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孔子後人中爵位最高的人,孔有德拜謁孔廟卻為何被拒之門外?

蕭曉四姑娘


因為孔有德不是孔子的後代

孔有德是明末遼東人,曾是毛文龍手下大將。後來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孔有德與耿仲明無人可節制。之後遼東爆發了著名的“吳橋兵變”,孔有德與耿仲明剃髮降清。

皇太極對與孔耿二人的投誠十分重視,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城十里迎接。而二人在降清之後也是備受器重,被允許可以繼續統帥原步兵馬。

後來皇太極稱帝,孔有德受封為恭順王,入關之後被改為定南王,位列王爵。

在今天人看來,孔有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後世對他的評價都非常低。而孔有德為了提高自己的身世,經常對外聲稱自己是孔子後裔,只是孔家人並不認可他的說法。

雖然孔有德祖籍確實是山東,自己也是姓孔,但是這都不能證明他就是孔家人。

孔家是中國曆經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家世族,任憑海內王朝更迭,孔家自是屹立不倒。由於孔子地位尊崇,歷朝歷代對於孔家都格外照顧,孔家也因此人丁興旺。(孔府大成殿)

到中國北宋時期,隨著科舉制的普及,文官集團開始崛起,漢唐以來的世族集團逐漸衰落。但世族的衰落反而使得北宋士人更加重視家族團結。為了保持家族凝聚力,“宗譜輩分”被髮明瞭出來。

到了明朝,由於孔家人實在太多了,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個字作為行輩字。所以從孔家56代起排,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必須按照輩分來,孔府甚至還專門頒佈了《孔氏行輩告示》,規定凡是隨便取名的孔家子弟不得入族譜。

到明朝末年,孔家的輩分是:

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很明顯在這20個字中,根本沒有“有”這個字,所以孔有德不可能是孔家人。既然不是孔家人,孔府自然不肯讓他進門了。(孔有德最後在桂林被李定國擊敗自殺)

目前,孔家的輩分是:

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弘”和“胤”二字因避諱,被改成了“宏”和“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目前全世界的孔子後代已經超過300萬,2016年孔子第80代嫡長孫與臺灣出生,按照孔家輩分,其取名孔佑仁,而輩分最小的已經排到了“紹字輩”。現在我們在電視上也能時常見一些知名孔子後裔,例如:孔令輝、孔繁森、孔祥熙,這幾個人都是孔子之後。

(世界乒乓名宿孔令輝)


千佛山車神


按照曲阜孔家的族規,後世子孫起名字都是有統一的輩分字的:希言公彥承,弘(避乾隆諱改宏)聞貞尚胤(避雍正諱改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從這個核對,孔有德就不能證明自己是孔子後裔。


明末清初之際,世襲的衍聖公是孔胤植。他是孔子第六十五代孫,孔尚坦之子。 因堂伯父衍聖公孔尚賢無子,過繼為嗣,天啟元年襲封衍聖公。下一代衍聖公孔興燮是清順治五年襲封的。

如果說孔有德真的到過曲阜,孔府給他吃閉門羹,還是因為身份問題,家譜上沒有他,也就沒辦法承認他。至於說孔府的忠於大明,而厭惡孔有德這樣的“漢奸”,就有點誇張哦。

歷代王朝更替,孔府都是順應歷史潮流,沒有什麼悲壯故事。只有金滅北宋時,衍聖公逃到南方,出了個南宗。但曲阜在偽齊、金、元,都有孔家子孫來當衍聖公,即北宗。至忽必烈時,南宗放棄大宗地位,由北宗承襲衍聖公。清初由孔府反對剃髮令的文獻記錄,但也是給滿清皇帝的報告。


幾葦渡


有一天,一個清朝的王爺,回京途中路過孔府,自稱為孔子後裔,想要去拜謁孔廟、孔林。本來他剛被封王,感覺風光無限,自信心爆棚,誰知當他真的去拜謁孔廟的時候,不僅被掃地出門,而且還被大罵一頓,這是為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這個清朝王爺的奇葩事。

今天的主角就是孔有德,明末清初的將領,本是遼東毛文龍的部下,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後,他就帶著紅衣大炮投靠了後金,後來更是隨著清軍南下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後來被順治皇帝封為定南王,風光無限,但他拜謁孔廟的時候,不僅被拒之門外,而且被大罵一頓,這是為何呢?只能說孔有德太不要臉了,自取其辱。

孔有德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就是自取其辱。孔有德,遼東人,原籍山東,名中“有德”,卻無德,一是為了榮華富貴,背明投金,賣主求榮,成為滿清的爪牙,屠殺我漢族的百姓;二是《孔子世家譜》並沒有他的名字,他卻冒稱為孔子後裔,臭不要臉。

孔子或者儒家講究“忠君愛國”,像孔有德這樣的敗類,卻冒稱孔子後裔,還要拜謁孔子,就是對孔子的聖名的辱沒。孔子作為先聖,天下讀書人心中的神明,孔氏後人豈能讓孔有德這個老鼠壞了孔子的名聲,因此不僅將其拒之門外,還大罵他冒稱孔子後裔。

總之,就是孔有德這種厚顏無恥之人,當了定南王,感覺自己有牛逼了,準備去找孔子攀攀親,提高自己的身價,順便再裝裝逼,最後人家孔家根本就不稀罕他,還被狠狠地打了臉,純粹就是找虐。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清朝的歷史中一共封了五位漢人王,孔有德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還是五位漢人王中第一批被授予王爵的,可見其地位的特殊。

孔有德的老上司是毛文龍,原本歸屬在明朝的統轄下。

不過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後,孔有德對明朝的忠誠開始發生了變化,在一系列的變故過後,對明朝懷有著巨大怨氣的他就率領著自己的部眾以及大批女真人沒有的火器投靠到了女真人部下。


當時在聽聞孔有德投靠自己的時候,女真人的首領皇太極顯得非常激動。

當時他率領著女真人中最位高權重的一部分人來到了駐紮地外十公里的地方,用最高禮節迎接了孔有德,可謂是給足了他面子。

因為孔有德在清朝建立的過程中為他們建立下了巨大的功勳 ,所以在清朝建立之初,孔有德得以被封為了王。

孔有德被拒絕進入孔廟的故事

清朝是在東北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建立的,後來在皇太極死後,他們在多爾袞的率領下打入了山海關內,和李自成等農民軍以及南明的軍隊爭奪起了中原江山。

在這個過程中,孔有德也一路率領著自己的部眾參與進了戰爭之中。

而孔有德入關後,有一個很出名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於屈大均的《皇明四朝成仁錄》。

這個故事裡講到孔有德在路過山東曲阜的時候,專程來到了孔林,聲稱自己是孔子的正統後人,想要進入孔廟中參拜自己的老祖宗孔子。


不過對於孔有德想參拜孔子的請求,孔家人並沒有答應,而是在大罵一番孔有德冒充孔聖後裔之類的話後,拒絕了他的入內。

而在被拒絕後,孔有德也沒有發怒的想要做什麼。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雖然孔有德手握重兵,但是孔子在古代的地位非常超凡,即便當時處於改朝換代的混亂關頭,在清朝對孔子後人一如既往的態度中,孔有德就算再如何生氣,也是不能對他們這些聖人後裔做什麼的。

歷史中見風使舵的孔子後人

我看到很多人說孔子後人是因為看不起孔有德背叛明朝、投靠外敵的不忠不義,所以才拒絕了他這個有辱聖人家風的叛徒進入孔廟。

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

如果我們仔細瞭解一下孔子家族多年的傳承歷史,就會發現孔有德的背叛行為在孔子家族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那是50步和100步的對比。


孔子家族地位的尊崇性是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就確定下來的,在漢朝建立後,劉邦就授予了孔子後人一個世襲的爵位,初步確定了孔子後人地位的尊崇。

後來又到了漢武帝時期,從漢武帝時開始,因為獨尊儒術的原因,孔子的地位瞬間拔高了無數倍,孔子的後人在這股歷史大潮中也隨之水漲船高,地位上升了許多。

雖然後來漢朝滅亡了,但是孔子後人地位的尊崇卻一直沒有發生變化,無論王朝權力如何的更迭,都不影響他們地位的絲毫,在每一個年代,他們都得到了歷任皇帝的優待。

如果他們真的在乎什麼忠義兩全之類的說法,他們其實早就被混亂的歷史大潮給淹沒在了歷史的角落中,又怎麼可能一直流傳到後來的民國,至今仍然存在於臺灣?

孔子家族在歷史中的大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朝的時候,孔子的家族曾出現過一次長時間的分化。

在北宋被金朝滅亡後,孔子的正統族人並沒有留在山東坐以待斃,而是帶著大批嫡系族人跟隨著宋朝皇族一同渡過了長江,在南宋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孔廟祭祀孔子。

而在孔家族人南遷後,後來的偽齊和金朝並沒有就此放過孔子後人這個充滿誘惑性的招牌。

接下來他們從孔子家族的旁系子弟中找來了一個人,讓他繼承了孔子家族族長的位置以及衍聖公的爵位。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孔子家族開始分化成了兩支,一支存在於南方,一支存在於北方,都自封為正統,誰也不認誰。

後來在元朝崛起後,金朝南逃,被金朝冊封的衍聖公隨同金朝皇帝一同南逃,在元朝重新扶植了一個衍聖公出來後,當時就出現了三支不同的孔子後代派系。

而在元朝相繼滅掉金朝和宋朝之後,他們並沒有除掉其他兩支派系的家族,而是把他們和自己手底下的派系合而為一,讓他們團聚了起來。

在度過了這次巨大的變化後,孔子的家族接下來就平淡度過了幾個朝代。

在清朝軍隊打到山東的時候,在清朝的有意招攬下,他們也隨之向清朝奉上了他們的歸降表,平穩地度過了這次江山變更。

孔家和孔有德其實是同道中人

有人說,讓任何一個人掌管孔子家族,為了家族的未來著想,誰都會和歷史中的孔家人一樣做出一模一樣的舉動,因此我們不必對他們所做出的行為有任何的苛責。

這種說法也無可否認,不過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很多人所說的“孔子家族人看不起孔有德背叛故主”的說法就不成立了。

既然他們可以為了自己家族的保全歸降,那孔有德又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的未來著想而歸降敵人呢?

從這方面來說,孔子家族人當時是沒有資格、也不可能因為孔有德的品性問題拒絕他參拜孔子的,而是因為他們不承認孔有德的孔子後裔身份,才拒絕了他的入內。

身份才是一切的根本,至於其他,在他們看來則是另談。

所以說這就是孔有德被拒絕進入孔廟的原因,雖然他一直自稱是孔子的後人,但是孔子的正統後人根本不承認這一點,因此他們才拒絕了孔有德進入孔廟中祭祀孔子。


孤客生


清朝冊封的平南王孔有德之所以不被曲阜孔氏宗廟認可,拒絕其進入孔廟拜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孔有德無法有效證明自身真孔的身份。這是曲阜孔氏拒絕其到孔廟拜祭最重要的原因。外姓的朋友們可能瞭解不多,自古以來特別是五代十國時期以來,受後梁時期孔末(原姓劉)亂孔影響,雖然後來孔氏“中興之祖”孔仁玉在朝廷的支持下成功地剷除孔末,但部分外姓冒姓孔氏的情況大量出現,因為朝廷有特別優待,孔氏族人有免徭役的特權。為杜絕此類情況出現,孔仁玉要求釐清內孔(真孔)和外孔(偽孔)的情況,將有沒有傳承有序,沒有家譜等過硬的證據作為判定的標準,至於各位說的孔氏家譜中輩分排序中沒有有字,以此作為孔有德不是真孔的證據,這過於武斷,畢竟在朱元璋御賜輩分之前,孔氏家族也沒有明確的輩分要求。尚沒有聽說到時孔有德要求拜祭孔子時拿的出家譜或其它可以證明自身真孔身份的證據,被拒絕入內理所應當,畢竟除了皇帝這樣的天子身份,讓外姓人拜祭祖宗是違背傳統宗法的大忌,這不會因為孔有德的平南王身份而網開一面。



二是孔有德叛明降清,南下大肆屠殺本族人,也是曲阜孔氏拒絕其拜祭的重要因素。孔氏注重仁義禮智信,以當時樸素的歷史觀和民族觀來看,孔有德無疑是漢奸,加上他南下手上沾滿了漢人的鮮血,拒絕其拜祭也是一種對其無聲的抗議和蔑視。至於各位說的曲阜孔氏衍聖公照樣在明朝覆滅時轉投門庭,民族大義也不存,這是事實,也不諱言。但歷代統治者對孔氏更多是主動尊崇,以維護自身統治。


滄海拾遺錄


孔有德,區區一個平南大將軍、定南王,就敢號稱孔子後人中爵位最高的,簡直是笑話,置孔子嫡系子孫世襲的衍聖公於何地?

孔有德的定南王是什麼品級?

按照清朝的規矩,漢人是不能封王的。

但是在明末清初的特殊年代,為了“千金買馬骨”,吸引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因此分封了五個親王,其中就包括孔有德、吳三桂等漢奸。

但是從後來康熙“削藩”的種種動作來看,只是權宜之計,完全不能與清朝親貴“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媲美。

所以,孔有德雖然是“平南王”,聽著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實際上不過爾爾。

孔子嫡系子孫世襲的衍聖公是什麼登記?

孔子在中國的地位大家都知道,那是聖人級別的,因此孔子嫡系子孫得到了歷朝歷代的加封,最終在宋朝確定為“衍聖公”。之後在民國時期,雖然“衍聖公”稱號被取消,但是卻被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經久不衰。

清朝入關以後,本來就不是正統不被認可,因此對於“衍聖公”一脈更加尊崇,而衍聖公府更是僅次於皇宮,豈是小小的“平南王”能夠撼動的?

“平南王”孔有德拜謁孔廟,真的被拒之門外?

孔有德想要拜謁孔廟,確有其事,但是卻被“孔氏族人”關閉大門,不讓他進,甚至是呵斥孔有德冒充孔子後裔。

這裡面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孔子是後人在明朝時期,專門由朱元璋制定了行輩“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偏偏孔有德一個都不符合。

最關鍵的是,孔有德投降滿清,並且大肆鎮壓農民起義的殘忍行為,被當時的主流文臣唾罵,不符合錄入《孔子世家譜》的標準,根本不被承認。

所以,孔有德被拒絕進入孔廟拜謁,身世不明,只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孔有德“人品不行”。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無論這件事情是否發生,可以先來討論孔有德是否是孔子後人。

孔氏並非只有孔子一派。孔氏後裔向有“內孔”(亦曰真空)與“外孔”(亦曰偽孔)之分。所謂“內孔”就是孔子後裔,“外孔”即同姓不同宗的孔姓。外孔的來源主要有二種,一是同姓不同宗的孔姓,二是五代時期孔府廟戶孔末的後代,孔末本姓劉,因進孔府當差而改為孔姓,系僕隨主姓。

內孔與外孔有幾種區別:

其一,不同祖共宗,外孔有因僕隨主姓而姓孔;其二,內孔屬聖裔,別立戶籍,例不歸有司管轄,而外孔則屬民籍;其三,外孔不能續入孔氏宗譜;其四,外孔部分曾為內孔廟戶,與內孔有主僕之分;其五,因孔末之亂的原因,內孔與孔末後裔世為仇敵。

族譜中的真孔與偽孔

對於外孔,“不準其隨行輩取字,以免混淆”,並且如有發現冒宗,則會從嚴治罪。

而內孔亦有區分,居住在曲阜及附近的有“二十派、六十戶”之分,而曲阜以外的則稱“流寓戶”,如第三十五代孔賢居於河南寧陵而稱寧陵派,四十一代孔昌弼避亂嶺南而稱嶺南派,據統計,孔子後裔幾乎在全國都有分佈。

孔氏後裔以衍聖公為首,數年纂修一次族譜,並且會派員前往各省查詢支系。對於具體規定,明代暫未查詢到相關史料,《清實錄》中倒有相關的記載:

“確有支派可考者,隨時查輯。若其同宗散處各省,系次既屬遙遠,勢難逐一清釐,徒使差委之人,藉端滋弊,嗣後應示以限制。”(《清高宗實錄》卷七百七十三)

意即如果可能是聖裔支派,則衍聖公會派人查詢,再者,朝廷似乎對外省聖裔支派並不是很贊同查找。

綜上,孔有德即使拜訪孔廟被拒,也是有理由的,因其並不一定是孔子後裔,原因有兩點:

第一,孔有德並未按照既定字派取字,所以首先排除他是已知的孔子後裔;

第二,即使孔有德可能為孔子後裔,也應先由衍聖公府派員去查明,如果孔有德是外孔,甚至說如果是孔末後裔,貿然讓其進入孔廟,則對孔子後裔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事實,內孔與孔末後裔可算是世仇。


楚邾


因為曲阜孔家的後世子孫起名字都是有統一的字輩(也叫做字派)而孔有德的“有”字不在其列所以孔有德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明末清初的孔氏字輩六十四代以上只到“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六十五代以下行輩“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字剛剛確定,“希”字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的五十五代,之前並無統一字輩,而50幾代後裔完全可能產生若干輩的年齡差別,用字輩來判別孔有德是不是孔子後裔並不可靠也並不能成立——當然,這個邏輯並不能反過來,也就是並不是說有證據證明孔有德是孔子後裔。

再看衍聖公的政治立場,64代衍聖公孔胤植(後因避清世宗胤禛之諱,在歷史記錄中改名衍植)在順治帝從盛京遷都京師(所謂“定鼎燕京”)的第二天即上表表示歸順,此表名《初進表文》,內容如下:

當然,硬要為衍聖公辯解,上述也可以說只是官樣文章,只能證明衍聖公和曲阜孔氏在暴力機器面前低頭,如果徑直認定衍聖公及其家族死心塌地打算“為王前驅”也許過苛了,但是,這至少可以反過來成為一個堅實的佐證:

如果孔有德真的去拜謁孔廟,假使他走公對公的路徑(之所以加這麼一個條件,原因後敘),衍聖公府和孔氏族人,是不會或者不敢將其拒之門外的。

再看孔有德是不是曾經拜謁孔廟?

孔有德拜謁孔廟的說法,見於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的記載:

崇禎間有三叛臣,其首惡為孔有德。以先降得為稗王,國變後道經曲阜,欲入謁先聖廟林,孔氏宗人闔門弗納,且叱其冒稱聖裔。嗚呼!是真能知先人《春秋》之旨者哉!

就是說孔有德經過曲阜的時候,不但想拜謁孔廟也想拜謁孔林,而曲阜孔氏全家(闔門此處有歧義,也可以指關閉門戶)都不接納他,還大聲責罵其冒充孔子後裔。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也是抗清志士,《皇明四朝成仁錄》是他不顧清廷的禁令,撰寫的歌頌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也包括對抗李自成等義軍的明朝官民)的書籍,此書中稱明朝為“吾朝”,避明朝皇帝“校”、“檢”、“常”等諱,其政治立場非常鮮明。

上述所引文字出自《皇明四朝成仁錄》卷四《西寧死事傳》,屈大均是在歌頌孔子後裔為國捐軀之後寫的這段文字,用孔子後代堅守春秋之義(主要是指貶斥亂臣賊子)來羞臊假冒聖裔的孔有德。

但僅從史料角度,這是一個孤證,身處廣東、國變時只有15歲的屈大均得知此事大概率出於傳聞,並不確鑿。

除此之外,並沒有重要的史料提及此事,因此,孔有德是否真的試圖拜謁孔廟孔林還是一個疑問。

相對而言站在清朝方面立場的《吳耿尚孔四王合傳》是這麼介紹孔有德的:

孔有德,至聖裔也;原籍山東,徙居遼陽。

前面之所以說假使他走公對公的路徑,衍聖公府和孔氏族人,是不會或者不敢將其拒之門外的,指的就是在清朝官方為其孔子後裔身份背書而以旨意或其他方式幫助孔有德拜謁孔廟孔林,衍聖公及孔氏族人是不敢違拗的。

即使存在孔有德私人行為拜謁孔廟孔林這種情況,曲阜孔氏閉門不接納他,還大聲責罵其冒充孔子後裔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當然,可能性不大並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以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1648—1718)為例,在康熙帝祭孔後破格授予他國子監博士官職之時,他為“不世之遭逢”受寵若驚,準備“犬馬圖報,期諸沒齒”;但另一方面,他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的明朝遺民結為知交,對南明興亡的歷史也產生了深刻的感悟,創作出著名的《桃花扇》。

由此可見,曲阜孔氏家族至少其中個別人士對明亡清興的體認、態度和立場是複雜而多元的的,也不排除有名義上歸順清廷的孔府人士在孔有德試圖拜謁孔廟孔林的時候給予其難堪,只是,這種狀態發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而說到底,某些代的衍聖公的具體作為,對作為思想家的聖哲孔子的崇高和偉大,也並沒有任絲毫的撼動。


談古論金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在整個華夏文化圈內都享有至高的榮譽。而孔子的後人也自然就享受甘棠之愛了,甚至孔姓在過去也是我國僅有的三個不須“免貴”的姓氏之一。自前195年,劉邦冊封了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之後,孔子的嫡系子孫便有了世襲爵位。而在此後千餘年的時間裡,孔子嫡系後裔的封號屢經變化,直到1055年,宋仁宗改封孔子嫡系後裔為衍聖公,孔子嫡系後裔的爵位才基本穩定了下來。

然而,在孔子的後人之中,卻曾有一人憑著自身的“奮鬥”而受封為“王爵”。論爵位在“衍聖公”之上,而成為了孔子後人之中爵位最高的人。每當國人發跡之後,都喜歡認一位“體面”的祖宗,更何況還是孔聖人之後,自是榮耀萬丈。故而,此人在途經山東曲阜時,試圖拜謁孔廟、孔林,以便認祖歸宗。然而,此人卻被孔氏族人拒之門外,並被呵斥為冒稱孔子後裔,此人便是滿清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自謂孔子後裔,其子取名庭訓(庭訓即是由孔子對其兒子訓誡的典故而來)。女真人佔領遼瀋之後,孔有德與其兄孔有性投奔駐紮在皮島的毛文龍。史載,孔有德“驍勇善鬥,臨陣先登,為諸將冠”,備受毛文龍的青睞,被毛文龍收為養孫,改名為毛有德。

後來,袁崇煥擅殺了毛文龍,而毛文龍一死,毛文龍的舊部便群龍無首,再無人能夠安撫。四年之後,毛文龍舊部孔、耿、尚等三人率部攜紅夷大炮等攻城重器渡海降金,也為後金軍隊攻城能力的不足打開了局面。皇太極對此三人極為重視,冊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

若無此三人為嚮導,後金(滿清)軍隊也不敢幾次大規模從入關寇掠中原。而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其後吳三桂借清兵討伐李自成而被迫降清。滿清入關後,孔、耿、尚等三人又與吳三桂一起為滿清的侵討農民軍及南明勢力的嚮導前鋒。故而,這三位又都被改封到南方,耿為靖南王、鎮守福建;尚為平南王、鎮守廣東;孔為定南王、鎮守廣西;此三人統稱為“三南王”。

在滿清裂土封王的四位漢人藩王之中,毛文龍的舊部佔其三(滿清共封了五位漢人為王,孫可望的“義王”只是虛爵,其不掌握武裝,也不佔有地盤),而孔有德是“三南王”中最為兇惡的一位。然而,孔有德雖被滿清封為藩王,但他明白這爵位是靠屠殺同胞與出賣祖宗換來的。孔有德曾經俘獲南明兵部侍郎張同敞(張居正的曾孫),其在張同敞面前自稱是孔聖人之後,還勸張同敞投降。結果遭張同敞痛罵,說其是辱沒先聖,冒認聖人後裔。

而其後來途經山東曲阜時,想拜謁一下孔廟、孔林,也被孔氏族人拒之門外。所以,不論滿清給其冊封的爵位有多高?孔有德的內心都很虛。1652年,南明大將李定國攻破桂林,而在桂林城破之前,孔有德自知走投無路,便對其兒子孔庭訓說:“苟得免,度為沙彌。勿效乃父作賊一生,下場乃有今日耳。”說完便手刃了愛妾,自焚而死了。

然而,孔庭訓終究還是沒能逃脫,後被李定國下令所斬殺。其倒是逃出一個女兒,名叫孔四貞。孔四貞逃到北京,被孝莊收為養女,封為和碩格格,也是滿清唯一的漢人公主。其後,滿清為收攏孔有德的殘部,而將孔四貞嫁給孔有德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為妻,而以孫延齡出鎮廣西。在三藩之亂時,孫延齡首鼠兩端,最終其及與孔四貞的獨生子都被吳三桂派人所殺。待三藩被平定之後,孔四貞雖得以輾轉回到北京,但已再無利用價值,晚景極為淒涼。這便是聖人之後,做漢奸的下場。而如今有些地方為了所謂的名人效應,紛紛給洪承疇、尚可喜之輩修建紀念園,倘泉下有知,徒為此輩之人笑。


有知社


世人只道吳三桂是大漢奸,卻不知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之流,其叛明降清惡劣情節更為嚴重。

在當時,三人的主動投降,不僅給遼東戰場明清對峙造成了極其負面的政治影響,而且因他們是攜帶著戰船和紅衣大炮等先進裝備投靠的滿清,從此使得八旗騎兵在快馬彎刀的基礎上,更是增添了攻城拔地的強勁實力。

要知道,滿清政權的開創者努爾哈赤,便是在攻打袁崇煥據守的寧遠城時,被架在城頭上的紅衣大炮擊傷不治而亡。

如今,裝備了紅衣大炮的八旗軍,在以後的戰鬥中,往往能夠憑藉炮擊轟塌城牆、拔除要塞,輕而易舉便可攻佔城池。

皇太極獲此至寶,又想著樹立三人為典型,以此招攬更多的明朝將領前來歸降,於是對他們大加恩賞,一口氣冊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

到了順治朝,清廷又改封孔有德為定南王、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

定南、靖南、平南,還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平西,光從字面上理解,這四人作為滿清的爪牙,在追繳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以及在鎮壓江南各地的漢人抗清鬥爭中,就沒少替滿人主子攻城略地、屠殺漢族百姓。

尤其孔有德,其行徑真可謂是一個“鐵桿漢奸”。

1652年,在湖南廣西一線與永曆政權對峙的孔有德,被南明大將李定國重重包圍在桂林城內。城破之日,這位定南王竟然效仿起了古往今來忠烈義士的壯舉,親自手刃妻妾,而後舉火自焚,做起了他滿人主子的“忠臣烈士”。

可見不同於吳三桂與清廷討價還價的投機心理,孔有德是完全將忠於滿清,當成了要為之奮鬥終生的崇高事業。

造化弄人,偏偏這樣一個丟失了民族氣節的敗類,追根溯源,先祖竟然是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自漢高祖劉邦首創官方最高規格的祭孔活動以來,再加之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文化導向,更兼宋朝開啟的孔氏“衍聖公”世襲封號,孔子儼然已是漢民族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

如此家風純正、榮耀顯赫的禮儀世家,自然是極其在意家族名聲的。

因而,當孔有德頂著封王的頭銜,懷著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想法來到山東曲阜,請求拜謁孔廟時,孔氏族人果斷給他來了個閉門不納,等於就是不願承認他孔氏族人的身份。

孔有德這才明白,自己降滿背漢的行徑,早已招致整個孔氏家門,甚至天底下所有讀書人的不恥!

剩下來的,只有死抱著滿清主子一條路了。

被圍桂林之時,自知走投無路的孔有德,以一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口吻,對兒子孔庭訓說道:

“苟得免,度為沙彌,勿效乃父做賊一生,下場乃有今日”

原來就連孔有德本身,也覺得自己一輩子是在做賊,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的矛盾情緒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