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葉卡捷琳娜二世

向來不喜歡看電視劇,依舊聽到眾多關於近期熱播《都挺好》的劇情介紹,莫名的,我的腦洞竟然將其中的蘇母(趙美蘭)、蘇明玉與葉卡捷琳娜的經歷聯繫在了一起。

葉卡捷琳娜女皇的經歷並不算複雜,但其成就和手腕,均比眾多“瑪麗蘇”式小說中的女主強悍與令人震撼,同時作為沙俄皇帝,她如同被感染一般,“傳承”了操控家人的慾望。本次暫且簡單介紹下堪比網文YY卻又符合沙俄歷史、國情的俄羅斯女皇傳統以及其中的佼佼者——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生活經歷。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彼得一世

俄羅斯帝國曆史上曾經擁有四位女皇,即葉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妻子),安娜一世(彼得大帝侄女),伊麗莎白一世(彼得大帝女兒,未婚),葉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外孫彼得三世的妻子),我們通常提到的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是被認為成就最高,可與彼得大帝齊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

其中關係我們不必深究,重點是伊麗莎白一世——彼得三世——葉卡捷琳娜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這一系的繼位過程,伊麗莎白一世在安娜一世死後由近衛軍團支持政變奪得皇位,後確立彼得三世為繼承者,併為他娶了索菲婭公主(即葉卡捷琳娜二世)——可惜夫妻兩人關係自始至終就相當冷淡,作為女皇,她似乎對繼承人毫無辦法又或者充滿溺愛,以至於容忍他的“胡作非為”,但她又在彼得夫婦兩人生子(保羅)後,命人將保羅帶走親自撫養,只允許他的父母每週看望一次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俄羅斯帝國

伊麗莎白一世死後,傳位給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原本是瑞典帝國(當時同樣強大)而非俄羅斯帝國的繼承人,自幼受到瑞典式的教育,因此他更喜歡瑞典和普魯士,甚至在成為俄羅斯王儲多年後依舊不能說好俄語。由於親普魯士立場,彼得三世並不得臣子、貴族和軍隊效忠,在繼位僅半年後,其“合法妻子”、皇后葉卡捷琳娜在近衛軍官和眾大臣的幫助下政變奪位。彼得三世則在被廢黜一個星期後死亡,另一個循環開始了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葉卡捷琳娜二世政變

保羅一世作為合法、合理的繼承人,其地位無可動搖,幼時受到伊麗莎白一世的照料與教育,之後卻又崇拜其評價不高的父親,即使葉卡捷琳娜二世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於是,她為自己“不聽話”的兒子安排妻子,在孫子出生後同樣命人抱走並親自安排人員撫養、教育,其中就有後來繼位的亞歷山大一世。

祖孫三人自幼受到“強勢”女性的監督、教育,而彼得三世與保羅一世父子均因“不得人心”在政變中死去,甚至於身後評價都不高。亞歷山大一世的評價則是兩極化,更有“參與弒君、殺父”政變(雖然俄羅斯帝國政變幾乎是傳統)的嫌疑,其正值盛年的死亡也充滿著陰謀與離奇。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亞歷山大一世

強勢女性的影響、父母關愛(彼得三世父母早逝)的缺失,似乎造成了祖孫三代人優柔寡斷的性格,父親形象的錯位,又令三人——尤其保羅一世更加同情父親。

兩位女皇呢?前者在父親死後飽受皇位繼承者們的敵視、警惕,自己登位後過於容忍繼承者,又寄希望於下一代人,後者的孩子被“奪走”,掌權後同樣“奪走”了“別人的孩子”,試圖培養更符合自己心意的繼承人。親人掌控自己的命運和孩子的一切,自己又掌控孩子的一切,這種循環,似乎是《都挺好》中家庭關係的極佳對照——請不要誤會,我說的是小說版。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都挺好

個人對原版和電視版的差別略知一二,應該說原著小說更加符合劇情邏輯,更加符合其主旨思想,“都挺好”——即在別人掌控下生活時的不滿與反抗,反過來自己成為掌控者後安排一切的“順理成章”,甚至於,我可以想到某些人會說這種安排是“掌控者”(家庭之主)的付出,是“為了你好”。但這恰恰正是該小說要反諷的,無論是原本“一家之主”“罪魁禍首”(重男輕女)又或者為了家庭犧牲的蘇母趙美蘭,還是新的“一家之主”蘇明玉,以及其中的蘇大強、蘇明成、蘇明哲(宿命者)到底先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呢?或許,他們與趙美蘭、蘇明玉一般,也有著“反抗者”的身份?有意無意和無所作為的“旁觀者”,真的比“加害者”更可恨嗎?這真的不是屈服於“傳統”的同化嗎?

“你的刻薄與自以為是,真是熟悉”

​我無意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更不會以“以德報怨”、“家和萬事興”式的“原諒”公平合理,只是希望自認為遭受過不公、苦難、傷害的人,明白限度在哪裡。總不會以為自己是小說中的“主角”,一點一滴的“全面報復”並不會影響自身性格和對孩子、家庭的態度,成為孩子心中的“原生家庭”吧?

說來有趣,作為網文愛好者,雖然對女頻和情感、生活線為主的小說不甚喜歡,但看過的幾本中,印象最深的一本,是女主快穿到各個(女頻小說)世界,幫助原劇情中被男女主角們嚴重傷害(情感、身體、財富)的“配角”們報復回去。按說這種劇情也是一種“爽點”,但女主對“原女主”的刻薄卻是讓我感覺好笑、可悲又可怖。原來“我”作為主角,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自身“道德準則”約束,可以不因客觀“傷害大小”而無限制“報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