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到底該不該殺?

第七天小魔王


《水滸傳》中,梁山共換過三任寨主,第一任寨主乃是白衣秀士王倫,他因不肯接納晁蓋一行人,被林沖殺死。那麼,王倫到底該不該死呢?居士我認為,王倫當然該被殺,他死得不冤。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王倫好好的做梁山寨主,沒招誰沒惹誰,沒有任何罪過,為什麼就該死呢?其實,作為梁山的寨主,才能平庸又嫉賢妒能就是他最大的罪過。

王倫確實是梁山寨主,但梁山並非王倫的私人財產,而是屬於所有頭領的。梁山類似於一個股份制公司,眾位頭領都是股東,只是寨主王倫的股份最多,相當於董事長。

梁山的其他頭領不是王倫的部屬、臣子,而是他的合夥人。大家跟著王倫打生打死,自然也不是效忠於王倫,而是求一個前途。但是王倫的才能難堪大任,根本無法帶領梁山走向光明,又佔著寨主的位置不願意走,自然會被其他人拋棄,成為刀下亡魂。

《水滸傳》中有不少山寨,比如二龍山、桃花山等等。然而梁在這些山寨中山最為特殊,號稱八百里水泊,是一處大寨子,可以容納許多人馬,潛力很大。只要看看宋江時代,那時的梁山能容納一百單八將,幾次挫敗朝廷的進攻,逼得宋徽宗不得不招安梁山,就知道梁山水泊實在是佔盡地利優勢,不做大做強天理不容。

然而王倫一無實力,二無志向,白白佔了這麼一塊好地,只想著小富即安,無法帶領著梁山做大最強,怎能不引起別人的覬覦呢?外有晁蓋等人虎視眈眈,內有林沖懷才不遇,你說王倫死得冤嗎?

王倫死後,晁蓋為山寨之主,他把梁山做大做強了,但是卻不想上市(招安),於是梁山頭領們紛紛改換門庭擁護宋江,晁蓋逐漸被架空了。宋江之所以得到大部分人的擁護,是因為他給大家畫了個大餅(招安)。假如宋江某一天放棄招安,立刻會死得像王倫、晁蓋一樣慘。

《水滸傳》描寫的是一個黑暗、混亂、殘酷的世道,在這個世道中,只有冷冰冰的叢林法則,沒有那麼多道義可言。要說死得冤,被宋江害死的秦明家人冤不冤?被李逵殺死的小衙內、扈三孃家人冤不冤?還真輪不到王倫來喊冤啊。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讀文史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對於王倫,只能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人物原型:黃衣秀士王倫

1043年(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五月,他率百餘人殺沂州(今山東省臨沂市)巡檢使朱進。遂佔沂州據以起義。繼攻密(今山東省諸城市,位於高密市西南)、青(今山東省青州市),繼之南下攻佔泗州(今江蘇省盱眙縣、位洪澤縣西南)及楚、真、揚、泰(今江蘇省淮安、儀徵、揚州、泰州四市),改服飾,穿黃衣,立年號,置官職,義軍皆面刺“天降聖捷指揮”六字。七月,在揚州山光寺南戰敗,奔往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位巢湖市東北),犧牲於採石磯(今安徽省當塗縣,位馬鞍山市南、長江東岸)。

《水滸傳》裡的白衣秀士王倫

梁山泊的首任寨主,人稱“白衣秀士”,麾下有杜遷、宋萬、朱貴等頭領。但其為人心胸狹窄,難以容忍能力比他大的人,但求賢若渴,卻屢次刁難前來投奔的林沖、晁蓋等人,後來在晁蓋的送行宴上,被林沖火併。

王倫是否嫉賢妒能?

按照原著裡似乎就是這樣。因為他的“思想境界”不高,只想和三個兄弟幾百嘍嘍,踏踏實實在易守難攻的梁山泊過自己的小日子。沒有像宋江那樣,裝出一副心懷天下、替天行道的嘴臉。

這樣一個過日子的人,能自守一方,自然不需要那些名氣大的、本領強的來自己家分權。他只要的是自家的一個安穩。

王倫沒做錯什麼?

林沖?畢竟是朝廷官員出身,這樣的人難免還留著報效朝廷的念頭,而且武功出眾,不讓你手上沾血犯上幾樁罪繳納個投名狀,誰放心用你?再者憑什麼你在官府裡得到的名頭,就能在這裡白吃白喝當大爺供著?

晁蓋?宋江?一個就是江湖黑社會大頭領,不比自己身份低。一個也是官府出身。憑什麼投靠過來,我就要放棄自己的身家,陪著你們玩?無緣無故來了一夥搶自己的人,誰也不願意。

對於所有來投靠的人,王倫基本都是好酒好肉招待,大盤金銀相送。就是因為不願意一起玩,不願意把自己的基業拱手分出,就被那些野蠻無恥的江湖豪傑誣以嫉賢妒能,直接殺了。

王倫之死說白了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因為王倫有易守難攻的八百里水泊梁山,不願意和別人一起分享,不願意拿自己的基業陪別人去搞什麼“替天行道”。自己又過於寬厚,只是好言相勸好言相送,並沒對來人留什麼“防人之心”,結果就被一群無賴流氓“火併”了。


文開石


從水滸大環境來講,王倫確實該殺,但殺他的人不該是林沖。

王倫在上山前是個窮酸秀才,落第之後去了柴進處謀生,待了幾天後和杜遷一起去了當時還是荒山的梁山,後來宋萬又加入組織,幾人也聚集了幾百嘍囉開始了打家劫舍的生活。也就是說在柴進舉薦林沖上山之前,王倫的梁山泊雖無激情,卻也夠活了。

王倫能做到老大的位置一方面是他有文化,更重要的是相對於杜遷、宋萬、朱貴而言他的功夫是最高的,強權既是真理也深深的貫徹在梁山泊每個頭目心中。這樣一個層次簡單的梁山泊在林沖上山之時被打破了,王倫壓根也不想著怎麼用好林沖,而是怕武藝高強的林沖奪了他的寨主之位,所以千方百計的想趕林沖下山,虧得朱貴好言相勸,王倫才讓林沖那個投名狀再入夥。

其實仔細想想王倫的要求也不過分,你林沖都要上山當強盜了,就別懷念在東京的生活了,殺個人表表決心怎麼了。而林沖此時的“盜性”還不強,讓他亂殺無辜並不是他的風格,所以當他沒遇到楊志時已萌生去意,如果林沖走了梁山依然是那個梁山,林沖無非再去別的山頭落草罷了。

當楊志出現時,王倫為了牽制林沖居然對楊志大獻殷勤,可想而知林沖此時的心理有多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漸漸轉化成了殺意,但缺乏一個爆發的機會。

後來晁蓋、吳用等人上山,吳用抓住了林沖的心理,而林沖很配合的上套了,在林沖眼裡,這時的王倫比陸謙、高衙內還噁心。

“這梁山便是你的?”

林沖此話一處,王倫也心慌了,王倫翻得最大的錯誤就是曲解了綠林聚義的本質,把一個破山頭當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這時的他已不管會不會傷了柴進的面子,也不管講不講什麼江湖道義。

他的內心的卑微的,可他又何錯之有,他只是想安靜的當個山大王罷了。但很遺憾,他身處綠林卻不懂綠林潛規則,只能遺憾的為自己的做法付代價了。

王倫死了,林沖推晁蓋為寨主,也算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從常理角度來講,王倫罪不當誅,林沖殺王倫更多層面也在洩憤,但於長久發展角度來看,王倫必須死,只是最不該殺他的人是林沖啊。


火併,並不是褒義詞。


邏輯文史游


很多時候,江湖還是靠實力說話的。王倫之死,就是江湖“弱肉強食”的結果。

王倫在原本是個窮酸秀才,喜歡舞槍弄棒,但可以肯定他武功平平。這個人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只求在亂世中活命。上梁山也是他無奈之舉。

在林沖投奔梁山之前,他和杜遷、宋萬、朱貴哥幾個,手下有幾百嘍邏,由於實力不大,惡績不顯,加上不與官府做對,朝廷也不重視他們這夥人,屬於“天上無人管,地上無人收”的一種狀態,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水滸傳》中說王倫小雞肚腸,說得對。本來這個半吊子文化人,氣量狹隘的多,他也沒有多少眼界,眼裡就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要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並決有做大做強的野心。

這樣的一個人,對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東西,肯定是比較珍惜和重視。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所以,當林沖來投的時候,他是百般刁難就不難理解了。他怕能力強的林沖搶了自己的地位,怕自己失去已有的財富,平心而論,這也是無數普通人的正常想法。

林沖在江湖上算是赫赫有名的英雄,走到哪裡都知道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顯然不是王倫一介秀才可以相比的。雖然王倫一百個不願意,但他還是接納了林沖,為什麼?就因為林沖只有一個人,勢單力孤,雖然有實力,但不足以威脅到王倫,王倫自認為還有把握掌控梁山局面。

可是晁蓋、吳用他們一來就來了七個,這下子局勢不同了。從杜遷和宋萬等幾個手下的態度,他感覺到了危險。但是他該做的也做了,好酒好肉招待晁蓋幾個,還拿出幾盤金銀,禮送出境。他並沒有做錯什麼。

在晁蓋、吳用等人的心裡,梁山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他們當時已是窮途末路,你留也得留,不留也得留。何況吳用還說:“這梁山就是你的?”完全是一付強盜邏輯。

一個毫不防備,一個暗藏殺機,結果可想而知。吳用利用山寨內部矛盾,成功策反了林沖,演出了一出火並王倫的鬧劇。

於情於理,王倫無罪,甚至連錯都沒有。主人留不留客,是主人的權力,做為客人,你不能因為主人不想留你,就殺了他奪他的家產吧!

王倫是個可憐的人,主要是他沒有實力,也沒有防人之心,他萬萬想不到,江湖上傳聞極有義氣的晁保正會給他來這手“黑吃黑”,他不知道所謂江湖,就是大魚吃小魚的地方,不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所以,他死了,死得冤,也不冤。



原創文章,喜歡的給個關注吧,謝謝啦!


宰少


王倫該不該殺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王倫罪不至死,人家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誰不想坐穩自己的老大位置,儘管王倫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可是人都是自私的,王倫再怎麼刁難林沖,那也不至於死 吧!


之所以林沖手刃王倫也是受吳用和晁蓋等人的蠱惑,加上自己心中的怒火,林沖本來就不受王倫待見,之前苦於沒有同黨也就忍了 ,晁蓋等人到來,無疑也令林沖勢氣大漲,所以吳用這一蠱惑,王倫也就成了犧牲品。

一山不容二虎,本來林沖的出現就給王倫造成了壓力,迫於“小旋風”柴進的面子,王倫才勉強答應留林沖在上山。王倫身為梁山一把手,他知道自己是個什麼貨色,所以為了讓林沖早日離開梁山,他居然以投名狀為由百般刁難林教頭,所以說林沖也是王倫給逼得,一個朝廷要犯無家可歸之人,好不容易有個歸宿,你王倫還不讓他消停,這不是明顯的嫉賢妒能嗎?


因此,我們說王倫的死也自己找的,他但凡開明一點,大度一點,也不至於被林沖殺死。王倫的死雖然有人認為該死,但是話又說回來,你林沖與晁蓋等人屬於後到的梁山,怎麼說也是奪了王倫的地位,搶佔了梁山大寨,所以說屬於謀反,江湖道義上講這是件不光彩的事。所以說吳用,晁蓋等人是有目地的上山,恰好遇到林沖與王倫有矛盾,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爭取到了林沖。晁蓋等人不僅有了歸宿,而且還一下子成了梁山大寨的主人,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只可惜了“白衣秀士”王倫,原本在梁山上安穩過他的逍遙日子,可沒想到林沖等人的先後上山,為王倫走上絕路埋下了伏筆。難道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嫉賢妒能的人就註定要被別人所殺嗎?

我覺得王倫的死,是一個陰謀,林沖只是被人當槍使了,這就是江湖險惡,人心難測。王倫到底該不該殺?大家心理都很清楚。梁山的幾次改制就足以證明,王倫就算當初不被林沖所殺,他的梁山大寨主位置也早晚被別人奪去。所以王倫要是早早讓賢,興許還能免去一死。


任馳贏天下


不墨跡,直入主題!

王倫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該殺。

1,王倫之所以該殺,併到了被殺這一步。肯定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從早期,林沖上梁山,各種刁難林沖就埋下了禍根。先是推脫房屋不夠住,又是要納投名狀,還有就是拉攏青面獸楊志以制衡林沖。總之,種種做法,就是不想讓林沖留在山上。因為,他自知自己能力不足,剩下個三個人又不是林沖對手,怕林沖威脅自己的老大地位。我們都知道,林沖並不是一個有多少野心的人,也不是真的是不講道義的人。相反,林沖卻是一個眾所周知,超級逆來順受而且能忍的人,可以說是整個水滸傳裡,要說忍字,他如果第二,沒人會是第一。這樣一個人,竟被王倫斯負到忍無可忍,可見王倫的做法確實也太過了,確實也不配為一寨之主。更何況,林沖還是小旋風柴進推薦而來的。要知道,當年王倫和杜遷、宋萬兩個中看不中用的大高個之所以能在梁山立足,並能佔山為王。柴進對他們的資助可是功不可沒的,怎麼說也算是有恩的吧。試想下,對一個當年的恩人特意推薦而來的人,都能如此,非要逼著別人自己下山。可見王倫的狹隘心胸和忘恩負義了,這些行為,確實也有些小人了。當然這些,還不足以致命,畢竟林沖還是很能忍的,並通過了王倫故意設局逼迫的考驗,並且還是做了第四把交椅。雖然,林沖能忍,但也畢竟失了和氣,並埋下來怨恨的種子。不是不發,而是時候未到。

2,晁蓋一夥強人的上山,再加上吳用的挑唆,最終激化了這種壓抑已久的矛盾。

晁蓋較王倫而言,優點不言而喻。武功好,重義氣,為人仗義,又比較大氣。這種人,天生就有一種老大的個人魅力。

而王倫在這些人面前,一下子不僅顯得老大威風不在,甚至顯得更加猥瑣和小氣,簡直落魄書生的那種酸腐無用一下全部體現了出來。不僅林沖一直看不慣,就連王倫自己的小弟都有些看不慣了。有時還幫晁蓋和林沖說話。

再加上王倫自己也是作死,拿早些時候對付林沖的方法來對付晁蓋這幫人。要知道,林沖能忍,晁蓋和阮氏三雄這幫人能忍?他們哪一個是好惹的?哪一個不是殺人不眨眼的強人?他們好不容易逃脫官府的追拿,跑到這梁山上避難!你倒好,幾句話,幾兩銀子,就想把這些人打發?再說,以他們目前的狀況,他們又能去哪裡?他們劫了那麼多生辰綱,又會缺你這幾兩銀子?說到底,他們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銀子,而是地盤!你這樣處理,這不就是明擺著逼著強盜殺人,逼著娼人為娼嗎?不殺你殺誰?

所以,相信,就算林沖不被吳用用計激將他殺了王倫。晁蓋他們自己最後也一樣會火拼了王倫。所以,王倫的死是必然的,也是他自己先天能力不足造成的,只不過林沖最後成了這把刀而已。

3,王倫的被殺,還有另外一個深層次,而又廣泛的原因。

那就是,朝廷日益腐敗,社會日益不安定,隨之而來的就是盜匪日益增多。

就算王倫今天不被林沖所殺,不被晁蓋他們所殺,那麼早晚有一天他也會被別的山頭所殺。因為,他的能力已越來越不適應一寨之主的位置。就像後來發展壯大後的梁山一樣,也不是在不斷的吞併著其它山頭嗎?

王倫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即不懂的圖強進步,也不懂得退讓和保護自己。即沒有能力,又一直想做老大。這樣人,在弱肉強食尤其明顯的強盜界,早晚也是要身首異處的!別說強盜界,哪裡又不是一樣?三國從群雄並起到僅剩其三,也不是如此?哪怕太平時期,也是一樣!官場,商場也莫不如此!

所以,綜上所述,王倫確實該殺!而他的死,說到底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能力不足,莫居其位,德位不配,反生橫禍!





DTL董太龍


王倫能力低,是遇上了強手,被別人鳩佔鵲巢了,王倫沒有領袖之被淘汰也是自然。林沖殺王倫推晁蓋為首領也沒錯,晁蓋沒有用林沖建立自己的班子,宋江上山後,用自己的人馬,排濟晁蓋想奪權,不重用林沖有弒主前科,怕做王倫第二。晁蓋死後,宋江投降派率眾改邪歸正了,其實梁山好漢沒有遠大理想,只是躲避官府,快活逍遙,大碗喝酒吃肉,論秤分金銀。其實王倫還有一種結局,讓賢避禍,這恐與王倫性格不對,草莽英雄們也容不下王倫,自然法則,人類也是如此,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高山隱士\n


小時候看水滸,覺得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非好漢所為。但現在再看,覺得王倫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人活在世上,總要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考慮。宋太祖趙匡胤就有一句話: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林沖是在被逼無奈,忍無可忍之下殺死了仇人,雪夜上梁山,本來也不是真心想當強盜入夥的,加上林沖一身武藝,而王倫手下不過杜遷,宋萬,朱貴等幾人,都武藝平平,勢必不是林沖對手,所以王倫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而說王倫該不該殺,我覺得沒有該不該殺一說,只不過是梁山權力易主的一個結果。王論不過是一個落第秀才,沒那麼遠大的志向,就想佔據一個山頭,幾個頭領,幾百弟兄自保罷了,沒有後來宋江打得“替天行道”的旗號那麼響亮。

而轉折就在晁蓋等七人上山。晁蓋人稱托塔天王,其他幾人也都是有真本事的,至少比杜遷,宋萬強上一些,這些人上山將會導致梁山權力失衡分化,王倫的控制力勢必會減弱,參考隋末瓦崗起義中的李密,翟讓便可知,所以王倫推脫要把晁等人送下山。而在梁山孤立無援,受了不少氣的林沖發怒了。一方面是處於江湖道義,看不慣王倫嫉賢妒能的嘴臉,加之聯合晁蓋等人,並且雪了這些日子受的鳥氣,幾個點合在一起,就促成了林沖的爆發,火併王倫。實現了梁山第一次權力的轉移。

所以說,沒有誰對誰錯,都不過是自身利益的維護罷了,王倫的死一方面是他一個書生沒有晁蓋這些人的江湖經驗老練,另一方面實力不足是原罪,倘若王倫有盧俊義的實力,杜遷,宋萬也都是關勝,呼延灼,那再看結果,是不是又不一樣了。

大家還有什麼意見,歡迎評論區交流補充!


薄暮嘆息


王倫不該殺。

王倫艱苦創業,在梁山安居樂業混個溫飽,自知無法對抗朝廷,採取明哲保身,亂世之中求生存,自個逍遙自在。對於江湖人士,只要不是滔天巨案都能收留,對對抗朝廷的好漢也能一日三餐,只是不願意別人入夥,別人辭別都有金銀向送,可謂仁至義盡。就像一個農民企業家,不願意別人入股,不願意上市,也拒絕國有資本兼併重組,本身就沒有錯。

錯就錯在收留林沖晁蓋等人,這些人與他價值觀本質就不一樣,吳用帶著皇綱要入股變更公司法人,成為公司大股東,搞強買強賣,慫恿林沖殺人,這是黑社會性質的搶班奪權。

以殺人開始,必以被殺結束,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些人面獸心的強盜結局悲催也是上天註定。

王倫的悲劇是交友不慎,懷璧其罪。


鄭之剛教練


別說王倫了,水滸中有名有姓的,有幾個不該殺的?

林沖空有一身武藝,為保性命,拋棄糟糠之妻,連救了他的魯智深都要出賣。王倫收留林沖,最後卻被林沖殺了,搶了山頭。林沖該不該殺?

武松血賤鴛鴦樓,手下多少無辜人命,該不該殺?

(我就不明白了,這樣的殺人狂、瘋子竟然可以善終!)

李逵劫法場,竟然不管官兵百姓,一路砍人砍到江邊,該不該殺?

宋江攻打祝家莊,死傷無數,竟然是因為莊裡有錢糧,該不該殺?

梁山上那些所謂的“好漢”殺人放火劫財,無惡不作,又有誰不該殺了?

真的配得上“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恐怕只有那個傻和尚魯智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