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

wx唐馬儒


1882年5月6日,美國政府通過《排華法案》,從而使華人受到不公正對待長達63年,作為當時清政府最有眼界的高官李鴻章,至死都在反對《排華法案》。

1894年,清政府因甲午戰爭敗給日本,作為北洋艦隊的負責人李鴻章被慈禧“雪藏”,本想安心吃鱸魚的李鴻章,沒過多久清閒日子,在1896年5月他又被朝廷委以“欽差頭等出使大臣”出訪俄國。此次外交出訪的主要任務是“聯俄製日”,順便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當歐美列強獲悉李要訪俄,生怕俄國獨佔在華利益。於是紛紛向清廷發出邀請。

從1896年3月中旬到10月初,李鴻章先後走訪俄、德、荷、比利時、法、英、美、加等歐美八國,他在6月13日抵達德國,期間專程走訪住在漢堡的前首相俾斯麥,因與德皇威廉二世不和,俾斯麥閒置在家中,兩人惺惺相惜。俾斯麥稱李是清朝最勤奮的偉大政治家,李鴻章訪德主要目的是:向俾斯麥諮詢該如何改革才能讓清朝變得強大。俾斯麥說要忠君體國,才能成事。誰知說完後,俾斯麥沉默一會,話鋒一轉,說如果是女人當家的話,可能就不太容易。這時李鴻章的反應則是“默然”。這個反應耐人尋味,說明他對慈禧有意見,但只有出了國才敢表露一點。


李鴻章與俾斯麥

在8月2日外交團到達英國,李鴻章尤其對英國的鐵路交通、金融、警察制度格外關心,在1872年時,李就向朝廷提出修建鐵路的計劃,被否決,直到1889年清廷才正式同意修建鐵路。要知道李鴻章為此已堅持十七年之久。至於他在乎的金融改革,直到他死後的九年後1910年,清政府才決定廢除之前“銀銅並行”的複本位制,改為銀本位。全國性的警察制度在1905年也得以設立。

訪問美國時,李鴻章對《排華法案》表達強烈不滿,他說:《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並呼籲美國有志之士廢除它。但弱國無外交,直到1943年,美國政府迫於形勢才正式廢除此法案。

若李鴻章真是賣國賊,他不好好迎合自己的外國主子,反倒要去譴責主子的法案,不是自討沒趣!在一個王權國家裡,臣子永遠是帝王的代罪羊。


民國不曉生


世事如煙,大浪淘沙,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浩瀚星河,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的一顆星,在時光的流逝中漸漸淡去。



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別人口中的一個故事,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故事難免會有些偏差。

在歲月的更迭中,曾有過多少朝代的更替。

“識時務者為俊傑!”

然而,卻有許許多多的“俊傑”因順應時代的更替而慘遭唾罵。

前不久,我在《悟空問答》裡看到一篇有關對“秦檜”的看法的文章,同時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反覆品味之後也不禁感覺自己真的誤解了秦檜。

首先,我們先聊一聊我們大名鼎鼎的岳飛嶽大元帥。



岳飛,南宋高宗時期的抗金英雄,軍事家。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在歷史上一直以“精忠報國”名揚天下。

南宋時期,金國迅速崛起,強大的金兵時常對南宋發動戰爭,攻城掠地,致使宋朝江山岌岌可危。不僅如此,還將南宋兩代皇帝宋微宗、宋欽宗囚禁於五國城內。

當時,江山動搖,社稷岌岌可危,宋高宗臨危受命,揹負起大宋江山的社稷重任。

此間,金兵依舊時常來侵犯大宋疆土。岳家將正是於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的一批人,岳飛恰恰就是岳家軍的領導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而此時,集智慧與勇猛於一身的岳飛出現了,他帶領著岳家軍所向披靡,大有“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的氣勢。

然而,樹大招風,更何況有些人一旦功成名就就會目中無人,在臨危受命的宋高宗面前,岳飛幾次大言不慚,頂撞,甚至於公然撂挑子於高宗,而宋高宗只是隱隱不發。

當金國掠去南宋二帝后,岳飛打著“規復北方,迎還二帝”的口號“要為不可為之事”。因而惹下殺身之禍。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岳飛用他的愚忠換來了宋高宗的殺機。宋金征戰後期,金兵被迫節節後退,於是金國利用岳飛的“規復北地,迎還二帝”威脅宋高宗。暗中威脅欲“送還汝兄”,並暗示宋欽宗與岳飛秘密往來。

於是,宋高宗與身為宰相的秦檜商討後用12道金牌召回了前線的岳飛。因為宋高宗心裡非常清楚,一旦二帝還朝,勢必會清洗老九(宋高宗是微宗的第九個兒子)而秦檜身為宋高宗的權臣,當朝宰相,他更加清楚一旦二帝還朝,勢必會引起一場地位之爭,同時也會引發內亂,殃及到國家安危。



權衡利弊之後,秦檜決定還是“保全半壁江山,使得宋氏天下無恙”。

雖然他心中明白謀殺岳飛勢必會引起世人公憤,“獲遣汗青”,“蒙羞萬年”!而他“生逢亂世,家國顛沛”也只能為報“知遇之恩”“信任之專”,而選擇犧牲自己的名聲了。

於是,

岳飛用他的愚忠寄了刀,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秦檜卻用他的明忠拯救了大宋天下,卻落得世人唾罵,遺臭萬年!



“識時務者為俊傑”

與其說是秦檜謀殺了岳飛,倒不如說是他的愚忠和不識時務害了他自己。

2006年,秦檜的遺囑出土,向世人揭開了秦檜的真實歷史。同時也證實了秦檜一直是被冤枉的。

歷史無絕對,是非黑白自有人評說。

我是清風,自媒體愛好者,美篇,今日頭條作者。

願化一縷清風,滋潤每位朋友的心田,天涯海角,攜手一路向前。

關注清風,關注清風一笑醉江湖。讓我們攜手天涯,暢意紅塵人間。


清風一笑醉江湖


秦始皇!

都罵他,暴君!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位三十七年沒有濫殺一個將軍。

淳于越在他的宴會上,罵他暴政治國,必不能長久,可他未動六國貴族分毫,罪犯農忙放假60天。

說他刑法嚴酷,但不知,他才是世界上第一個懂得制定保護人權的刑律。

都說秦國刑法細密,稍微一動犯法,到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社會越發展,法律就越全面,這有錯嗎?

陳涉因遲到要殺頭才造反的?但出土秦簡,告訴我們僅僅是罰款,司馬遷矇蔽了我們!

後考古學家在秦墓大量的竹箋裡發現,秦始皇在位期間,制定了關於生態,農業,醫療,嚴懲貪汙,各個領域完善的法律。這和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說他勞民傷財建立阿房宮,但2006年考古學家證明,阿房宮僅僅只有一個地基,也並沒有一些野史說的那麼大,更沒有項羽火燒阿房宮的事。

怪他焚書坑儒,到後有人研究說,坑的不是儒,是術士,說白了就是封建迷信的領頭人。

至於原因,就是秦始皇在位期間,因為尋求長生不老藥,聽信的徐福的蠱惑,後徐福第二次尋求長生不老藥未果,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查明此事,把相關的四百多命術士坑埋。

儒生為了詆譭,變將術,改為儒。

說他用人命去築萬里長城,但事實是秦,漢,明,三朝代加一塊才一萬里,並不是秦獨自建立。

都知道,秦朝有改革

儒生是孔子得門下,孔子要以禮,以德治理天下。可秦始皇認為,要以法律治理天下。儒生們的眼裡,法律是殘暴的,刑法是殘暴的,秦始皇改革是逆天而行。於是四處宣揚秦始皇的暴君,行暴政。

秦始皇統一六國,興修水利,制定律法,統一文字貨幣。

秦始皇死後,到了西漢,儒生一直把秦作為負面教材。不停的醜化秦始皇。但事實上,秦始皇在位殺不過千人,統一六國沒有殘害一名王公大臣,在位期間沒有枉殺過一個官員。更有歷史考證秦始皇時期,國富民強,有人歌頌其興修水利。

內容主要來自,知乎-我有酒窩哦


微博熱搜說


當然是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影視劇中將溥儀塑造成了一個飽受委屈、可憐至極的末代皇帝,但深入研究史實後發現,它就是一個充滿著封建剝削思想、為登上皇位不擇手段、清朝滅亡後多年死不悔改的滿清遺毒!

現在很多自媒體為博眼球瘋狂攻擊馮玉祥將軍,指責馮玉祥將溥儀趕出故宮,進而博得流量,實際上這些人是為利益不惜看歷史倒車的歷史虛無主義者!

馮玉祥將軍將溥儀趕出故首先就是合理合法的!清亡後溥儀的小朝廷在宮中仍胡作非為經常將太監毆打致死,常於滿清遺老遺少密謀恢復封建專制的清朝,並違反於民國政府約定復辟稱帝,按律當誅!同時清朝皇室與民國政府簽訂的協議中明確指出,溥儀成年之後這遷出故宮,遷居頤和園。但由於溥儀多次違約開歷史倒車在先,馮玉祥將溥儀和他的小朝廷趕出宮中完全合理合法,被趕出宮中也完全是溥儀等人自己種下的惡果,將溥儀等人趕出宮中也好斷了滿清遺老遺少的念想。



鑑於溥儀被趕出故宮之後仍不悔改為復辟投靠日本人的表現,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本性,充其量不是過是一個充滿了封建思想、認不清形勢、為復辟稱帝不惜毒害中國特別是中國東北人民的失敗的封建君主而已,完全不值得惋惜和可憐!

如果你感覺我說的有道理的話,請點擊上方紅色部分關注哦。


燕趙時態


我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劉禪,劉備的兒子,剛瞭解三國這段歷史時,認為劉備選擇劉禪接班是最大的錯誤,因為江山的確會敗在他手裡,因此名間一直流傳著對劉禪一句話,“扶不起的劉阿斗”,開始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可是當清楚的瞭解三國之後,劉禪就真的“扶不起”嗎?

事實恰恰相反,劉禪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一個人,民間也一直把劉禪和曹操的兒子做比較,認為曹操的兒子很厲害,劉禪不如他,可是我認為劉禪的才華能力不在曹丕之下。

據史料記載,劉備有四個兒子,可為何偏偏選擇劉禪接班呢?

劉備四個兒子分別為:劉封(劉備的養子),但是有一次不援助關羽被劉備賜死了。劉禪(劉備的長子),後來登上皇位。劉永(劉備次子),因為與劉禪不和,被疏遠,後來被封為鄉候。劉理(劉備三子),但卻是英年早逝,被封為安平王,諡號悼王。

之所以讓劉禪接班的原因是:

其一,劉備老婆糜夫人在長坂坡為他跳井殉情死了,心裡很痛苦,為了報答糜夫人所以選擇了劉禪接班。

其二,劉備死後,在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麼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稱讚劉禪的智慧,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劉備聽了也很高興,因為諸葛亮不會溜鬚拍馬,對諸葛亮很相信的人,所以立了劉禪。

劉禪從公元223年開始登基,在那個兵荒馬亂,危機四伏的年代,能夠安穩的做皇帝,也少不了諸葛亮安心的輔佐,至於六出祁山,我們不知道真假,甚至有沒有這回事都不清楚。即使有,也是環境所逼,因為劉禪身邊的一些人,他明白。但是後來諸葛亮死後,劉禪又做了29年皇帝,一共在位稱帝41年,直到公元的263年,蜀漢開始衰敗,甚至被滅。

在那個時候,司馬昭率領大軍攻打蜀國,蜀國跟魏國比,差距實在太大,劉禪自知不敵,在當時的情況,蜀國落敗已經成定局了,如果在繼續抵抗,只會讓更多官兵受苦受難,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劉禪乾脆放棄了抵抗,開城投降。雖然投降了,但曾經對百姓都很不錯,好歹也是一代君王,所以他走到哪裡都會有不錯的待遇,但司馬昭扔然想要殺他,怕他還要爭奪天下,於是便有了“樂不思蜀”的故事。但這不能完全讓司馬昭放掉戒心。

後來把劉禪安置在了一個“阿斗寨”,不過被劉禪改名“中山寨”,這三個字反過來的意思便是“在山中”,表示永遠待在山中,不再去爭奪天下,司馬昭再次經過時,才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也就徹底的放下了戒心,自此,劉禪才得以壽終正寢,享年65歲。

所以,一直以來我認為的“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對劉禪的最大誤解。


美文深處


要說我誤解最大的人物一時難以比較,我就說一個曾經與現在的看法差異比較大的吧,我覺得是李鴻章。

小時候看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中法新約》,《天津條約》等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心裡的天平自然傾斜,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是漢奸,人人得而誅之,加上他絞殺太平天國起義,覺得他是清政府的走狗。

現在再看那段歷史,不禁有些心疼這個揹負了一切罵名的老人。在那個血火交融,江間浪湧的年代,沒有誰能夠真正做到獨善其身。他也為中國的抗爭事業做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打造北洋水師,派遣留學生赴海外學習,而我彷彿沒有資格去咒罵他。可能正如那句話所說,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他有他自己的私心和侷限,但他也真的為中國奉獻了太多太多,像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這些人,很難說好壞,只能說對錯,至少他們在某些方面值得後世銘記。至於太平天國與清政府,我認為不過是兩泡屎誰更臭的關係,不用多說。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對於他,現在總是有些難以言明的感受。





薄暮嘆息


《孔夫子我向您道歉》我誤解最大的歷史人物是孔子。

原來覺得他提倡那些君君臣臣,什麼父為子綱,女子與小人難養之類,特別難以接受。

後來附近有老人,相繼因為孤獨或者迷茫自殺,才體會到《論語》,《孔子家語》裡那些話,對於我們維護社會家庭秩序,重視親情有多重要。

那位走絕路的老太太,五個兒子,都給她錢花,不缺吃喝,可是卻很少和她交流,明明有條件和她住一起,卻讓她一個人住老房子那邊。逢年過節,從來不主動去問候老人,哪怕陪她聊會天。兒媳婦們因為以前的攀比矛盾,關係很糟糕,對她冷漠至極。很多次看到她坐在大街邊上,楞楞地注視過往行人。偶爾會有鄰居老太太或者看孩子的小媳婦和她一起說說話。她對兒子的抱怨不是一次二次,可是別人又有什麼辦法呢?

“半夜裡,我得喊老大起來啊,他有尿炕的習慣,一直到六七歲,被子是拆拆洗洗;老兒怕打雷,下雨天睡覺,都是我摟著他……小五那年闌尾炎,是我揹著他,二十里路……老大媳婦挑刺,她做月子沒有讓她吃夠100個雞蛋,那個時候是冬天,獨立還沒有人大棚養雞,哪有那麼多錢去買了雞蛋攢起來給她留著?……”

老人不停的重複那些陳穀子,爛芝麻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家聽慣了就沒有當回事,知道她年輕喪夫,一個人帶大五個兒子也不容易,雖然年輕時候個性有點強。她重孫子滿月那天,大兒子打發別人給她送來一大碗雜貨菜,沒有請她去宴席吃飯……老人傷心之極,自殺了。

還有一位老人,他是二個兒子,大兒媳婦兩個都是女孩,因為他重男輕女,很少去幫助照看孫女。大孫女長到七歲,有一次看到別的孩子買東西,回家發現父母不在家,跑去纏著爺爺要錢,當時他正忙著收麥子,隨手一推,把孩子推了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孫女哭了,後來告訴自己媽媽……

小兒子不久結婚,也生了一個女孩。老頭唉聲嘆氣……兒媳婦們當然也不待見他,兒子做不了主,冷冰冰的家庭關係,他老伴去世後,自己一個人,形影孤單,被忽略不計了。

當然他有過錯,可是人老了,一點精神依靠寄託都沒有……那天大雪後,他站街上對一個老鄰居說,人活著,過個啥奔頭呢……

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對生養自己的父母不感恩不珍惜,對後代嬌生慣養,他們長大了會孝順你嗎?這樣的人,對朋友也好不到哪去,不可交。

孔子家語說五種不吉祥的事情之二是“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派人給母親送飯的大兒子,自己也是做爺爺的人,他們夫妻對兒子,對孫子的疼愛,大家有目共睹。不知道他們上墳時候,想到母親的絕望,會不會懺悔。如果他們能夠讀到孔夫子的這句話,該有多好!

《論語》: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原來二千年前,聖人就對我們的家庭倫理道德有這麼深刻睿智的認識。我誤解了他很多年,老夫子,道歉道歉啊。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劉秀!

以前網上看到有人弱化他,什麼開掛,位面之子,懼怕豪強,什麼靠女人當皇帝,渣男,鳳凰男。

看了史料才知道,這都哪跟哪?全是斷章取義。

劉秀真的是一位明智的仁君明君,並且個人能力特別強,昆陽之戰,光武中興,就能看出其文武雙全。

而且性格還好,非常有人性的一位帝王。

學歷高,文化好,長的好,性格好,打仗好,治國好。

重點是不是渣男,不是鳳凰男!簡直是對劉秀的汙衊。


故園拾夢


周瑜。

以前對周瑜的印象真的差,仗著幾分小聰明,又無多少才華,氣量狹小不容人,讓諸葛亮給氣死了真是活該。

後來才發現真的誤會公瑾了。

相貌俊朗不說,羽扇綸巾,滿腹才華,若不是早逝巴丘,或許天下就能兩分。

忠貞不二,性度恢廓,不計較細枝末節,氣度不凡。善於用兵,對天下形勢看得清,用兵有法,實是難得的將才。

羅先生,何必如此對公瑾呢?


殘虹劍


曹操曹老闆

小時候看了三國演義之後,總感覺看曹操不順眼,當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宛城戰張秀。說曹操到了宛城之後,非要強納鄒氏,因為曹操對張秀的態度非常傲慢,再加上這個強納,所以張秀投降以後又反了。當時就覺得曹操喜歡人家老婆,加之典韋在次役中戰死。就覺得典韋好帥死的好慘,曹操孤兒之輩。


後來略長大了一些才知道有一本書叫三國志。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歷史看。並且 後來才在初中語文老師哪兒知道,羅貫中是比較有正統思想的一位作者,遵從漢室。後來發現劉備從書開頭哭到託孤,不似男兒所為。

原來歷史上,曹老闆又會寫詩,開啟建安文學。並且穩定經濟統一北方,解決糧食問題,簡直男神級別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