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野營拉練,有什麼特點?

東南偏南洪


軍營裡的拉練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拉出去訓練的意思,但實際上拉練在今天的軍營更多的是通過徒步行軍的方式錘鍊部隊的戰鬥力和磨鍊官兵的意志。


在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很多人不理解我軍為何還要通過徒步行軍的方式去拉動錘鍊部隊,記得當年冰雹第一次參加拉練時也是這麼想的,但隨著在部隊裡訓練強度的提高和野外訓練演習的次數、時長的不斷增加,拉練的深刻意義凸顯。


軍隊的拉練有什麼特點呢,具體的說就是以下幾點。

拉練會有較為固定的時間。

部隊里拉練並不是很隨機的,一般來說並不會放在新兵分配到老兵連隊以後進行,因為新兵下連以後也就意味著專業訓練的全面開始,到時野外駐訓和演習會相應增加。所以,部隊拉練的一般會選在新兵即將下連之際來展開。

拉練會以徒步進行,目的就是為了不忘傳統,鍛鍊意志。

拉練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徒步進行,徒步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節省油錢,軍隊比誰都富。之所以選擇徒步行軍,是為了牢記革命傳統,鍛鍊官兵的意志,通過鍛鍊官兵意志來提高整體戰鬥力。

拉練往往會以團、營為單位進行。

軍營里拉練一般會是以一個單位,比如說一個團或者營單位來進行,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徒步行軍遠距離,大的編制單位無法做到全面的管控。



拉練的距離會在百公里以上,當然是往返。

拉練既然是為了鍛鍊官兵的戰鬥意志,牢記革命傳統,那麼大距離是必須的,“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也只有不間斷的遠距離行軍才是鍛鍊意志的好辦法。


拉練會是全裝進行,而且中間穿插急行軍。

拉練會採取全裝全員參加的形式,中間也會穿插急行軍的狀態,很苦很累但收穫很多。

拉練會盡量的不使用現代化裝具。

拉練的目的就是為了牢記傳統,所以現代化的野戰炊事車之類的裝備不會攜帶,更不會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大口鍋和臨時挖的火灶。



不會選擇城市為拉練路途,而是山地野外。


冰雹藍天


軍隊野營拉練是最艱苦的體力考驗,是模擬實戰條件下,"走、打、吃、住、藏"能力。主要鍛鍊和檢驗部隊綜合訓練成果。我參加過兩次比較大的野營拉練。第一次是學員時期,畢業前夕,二百多公里,全副武裝行軍,中間設計了很多軍事科目,極度緊張和疲勞,有時困的閉著眼走路,由於野外宿營,太行山的深秋晚上充滿寒意。每人挖一個身體同長,躺進去不露出地面,也就是能夠避風,下面鋪上雨衣防潮,就開始入睡,那時一覺到天亮,睡眠極香。特別是野營的最後一晚,走到了獲鹿縣火葬場,在悼念大廳睡了一覺,由於是在室內,大家別提多舒服了。沒人害怕。我們是炮兵,迫擊炮,由於自己拉練肩扛炮身,負重大,腳和腿都腫了,算火線入黨。到野戰部隊後,拉練是在雁北山區,內蒙周圍,冬季到處大雪,條件艱苦可想而知,那時宿營在百姓家裡,地方武裝部配合保障,體會到了軍民魚水情。要說野營拉練的特點,拋開軍事角度,就兩個字,艱苦。老兵頭條,隨手關注!



我若閒庭信步


做為陸軍野戰部隊,當年野營拉練是一門必修課,雖然只參加過一兩次,但印象深刻,成為人生中難忘的經歷。但回想起來,很多細節歷歷在目,真是細節決定一切。首先低邦解放鞋真不適合長途行軍,老是進沙子石子,走不久就要閃到路邊倒一下,鞋子裡沒有厚實的鞋墊也讓人不舒服。一定要穿新襪子,舊襪子會不停往下掉,讓人煩死了。沒有行軍背囊,掛包水壺手榴彈袋子彈帶揹包帶身上橫七豎八十多條帶,休息時大家最樂意的一件事就是問侯總後研發軍需那些人的祖宗。


津門軍哥


野營拉練的特點是實戰化條件下摔打部隊,磨練士兵堅強意志,吃苦耐勞精神,提升官兵的綜合素質和戰鬥力。

至今還記得野營拉練的宣傳口號,“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寧可備無戰,不可戰無備”,至今回想起來都感到熱血沸騰、蕩氣迴腸。

野營拉練是部隊的必訓科目,每年都會組織訓練。新兵連也有這個科目,武裝行軍上百公里,為期一星期,平均每天幾十公里。

野營拉練剛開始的時候絕對是興奮又緊張,因為終於走出營門,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好景不長,一路“事故”頻發。路線選取的大多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不是前方遇襲,就是偵查搜索。最怕的是前方需要支援緊急行軍,負重在山道上奔跑數公里,此時才會想起營區裡面的訓練是多麼美好。

拉練歸來,很多戰士的腳底都磨出了水泡,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還有的戰士腳部扭傷,仍咬牙堅持不掉隊,戰友幫忙攙扶、揹負裝具,真正提現了戰友情深,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執著蝸牛1234


說起野營拉練,野戰部隊的同志可能非常熟悉,因為這個課目是他們每年都要經歷的。野營拉練的目的主要是鍛鍊官兵的“走、打、吃、住、藏”的本領,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走幾十里路。參加過野營拉練的同志都知道,在整個野營拉練的過程中,演習組的導調員會不時的給各個分隊下達戰鬥任務,不時給出不同的敵情,而各指揮員則是要根據導調員給出的敵情以及擔負的主要戰鬥任務,作出分析判斷,並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明確各戰鬥分隊戰鬥小組的任務,下達戰鬥命令,而各戰鬥成員,也就是每一名參演的同志,要根據指揮下達的戰鬥命令,迅速做出相應的戰鬥行動。整個過程,類似於我們看到的戰爭影片,每一個參演人員都需要把自己置於導調員設置的敵情當中。

南昌陸軍指揮學院的每期學員,都要在臨畢業的前一學期開展一次為期大概一個月的野營拉練,而學員的野營拉練相對部隊的拉練來說,則更要精彩得多。因為每個學員隊的指揮員,都是由學員輪流擔任,連長、指導員以及到下面的每個排長,都是輪流來當,因此在演習中,每名同志都會自覺的把自己放到一名指揮員的角度去思考導調員下達的敵情以及戰鬥任務。在當時的軍校野營拉練中,筆者有幸擔任了學員隊第一屆模擬連的指導員,在接到敵情以及戰鬥任務後,我與當時的模擬連連長一起組織召開了會議,研究分析了敵情與戰鬥任務,在形成一致意見後,連長下達了戰鬥命令,記得當時連長在下達完開進的命令後,我上臺做戰前動員,由於第一次當指導員,聲音不夠大,沒有能調動起士氣,還被當時的隊領導要求重新來過。從那以後,無論是哪一次的上臺講話,我都要先調動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亢奮起來,然後聲情並茂的開始演講,效果還真的挺好。至今還特別懷念自己一講完話,下面的同志爆發出的熱情回應,那種士氣真的能夠讓敵喪膽。

拉練的第一天晚上,是在離學院不遠的望城崗的山上度過的,而那個晚上,很多人都沒有好好的睡過覺。因為那天晚上每個班都在挖貓耳洞,只有挖好貓耳洞的班,才有可能在裡面好好的睡一覺。我那個時候是模擬連的指導員,既需要參加本班的貓耳洞挖掘任務,同時還需要到各班檢查挖掘情況。挖貓耳洞真的是一個苦力活,也是一個技術活,有的班選擇的地形不好,地塊比較硬,那就一個晚上基本是沒有覺睡了。其中就有一個班,貓耳洞挖到凌晨5點多才挖好,剛躺下沒一會,緊急集合的命令就傳來了,一個個揉著通紅的雙眼,揹著幾十公斤的著裝,不得不跟著隊伍繼續前進。好在我們那個班有幾個是野戰部隊的學員,他們在部隊有過挖掘貓耳洞的經驗,我們大概在前半夜就挖好了,然後全班十個人全部住了進去,我們挖掘的空間也足夠大,沒有絲毫擁擠,那時正好快要入冬,在裡面睡覺還挺暖和,當然與太累也有關係,一躺下就能睡著。

當時拉練的方向是井崗山,學校說是重走紅軍路,我們拉練時分徒步行軍與摩托化行軍兩種方式。徒步行軍大家好理解,而摩托化行軍則是坐在解放牌大卡車上,這也是根據敵情來選擇的,而當時的摩托化行軍真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靠走,有時候還要奔跑,一天行軍三四十公里那是家常便飯。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吃過晚飯,剛往搭好的野營帳篷躺下,緊急集合的哨音就響了起來,然後連長開始下達戰鬥命令,說是在十五公里外的某處,發現有小股敵人,限定我們必須在1小時以內以徒步行軍的方式趕過去,配合消滅敵人。時間緊迫,我們背上裝備,立即奔跑著出發,當時天烏黑烏黑的,還不能用手電筒,說是怕暴露目標,但時間又緊,大家深一腳淺一腳,相互提著醒,非常艱辛的跑到目的地,與當時的藍軍假想敵進行了一番激烈戰鬥,總算是完成了任務。而完成任務後,已經是下半夜了。

更為艱苦的是爬黃洋界了,陡峭的山崖,沿著羊腸小道,身負幾十公斤的戰鬥作裝,越爬越累,特別是爬到山半腰,眼睛都不敢往下看,真怕一頭栽下山去。而下山也不舒服,據說我們所走的路,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經常走的道路,想當年他們常年在這裡出沒,該是多辛苦的一件事。有的同學之後跟我說,當時在半山腰累得不行的時候,差點想一躍而下死了算了,真的太累人了。其實在整個的拉練過程中,都基本上是與辛苦為伴。記得有一次拉練借宿在井崗山的一戶老大娘家,晚上我們學員就在地上簡單搭個地鋪,鞋子一拖鑽進被窩,立馬就呼呼大睡,看得老大娘眼淚直掉,晚上趁我們睡著的時候,悄悄的幫我們每個人把鞋子放在火爐上烘乾,早起時我們每個人穿上溫暖的鞋子,個個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那一刻心裡湧現出的都是暖流。

在經歷過野營拉練後,或許才是我們這些學員真正成熟的時候,想想當年學校組織的這項課目,真的別有用意,也真的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讓我們這些學員到部隊以後,有了目標與方向。時代在進步,而部隊裡的訓練,卻一絲一毫不敢懈怠。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軍人自當要接受最嚴格的訓練,才有可能擔負起未來可能的戰爭。

當然,在野營拉練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可書可寫可圈可點的故事,我也不可能一一點到說到!


天行ZH


拉練就是不停的走,負重20公斤以1小時走5公里的步速從早上走到晚上從晚上走到早上的走四十公里至一百公里,分為冬季和夏季,冬季本三天以上,夏季一個月左右,冬季拉練在11月一12月,拉練的揹負有嚴格規定的,全幅武裝,武器彈藥,兩個水壺,雨衣,防毒面具,三角巾,軍被,高腰膠鞋統統帶上,基本節奏是第一天興奮新鮮,第二天開始無精打采,第三天個個腰痠背痛腳板疼,中間還要穿插些戰術課目,眼看快要崩潰再來50裡奔襲,一口氣向前跑呀跑,別無他念,早跑完早睡覺


萬乘之尊


野營拉練的目的就是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在近乎實戰的狀態下,軍隊版的荒野生存,爬山路 喝泉水 吃蟲子是最基本的,鍛鍊士兵體能和思想意志,只有處在野外環境中才能磨礪人的忍耐極限,和戰鬥意志。這也是一場生存遊戲,在環境苛刻的環境下,會激發士兵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為他們在以後的實戰當中贏得更大的生存機會!不要小瞧野外拉練,這是最貼近實戰環境的訓練,只有在這種嚴苛的環境中才能找到自身的問題和不足,進而加以改進和完善,做到平時多流汗 戰時少流血的目的!




解碼軍武


聽說野營拉練最強的是陸軍的野戰部隊,但是對於單兵素質最硬的武警部隊,普通執勤兵新兵野營拉練也不差!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6, "file_sign": "138cd6093f39c6aa4690e16fcc0ef68c\

戰地黃瓜


特點?緊張,辛苦,離開困居多日的營房,去面對新鮮的山水與鄉民,也有幾許興奮。作為炮兵團的偵察兵更有一些自豪。因為我們是尖兵,是頭車,在城市和公路鐵路交叉點都會放一個兵,我們叫調整哨,在炮隊經過時安全經過。拉練的伙食很差,經常吃生冷食物,在內蒙集寧一線的冬天真的夠冷,這也給我們留下了老胃病,關節炎做為一輩子的留念。


六十九軍


野營拉練有野戰適應性質,具體表現如下: 一,讓士兵熟悉山川地貌、道路交通,如何利用叢林河溝、地物地貌作戰。二,學會許多野外生存能力,因為戰爭中,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三,學會集結、展開,迅速組織、聯糸,相互配合。四,遠距離行軍能增強士兵體力與耐力,以適應未來戰爭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