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三年核電重啟在即 將拉動近千億級投資

冰封三年核电重启在即 将拉动近千亿级投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道

“終於等到這一刻。”4月2日,在回應核電重啟時中核集團一位內部工作人員難掩激動。

4月1日官方首度確認了時隔三年後中國核電審批將“再重啟”,今年將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臺核電機組。

“核電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代替煤炭、為電網提供穩定可靠電力的能源,在我國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中國的核電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投入巨大。

“發展核電與發展經濟並不矛盾,我省已謀劃了多個核電產業園。”2日,河北省能源系統某官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數據也表明,法國核電發電量佔到了其國內總髮電量的78%,日本佔比30%,但直到2017年中國核電在國內總髮電量中的佔比才提升到4%,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據業內估計,僅“十三五”期間,核電投資就將超過5000億元。據此預測,2019年會有一批核電機組被核准,將帶來近千億級投資體量。

核電重啟

“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4月1日,在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19年春季國際高峰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透露。這是自2019年核電重啟預期重燃以來最明確的官方表態。

記者注意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劍鋒在此次論壇上介紹,截至今年3月,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 45臺,裝機容量 4589.5萬千瓦,2018年核電發電量2944億千瓦時,位列全球第三。

據瞭解,自2015年12月以來,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直到2019年2月開始,福建漳州核電1號機組環評公告發布,增強了核電重啟預期。“之所以會停滯三年之久,主要是因為三代核電的可靠性、安全性仍需驗證。”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說。

“核電審批進展也與電力過剩有關,這幾年中國發電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核電消納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與核電相比,風電和光伏相對較小,不能作為主力能源,所以核電仍將是未來發電的大戶,這才是核電重啟的真正原因。

記者採訪獲悉,當前,新建核電項目已被提上重要日程。

生態環境部3月18日公示的《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兩份環評文件均明確,“這些機組計劃於2019年6月開工,均採用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技術”。

“多個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只等一張審批令。”今年兩會期間餘劍鋒強調,“華龍一號”技術已具備批量化建設條件。這與他在此次論壇上介紹的情況一致,“‘華龍一號’正在順利推進,全球首堆福清核電 5、6 號機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 K2、K3 項目,有望按計劃或提前建成投產。”餘劍鋒還透露,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明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產。

“近年來,以核電裝備製造為主的產業園區異軍突起,帶動的投資也不小。”多位受訪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預料,我國核電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投資高潮,投資百億的核電項目將越來越多。

開啟千億投資體量

受重啟消息刺激,4月1日的核電板塊異軍突起,集體上演漲停潮。其中,沃爾核材封漲停,中國核建大漲逾7%,臺海核電、新疆浩源、蘭石重裝、中核科技等多隻個股跟風走高。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一兩年中國核電重啟的概率在不斷被強化。按照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以此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臺核電機組,若以每臺投資100億-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可達千億。

核電投資空間巨大。據餘劍鋒透露,截至今年3月,中國內地在運核電機組45臺,裝機容量4589.5萬千瓦,2018年核電發電量2944億千瓦時,位列全球第三。中國已經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三代核電機組已達到10臺,佔世界三代核電機組的1/3以上。

據太平洋證券預測,若按照2019年至2020年開工建設10臺機組,每臺機組平均投資200億元計算,可帶來直接投資約2000億元。

而參加此次高峰論壇的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介紹,中國還正在積極謀劃在核電相對集中的沿海地區,建設核燃料產業園。儘管張建華沒有透露其投資數額,但他明確表示,今後中國將繼續壯大核技術應用產業規模,重點在醫用同位素、放射性診療設備、輻射誘變育種、害蟲防治等領域擴大應用範圍。“現階段,中國核技術應用產值僅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0.4%左右,遠低於核能發達國家3%的水平。”張建華說。

而核電除了能優化經濟結構外,還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援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核電投資建設期,每1元核電建設投資可以帶動GDP增長1.03元,總產出增長3.04元;核電生產運行期間,全社會每增加1元的核電消費,拉動的GDP增長為1.18元,總產出增長為2.22元。

此外,核電工程費用在不同堆型的建造成本中佔比均超過80%,是建設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工程費用40%以上的支出是用於購置設備。核電站的設備由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輔助系統三部分構成,造價佔比分別為5∶3∶2。由此可見,核電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核電產業主要推動者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廈門大學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地方發展核電主要基於經濟發展的壓力,幾乎每一個省都提出上馬核電項目的強烈願景。湖南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核電站的相關研究與申請,湖北在1988年開始核電的前期準備工作,其他省市隨後紛紛效仿。

“各省真正表達上馬核電意圖的始於2005年。”國家能源系統的內部人員向記者回憶說,在那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代表團都談到了發展核電的迫切願望,隨後10年各省步入核電站的明爭暗鬥中。

據專家預計,2020-2030年中國核電規模大約會有1.5億-2億千瓦的裝機容量,2030-2050年估計可能增加3億千瓦,由此帶動的投資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