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軍事天才?

橙子味的是愛情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林彪了。

真沒想到,天津一天就完了

1月9日,林彪親自和傅作義的代表周北峰,張東蓀談判。大部分時候是擅長言辭的羅榮桓再說,但林彪最後拍板說道,其他的可以再談,傅作義務必將平津兩市的軍隊立即開赴制定地點,接受改編。

言下之意,不同意的話,就打了。

傅作義稍後回覆,希望林彪寬限幾天,容他考慮。

而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陳官莊的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自殺,除李彌以外,其他高級將領基本都被俘。

到了這個時候,傅作義是否投降的意義已經很小了,唯一的意義只是減少一些解放軍的傷亡,和城市的損失。

於是,林彪下令,先攻打天津,迫使北平的傅作義投降。

天津在當時來看,根本是無法守住的。天津有防禦工事,但市區面積狹窄,僅能容納最多1個軍9個團,要防禦天津城外外圍更不可能,因為地形太差,根本守不住。

工事修築上,遠遠不如東北,多是紅磚修的碉堡,外面糊一層水泥而已,根本不能地獄解放軍75毫米以上火炮的打擊。

就部隊上來說,只有2個軍10個師13萬人,其中有5個師都是守將陳長捷因為兵力不足,收編東北逃過來的殘兵敗將和難民。他們一天只有兩頓稀粥,武器裝備極為破爛,實際沒有戰鬥力。陳長捷認為,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最多隻有6萬人,火炮也只有不到100門。

而攻城的林彪部隊有5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共34萬人,火炮高達1000多門,其中大口徑火炮有538門,坦克裝甲車40多輛。

雙方戰鬥力至少有5倍以上的差距,不用打也就知道誰勝誰負了!

當時毛澤東為了推動傅作義儘快投降,希望3天內打下天津。林彪卻認為,不需要那麼久,只需要2天時間,為此,他將最精銳的1縱也投入了天津戰役。

林彪在戰前囑咐去督戰的參謀長劉亞樓說:天津戰鬥至關重要,如果一錘子就砸爛了天津,北平也就很快會投降。如果天津打成持久戰,那麼傅作義肯定會繼續拖延。所以我們此次集中這麼大的兵力火力,一定要旗開得勝,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戰果。

當時天津守將是陳長捷,這是晉綏軍最厲害死的一員悍將,曾經在太原會戰中有極大的戰功,威名赫赫。因為陳性格孤傲,不懂政治,因為堅持聯合中央軍抗戰,從而得罪了閻錫山被趕出晉綏軍,後被傅作義收留。

陳長捷對傅作義非常感激,發誓要報答知遇之恩,在天津打開之前,陳雖然知道此戰必敗,卻將趕來遊說他投降的中共地下黨一律趕出去。

天津是肯定守不住的,陳長捷在戰前一再詢問傅作義應該怎麼辦,傅作義其實也知道守不住,他不過用天津作為談判的砝碼而已,所以他忽悠陳長捷說:我覺得,只要我們堅決去守,總歸有辦法!

陳長捷無奈,只能死守了!

結果,解放軍花費10天時間掃平天津外圍,殲滅國軍5000多人,12日所有炮兵開赴陣地,天津每一個角落都在炮兵的射程內。

1月12日,林彪派人傳達最後通牒,要求陳長捷投降,陳是個講忠義的硬漢,他絲毫不理會。

14日10點,天津開打。由於有了攻打錦州,瀋陽的經驗,小小的天津又算得了什麼。解放軍利用1000多門大炮,其中75毫米以上大炮500多門,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炮擊,幾乎將天津內的所有大型建築和防禦工事哄得粉碎,事後統計,29小時內一共發射了7萬多發炮彈,比淮海戰役總攻擊一週時間打得還多。

炮兵這樣一打,那6萬多收編的殘兵敗將,基本就投降了,餘下的幾萬人面對30多萬解放軍,苦苦支撐了29個小時,全軍覆沒。陳長捷當時向傅作義求援,傅作義先是不回覆,直到解放軍衝到陳長捷司令部門口,才回復,還是那一句話:我覺得,只要我們堅決去守,總歸有辦法!

明明解放軍已經殺到幾十米外,還談什麼堅持呢?

到了這個時候,陳長捷才醒悟,原來這個所謂有知遇之恩的老長官,不過在利用他。他仍不住仰天哈哈大笑,笑自己的愚蠢,隨後被解放軍衝進指揮部俘虜。

事後,陳長捷作為堅決抵抗的頑固分子,定為戰犯,被關押了10年之久,而傅作義自己風風光光的做了25年水利部部長。

陳長捷被俘以後,多次大罵傅作義:你既然已經準備投降,為什麼讓我去死守,讓我成為戰犯,你做功臣。這人冷血的很,為了自己,讓我做你討價還價的資本,擺明了是害我!

後來傅作義親自到大牢裡面看陳長捷,陳先是對他怒目而視,然後轉頭當作沒看見,傅作義對他說話他絲毫不理。

傅作義只得尷尬的離開!

陳長捷在1959年才被釋放,但1968年文革中,陳長捷和老伴又被揪出來遊街,還遭到毆打。70歲高齡的陳長捷到老也是個硬漢子,他不願這樣受辱,決定自殺。他先用菜刀砍死老伴,然後自殺。死的時候,陳長捷還是直挺挺的站著。第二天紅衛兵小將闖入他家,發現他已經死了,用手一碰,他的屍體才轟的倒下。

到了這個地步,蔣介石知道傅作義應該徹底下決心投共,放棄了勸告他的想法,命令塘沽的5個師5萬多人乘船南撤。

天津丟失以後,傅作義也就只剩一座孤城北平了,且不談能否守住,光是200萬老百姓要吃要喝,傅作義就管不了。

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再不投降,恐怕連一點餘地也沒有了。

這時候林彪又給了新的談判條件,其實除了優待軍官以外,幾乎形同無條件投降了。只是傅作義也沒有選擇的餘地,於1月22日簽字,隨後宣佈投降。

北平國軍國軍2個兵團8個軍25個師26萬部隊出城投降,由此平津會戰也結束了!

此次會戰,林彪由於指揮得法,以區區3.9萬人的傷亡,消滅了國軍52.1萬人,基本全殲了60萬人的傅作義集團,僅有幾萬零散部隊逃走。

平津會戰和遼瀋不太一樣,遼瀋主要是硬打,而天津一半打,一半外交。

在60多天時間內,林彪處處料敵於前,從各個方面完勝傅作義,同時打仗和外交節奏把握的極好,該打的時候打,該談的時候談,最後以微不足道的傷亡完成了此次大會戰。

那麼,林彪一個人就打贏了三大戰役的二個,前後殲滅國軍高達100萬人,自己僅僅傷亡不到10萬,如此輝煌的勝利,全世界軍事歷史都是極少有的。

隨後的半年內,林彪率領大軍繼續南下,連續發動了安新戰役、宜沙戰役、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廣東戰役、鄂西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勢如破竹,攻佔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五省,從最北面的黑龍江,打到最南面的海南島,赫赫戰功,絕對是中共第一戰將!

1954年,9月27日,林被授予元帥軍銜,而當時能夠和林彪一決高下的,只剩領導朝鮮戰爭的彭德懷了,其他7個元帥,均是望塵莫及。

於是,林彪的戰爭歷史也就徹底結束了。


薩沙


文史頻道第178期之軍事天才毛主席

中國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在漫長的的歷史歲月中,中國這片土地培育出無數英雄兒女,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軍事天才,而毛主席正是這些人物中最為優秀的代表之一。


毛主席之所以是軍事天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來源於生活和實踐。

同時代的著名將領們大部分有過專業軍事學院求學經歷。比如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彭德懷是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陳庚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蔣介石是保定軍校畢業等等。

而毛主席一生中沒有在軍事學院學習過,他的軍事素養和才能都是在博然群書後,在無數次戰爭中提煉出來的。

在國內土地革命中,是毛主席軍事戰略思想形成的關鍵時刻,在這期間毛主席結合國內外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游擊戰術,


毛主席最喜歡讀古代名著經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和《離騷》等等。

像紅樓夢這本書,毛主席卻能付出兵法來,其中境界不是一般消費者可以理解。

在十年的土地革命中,毛主席利用游擊戰術,打敗了敵人“三次的圍剿行動,成功地包圍了革命果實。針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讓革命區不斷壯大,鼎盛時期有3000餘萬居民,50餘萬的軍隊數量。

可惜好景不長,從海外回國的王明等人,堅決主張和敵人打陣地戰,採取攻取大城市長沙的策略,正中敵人的下懷。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長征,這個期間紅軍在王明等人錯誤的指揮下,損失慘重。


生死存亡的時候,毛主席挺身而出提出了正確的軍事主張,反對漫無目的地行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同意。

緊接著毛主席指揮軍隊四渡赤水,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讓紅軍不再被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毛主席拯救了紅軍,拯救了革命隊伍。

長征勝利會師後,毛主席根據國內外複雜的形勢,提出了團結一致對外,抵抗日本人侵略的號召。

並且在國內悲觀情緒誕生。投降主義開始盛行的條件下。發表了《論持久戰》,系統分析了我國抗戰的形勢,總結出我國必勝,日本必敗的結局。當時沒有人提出這樣的理論,可見毛主席高瞻遠矚,為中國的革命所做出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的。


解放戰爭爆發後,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思想,得到了充分地論證。

特別是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毛主席主動撤出大城市,到農村進行革命隊伍建設,使國民黨反動派在大城市中孤立無援,最後被消滅。在關鍵的戰鬥階段,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偉大枸想。

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蔣介石,讓中國人民重新崛起。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佈新中國成立,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

—End—


作者.: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


中國的軍事天才首推就是毛主席!!!

天才就是與生俱來的本事,對於那些上過一些軍事院校,得到高人指點的人就算不上了,很明顯他們只是學以致用。但是這部分的人也是相當的厲害,就像現在的學霸和學渣都是接受同樣的教育但是結果卻大不相同,所以這些能夠學以致用的人還是非常厲害的。

但是毛主席呢?一開始上在家上私塾,然後就是去長沙求學,後來也就是上過師範大學,在軍事方面可以說沒有受過任何的教育,而且毛主席也沒有當過幾天兵,但是毛主席呢?基本上他指揮的戰役都是以勝利結束的。難道這樣的人不算是軍事天才嗎?

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四次反圍剿,還有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等,四渡赤水也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一戰。

毛主席的一句話我覺得說的還是很好的,通過現象看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透了戰爭的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透了戰爭的本質和規律,所以每次都能夠輕鬆的分析出每一場戰爭的結果。毛主席對於整個戰爭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對於大局觀的把握那是無人能比的。

毛主席只不過是一個書生,但是他在戰場上卻能夠決勝千里之外,在戰術計謀上又能夠運籌帷幄之中。當時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等等各個軍事院校畢業的人哪個不對毛主席佩服呢?因為這些高才生不是在毛主席手底下,就是被他打的敗的不能再敗了。這樣的人不能說是軍事天才嗎?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中國,為中華民族而奮鬥,毛主席是唯一一個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領導人,他不光是軍事天才,更是我們心目中最偉大的領袖,沒有之一!!!!


中國歷史研究所


毛澤東肯定算一個。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和書法家。其中在戰略家中,應該包括了政治家軍事家的含義。在中央軍委評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中,他名列首位。

說他是天才的軍事家,在於他從來沒有上過軍校受過軍事教育,在指揮紅軍之前,僅僅是早年當了半年的大頭兵。在遵義會議上,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凱豐(何克全)曾經挖苦他:你懂什麼軍事,你就是懂點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這是和當時的軍事顧問李德上過軍事名校而言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沒有軍事教育背景的教書先生(師範畢業,在下不才也是師範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成為一代軍事大家、戰略大師、戰爭指揮藝術純熟!可以用幾個數字來體現他幾個突出的軍事成就:

1——他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一光輝論斷,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條革命勝利道路。“槍桿子出政權”是出自於他在大革命失敗後,參加1927年8月7日召開的漢口“八七會議”上提出的,原話是“需知政權是從槍桿子裡面得來的”。

3——他指揮取得了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指揮了舉世聞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大戰役,他是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後新三人團靈魂人物,其他二人為周恩來、王稼祥。

4——長征中的四渡赤水是其得意之作,甩開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機動靈活。

8——八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他寫出了《論持久戰》這一光輝著作,既駁斥了亡國論,又批評了速勝論,指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作戰,經過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勝利屬於中國。

10——十大軍事原則,解放戰爭時期提出,核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16——游擊戰十六字訣,他和朱德在紅軍時期總結: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總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



磨史作鏡


軍事天才分為:戰略天才和戰術天才。
中國歷史上,戰略天才只有一人——毛澤東,歷史決議肯定的“戰略家”也只有一個——毛澤東!

中國歷史上,戰術天才很多,歷朝歷代都有,如古代的孫臏、韓信、諸葛亮等等;近代的林彪、粟裕、劉伯承等等。


毛澤東主席是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戰略家、思想家、實戰家!這在國際國內的歷次軍事歷史實踐中,早已有無可爭辯的定論。

能有舉世公認如此殊榮的人,國內國外,只有毛澤東一人。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是他帶領我們在日軍的鐵蹄下一步步走向勝利。他開創了游擊戰,這一著名戰法。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萊蕪戰役,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他一生指揮的戰役數不勝數。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天才、軍事戰略奇才、軍事思想帥才。

論軍事實戰,更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正如歌詞裡描述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用戶5811465456


說到軍事天才,我要吹一吹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個軍事天才↑
<strong>

李世民作為中國皇權時代最出色的皇帝之一,應該是沒什麼爭論的。

但李世民作為最傑出的軍事天才,卻不太常被人提及。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獲得與李建成抗衡的實力,坦白來說,並不是李淵偏心獨愛李世民,完全是靠李世民自己打出來的。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裴寂統領的河東戰場全線潰敗,劉武周手下的猛將宋金剛把裴寂等人當成經驗寶寶,把河東戰場的唐軍打的潰不成軍,裴寂一場勝仗都沒打過,灰溜溜逃回長安。

李淵見河東局勢糜爛,打算放棄河東戰場,龜縮在關中地區死守。

關鍵時刻,李世民站了出來,力陳絕不可放棄河東戰場,並且立下軍令狀,帶兵三萬,出兵收拾河東戰場殘局。

↑宋金剛攻佔了整個河東,卻遠非李世民的對手↑

半年時間,李世民收復了河東地區,把宋金剛打的丟盔棄甲,這一過程中,李世民展現出來的臨場判斷,精準戰略能力,戰術執行能力,以及高度的忍耐力,犀利的爆發力,和堅強如鐵的意志力,充分證明了李世民是一個傑出而全面的軍事統帥。

可以說,歷代帝王中,李世民的軍事能力獨佔一檔,朱棣佔第二檔,其餘帝王就沒法看了。

那要是和歷代傑出軍事人物相比呢?除了白起,韓信,李靖等少數軍事天才,很難發現能夠和李世民媲美者。

就拿李世民軍事生涯裡的代表作——虎牢關之戰為例,我們看看李世民可怕的軍事指揮天才吧。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圍攻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帶精兵十萬,支援王世充,進逼虎牢關。

↑李世民帶兵獨據虎牢關,與竇建德決戰↑

這時的竇建德已經稱王,建立夏朝,氣勢不可擋。夏朝國子祭酒凌敬提出了“圍魏救趙”戰略——率領主力渡過黃河,攻取懷州,河陽,再翻越太行山,進入上黨,攻佔汾陽,太原,兵鋒直逼長安,那樣的話,李世民必將回師自保,洛陽之圍不解而解。

可惜,竇建德不是李世民,他掌握決策權,卻對軍事不熟悉,他決定和李世民當面硬鋼!

竇建德的政治盤算是擊潰李世民,再伺機吞併王世充,那樣的話,唐軍就會被壓縮在關中一隅,竇建德的帝王基業可成。

李世民當時佔據虎牢關地利,可論總兵力,李世民在虎牢關僅有三千五百步騎,其餘兵力被他分派給李元吉和屈突通繼續圍攻洛陽。

竇建德兵力有十萬之多。和以往的歷次戰鬥一樣,戰場的主動權自始至終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虎牢關一戰是決定雙方命運氣數的一戰↑

李世民先是在虎牢關按兵不動,和夏軍對峙月餘,夏軍漸漸人心浮躁,甚至產生思鄉歸家之意。

四月底,李世民認為時機已到,利用他在夏軍內部佈置的間諜網,散佈了一個假消息:唐軍戰馬草料已經吃完,這兩天就會到黃河北岸草地上牧馬,竇建德果然上當,認為是進攻虎牢關的良機,於是夏軍準備對虎牢關發動總攻。

五月一日,間諜傳回夏軍即將總攻的消息,李世民立即率軍北渡黃河,在廣武附近,把一千多匹戰馬放在黃河一個小島上吃草,然後秘密返回虎牢關。

五月二日,竇建德帶領所有兵力列陣,部隊陣營北至黃河,西至汜水,南達鵲山,足足有二十里長,聲勢浩大。竇建德此時應該是誤以為李世民帶著戰馬在黃河某地吃草呢。

虎牢關上的唐軍將領看了之後,都發虛了。

↑李世民對戰場始終掌握主動權↑

李世民卻一語道破真相:“竇建德的部隊自山東起兵以來,從沒遇到過真正的強敵,他們現在身處險境,卻鼓譟喧譁,毫無紀律可言,他們排兵佈陣也顯示出他們輕敵之心,我們只要按兵不動,等他們列陣一久,士氣衰竭,士卒疲憊飢餓的時候,我們再一舉出擊,絕沒有不勝的道理,各位等待到中午,我們到時候一定把他們擊破。”

與此同時,李世民派人偷偷把放牧的戰馬召回,等待戰馬備齊,已經可以隨時出戰了。

反觀夏軍這邊,士卒們列陣好比在進行廣播體操比賽,場面嚇人,但沒什麼實際作用,等到了中午,無仗可打,又沒法生火做飯,個個都像傻乎乎的模特一樣站在那裡,士卒們飢渴難耐,就地而坐,甚至出現了搶水喝的亂哄哄局面。

李世民心中暗喜,但仍然小心翼翼,他派宇文士及帶領三百騎兵進行試探性攻擊,囑咐道:“你試著攻擊一下,如果夏軍陣型沒有鬆動,你就立即撤退回來。要是他們陣腳鬆動,你馬上佯攻變成真攻,我自會帶領大軍前往支援!”

↑竇建德的陳兵列陣毫無作用↑

何其老道!即使李世民預測的戰局完全準確,他仍然要派出小股部隊進行試錯性攻擊,這種戰爭細節的處理,不是軍事天才是什麼?

宇文士及部隊進攻發起,發現夏軍陣型大亂,於是李世民一聲令下,帶領三千多名精銳起兵出虎牢關,往夏軍陣營砍殺過去。

而此時竇建德還在營帳裡和文臣大將們開會!

突如其來的進攻,讓夏軍指揮系統徹底失靈,竇建德想指揮部隊反擊,然而夏軍卻無法順暢接令,只能各自為戰。

李世民把騎兵戰術運用的無比嫻熟巧妙,在夏軍陣營裡左衝右突,彷彿死神從天而降,唐軍大旗高高飄揚,兵甲所過之處,夏軍無不膽顫。

這一戰,夏軍被斬殺三千多人,潰散三十多里地。竇建德被長矛刺傷,身邊親兵都跑沒影了,他終於忍不住傷口劇痛,跌落下馬,被活捉。

↑竇建德帝王夢碎,代價是項上人頭↑

一代梟雄竇建德就這樣覆亡。

勝利來的如此“輕易”,戰果如此巨大,就連一直反對李世民與竇建德決戰的封德彝等人也進賬向李世民道賀。

李世民趁機嘲諷了封德彝一番:“不聽公等之言,才有今日之勝。公等雖是智者,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封德彝老臉羞紅。

李世民當然有嘲諷封德彝的資本,他指揮的戰鬥,可謂“智者千慮,萬無一失”,他對敵我雙方士氣的微妙變化把握極為精準,他對戰局時機的掌握又是如此完美,每次衝陣,他又能身先士卒,真可謂是有勇有謀。

觀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從頭到尾都完全掌握戰局,以少勝多,進退自如,堪稱完美,僅憑這一戰,他就足以躋身中國軍事史上不世出的絕頂天才了。

要知道,虎牢關戰役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三歲!!


我見青史多嫵媚


在開國將帥中,最具有軍事才華的應該就是彭、林、徐、粟、劉這五位老總了。如果非要選出最具有軍事天賦的三位,我的選擇是林彪、徐向前、粟裕,這三位當中只有粟裕沒上過正規軍事院校,而徐向前是唯一一位不主席軍事思想影響下走出來的軍事天才,可謂自成一派;如果非要選其中一位軍事天才,那非林彪莫屬了。

林彪畢業於黃埔四期,紅軍時期一直跟隨在主席身邊,深受主席軍事思想的薰陶,軍事素養毋庸置疑,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一路晉升為紅一軍團總指揮,而紅一軍團正是紅一方面軍的嫡系部隊,年僅25歲就繼朱德之後統領了紅一軍團,其軍事才華是得到了主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林彪在指揮紅一軍團期間多次充當開路先鋒,一路披荊斬棘,其中最能展現林彪軍事才能的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開創了紅一大兵團作戰的先例,黃陂和草臺崗一役全殲國民黨中央軍第52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轉移長征,林彪率領紅一軍團與彭德懷紅三軍團多次完美合作,為紅軍北上開道血戰湘江、巧渡金沙江、搶佔安順場、飛奪瀘定橋、智取臘子口等都表現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華。

而林彪真正大展才華的時期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盡顯帥才之風,不僅能指揮而且還善於練兵,所提出獨具一枝的“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銳不可當,這正是一個天才軍事家超高的軍事素養的體系,四野部隊無一不貫徹林彪的戰術原則,也是四大野戰軍中戰術素養最高的部隊,曾創下了多項記錄,例如31個小時攻克國民黨十幾萬大軍駐守的錦州、一個晝夜全殲廖耀湘兵團十幾萬人、29個小時攻克天津十萬守軍等。

挺進東北後,林彪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將民主聯軍最初的十幾萬人的部隊,發展到一百多萬人,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元帥,可以說創下了軍史上的奇蹟,所率領的四野從白水黑山打到天涯海角,整個解放戰爭殲敵上百萬人解放大半個中。

十萬入關、百萬出關、殲敵百萬,取得的輝煌戰績在四大野戰軍中可謂首屈一指,曾有這樣一段說法:“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主帥,當他合上地圖的那一刻,這場戰爭離結束已經不遠了了”,這個軍事天才主帥就是林彪了。


賽門軍略


單憑一個四渡赤水,足以封神,名留青史。

他算得上是一介書生,可是論起來排兵佈陣,論戰術,古今中外,能與之比肩者,寥寥無幾。

他睥睨天下,傲視古今,氣吞山河,嘲笑成吉思汗,只會彎弓射大雕。

從晚清,從1840年,到民國,到解放。這百年的時間裡,英雄豪傑何其多?可是能帶領四萬萬子民走向勝利,能讓四萬萬子民站起來當家作主的,只能是他。

秋收起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三次反“圍剿”,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到論持久戰到建立敵後根據地。

再到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一錘定音,百萬雄師過大江,國民黨殘部普通喪家之犬般倉皇逃離,而後抗美援朝,鞏固新中國。

他這一生,樂與天鬥,樂與地鬥,樂與人鬥。

他這一生,數次救黨於危難之際,救國家於生死存亡之中。

他這一生,在軍事方面幾乎算得上沒有輸過一次。

他不過是一介書生而已,可是他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各大軍校的高材生,亦或者所謂的當時名將,面對他也只能徒增無奈而已,左支右絀。

你說,他算不算是軍事天才?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何謂軍事天才,說白了就是天生會打仗。會打勝仗。中國歷史的軍事天才,或是起於步卒一步一步成為三軍主帥。或是命好,起家就是主將。但也是屢戰屢勝。這樣的例子簡直是舉不勝舉。白起,韓信,衛青,岳飛這些都是天生名將。而近現代更是不少。這裡就具體說三個例子,彭德懷,徐向前和林彪。

彭德懷,這是被美國都承認的大軍事家。出身貧寒 畢業於湖南講武堂。而他的對手胡宗南,何應欽,岡村寧次,麥克阿瑟卻都是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日本士官軍校,美國西點軍校。可以說,湖南講武堂正因為有了彭德懷,才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記。美國西點軍校至今保留著上甘嶺的戰役教程。彭德懷憑藉最劣勢的裝備能夠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16國聯軍就足以自傲,成為世界級名將。這也是美國以及世界所承認的,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已經年老的麥克阿瑟已經不是正當盛年的彭德懷的對手了,我們擊敗美國那天才是我們進入世界強國的標誌。彭德懷是唯一一個統一指揮中國軍隊、朝鮮軍隊和蘇聯空軍的元帥。這種身份是世界軍事史上空前的也許是絕後的。他也應該是直接感受美國和蘇聯兩大軍事體系的對抗的共和國元帥。



徐向前。建國第一任總參謀長,黃埔一期生,可惜老蔣看走了眼。他沒有看好這個老實木訥的山西人。應該說徐向前在十大元帥裡排名第九有些低了,這和徐向前出身西路軍有關。起碼來說。徐向前應該排在陳毅之前。他是最被低估的元帥。這和徐向前運氣有點差,沒有跟對人所致,和大家公知原因也很有關係。徐向前為人沉穩,不居功自傲。沉默寡言。但徐向前的戰績絕對不俗,共和國公認的十大經典戰役,徐向前一個人就打了4個。包括川陝反六路圍攻,殲敵近10萬人、被法國聖西爾軍校推舉為經典的反多路圍攻戰役。但在國內卻是功績不顯。在國共兩軍的所有黃埔系學生中,30歲的徐向前是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在紅軍時期,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是最強的。總計8萬多人,而且徐向前把軍隊所有最高職務都做過,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兼國務院副總理)、軍委第一副主席這三個最高軍職全部當了個遍,這個記錄大概也不會有人能破了。劉伯承說過一句話:我軍最能打仗的兩個人,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徐向前比劉伯承還能忍,比粟裕穩見,比彭帥脾氣好。沉默寡言的他,是十大元帥裡最後一個去世的。這也許就是老實人命好吧。



林彪的戰績無疑是最輝煌的,而且林打的都是經典戰役都是吃肉。不像彭德懷與徐向前都打過苦戰,鏖戰。林彪說粟裕淨打神仙仗。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有人常常拿粟裕和林彪比較,二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二人都是從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指揮大兵團做戰的主官。林彪的戰術素養極高,但戰略佈局有些欠缺。指揮能力自不必說甚好,而且是天賦異稟。生而就會打仗。而對於戰術的運用,更是他的強項。在作戰中求穩,不走險棋。用兵謹慎。三大戰役中,林彪的資源最豐厚,武器彈藥給養最豐厚。,林彪在東北有主場優勢,蘇聯,朝鮮,蒙古,都是後勤基地,但最開始林彪打的並不好,而看國民黨的話,淮海中的國民黨軍隊整體素質高於遼瀋國民黨軍隊。《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對林彪的評價是“……共產黨軍隊中最偉大戰術天才”可見,林彪是戰術家,絕非戰略家。如果就三人的軍事能力而言,徐向前第一,彭德懷第二,林第三。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軍事天才,指的是先天性具有軍事指揮才能。毛澤東從未系統地學習過軍事理論,凱豐不就曾經譏諷他打仗憑著《三國》和《孫子》,就是這沒個上過軍事班科的“土包子“憑著卓越的軍事頭腦,在遵義會議上成為紅軍的領頭雁。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使薛嶽,吳奇偉,王家烈等國軍優秀將領被饒的暈頭轉向,隨其擺佈,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粉碎了國民黨妄想將紅軍當成”石達開“第二圍殲,不僅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到達陝北保安,審時度勢,促成抗日統一戰線,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還使中國革命從低潮,逐步進入潮湧。從堅持持久的敵後抗日遊擊戰,...到三大戰役的勝利,渡江,至全中國的解放(除臺澎)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藝術史詩般的顯現,正如《解放軍軍歌》中唱到的: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只有毛澤東敢於藐視群雄,發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