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息節度使高仙芝與阿拉伯帝國軍隊在西域的戰爭?

東風破30


這就是怛羅斯之戰,盛唐天寶十年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與大食國在中亞進行的一場戰爭,題主點名的兩唐書、《資治通鑑》三部史書當中都有記載。

這場戰爭是大食與唐王朝圍繞中亞開展的百年爭霸戰的一個小小的插曲,也是雙方百多年唯一一次面對面的交鋒。唐王朝雖然戰敗,但並未對雙方實力變化帶來影響,真正為這場百年爭霸戰劃上句號的是安史之亂。

唐王朝與大食在中亞的爭奪從李世民時期就已經開始

當時波斯薩珊王朝正在受大食與西突厥的兩面夾攻,波斯派遣使者到長安向李世民尋求合作。李世民就在貞觀年間開始了西域攻略,壓制了西突厥,為波斯解除了一路威脅。但大食實在是強大,波斯無力抵抗,國都被佔領,國土大部淪喪,波斯薩珊王朝末代皇帝逃亡路上被殺。

唐高宗李治時期唐王朝支持波斯復國運動,但被吐蕃入侵打斷

波斯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逃亡長安,在長安建立流亡政府。大食這時也與唐王朝建立了外交關係,但李治並未答應大食對中亞地區的領土要求,冊封了波斯王,旗幟鮮明的支持波斯復國運動,並在中亞和原波斯故地設置了十六個羈縻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管轄,統合中亞各勢力共同對抗大食。

大食一方面加緊了對波斯殘餘和十六州都督府中最強大的吐火羅的進攻,一方面聯繫了吐蕃。吐蕃在與唐王朝爭奪青海吐谷渾勝利之後,又開始與唐王朝爭奪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所處位置剛好在唐王朝通往吐火羅、波斯的交通要道上,戰亂一起,唐王朝對波斯復國運動的支持就無法操作。於是,中亞大部土地歸屬大食,這也是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的時期只維持了短短數年的原因。

(李治時期唐王朝安西都護府,是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的一刻)

唐玄宗李隆基時期仍然在持續支持波斯復國運動

之後的數十年一直到唐玄宗初期,雙方在中亞一直在進行不斷地爭奪。唐王朝以波斯流亡政府以及吐火羅為代理人,突騎施這隻原屬西突厥的勢力也加入唐王朝一方,共同對抗大食,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唐王朝本身一直在與吐蕃征戰,壓制吐蕃保持西域局勢的穩定。應該說,這段時間唐王朝總體上是有戰略優勢的。

怛羅斯之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本來唐朝和大食都在避免雙方的直接武力衝突,但在高仙芝的決策下,唐軍及原屬突厥的葛邏祿部共約3萬人從安西遠征千餘里來的怛羅斯城下,與十餘萬大食軍隊作戰,戰鬥持續了5天,雙方僵持不下。這時,葛邏祿部叛變從唐軍身後進攻,唐軍於是潰敗。

戰後唐王朝安西都護府很快恢復了實力,大食也是損失慘重無力繼續東進,雙方又重新回到了怛羅斯之戰前的形勢,好像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在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軍隊要想遠征千萬裡必須要有穩固的後勤補給通道,並在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支持。無論是唐王朝向西還是大食向東,都已經處在各自國力和後勤補給所能支持的極限,這塊地形複雜、勢力眾多的土地雙方都很難舒服的吞下去。

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從安西抽調了大批部隊回中原,並在吐蕃切斷了隴右河西走廊後徹底放棄了西域,處在戰略收縮狀態的唐王朝自然不會再打中亞的主意,與大食除了海上貿易之外再無交集。而佔領西域的吐蕃成了夾在唐王朝、大食和回鶻之間的夾心餅乾,並在幾方圍攻下衰落分裂滅亡。

(我在圖文中對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有過長文介紹,可供參考。)

(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吐蕃、回鶻和大食)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在農耕文明對遊牧民族的作戰中,中國的光輝歷史莫過於漢唐。特別是唐朝對於遊牧民族的天威,可以說是心服口服。於是唐朝的邊將都是威風凜凜的,動不動私自就要去敲打一下人家。唐安息節度使高仙芝就是個惹事包之一,為擴大唐朝天威,私自攻滅大食屬國石國。之後,黑衣大食聯合河中所有屬國準備反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很快得到這一情報,遂於天寶10年四月(公元751年)率大軍出征,準備先發制人。

唐軍翻山越嶺,穿過沙漠,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大食腹地怛邏斯城下,開始圍攻該城。大食聞訊後立即組織十餘萬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邏斯河(今江布爾)附近列陣決戰。

在高仙芝指揮下,唐軍官兵英勇作戰。憑藉手提陌刀的步兵不斷列陣衝擊,並充分發揮出強弓硬弩的優勢,唐軍在開戰之初就完全佔據了上風;唐軍當時的陌刀隊領隊就是後來喊出“擋嗣業陌刀者,人馬俱碎”的李嗣業。唐朝的騎兵部隊在步兵與弩兵的密切配合下,也一度壓制住了以驍勇善戰著稱於世的阿拉伯騎兵。

在持續數晝夜的激烈對戰中,唐軍予大食軍官兵以極大的殺傷,史料中記述著“梟敵首數萬”的輝煌戰績!但由於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參戰的阿拉伯聯軍數量極多,在數量上完全居於劣勢的唐軍始終無法有效地殲滅敵軍。戰役進入了僵持!

戰役進行到第五天傍晚,唐軍之中的葛邏祿僱傭兵突然反叛,從背後包圍唐軍步兵並阻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唐軍頓時陣腳大亂!

阿拉伯聯軍乘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大唐軍隊陣形中心,高仙芝部不敵潰敗,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經過血戰後僅有數千人突圍!在收攏殘兵之後,驍勇的高仙芝並不甘心,還想發動一次反擊,最後在副將李嗣業的勸說下才放棄。

此役後,高仙芝被免職調回朝廷。大食軍主將阿布·穆斯林此戰後不久也因功高震主被殺,手下大將齊雅德·本·薩里也被處死,其餘部反叛,呼羅珊陷入動盪。

在唐朝積蓄力量準備與阿拉伯帝國再較高下時,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反叛於范陽,天下大亂。高仙芝等將領先後被殺。

這便是安息節度使高仙芝和阿拉伯戰爭的始末。


明德山人6998


在人類歷史上,這是件大事,但是在唐當時的反應,這根本只是邊境的一場不大不小的私自衝突,根本沒必要重視。唐幾乎不停的在對外進攻,在這個戰役的同時,唐在南詔有一場陣亡十六萬,幾乎直接帶來之後安史之亂失控的戰役。

高仙芝這場戰爭,只是大唐安西都護府自己擅自發動的涉外戰爭。不是大唐的國戰。


方士的知識樂園


在《西遊記》中,經常出現唐僧一行人途徑西域各國換取通關碟文時,當地的統治者們敬畏有加。這雖然是小說虛構的情景,但可以反映出強盛的唐朝對西域各國的影響力之大。而唐朝所建立負責經略西域的安西都護府,實際上已經將西域納入了唐朝的勢力範圍之內。

與唐朝幾乎同一時間建立的阿拉伯帝國(古稱大食國)在經過一百多年的對外擴張後,先後征服了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鼎盛時佔有133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橫跨亞、歐、非大陸,是人類歷史上領土東西跨度最長的帝國,面積僅次於蒙古帝國。

在取得了一系列征服戰爭的勝利後,阿拉伯帝國開始了向東擴張。而此時唐朝到了 玄宗皇帝的 時代,唐朝的國力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在玄宗皇帝時期達到了頂點,而玄宗皇帝也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皇帝,他並不滿足於只是作一個守成的君主。於是在他的領導下,唐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用兵。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終於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在被阿拉伯人稱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在麥立克(685~705年在位)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優素福被任命為掌管東方的最高權利者,在他的領導下,阿拉伯的疆域向東方獲得了極大的擴張,由於垂涎大唐的富庶,他應許他的兩個大將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誰首先踏上唐朝的領土,就任命誰做大唐的長官。於是古太白·本·穆斯林。巴西里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但是他倆都沒有能跨過大唐的國界。

在 開元三年和開元五年阿拉伯對大唐的戰爭均遭到失敗之後,阿拉伯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由於地理上的巨大優勢,更因為 唐軍這個時期在青海和 吐蕃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而無暇顧及 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的體現出來,軍事加上宗教的影響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屬國慄特諸國紛紛倒向了阿拉伯一邊。為了對抗阿拉伯在 西域擴張,唐朝利用 突厥蘇祿部騎兵給了阿拉伯相當沉重的打擊。但在其後的十年(718-727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阿拉伯帝國還是憑藉著的強勁國力滅亡了突厥蘇祿部,這時阿拉伯軍隊已攻到了唐朝安西都護府邊界附近。而這時,唐朝名將高仙芝登場。

高仙芝本是高句麗(今朝鮮半島)人,出身於將門之家。二十餘歲時即拜為將軍。到了 開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首先 吐蕃以武力迫使小 勃律(今克什米爾 吉爾吉特)與之聯姻,由於小勃律地處西域要衝,小勃律的轉向使得西域諸國向唐朝進貢的通道被堵死,於是“西北二十餘國皆臣 吐蕃”,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上 吐蕃重兵駐紮於此,當時的四鎮節度使田仁琬曾3次討伐均未成功(“安西都護三討之無功”)。

天寶六載(747),唐玄宗任命 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步騎一萬進行長途遠征。 高仙芝行軍百餘日,從安西出發,經過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進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東北),再經過 疏勒(今新疆喀什),翻過 蔥嶺(今 帕米爾高原),過播密川,抵達小 勃律特勒滿川,最後會師於 吐蕃 連雲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 連雲堡南面依山,北臨婆勒川。此時吐蕃 連雲堡有萬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戰中, 唐軍,斬五千人,活捉千人,獲得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吐蕃在小 勃律的屏障被 高仙芝拔除了。由於監軍 邊令誠畏懼而不肯行。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讓 邊令誠領著守城,自己率兵繼續深入,進逼坦駒嶺。坦駒嶺山口,海拔4688米,是 興都庫什山著名的險峻山口之一。登臨山口,必須沿 冰川而上,別無其它蹊徑。最後終於以千餘人大破小 勃律,活捉小勃律國王及 吐蕃公主。

其後,唐軍攻滅大食屬國石國之後,黑衣大食聯合河中所有屬國準備反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很快得到這一情報,遂於天寶10年四月(公元751年)率大軍出征,準備先發制人。唐軍翻越蔥嶺,穿過沙漠,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於當年七月抵達大食腹地怛邏斯城下,開始圍攻該城。

唐軍步兵均用 陌刀,威力極大,列陣而出則“如牆而進”,肉搏時候威力不減,史載 李嗣業用陌刀肉搏“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騎兵方面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 馬槊,在近身肉搏時候則是用橫刀,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唐樣大刀”。橫刀的鍛造技術在當時世界上是極為先進的,鍛造出來的刀鋒銳無比,而且步騎兩用。 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唐朝軍隊在武器上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成熟的弩, 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單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範圍均可以形成威脅。阿拉伯軍隊在這方面顯然遜色不少。由於 高仙芝在與阿拉伯大軍對戰之前曾經圍攻怛邏斯城,我們有理由推測高仙芝還使用了車弩,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床弩 。馬匹方面阿拉伯人佔了絕對的優勢,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好的 馬種,這是 唐軍所不能相比的。

唐朝方面,主將是 高仙芝,副將為 李嗣業,別將為 段秀實,兵力為 安西都護府二萬漢軍,盟軍 拔汗那以及 葛邏祿部一萬人。 高仙芝時代“凡鎮兵四十九萬,安西節度兵二萬四千”但羅斯之戰居然出動 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說明這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對即將和阿拉伯的大戰有心裡準備的。 唐軍雖說是馬步混合部隊,但是唐軍的步兵均有馬匹,平時以馬代步,作戰的時候才下馬作戰,戰鬥力極為強大。

阿拉伯方面的主將是阿拉伯的 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將為齊雅德·伊本·薩里,兵力為呼羅珊本部宗教戰士四萬人,加上已經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與 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的兵力十餘萬,總兵力當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聯軍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的。在素質方面, 呼羅珊是是阿拉伯歷代經營的軍事重鎮,又是 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羅珊騎兵的素質在 阿拉伯帝國中當屬翹楚,都是精銳。

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唐軍是極其善戰的,靠著步兵的強弓硬弩,高仙芝曾經佔有很大的優勢,唐朝騎兵一度完全壓制了阿拉伯騎兵,但是由於阿拉伯聯軍數量極多,高仙芝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戰鬥進行到第五天,形勢突變,唐軍戰鬥到傍晚之後, 葛邏祿僱傭兵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包圍了大唐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

而阿拉伯聯軍乘中國軍隊由於 葛邏祿僱傭兵突然叛變而暫時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突擊唐朝軍隊的中心,於是 高仙芝終於潰敗,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只剩下數千人逃出生天。在收攏殘兵之後驍勇的高仙芝並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但是在副將李嗣業的勸說之下終於放棄。

由於對唐朝軍隊在 怛羅斯戰役中表現的驚人的戰鬥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

再後來因為阿拉伯軍的主將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齊 雅德.伊本·薩里也被處死,其餘部於是叛亂, 呼羅珊陷入混亂,阿拉伯忙於平亂,對於遙遠的大唐已經是有心無力了。而唐朝方面則由於 安史之亂,國力大損,也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


說一說生活事


本人空間發表過一篇關於怛羅斯之戰的文章【安史之亂,是否與唐王朝對阿拉伯帝國作戰慘敗有關?】整篇文章在字裡行間講述了有關怛羅斯之戰的背景以及戰爭的經過結果,也講述了安史之亂和怛羅斯之戰間的關係。

謝謝,供參考!如果喜歡【梅花撰史】,請點一下關注吧!這樣我們有更多交流機會,我更新的東西你也會第一時間看到!


梅花撰史


這場戰爭是高仙芝引起的,他雖然在西域南征北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個弱點就是功利心,為了滿足唐玄宗開疆拓土的宏願,邊將們往往不擇手段,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花樣招數。

天寶九年,高仙芝以石國王“無藩臣禮”為藉口,帶兵討伐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在這之前,石國對大唐一直是進貢不斷的,有《冊府元龜》為證。高仙芝假裝和石國國王和談,卻發動了突然襲擊,俘虜了石國國王,對石國大肆搶掠,屠殺百姓。高仙芝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衊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

與石國一樣,突騎施也是當時西域各國中與唐朝關係最親密的國家之一。石國與突騎施的被攻打,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抗,唐軍因此大肆鎮壓引起諸胡的反抗。

諸胡聯合大食阿拉伯帝國準備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決定先發制人,率領包括拔汗那、葛邏祿人在內的藩漢聯軍三萬人在怛羅斯(今哈薩克江布爾城附近)與阿拉伯帝國為首的六萬精銳展開了激戰,雙方殺了五天五夜,不分勝負。在這關鍵時刻,唐軍陣營中的葛邏祿人被阿拉伯帝國將領收買臨陣倒戈,與阿拉伯帝國軍隊一起夾攻唐軍。唐軍潰敗,將軍李嗣業奮力殺開一條血路,才保著高仙芝和數千唐軍離開了戰場。打了敗仗的高仙芝被免去了安西四鎮節度使的職務,入朝做了右金吾大將軍,後來被封為密雲郡公。

由於隨後安史之亂,直至清朝成立前的800年間,漢人未能踏上西域一步。


安東州騎士


每當看到安史之亂就會想到,唐朝安史之亂和前後一系列作戰失敗,可以看做是中國封建社會轉折點,從此後中國封建社會崩塌式走向偏離人類社會正確發展的方向,在此後一千一百多年裡雖然不斷有過多次變法維新,但都沒能把封建社會中國拉上正確發展的道路,最終中國封建社會沒能產生出系統的自然科學,更沒能靠自身智慧和力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反思問題出在哪裡是最好的看待這個事件的方法!


水晶球742


我的歷史頭條裡面有寫這個戰役的詳情哦,叫怛羅斯之戰,舊唐書裡有記載。喜歡歷史的話可以訂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