設備不僅安全性得不到完全保障,而且殊不知這些還會有視頻衰減,圖像不清晰等極容易導致醫生誤診、漏診的現象!



所以,健康體檢並不主張把CT納入常規健康體檢,但也不代表不用,也是健康群人慎檢,應尊重醫囑檢查!注意:也不可因其輻射就完全放棄它,該用的情況下還是必須要用的,請放心的,一年一兩次的檢查,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只是危害不大也不可亂用或濫用。


醫學小偵探


如果說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那就不需要做體檢,但是問題是大部分人都是自我感覺健康,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這就需要定期做體檢了。

並且很多疾病早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給人造成一種很健康的假狀,從而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在沒有進行相關的檢查前都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健康的。

接著說要不要做ct這個事,一般的體檢,例如單位組織的這種常規體檢,都是不含有ct的,常規的基本套餐有三大常規,肝腎功能,胸部x線,再加腹部的彩超,這些常規的項目基本上就可以排查大部分的疾病了,單位體檢出於價格的考慮,是不含ct這一項的,所以沒有特殊的需要的話可以不做ct。

但是CT在很多細節上信息量遠大於x線片,特別是肺部小結節,特別小的肺部小結節需要CT才能看到,如果家族有相關的疾病史,或者有相關的症狀,比如長期咳嗽,咳痰等等,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在體檢時可以選擇胸部低劑量CT。


影像科醫生張浩


針對健康人的體檢,健康人僅僅是表面的健康,通過體檢篩查出這部分可能不健康的但表面健康的健康人,所以說篩查很重要,尤其是對惡性腫瘤患者,早發現,明顯提升患者的生存時間。

不一定篩查,就要用CT檢查,常規的如抽血檢查肝臟、腎臟功能、腫瘤標誌物等,通過大便和小便化驗瞭解胃腸道和泌尿繫有無病變。體檢,就是講究性價比和損傷小,可以通過超聲檢查甲狀腺、肝膽胰脾雙腎,就可以完全明確,不需要有輻射的CT。而對一些有家族史,吸菸時間久,有肺部慢性炎症的患者,建議做低劑量螺旋CT篩查,因為常規的胸片看不到小的腫塊或者很早期的腫瘤,而ct是完全可以明確的,所以建議針對一上午有高危因素的健康人,做胸部CT檢查。

對一些頸部的,腹部,頭顱的篩查,不建議ct,確實需要考慮輻射,另外就是費用的問題。


放療大夫張洪明


既然是健康人,還做什麼CT!這就相當於牙齒是好的,為何要去拔牙!沒事找抽的型,當然你說是為了預防一些重大疾病例如腫瘤等,那隻能說也是無用。李詠檢查出來又怎樣,死得更快更慘!

CT你以為無害?這你完全可以問下CT的醫生,只聽他的一項回答,其餘的不要聽,他會說照一次CT半年內不要懷孕。這就說明CT對人體的傷害是不能忽視的,你每年照個幾次可想而知,你以為X射線是玩的?沒事別掏錢買罪受!

所以健康人就沒必要去做CT了,有時候真檢查出病了對患者沒好處,本來能吃能睡能跑的,醫生告訴檢查出癌症了,結果沒活多久死了,嚇死的!

有很多醫生髮現有人死了之後才發現體內有癌塊存在很多年了,而死者並不是因為癌症死的,這說明人完全可以在無知的情況下與癌症共同生存很多年!


萬事如意一身輕


健康人體檢?體檢當然是我對健康人(或者準確地說,至少在沒檢查之前是認為健康的,如果已知不是健康的,那就不是體檢,而是去看病,相關檢查是為了診斷)。

健康人體檢,有不同的體檢,看體檢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體檢有不同的目的,入學體檢,入職體檢,入伍體檢……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多數人所說的體檢是指每年做的那種常規健康體檢,這種體檢一般是不常規做CT的,哪能動不動做CT?否則就成了濫做檢查。

即便是腫瘤篩查中的肺癌篩查,也只是針對肺癌高危人群,並不需要所有人都要去做肺部CT,而且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也是做低劑量CT,目的是儘量少受一些輻射,可見,體檢要重視儘量避免或減少因體檢而受傷害。但現實是,經常看到過度體檢,不要說CT,甚至有很多體檢機構給健康人推薦PET-CT做為體檢手段,說做一個PET-CT就可以查出有沒有癌症,這真是忽悠。

濫做CT,濫做PET-CT,害處明顯大於可能得到的好處,不要聽信這種說法,體檢不能一視同仁,要有針對性,最好是評估後有針對性進行。當然,如果是疾病診斷需要,那是另一回事,診斷和體檢或篩查不是一回事,出於診斷需要,該做的檢查要做,但也不能濫用檢查,體檢就更不能濫做檢查。


腫瘤專科醫生


CT的好處是分辨率高,敏感性也高,比普通的X片優勢明顯。但是,CT的價格更貴一些,輻射的劑量也比普通X線高一些, 所以,CT檢查並不是體檢的常規項目,但是,對於以下的情況,還是需要使用的:

(1)40歲以上的人,每年做一個低劑量的胸部CT檢查

肺癌大發病率排在第一位,我國每年有超過80萬的肺癌新發患者,對於年齡大於40歲,特別是吸菸大於20包/年,被動吸菸者,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應該做一個肺部的低劑量高分辨CT檢查,因為普通的胸片,基本上發現不了早期癌症,只有CT才有參考價值,目前國內外的指南,都是把CT作為肺癌的篩查手段,而且推薦的是低劑量的CT,低劑量意味著輻射劑量比普通的CT更低,更加安全。

(2)篩查胰腺癌也建議做CT檢查

胰腺位於腹膜後,前面有大量的腸管覆蓋,由於腸腔裡面有大量的氣體,做彩超很難看得清楚胰腺,因為氣體對彩超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如果想查一查有沒有患胰腺癌的可能,CT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於長期吸菸飲酒,肥胖,有糖尿病或者慢性胰腺癌病史,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慮做一個腹部CT檢查,看看胰腺有沒有問題。

(3)常規體檢發現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

我們對於腹部查體,經常用的是腹部的彩超檢查,如果彩超發現腹腔裡面有佔位,例如肝臟或者腹膜等地方有新生物,但是彩超看得不是很清楚,可以進一步做一個CT檢查,幫助診斷。

所以,常規體檢,是不是要做CT檢查,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家族史,疾病史,工作環境,個人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