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應當給“大水漫灌”一個正確解釋!

鈕文新:應當給“大水漫灌”一個正確解釋!

鑑於債務槓桿過高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問題,所以“降槓桿”必將成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們是不是抓住了槓桿過高的源頭?我看還沒有。從現象看,“去槓桿”最先從金融開始,似乎收緊貨幣,收回企業貸款就可以達成降槓桿的目的。但殊不知,如此硬性降低企業槓桿率,勢必導致中國經濟失速般下滑,帶來更大的新的風險。於是,降槓桿提法出現變化,變成結構性“降槓桿”,而重點集中到企業端,尤其是債務率最高的國有企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槓桿率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速度很慢,降幅很小,不足以對整體槓桿率構成實質性壓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槓桿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而我們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一切經濟槓桿(債務)過高的源頭,實際都是貨幣供給的問題,而關鍵是“貨幣乘數不斷走高的必然結果”。按央行統計口徑如圖1所示,儘管央行不在公佈貨幣乘數這個數據,但依據公開數據計算不難獲知,今年2月份,央行口徑下的貨幣乘數已達6.15倍,這當然是再創歷史記錄。

鈕文新:應當給“大水漫灌”一個正確解釋!

圖1:中國貨幣乘數走勢圖(央行統計口徑)

為什麼貨幣乘數過高是一切槓桿的源頭?按照定義,貨幣乘數實際表達的是:單位基礎貨幣能夠派生出多少元的M2(廣義貨幣)。貨幣乘數6.15倍的意思就是:1元基礎貨幣派生6.15元M2。明白這個定義,我們應當意識到:貨幣乘數定義本身所描述的就是一個“槓桿關係”,所以有些貨幣學教科書直接將“貨幣乘數解釋為金融槓桿率”,但我們認為,貨幣乘數至少是一切金融槓桿的基礎。

貨幣乘數還有一個稱謂:貨幣流動速度。大致概念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單位基礎貨幣將在金融系統中流轉多少次。那6.15倍就意味著:在單位時間內,1元基礎貨幣將在金融系統中流轉6.15次。按照一般規律,流動速度和流動週期(流動一次所需要的時間)成反比,也就是說,流動速度越高,流動週期越短(流動一次所需時間越短)。由此我們可以確定:貨幣乘數越高,金融流轉速度越高,金融流轉週期短;金融流轉週期越短,金融短期化趨勢越嚴重。

鈕文新:應當給“大水漫灌”一個正確解釋!

我們說,金融短期化會導致全社會債務槓桿“因短而高”,而債務槓桿“因短而高”必然反映在M2增長過快、數額巨大上面。道理很簡單:對於企業而言,它的投資週期和生產週期不可能想縮短就縮短,因此貸款期限越短,所需貸款越多,因為企業擔心債務鏈斷裂而更多借入短期貸款。企業幹嘛要大量借取短期貸款?因為金融流轉速度太快,週期太短——金融短期化導致金融市場上長期資金又少又貴,一般企業借不到。從實際情況看,目前銀行給企業的貸款,表面上是一年、兩年的期限,但實際在貸款期內,銀行和企業之間不斷“借新還舊”地滾動,企業非常擔心今天還了“舊”明天再也借不到“新”——資金鍊斷裂,於是到處借,在財務成本還能接受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對銀行而言,居民儲蓄越來越少,央行又不投放基礎貨幣,這使得央行必須通過更多地貸款去衍生存款,並用於繼續放貸;當企業貸款“因短而高”之時,企業存款期限也會越來越短,以致長期貸款又短又貴,所以銀行需要靠越來越短的貸款衍生更多存款,去滿足企業需求;企業貸款“因短而高”也導致銀行存款更加短期化——如此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的結果反映到貨幣數據當中必然是M2增速過高、數額過大,同時全社會槓桿率“因短而高”。

鈕文新:應當給“大水漫灌”一個正確解釋!

圖2:M0走勢、M2走勢、M0/M2走勢

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從圖2我們看到,中國金融市場現金(M0)供給數量增長極低,而M2供給數量不斷高速增長,它意味著“單位M0創造了越來越多的M2”;更重要的是M0/M2走勢變化情況,這個比值變化情況表明:M0在M2中的佔比不斷下降。按照貨幣學理論,M0絕大多數應當是央行提供給市場的現金,而M0在M2中佔比不斷走低,實際意味著中國廣義貨幣(M2)中“水分太多、濃度太低”——槓桿水平過高。

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才是“大水漫灌”?是增加M0壓低M2屬於“大水漫灌”?還是M0過少推高M2屬於“大水漫灌”?我認為,後一種情況才屬於“大水漫灌”。這裡的“水”不該指基礎貨幣,更不該指“現金性質的基礎貨幣”,而“水”之正解應當是貨幣槓桿、貨幣乘數過高。所以,防止“大水漫灌”的正確做法應當是讓央行更多向市場提供“現金性質的基礎貨幣”,從而大幅降低貨幣乘數,甚至直接壓低M2的絕對數額。

可見,我們必須學會“金融辯證法”,而摒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