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神祕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烏孫”一詞最早的記載出自司馬遷筆下的《史記· 大宛列傳》。而後世對烏孫國的瞭解主要來源於西漢和親史上第一人——江都公主,以及歷配三王的解憂公主。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國家,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不過烏孫族並非西遷伊犁河流域才建立自己的國家。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史記· 大宛列傳》中記載:“臣( 張騫)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邊小國也。”史書中記載烏孫國國王號為昆莫,而先秦時期烏孫族自號為昆。

先秦典籍稱“昆”為“昆戎”、“緄戎”、“混夷”,如《孟子·梁惠王章》:“惟仁者能以大事小, 是故湯( 商湯)事葛, 文王(周文王)事混夷(昆人)。”由此可見烏孫族很早之前就存在。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中記載:“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騫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焞煌間,小國也。’”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東漢班固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中記載過烏孫國立國君主獵驕靡之父難兜靡。月氏攻擊烏孫,烏孫族大敗,難兜靡被殺害。而烏孫族領地被匈奴佔據,於是獵驕靡在西域設王分治,建立烏孫國。

漢武帝時期,獵驕靡帶領烏孫國發展壯大,張騫出使西域意圖聯絡西域各國對抗匈奴。獵驕靡派遣使節前往漢朝,發現漢朝國力強盛,便請求與漢朝聯姻,建立外交關係。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欽命西漢宗室之女——劉細君和親烏孫。劉細君的曾祖父是漢景帝劉啟,祖父是漢武帝劉徹之兄江都易王劉非,父親是江都王劉建(企圖謀反未成後自殺),史稱其為“江都公主”。後世詩詞中常以“烏孫公主”代指其人。

當時匈奴瞭解到漢朝與獵驕靡聯絡,便也派人和親。獵驕靡以劉細君為右夫人,以匈奴女為左夫人。由於獵驕靡年老,而太子早逝,他便立長孫軍須靡為繼承人,授予岑陬之職。獵驕靡去世之後,軍須靡成為新一任的烏孫王。

烏孫國與匈奴一樣,實行收繼婚。軍須靡繼任王位的同時,也繼承了他祖父的妻妾。劉細君不同意,但不得不遵從。後來她寫下了一篇流傳後世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太初四年(前101年),劉細君在烏孫國去世。為聯絡關係,漢朝又派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解憂公主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為烏孫王。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劉交。劉交因幫助劉邦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但後來其祖父劉戊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導致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於是在謀反罪臣之後江都公主去世後,解憂公主也被派往和親。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解憂公主初到烏孫時嫁給軍須靡,位居右夫人,但多年不孕遭到冷落。後來烏孫王軍須靡又因病去世,解憂公主和左夫人匈奴公主都依照烏孫國的習俗改嫁給了號稱肥王的翁歸靡。

解憂公主與翁歸靡生下三子二女。長子名叫元貴靡,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才,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然而軍須靡遺願,翁歸靡死後王位由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繼承),烏孫國分裂後為大昆彌(大烏孫國的烏孫王)。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次子名叫萬年,年輕時曾在京城長安學習。烏孫國鄰國莎車國國王年老而無後,他在長安見過萬年,十分喜歡這個年輕人,讓萬年在他死後接任王位。可惜匈奴貴族聽聞後,派出特使在莎車國王廷內部挑撥離間。匈奴的離間之計得逞,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徵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萬年在這場平叛中壯烈犧牲。

解憂公主之事曾被拍攝成電視劇,我們不必細說,言歸正傳。解憂公主二嫁翁歸靡生兒育女,長子雖被立為王儲,但未能繼承王位。西漢宣帝(前60年)神爵二年,翁歸靡死,解憂公主三嫁泥靡(軍須靡之子)。泥靡被稱為狂王,性格非常殘暴兇狠,統治烏孫倒行逆施,搞的全國上下怨聲載道。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狂王失勢,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堂兄弟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叛變,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將領討伐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印綬。烏孫國最終成為西漢的屬國。

漢為大小昆彌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戶,小昆彌四萬餘戶,可是烏孫國人的心偏向小昆彌。大、小 昆彌之間矛盾不斷,烏孫國國勢久衰。東漢以後,有關烏孫的史料相當缺少,其後去向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中一種是,由於國勢久衰,烏孫國先後遭到鮮卑首領檀石槐於147年-約167年間及拓跋首領鬱律於318年等多次重創。烏孫可能因此避居天山山中。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國——烏孫國

另一種則是南遷蔥嶺( 帕米爾高原)。公元五世紀以前,烏孫國與中原政權仍然保持聯繫。烏孫曾經向曹魏政權進貢,“無歲不奉朝貢”。魏晉南北朝初年, 原小昆彌境內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悅般, 西邊大昆彌所統治的地方則仍為烏孫國。

蒙古高原的柔然曾經數次攻打烏孫國,柔然可能曾經與悅般聯手,夾擊烏孫,烏孫被迫西遷天山山中,約在五世紀初至五世紀中葉南遷至蔥嶺。他們被塞人(Saka)所同化,不再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