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楊憑

楊憑,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人。公元766年,和弟弟楊凝、楊凌一同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不曾想不知道祖墳上何時冒出一股青煙,運氣來到他們兄弟頭上,三人竟一同考中進士,在長安城中轟動一時,世人合稱他們兄弟為“三楊”。

高中皇榜了,接下來就要拜官入仕。一開始給他的官是起居舍人,負責記錄皇帝日常行動與國家大事。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負責記錄皇帝活動情況的書記員。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總在皇帝身邊做事,那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升遷條件,所以沒幹多長時間,就得到外放的機會。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權德輿

楊憑外放,一步到位,任江西觀察使,也就相當於大家所熟知的刺史,進入地方大員的行列。楊憑性格高傲,驕傲放縱,老是自以為是,所以和同僚們相處的並不融洽,大家對他的做法常常時有怨言。但人家是從京城來的大員,就是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只好忍著了。

地方和京城不一樣,唐朝時期,一般都不願當京官,為何?油水少唄。地方大員,天高皇帝遠,駿馬任馳騁。有這個機會和條件,不摟的那是傻子。所以,楊憑在任上是大肆貪汙。有了進項,也就有了活動經費,楊憑上下活動,沒多久,居然奇蹟般的爬到京兆尹的高位,這個職務相當於首都的市長了,所以儼然進入正宗的朝廷大員之列。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彈劾

我們的革命詩人陳毅寫過一首詩,裡頭就有一句“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就是說,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貪贓枉法,否則就是,喝涼水睡涼炕,早晚都是病。在首都當市長時間不長,御史中丞就向皇帝遞了訴狀,彈劾楊憑在江西任上大肆貪汙。

唐憲宗接受了李夷簡的彈劾,將楊憑貶為臨賀縣尉,然後命令將楊憑的資財田產全部沒收。這時宰相李絳進諫說:“根據本朝律例,官員如果不犯謀反叛逆這樣的大罪,沒有沒收罪犯家產的慣例。”

唐憲宗採納了李絳的建議,只是對楊憑進行了貶官的處理,沒有沒收楊憑的資財田產。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送別

楊憑的親戚朋友一見他出事了,都恐避之不及,楊憑要到邊關去赴任了,沒有敢來給他送行的。楊憑此時才體會到人情的冷暖,長嘆一聲,煢煢孑立,獨自一人踏上赴任的漫漫長途。

是否是真朋友,危難時刻見真情,在經過櫟陽縣屆時,櫟陽縣尉徐晦特意趕到藍田,來給楊憑送行。事後,徐晦當年的考官,後成莫逆之交的太常卿權德輿對他說:“你為楊憑送行,雖然是情誼深厚,但讓別人看見了,豈不要使你遭受牽累嗎!”

徐晦回答說:“我原來是平頭百姓的時候,便受到楊公的提攜,這知遇之恩怎麼能往呢?現在他被貶逐遠方,我怎麼能夠不與他告別呢!假如有一天大人您交了人生厄運,我敢佯作不知,把您視為路人嗎!”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徐晦

這個故事權德輿也清楚,當年徐晦參加科考,一舉高中狀元,並且成為福建省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郎,而當年的考官正是權德輿。後來正是楊憑的舉薦,徐晦被授予第一份官職。

權德輿聽後,讚歎不已,認為徐晦真夠朋友。於是在和同僚閒聊時,時不時的讚揚他。

過了幾天後,御史中臣李夷簡向唐憲宗上書,奏請任命徐晦為監察御史。徐晦接到皇帝詔令,立刻就走馬上任了。

到任後才知道是頂頭上司保奏的自己,一日,專門登門道謝:“我平時不曾以與大人您謀面,您根據什麼選取了我呢!”

縣尉冒險為遭貶老上司送行,不料因禍得福,獲得擢升

李夷簡

李夷簡併沒有說過程的原委,只是簡潔的回答:“你和楊憑是舊友,他犯事遭貶,沒有人肯送行,你卻不避嫌疑,專門給他送行。像你這樣連朋友都不辜負的人,怎麼會辜負朝廷呢!”

就這樣,徐晦開始在朝中任職,最後官至中書舍人,死後被皇帝追贈為兵部尚書。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