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農村大學生畢業工作了在城市定居了反而對父母不孝順了?

幸福的3哥


我們村子裡有一戶農村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大學生。兒子在都市裡買了房子,而且兒子經常的出差到國外。平常的忙碌,使他一年到頭,只有年底才回家一次。甚至有時候一年也回不去。他的父親有一次與人在一塊兒喝酒,說自己有兒子和沒兒子沒啥區別啊!

雖然,兒子經常往家裡打錢,但是這農村的老兩口,不缺錢花,他們缺的是陪伴。

在這裡,亮子覺得是因為工作的忙碌導致了對父母的陪伴少了。



還有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他在城市裡好不容易買了房子,並且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庭。但是隨之而來的,房貸,車貸,還有都市生活的快節奏,使得他根本停不下來。上班,兼職,總之,被一個“錢”字壓得喘不過氣來。忙忙碌碌,只為掙錢,所以身邊的人也好,事也好,很多都被忽略了。

在這裡,亮子覺得有農村大學生在城市定居後,就成了房奴,其他的一切很難走進他的心。



第三個事例呢?就是有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在城市裡面定居了。他們能走到這一步肯定是不容易的。但隨著眼界的開闊,他們與農村老家的人肯定有了很多的隔閡。這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

而他們的另一半,也許是都市裡的女孩,也許是別的縣區的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自己的二人世界。那麼他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父母來干擾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婆媳關係很難處理。

在這裡,亮子覺得有的農村大學生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遠方的父母。



以上,只是亮子的個人觀點。但是亮子覺得現在很多在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因為一個工作忙為藉口,很少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或者連個電話也不打。

其實對父母的孝順,並不一定非要陪伴。打個電話,視頻聊天,給父母快遞點兒保健品,孝順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只要讓父母感受到我們心裡有他們,父母就是很高興的……


亮子日誌


鑑於這個話題,我來說一下現實中的例子!我鄰居有三個兒子!老大高中學歷,老二本科學歷,老三初中畢業!老大一開始成績不錯,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了!輟學之後就一直在家裡幫助父母種地!後來談了女朋友,要賺錢!沒辦法只好學了門手藝,廚師!除了給飯店做菜,在家經常看到老大做豐盛的飯菜給父母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把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

老二一直上學,初中離開家,一直到大學畢業,差不多10年的時間都不在父母身邊!只有寒暑假回來一段時間!畢業後回到我們市裡上班,因為工作比較忙,偶爾回來幾次!後來因為結婚要在市裡買房子,父母給他湊了20萬交首付!老二給外人的感覺就是對父母冷淡,一直向家裡索取!

老三輟學比較早,因為不務正業,父母只好讓他去部隊當兵了!

我們經常聽到老大的媳婦抱怨婆婆不公平,說老大那麼孝順,老二隻管伸手,但是婆婆依舊給老二看孩子,而不管老大的孩子!

其實的確有一些農村大學生給人感覺不怎麼孝順父母,一是因為一直不在父母身邊,對父母的感情有所變淡,二是大學生多數在城市工作,回家的次數有限,跟常伴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對比,陪伴確實少!不管什麼原因,孝順父母都是作為兒女應盡的責任!陪伴是最長的告白!有些大學生確實需要檢討自己!


芊芷芋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個人覺得,原因有二,


一、農村的攀比之風盛行


到了大學生畢業這個年齡來說,大部分父母不像以前比誰家小孩學習成績好,主要看誰家孩子會掙錢,誰家買新車了,在哪個城市買房了,等等。這種攀比現象尤其在每年春節期間特別嚴重。

本人來自農村,目前仍處於求學階段,對這種攀比心態有所體會。平常在外跟家裡電話微信溝通,也時常聽父母說說誰家誰家小孩考公務員了,混得不錯,誰家小孩買新車了,誰家小孩月入多少多少萬。。。到春節時,親戚之間自然也會問去年掙了多少多少,買房沒,啥時候結婚等等,畢竟在大部分老家人的眼裡,你是大學生啊,很優秀啊,出來應該掙得多。。。這些或多或少會對自己產生一些壓力,自己能調整好心跳就好。哈哈!

<strong>

二、城市生活、工作壓力大

大學生畢業後剛開始參加工作,工資收入不高,而城市裡吃住等消費都比較高,生活壓力比較大,剛開始大部分都是基本養活自己,能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工作時間長了,等到了買房還房貸、結婚生了娃的階段,生活上的壓力更大了,雖然工資漲了,但也可能更忙了,甚至還得出去應酬,種種原因都導致農村畢業大學生圍繞自己城裡這個小家,而疏忽了老家。

不管怎麼樣,老家是根,父母是本,擠擠時間,多發發視頻,儘可能常回家看看,也是每一個在外奮鬥的人該做的。


加油!


風清揚-逍遙子


我覺得孝順不孝順就是跟家教有關係,農村出來的也有很多人對老家父母這邊特別孝順,就是家教好,小時候在農村老家,耳聽目染,如果父輩對他的上一輩跟孝順的話,就是表率,做兒女的將來無論取得任何成就,也是會很孝順的,不但是農村,城裡也是如此,家教好的話,孩子都會孝順的。

當然也有些農村出來的,從小感覺吃苦多了,後來去城裡工作,定居,對家鄉這邊親情就淡了,我是覺得,不能忘根的,尤其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絕對不能忘了,百善孝為先,對父母不孝順的人絕對不能結交的。





龍城大新


幸福的3哥:

晚上好!

你的提問,現時我又閱讀了一次,感悟不對勁,說白了是不著邊際。

當然,不孝順的,我也聽說過,只能說極小數,抑或個別的。

可是,我身邊這極小數的,抑或個別的,並不是不孝順父母。而是工作上的因素,而是家庭上的因素,而是一時激動頂嘴了父母,而是……

現在的農村父母,生活條件,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大多數不缺錢,倒是盼望兒女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自己。

特別是生病住院,看到有的兒女回來細心陪護照顧,而自己的兒女陪上幾天,交上住院費用,請人照顧護理,隨後一走了之,去忙自己的工作……難道這是不孝順嗎?!

我想:不能說不孝順,是因為工作脫不了身,況且只有那麼幾天假,沒辦法。做父母的要理解,要支持兒女,不能拖兒女的後腿,更不能嗤之以鼻“說不孝順。”

我相信:兒女雖不在父母身邊,100%會與醫生通電話,瞭解情況;100%會每天與父母通電話,問這問那,說好些沒有和按時吃藥……難道也是不孝順嗎?!

我肯定:每個兒女,特別是讀了大學的,皆知道父母含辛茹苦,送自己讀書不容易,讓兒女結婚和帶孫兒孫女不容易,只要有點思想的人,100%會孝順父母,只是孝順的程度有所不同。

個別不孝順的,不是精神有問題,就是父母有錯的地方,兒女耽耽於懷,懷恨在心,這是不對的。就算有過錯,要懂得釋懷,因為父母給予你生命,哺育你不易,要知恩感恩。

……

孝順父母,天經地義。。是一種傳統美德,是一種擔當,還是一種義務。


喜歡看看書


農村的孩子能讀完大學,己經很不容易了。因為他們說父母是農民。收入不高,我艾兒上大學吋學雜費八千元。當時上學拿了八千五。又在學校貸了三千。畢業前她自己靠打工把貸款還了。現在定居在省城。放假就回來看我,挺孝順的。上大學的農村孩子壓力比不上大學的壓力大。因為城市己成了他們的家。消費高,混的朋友圈也都是他們的同學和同事。房子,車子,孩子己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父母除了能給他們帶孩子外,別的幫不上忙。唸完大學,再娶媳婦。己淘空了父母大半輩的血汗錢,買房父母拿不出多少錢,都是孩子慢慢還,所以說,年輕吋都想自己的孩子有本事,走出去,在外面有個體面的工作。到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又想著孩子在家天天伺候你。這可能嗎?他的工作,家庭都不要了。孝順的,應該把父母接到身邊。這就形成了一個現象,念大學的在外邊的沒有在家的孩子孝順。此時的父母真是心碎了。為什麼捧的越高的孩子越不孝順。


張素紅154


你好,我是高老慢,孝敬的標準不一樣,每個家庭需求的也不一樣。經濟條件不好的,給父母錢叫孝敬,經濟條件好的,可能每天陪伴在身邊叫孝敬。

題主這個問題反應了一個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農村大學生,之所以考大學,有文化,去城裡工作和生活,那是他們的父母教育出來的,是因為農村的生活條件艱苦,沒有外邊花花綠綠的世界豐富多彩,寒窗苦讀十餘年,是為了離開農村這個家,希望子女和後代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


所以去了城市裡,上大學,畢業工作,定居。但,當農村孩子融入了城市裡的生活,他們就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責任。

他們也必定為了不被這個圈子淘汰而努力拼搏,這一定會佔用很多時間,而恰巧這個時間中,父母想他們的孩子了,想聊天或者做好吃的想讓孩子回來吃,或者身體不舒服了等等。孩子怎麼辦?抉擇吧!城市裡,公司裡,節奏不會因你而停止。

於是,出現了題主說的不孝敬。

農村孩子考大學,到城裡工作,本來起點就低,想留下來,想成為優秀的人不被淘汰,就一定會比城市裡的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才行,否則沒有關係,沒有錢,沒有背景,在現在這個社會,能混下去嗎?能嗎?

老慢是個兒子,也是個父親,老慢知道父母養育孩子有多麼含辛茹苦,但,這孩子來到這個人世間,他有追求好日子的權利,我們做父母的也有讓他們獲得好日子的義務,不然為什麼把孩子生下來?


我們辯證的看問題,做兒女的,在外邊上大學,打工,談戀愛,結婚,定居。好,特別好,你好,你爸爸媽媽才高興。不論你們怎麼對待爸媽,爸媽也最愛你,無條件的愛你。

你心裡知道這個邏輯吧?那麼,閒暇時間,有那打王者榮耀的時間,去陪媽媽視頻幾分鐘,跟爸爸聊聊天。你寬裕就給他們點零花錢,不寬裕,你爸媽還會給你點。買啥都不重要,給爸媽的,是一份心意。爸媽不會真的認為你不孝敬,爸媽是惦記你,是想知道你過得挺好,你爸媽給你打電話,其實可能真有困難,但他們不願意說,他們就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你呀,做個計劃吧,爸媽年齡大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你得想著一年帶二老去體檢一次,最起碼三年也得去體檢一次,寶貝還能走,多出去旅旅行,別等走不動了,離開我們了,遺憾終身。

全身體檢也不貴,便宜的地方一千多塊錢一個人,貴的地方也就幾千塊。你每天理財,存十塊錢,一年就3600。去用心愛爸爸媽媽吧,他們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


高老慢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不孝順父母只跟你是不是善良有關係,如果你本性善良,你對周圍的人都是充滿愛和關心的,更不用說是生你,養你長大的父母了,怎麼可能不好呢?沒有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對全世界都溫柔以待,就是對父母很糟糕,不孝順,虐待父母的,也從沒聽說過,除非他的善良都是假裝的,如果本來很善良的人不孝順父母,這邏輯推理也說不通啊!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善良是你的本性的話,她是很難改變的,那些悲天憫人的品行基本都是先天性的,她可能來自於你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你的父母是個十分善良的人,也對他們的父母很孝順,很難教育出不孝順,不善良的孩子的!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善不善良跟你是不是受到高等教育沒有任何關係,高文化也不一定有高素質,品行也不見得很端正,文化水平相對低些的農民也不見得沒素質,不善良,反而往往農村的人更加純樸善良一些。

我的高中同學考上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留北京了,也在那兒通過努力買了房子,在那安家落戶了。他母親是個半語,就是說話不是很全的人,他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供應他上大學已經實屬不易,開始談了個女朋友,嫌棄他父母是農民,又老實巴交,所以不讓他回來,也不准他管自己的父母,最後他不得不分手,現在找了個我們當地人,也是大學畢業留北京的,把父母都接過去了,偶爾回來走走親戚,同學聚聚。

當然有些從農村出去的人會十分在意自己的出生地,當今社會,人心浮躁不安,攀比虛榮心裡嚴重,覺得父母是農民,感覺丟人現眼,不願意回農村,也不願意讓父母跟他住,或者不孝順父母,還是跟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父母對他從小到大有個正確的三觀教育,他不會如此這般的。

至於說不孝順的人都來自於農村大學生,我真的聽的很不舒服,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不要地域黑,或者身份黑,這樣非常不客觀,也讓人聽了覺得可笑。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生,父母養的,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我們的父母也不能,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父母,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這是人世間最為公平公正的事情,所以無論出身如何?來自何方?我們要永遠記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農村黃豆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孝順,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當你老了何為孝?

現在的生活壓力大,畢業之後,找工作,買房、買車、結婚,然後還房貸,還車貸,有了孩子,孩子的奶粉錢,唉!每天拼命的工作,對父母的陪伴就少了,有時很長時間都不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裡陪父母,還要和妻子說今年回我的父母家,明年去岳父母家!

希望,身為兒女的都常回家看看!




農業農村小農民


這個問題,應該從多方面考慮,或許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也可能是忙的沒時間了吧。

大家都知道農村長大的孩子,一般都有個想法,想住進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當你在城市買了房子、車子,我想農村的孩子一般都不是全款吧!每個月要還車貸,房貸,真的是壓力山大!並不是說不願意孝順父母,真的是壓力大,沒有時間。

還有一種人,他可能真的是對父母不孝順了!

定居大城市,享受了城市的燈紅酒綠。接觸的人可能都是一些有能力,有經濟的人,而父母生活在農村,難免會有一些純樸的農民氣息。一些人就開始嫌棄父母了!時間久了,也就變得不孝順了。

無論是生活的壓力,還是對生活的追求,父母把半輩子都給了你!人不能忘本,對父母孝順一些吧!不要到最後後悔,父母在,家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