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金句彙編30例,句句給力!

1.牢記報國初衷、鑄牢強軍之魂,把聽黨指揮內化為政治信念,以愛黨報國、獻身強軍的淳樸行動,詮釋鐵心跟黨的無限忠誠,熔鑄支撐夢想的精神骨骼。

2.銘記領袖重託、樹立強軍之志,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和強軍意志,校正人生航向和價值取向,自覺做到時刻聽從黨的號令、矢志強軍事業。

3.不負使命職責、勇擔強軍之任,以踏石留印的意志和埋頭苦幹的堅韌,自覺投身強軍實踐,敢於破冰、勇闖新路,在迎難而上中扛起強軍使命。

4.樹牢打仗思想,清除和平積弊,剷除思想雜草,始終把目光聚焦在備戰打仗上,以聞雞起舞、枕戈待旦的精神做好軍事鬥爭準備。

5.苦練打贏本領,努力做到軍事理論更加熟悉、專業技能更加精湛、訓法戰法更加有效、體魄素質更加過硬,不斷積聚打贏的底氣。

6.勇於超越自我,增強敬業精業、善作善成的恆心毅力,瞄準一流拼搏、聚焦實戰練兵,不斷磨礪自我、錘鍊硬功。

7.堅強意志,加強實戰化訓練、對抗性演練,在戰備演習、維穩處突、維和護航、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中錘鍊鬥志。

8.培塑膽氣,把從嚴從難摔打磨礪部隊貫穿軍事訓練全過程,提高官兵的體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素質,培養危險面前豁得出去的拼勁、困難面前挺得過來的鑽勁、任務面前啃得下來的韌勁。

9.砥礪血性,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苦與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鍛造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血性膽氣。

10.前進的征途上,這支雄師勁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刀鋒。軍人氣質,是英雄主義的血性,是集體主義的奉獻,是永不言敗的剛毅,是為國為民的擔當。

11.只有理解“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執著,才能感受軍人許黨報國之擔當;只有讀懂“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的豪情,才能感受軍人忠肝義膽之氣概;只有體悟“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冷峻,才能感受軍人勇猛無畏之血性。

12.溝坎在哪裡,戰場是試金石。潛力如何挖,實踐是推進器。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消除戰鬥力建設的“溝溝坎坎”,需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使每一個戰鬥單元都向標準最高者看齊。

13.“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練兵打仗最怕懸空思索,不能熱衷於提思路、定規劃,今天提一個訓練模式,明天想一個保障方法,說得多做得少,懸空思索著所謂的捷徑。

14.提高戰鬥力,需要真正潛下心來,不空羨“天邊的彩霞”,而關注“腳下的玫瑰”。

15.榜樣是一種力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榜樣是一面旗幟,鼓舞人心,指引方向。

16.“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精神是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永恆精神源泉,相信,在人們自覺的崇尚下,在法律持續的捍衛下,英雄精神必將接續傳承,英雄情懷必將蔚為風尚。英雄,永不獨行,英烈,彪炳千秋。

17.靠得住源自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的精神基因。頂著困難發展起來,在逆境中求生存是中華民族的能力稟賦。

18.既要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又要尊重首創精神,激發民間活力,將善於創新、創業的大腦解放出來。在攻關核心關鍵技術的道路上,要讓科學家“說了算”,讓科研成果不斷噴湧。

19.“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靠得住最終要落到有本事、能幹事上。唯有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不斷開創、不斷奮鬥,才能將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家國情懷更是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矢志奉獻建功勳的勇毅和堅定。

21.心懷家國自不凡。大寫的人生要靠一筆一畫勾勒,不凡的業績更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呼喚更多胸懷祖國、奉獻擔當的奮鬥者;偉大的事業給每一個心繫家國的有志者提供了成長成才、人生出彩的機遇。

22.治庸治懶動真格的,把“帽子”給對人,那些“混日子”“當太平官”“耍天橋把式”的做派就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23.幹事創業,總會碰到挫折壓力、經歷困難考驗,既然是黨員幹部,就應該把困難視為磨礪、把壓力當作動力,提升本領、鍛鍊作風。

24.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氣可鼓而不可洩。提振幹部精氣神,不能止於喊口號、務虛功,而是要依靠持續的制度建設和舉措落實。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

25.讓黨員幹部勤於實幹、勇於擔當,需要強化正面激勵、樹立“實在實幹實績”用人導向。大批“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為民請命,為民擔當”的實幹者,用自己的操心換來群眾的舒心,用自己的辛苦換來群眾的支持。

26.促進黨員幹部成為改革的先行者和推動者,更需要為擔當者擔當。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不發展才是最大的風險。

27.“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一場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來實現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

28.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加大“放”的力度,強化“管”的能力,優化“服”的質量,堅定不移地將“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確保“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管到位、該服務的服務到位”,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29.衍生農業發展新概念。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城鄉融合發展的決勝點在於轉變傳統農業發展之路,走現代發展特色道路。關乎民生,以化之成天下。農業的發展就是民生問題的最大之處。

30.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有了精神支柱,我們就有了奮鬥的脊樑;有了精神家園,我們就有了避風的港灣。過去,我們依靠紅色精神鑄就了紅色基因;今天,我們要激活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讓紅色基因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