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吃肉的?都有哪些烹飪方法?

小二做美食


自從有了燧人氏發明了火之後,人們就開始吃上了熟食!

最開始的時候是烤肉,到後來的冶煉技術提高,古人發明了鼎,而鼎不光是祭祀中使用,更是烹飪肉類和盛放肉類的器具。哪怕到了現代,我記憶中奶奶做飯時用的還是一個鐵鼎罐【一種鍋具】。

PS:好像自有文字記載就有鼎的影子,具體時間未知。

在《楚辭》的【大招】和【招魂】裡面,分別呈現了兩張在當時來說非常豪華的菜單。

這張菜單裡有:八寶飯、煨牛腱子肉、炸麻花、吳越羹湯、清燉甲魚、炮羔羊、醋烹鵝、烤雞、羊湯、燒鵪鶉、燉狗肉。

我們不難發現,上面這張菜單裡包含了【煨】【烤】【燉】【燒】【炸】【羹湯】幾種做法,由此我們可以看成,在漢代之前的貴族層面的飲食製作已經非常精細了,當然僅僅是停留在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個階層!

自先秦開始,人們的飲食習慣慢慢就傳了下來!一般來說最主要的烹飪方法依然是【燉】【煨】【烤】【炸】這幾種,不過在宋代以前,上到皇室貴族,下到行夫走卒,人們喜歡的肉一直是羊肉和禽類。

古時的吃肉的說法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不過自漢代起就已經立法不許私自宰殺牛了,看好:是不許私自殺牛,貴族當然不在此列!

PS:(牛、羊、豕(shǐ,豬)三牲全備為(太牢)。下圖為三性(太牢)!

哪怕到了現在,在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裡面,根據價值排行來說:依然是牛肉>羊肉>魚蝦>豬肉>禽類,和古代一樣的排行!在古代,平常百姓以家禽的肉類為主,豬肉的流行應該是宋代以後,有文字記載的蘇東坡的《食豬肉詩》如下。

黃州好豬肉,低賤入糞土。富貴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吃一碗,飽得自家君莫,

總的來說,哪怕到了現代,我們對肉類的加工也依然為【煎】【炒】【煨】【燉】【烤】【炸】【醬】【滷】為主,我估記現如今,我們普通的百姓飲食方面應該能達到古時的帝王級享受!

至於普通的百姓,我們就不要和他們去比了吧!


完畢!


最後覺得我說的對的朋友請留下你的贊!

本人麥子,二十年的老廚師,每日更新美食方面的文章或者問答,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