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期望美宇航員2033年登陸火星,專家:發射時機最佳,面臨困難不少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週二在國會的聽證會上對國會議員們表示:“我們希望在2033年實現載人火星著陸。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登月計劃需要加快推進。”

NASA期望美宇航員2033年登陸火星,專家:發射時機最佳,面臨困難不少

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被稱為“火星叔叔”的鄭永春博士對科技日報記者說:“NASA2033年實現載人火星登陸有可能實現,但仍面臨不少困難。”

火星和地球之間距離遙遠,任何往返火星的航天任務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單到達火星就需要6個月;而到達月球僅需3天。

據鄭永春介紹,只有當火星與地球位於太陽的同一側時,才能發射火星探測器,進行火星往返。這種情況大約每26個月發生一次,因此,2031年、2033年是載人登陸火星的最佳時機。

太空網的報道指出,NASA此時提出登陸火星的時間節點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今年是特朗普第一屆任期的最後一年。

不過,許多專家和立法者擔心,鑑於波音公司正在建造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研發進度嚴重滯後,NASA可能無法在此日期前完成任務。

2017年的NASA預算法案,將2033年實現首次載人登陸火星作為目標,但當時,NASA在其火星路線圖中提到的是不太確定的“21世紀30年代”。

鄭永春說:“商業航天越來越成熟,SpaceX已經研發了可重複利用的火箭和飛船,將承擔載人往返空間站的任務,馬斯克甚至提出要在火星上退休,這些商業力量將會助推載人登陸火星早日實現。因此,NASA2033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有可能實現。”

據鄭永春介紹,2014年12月,“獵戶座”載人飛船首次繞地球試飛取得成功,飛船經受住了每小時30000千米的高速地球再入和2300攝氏度的高溫,這種飛船已經具備了載人登陸月球、小行星和火星的絕大部分功能。而且,今年3月,SpaceX的載人“龍”飛船首次試飛成功,與國際空間站成功自動對接並安全返回地球,也極大地提振了美國登陸火星的信心。

不過,鄭永春也表示,2033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還面臨不少困難。比如,未來載人登陸火星時,航天員、登陸艙和物資設備重量更大,降落傘難以起到有效的減速作用,除太空起重機之外,還需要研發更先進的火箭反推和自主控制技術,才能實現有效的平穩減速。

此外,由於沒有全球性磁場,火星上的太空輻射要比地球上空的國際空間站、月球基地,都要強得多,對航天員的身體傷害和健康風險也要高得多,科學家也需要研製更好的輻射防護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