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

有什麼正在瘋狂的蔓延

讓那些眼花繚亂繁華

都變成一場春風

不知山高水淺的孩子

就任性又自由

來陪我一起走進人群

看看世事的艱難

我們朝著春天去,好嗎?

——電影《過春天》同名主題曲

有一部電影叫《過春天》

新人導演白雪的處女座,在平遙電影節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還入圍了今年的柏林電影節

今年3月在內地上映後,排片慘淡,票房更是慘不忍睹。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欣賞一部好電影,窺探一個“單非”少女的“春天”。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過春天”,即“過春”,傳統的說法叫“過骨”,粵語裡水客(走私客)行業的一句黑話,在深圳和香港之間,負責走私代購的水客們,把成功帶貨通過海關叫做“過春天”。

當然,這也是對電影女主角殘酷青春的暗示。

女主角佩佩,16歲,單非。

佩佩出生在香港,父母離異後跟隨母親住在深圳,卻在香港讀書,過著穿梭於兩地間的雙城生活,而她的人生也因此被割裂成兩半。

電影從始至終沒有提及佩佩母親的工作和收入來源,我們只知道她沉迷於麻將,對女兒生活無心過問。

佩佩的父親是香港人,已再婚,作為一名底層體力勞動者,對於關懷女兒心有餘而力不足。

佩佩習慣了在香港用粵語和父親對話,回到深圳用國語和母親交談,然而沒有一種語言能讓她和父母真正溝通。

他們曾是一家人,如今卻分外陌生。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通過閨蜜Jo,佩佩認識了走私手機的水客阿豪,而阿豪正是Jo的男朋友。

作為一名每天都要往返海關的女高中生的身份,佩佩擁有獨特的“走水”優勢。為了達成和Jo一起去日本旅行的約定,也出於對阿豪懵懂的異性好感,佩佩加入了阿豪的隊伍,“水客”成為了她這個“單非仔”的另一個身份。

春天,陽光溫暖令人萌發慾望,花粉漫天讓人難忍悸動。

16歲的少女開始了遊走於灰色地帶的青春冒險,完成自己充滿陣痛的成人禮,尋找素未謀面的歸屬感。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什麼是歸屬感?

和佩佩雷同,我的表妹也是一枚“資深單非”。

9歲那年父母協議離婚,從此每天清晨去香港上學,入夜回深圳的家,表妹長達十年的“雙城記”就此展開。

家住香港的爸爸常年出差,一年也見不到兩回;在深圳做生意的媽媽起早貪黑,見面的頻率一週不超過一次。

上高中前,家裡給表妹安排了一位家政阿姨,負責上學接送、做飯起居,表妹叫她何姐。

何姐對錶妹的照顧無微不至,表妹也把何姐當做唯一的親人。

有一次表妹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玩過了頭,忘記約好了何姐晚上8點半在同學家樓下接她。

到了12點party散場,看見細雨裡撐著傘衝她揮手的何姐,表妹鼻子一酸,衝過去抱住何姐哭了起來。

她責備自己不懂事,更感激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等她。

那年何姐生日,表妹攢了一週的零花錢在香港給何姐買了一個精緻的蛋糕,還特地騙何姐有社團活動要晚點回去,讓她晚兩個小時去接,想給她個驚喜。

表妹下了車趕著回家,提車蛋糕一路狂奔,到家確實把何姐嚇了一跳,可蛋糕卻被一路的顛簸摧殘得面目全非。

表妹哇的一聲瞬間淚如雨下,何姐安慰了半天才把她逗樂了,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蛋糕泥”,嘴裡,心裡都是甜的。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我想表妹和佩佩一樣在內心深處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渴望和父母無話不說的親密,渴望摔倒時有父母的鼓勵,成功時看到父母的喜悅。

但此刻,家是她們最想逃離的地方,父母是她們不得不迴避的人稱。

畸形的家庭環境讓佩佩變得扭曲,她想親近所有的人,卻又對所有人保持距離。她想離開現在的生活,但這是不可能的。她想融入現在的生活,但無論香港,還是深圳,對於她來說卻變得越來越陌生。

好的電影不會刻意塑造無緣無故的反派,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成長經歷、生活背景和思維邏輯,而矛盾往往來自於無法觸及對方內心的溝通。

雖然身邊只有母親這個親人,但佩佩忍受不了母親的“黑”身份,忍受不了母親給她帶來的恥辱,更忍受不了母親靠打麻將混日子的樣子。因此,她看不上自己的母親,看不上母親帶給自己的家和出身,更看不上母親的男友。

但母親真的只是佩佩灰色青春的反面註腳嗎?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深夜,醉酒的母親搖搖晃晃地走到她的床前,想要給睡夢中的女兒蓋上踹開的被子,卻暈暈乎乎打開了佩佩的臂膀,睡在了女兒的懷裡……

鏡頭一轉,第二天清晨,醒來的女兒看見讓自己一臉厭煩的母親,她沒有把母親推開,而是繼續讓她睡在自己的臂膀裡,靜靜地思考著自己的心事。

早熟的她又何嘗不懂得母親的無奈?沒有人比她更希望自己的母親能過得好。

但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敏感的她經歷了太多的心酸與失望,她的麻木與沉默,只是不想再讓自己受到傷害。

對於16歲的少女,我們無法苛責她的嚮往幸福的追求;對於一個破碎的家庭,我們更不應碰觸它血淋淋的傷疤。

稀裡糊塗蹉跎半生的母親,安靜倔強、獨自成長的女兒,她們的命運緊緊相連,無論殘酷的生活還會讓她們經歷了何種不幸,她們都將永遠彼此守護。

“這就是香港啊!”佩佩的母親望著眼前的風景感嘆,她似乎忘記了早在16年前,她就曾來過香港,在這裡生下了自己的女兒。

然而16年過去了,她彷彿第一看清眼前這座城市,它是這麼近,又是那麼遠。


走私的青春,虛構的春天,一部16歲單非少女的雙城記

《過春天》劇照


春天終將過去,而你也許更願意留下春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