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和瀋陽哪個城市更發達?

星期八那天


這個問題如果帶著私心和攻擊性那就很容易變得挑動地域戰了。其實長沙和瀋陽在很長時間內沒有任何可比的東西,不論是政治地位還是經濟水平在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完全不在一個段位。既然提出這個問題,肯定是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瀋陽退步了長沙進步了。到底誰強誰弱,肯定是沒法爭論清楚的,我只是試著從一個有瀋陽親戚的長沙人這裡來說說歷史、現在、未來和自己的感受。

1、政治地位:在國內的城市發展中,政治地位絕對是首要因素,少了這個東西再好的區位也很難出位。長沙不論是以前還是可預見的將來,政治地位一定弱於瀋陽。這是瀋陽天生的優勢,“東北最大的城市,共和國長子”這都是反應這座副省級城市和未來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標誌。長沙雖然是共和國迄今出了最多領導人的地方,但卻沒有得到這些領導人太多的垂青,在共和國工業化佈局以及交通定位都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不東不西造成了前四十年長沙在國內城市中沒有任何存在感,沒有大型工業也不是交通樞紐。可想而知這在計劃經濟年代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意味著多尷尬。未來長沙還會繼續尷尬下去,國家中心城市在中部落戶依然沒能爭過武漢,甚至還敗給了鄭州。目前來看,在中部基本不可能出現第三個國中,而東北現在還沒有國中,但如果有很大可能就是瀋陽。我不去談“國中無用論”,確實國家中心城市不代表全部,但沒有這個稱號很多未來的政策一定不會優先給非國中城市,長沙輸了第一陣。

2、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前,在全國範圍內瀋陽的經濟可以說不輸北上,要優於廣州,當然那個時候長春、哈爾濱也前十,鐵嶺絕對大城市。誰叫東北的工業佈局好呢?長沙,別說東北這些霸主,和同為中部的武漢比還差得老遠,最多就是和昆明、南昌一個層次還沒突出的優勢。進入九十年代後期,長沙開始發力了,而瀋陽(包括東北大多數城市)開始明顯衰落,這是國企改革帶來的必然趨勢,瀋陽揹負了巨大的改革包袱,經濟發展的步伐顯得越來越沉重。長沙則得益於沒有大型國有企業,彎道超車的機遇就這樣被抓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整個中國經濟都顯現出南強北弱的局面。長沙小型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趕不上東部沿海,但也強於東北,這不僅僅是大環境,更是南北人民意識上的差異造成的(絕無貶低之意)。看看目前的GDP以及各項經濟指標,長沙似乎是甩開了瀋陽,特別是周邊轄縣,這種差異比起城區更為明顯。如果大家覺得這些數據有問題,那麼看看我們百姓最容易感受到的東西,在瀋陽生活的湖南人多還是在長沙生活的遼寧人多?短期內來看,沒有強有力的措施和執行力,瀋陽乃至整個東北還會在城市經濟競爭中持續衰退。這一陣,瀋陽落後,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反超的趨勢。

3、科教文衛:這個包羅了很多與我們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也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的體現。長沙雖然在計劃經濟時期其他都與瀋陽有差距,但這一個大項中卻有不輸的硬實力。這得益於長沙的歷史還是長於瀋陽,湖南也歷來重視教育,軟實力的基礎需要有沉澱的。以前長沙政治、經濟不如瀋陽,科教文衛自然會受一些影響,但這個大項上的比較來說,兩個城市以前和現在都還是一個級別的,瀋陽從略強變成略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市場經濟就下留不住人、吸引不來人,自然會慢慢落後。這點上在未來依然還會繼續目前這種局面,各有千秋,但很難出現質變的跨越。

4、城市建設:這個問題上南北方觀念差異更大,源自於氣候條件、地形地貌造就的不同生活習慣。瀋陽和長沙恰恰就是南北差異的重要體現。作為北方大平原地區,少山少河是常態,瀋陽的城市規模肯定遠大於丘陵地區的長沙,從地圖上看和實地感受卻是有不同的體驗。瀋陽城大氣、長沙城精緻,正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樣,把風格不同的城市拉去比很難比出個子醜寅卯。從個人生活而言,起碼長沙不像瀋陽那樣缺水,城市不大、氣候不佳,但卻熱鬧非凡。

限於篇幅和個人經歷,我無法完全表達正確。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瀋陽和長沙依然不會有太多交集,希望兩個城市的主政者能夠相互學習,提升各自城市競爭力力,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兩個城市不同類型,做好自己的特色就是正確的發展方向,祝願兩個城市在未來發展中更進一步。


聶喆906


先看看2017中國十大城市綜合實力及競爭力排名:

上海,北京,深圳,廣洲,天津,重慶,成都,武漢,蘇洲,杭洲。

2017GDp總量排行:



長沙位列第十三。

瀋陽位列三十三。



而回看2003年,瀋陽入選前十,在50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位居第八。

怎麼說呢!瀋陽原來可是中國工業的帶頭大哥,發展到今天,仍可做為領頭羊,若跟長沙比……還是瀋陽發達。

但好像現在東北有些舉步維艱,往後看吧!誰也不敢下結論。不過,目前在東北,瀋陽還沒有一個城市趕上其規模。

長沙嗎!看“重視”程度了,現在真不錯。


驍勇34


作為在兩個城市都生活過相當長時間的人也來說幾句。

從行政級別和地域來看:瀋陽副省級城市確實要格局大一些,具體體現在城市的容量上,不管是行政面積還是基礎建設,瀋陽要比長沙大,基礎道路建設和城市規劃瀋陽在2008年前要走在長沙前面。長沙近幾年發力比較明顯,規劃也比瀋陽要科學、要先進,特別注重人文、綠色這些,瀋陽15年後基本變化不大,唯有一個長白建設可圈可點。

從經濟上來看:瀋陽的同學也不要噴,經濟真的不太好,不要老拿共和國長子還有為國家做多大貢獻來說事。哪個省都一樣為國家做貢獻,江浙廣這些地方現在都是為國家養很多省,這個層面沒必要說。經濟不發力,很多基礎設施沒法改善。民營經濟還有營商環境長沙要優於瀋陽。同時說一下消費,瀋陽要低很多,這個從日常生活購買力這些都能看得出來。

從包容性來看:長沙不如瀋陽,不管什麼人到瀋陽不會有違和感,但是長沙不一樣,最典型的是語言。語言是一個地方最直觀的形象,走了這麼多省會城市,別的任何城市講普通話都很多,長沙卻是無論官方還是私人,從出租車司機到飯店服務員,從企業內部講話到官方政府會議,講方言的特別多,給人很難融入的感覺。

從環境來看:長沙要優於瀋陽,有山有水,綠色宜人。瀋陽的沙暴、霧霾相當厲害。只是溫度舒適度當年長沙不於瀋陽,又熱又潮還悶。

總之,瀋陽不能再睡在以前的功勞簿上面了,如果不發憤圖強,老是指望國家政策扶持,是很難再有輝煌的。長沙也一樣,要繼續做大做強,想做國際化大都市,就還得繼續在人文、環境上下功夫,要更加的開放才行。


漢東政法一把手


客觀的評論一下,經濟方面,從GDP上看,長沙已經破萬億,瀋陽六千多,儘管瀋陽國企多,企業不納入地方GDP統計,但經濟發展慢是客觀事實。原因多方面,並不是百姓層面可以解決的。城市建設方面,瀋陽發展比較早,很多當初規劃建設的格局要想改,比新建要困難的多,這方面確實也要落後於長沙。教育方面,湖南普通高校120,遼寧100左右,按照兩個省的人口數量,人均教育資源幾乎一樣,但長沙更為集中,遼寧省的高校過於分散到各個城市。醫療方面,兩個城市各有排名靠前的牛逼醫院,但總體醫療資源還是緊張,幾乎半斤八兩。環境方面,瀋陽幹,冬天冷,夏天不太熱,長沙潮溼,冬天不太冷,夏天溼熱,看個人喜好,無法統一意見,長沙環境略好,但瀋陽這幾年霧霾和沙塵少了很多。人文方面,東北人的性格包容性更強吧,北方人更注重圈子文化,南方人更注重家族文化,圈子比家族更容易接納新人。養老方面,瀋陽有非常多的產業工人,按部就班上班,按部就班退休,幾乎家庭都有幾套房子,普通百姓過著不大富大貴,但也不用太為就業生存擔心的問題,長沙商業氛圍更濃,很多人要為了退休養老去保住民營企業的工作,這方面長沙會辛苦一些。關於就業,瀋陽更適合心態平和,做企業螺絲釘的精神,長沙更適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精神。關於美女,長沙湘妹子小巧玲瓏,瀋陽東北妹子大長腿,各有優點。關於城市戰略意義,南方的城市在和平年代發展商業為主,讓國庫更充盈,東北的城市注重重工業和國家命脈,這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外部環境下,都有不同的戰略意義,沒法說誰更重要。我是瀋陽人,我愛我的家,也客觀的看到經濟發展方面存在差距,同時也希望南方的朋友多一些包容的心態看待不同的城市發展。


hongduoduo1979


首先來比較一下2017年的GDP排名,長沙GDP9309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743萬,人均GDP125289元。瀋陽GDP7644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829萬,人均GDP92207元,從這裡看,瀋陽完敗。

2、再來看看建成區。根據國家住建部發布的2016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瀋陽市區總面積492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72.28平方公里,建成區為588.26平方公里,占城區面積的16.47%;長沙市區總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198.84平方公里,建成區為322.73平方公里,占城區面積的26.92%。總面積瀋陽領先,占城區的比重還是長沙較大。

3、2017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長沙排名第15,瀋陽排名第19。

<strong>

4、按照2017最新的一、二、三、四線城市劃分,瀋陽和長沙都是二線中等發達城市。

綜上分析,雖然我是遼寧人,但是還是不得不承認,長沙似乎確實要比瀋陽發達一些。

<strong>


越來越沉靜


沒去過長沙,但是數據上長沙很漂亮,而且從一些報道上可以看出來長沙最近幾年發展很好,是一個崛起中的新型大都市。如果是五年前,可能所有人都會覺得瀋陽比長沙更好,但現在即使是瀋陽的上層,也提出了瀋陽向長沙學習的目標。這當然也和前不久離開瀋陽的易書記有關吧。無論如何,瀋陽能提出向長沙學習,說明至少在很多層面長沙已經完全超越了瀋陽。如果東北不從思想層面去改變,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再過五年,瀋陽會被落下更多,可能吉林的感受會更明顯,人口流失太大,瀋陽好歹還能吸納一下週邊城市和省份的。而五年十年後,當那一代年輕人都討厭東北,都離開了東北,那真的才叫東北之殤。


凌36514465


就當下來說,我認為長沙要比瀋陽發達,長沙屬於後起之秀,城市相對很有活力,在五年前長沙相比瀋陽還存在很大差距,城市的發展真可以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先看看下面的數據吧。




首先,從城市行政級別做個闡述,瀋陽為遼寧省副省級市,東北區域中心城市,長沙為湖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中心城市,城市級別上長沙遜色於瀋陽。

其次,從經濟發展上做個對比,這是很重要的考核指標,2017年長沙GDP增速9%,全國省會城市增長是最快的,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大關10535億,2017年瀋陽GDP增速3.5%,總量5870億,經濟進展緩慢,甚至在前兩年還出現負增長,這個差距夠瀋陽趕些年的了。

最後,看一下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佈:新一線城市名單一覽

新一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揭曉,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重慶、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長沙相對要發達點,並且在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大家認為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討論,謝謝!


好看鄉村音樂


長沙是中國中南部湖南省會城市,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是中國的新興重工業化與高科技城市,與武漢東西互補。著名的重型裝備製造業三一和中聯重科立足於長沙。長沙地理優勢也非常明顯,北鄰長江與八百里洞庭湖,航運比較發達,陸地交通是著名的京九高鐵路線站點之一。長沙2017年GDP產值為1020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0萬元人民幣,增長率9%,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瀋陽為以前的老工業化城市,尤其是重工業非常發達。隨著中國經濟崛起,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跟不上時代變化,相比其他內地城市經濟不那麼具有創新活力。近年來國家出政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轉型良好回暖,遏制2016年GDP下跌的勢頭。瀋陽2017年GDP為7800億左右,人均GDP為35000元左右,增長率為3%。



從以上分析結果得出長沙比老工業基地瀋陽發達的多,長沙還是十幾個過萬億的城市,更比瀋陽具有活力。



中國潘道長


長沙是後起之秀,是國內14個突破萬億GDP的城市之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在那裡有重要產業集群,重工業發展很快,高新技術發達,金融業和服務業也很發達,電視娛樂產業首屈一指,教育行業有三所985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瀋陽只有東北大學,而且還被降級到985B類了。瀋陽早些年甩了長沙十條街,如今瀋陽經濟總量是長沙三分之二多點。瀋陽的產業老化,原有工業優勢早已消失,人們的觀念陳舊,缺乏創新,近十年來原有優勢不斷失去,新的優勢幾乎沒有,國家對瀋陽乃至東北的建議都是要求突破陳舊思維,學會創新。瀋陽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與南方差距很大,計劃經濟時代給瀋陽帶來的殘餘還在發揮威力。投資不過山海關,瀋陽首當其衝。這兩年瀋陽有點起色了,但是從經濟上看長沙仍然會把瀋陽甩得越來越遠。所以總體上來說,長沙近年來已經比瀋陽厲害了,經濟,教育,產業,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差距持續拉大。


亮劍客之流明過也


哪個城市發達敢說不是政策的扶持,至於如何扶持是有總體規劃的,大家也不用操心了,gdp不如自己銀行戶頭的餘額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