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道德經》:收起自己的慾望,就是遵循大道的規律。

《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他有好幾次都拿戰爭舉一個例子。他生活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所以說他的很多觀點,都會牽扯到戰爭方面的問題。老子那個時候,他的思想就是反對戰爭,他喜歡用一種柔弱的狀態去面對人和事,所以這和他的性格和他的觀點也相關。·

老子在《道德經》中第46章知足常足,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統治者如果遵循道的規律來治理天下,可以讓戰馬退還到田地裡耕田。如果說不遵循道的規律來治理天下戰馬,早就在郊野戰場上產下馬駒。

《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這個也就是老子的反戰思想,他反對戰爭,他知道戰爭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老子站在一個大眾的立場上,對於統治者,接連不斷地發起戰爭,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認為收起自己貪婪的慾望,實行無為而治才是合乎大道的,合乎大道就會天下太平。

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放縱慾望更大的一種罪惡了,沒有比不滿足更大的一種禍害了。沒有比貪婪,有更大的一種過錯,所以知道慾望有度,不貪得無厭才是一種恆久的滿足。

《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這句話其實闡述的也是道德經的一個智慧,懂得滿足,就能避免物極必反。一般人來說不知足,是很多人常有的心態,容易讓人產生很多苦惱。但是不知足怎麼能變成禍患呢?人心靈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永遠不知道滿足,不知道滿足這一個慾望。

所以讓人不斷的去進行佔有,不斷的鼓舞著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讓自己的慾望滿足。慾望的範圍很廣,當慾望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者超出自己合理範圍之內,還想著滿足慾望的時候,一定會自食其果。

不知足是不能主觀的收斂自己的進取行為,貪得無厭就是人心不知足,最重要的一個特徵。無限的擴大自己的慾望,無限的想滿足自己的慾望。貪婪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定會讓自己陷入一個眾叛親離的狀態。

《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其實對於所有人來說,不知足,也就是說貪婪,就是災禍的一個根源。比如說在生活中,無論是面對感情,還是面對生活。當永遠不知足的時候,一定會引起更多的一個災禍。

對於感情不知足,比如說有的人,自己有一個賢惠的妻子,但是不知足。去外面找了其他的女人,最後導致妻離子散,自己的孩子也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自己呢,找到一個其他的女人,也未必會有一個好的生活,這就是導致一個壞的結果。

《道德經》:想要避免災禍,就要做到這一點,是大道的規律

很多人對於生活呢,本來是吃喝不愁,但是由於不知足,還想賺更多的錢,以至於通過不法的手段去得到這些東西,於是造成了自己不可彌補的後果。這也是人生的一種災禍,這就是因為自己內心不知足,想無限的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得到的一種結果。

而老子所說的合乎大道,遵循大道,就是無慾無求,當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之後,把更多的重點放在享受人生上面。一味的去追求自己無休止的慾望,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樣一種理念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