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顛覆三觀的冷知識?

西安房屋租賃買賣


滑鐵盧戰役竟然受益於拿破崙的痔瘡?

滑鐵盧戰役作為世界上著名的一場戰役,英國軍隊一舉攻破拿破崙縱橫歐洲的軍隊,還迫使拿破崙欠下城下之盟,這一戰影響深遠,直接導致拿破崙帝國滅亡,但是這其中很少有人知道,英國軍隊至少要感謝的“英雄”,那就是拿破崙得的痔瘡!

有人說正是這個痔瘡復發,使得拿破崙不能親自監戰,從而影響了整個戰局,痔瘡,無論你是多麼英勇無比的將軍,在它的面前簡直不堪一提,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

一個痔瘡竟然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雖說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雙方戰爭謀略、士兵勇武程度以及排名佈陣,但是拿破崙的痔瘡也無疑成為許多人討論這場戰爭的關鍵。

“男女授受不親”究竟有多嚴格?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尤其是在電視劇當中,通常我們的認知當中就是認為,無非男女不能有肌膚接觸,僅此而已,要是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男女授受不親”這個規則約束力非常強,《禮記》中就記載“當男孩和女孩(包括兄妹或者姐弟)到了7歲時,他們便不可以在一起吃飯,更不能睡在一起,就連平時雜坐在一起都是不允許的。”

足以看出這條規則的嚴格程度,不過這都是在儒家思想取得正統地位後才收到禮教的重視,尤其是宋朝程朱理學的興起,到了明朝更加嚴格,所以不要僅僅認為“男女授受不親”只是不讓接觸,或者是曖昧關係的男女接觸。

1000年以前的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

相信這個足以顛覆三觀,因為現如今,我們總是在不輕易間就聽到“我們國家落後西方國家幾十年”之類的話,但是在一千年以前,你們能想象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差距嗎?

1000年前的世界,在夜晚時只有中國的城市燈火通明、人流湧動、歡聲笑語;

1000年前只有中國的城市超過了100萬以上的人口,就連同時期的倫敦、巴黎、威尼斯等大型城市也才數千人而已;

1000年以前的中國就已經有藥鋪、慈善機構、養濟院之類的福利設施,這是高級化城市現代化的特徵,然而那時候的西方國家還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就連美洲都還未得到開發;

1000年以前中國的海上發展舉世矚目,就連當時西方最富裕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見到中國的商船都會豎起大拇指;

1000年前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產量就高達125萬噸,然而在1788年的歐洲工業革命,英國的鋼鐵產量也才7600噸,這期間還相差著數百年;

1000年前,中國的農業、手工業、製造業、商業、娛樂行業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無論是現如今所說的第一、二、三產業都是首屈一指;


羽評郡主


之前網上一直流傳著一段言論,中國連圓珠筆筆尖都造不出來。上到空間站下到蛟龍,都有著我們的身影,為何如此小的圓珠筆,我們就製造不出來?究竟有沒有這個能力?

其實這句話之所以被眾人所熟知,主要是因為當年總理在會議上說的這麼一段話:雖然我們的鋼鐵產量在去年嚴重過剩,但是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還是必須依靠進口,這其中就包括了圓柱筆上面的圓珠。

總理的這句話可謂是引爆了網絡,中國的製造業再一次引起全體網民的口伐筆誅,讓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

目前的圓珠筆製造情況到底是什麼樣?

世界上並不缺少能工巧匠,早期製造的筆尖都比較尖,而且出墨不好控制。因此很容易劃破紙面,或者長時間都幹不了。後來匈牙利的一名職工,偶然之間受到啟發。

他用一根圓管裝上墨水,把筆尖換成鋼珠,世界上第一根最簡陋的圓珠筆問世了。後來他的這一發明被一商人看到,從中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從此拉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後來經過了時間的推進,圓珠筆的製造工藝越來越圓滿,形成了如今的製作流程:

盤圓線材-校直-切料-滾光-機加工-衝五星槽-清洗-放球珠-檢測-收口-壓珠-出料-成品檢驗。


第一根圓珠筆從1943年問世開始,其實沒過多少年就已經傳入了中國。當時中國的製造條件確實簡陋,製造圓珠筆也確實成問題。因為想要製造出圓珠筆容易,但是可以長時間正常使用就比較困難了。

不過你也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目前中國生產筆尖的廠家超過3000多家,光產值就將近150多億。每年超過400多億支圓珠筆生產出來,被運送到世界各地。

根據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可能要跳出來質問了:這不是可以製造出圓珠筆嗎?但是請等一下,蘋果手機的很多拆裝都是在富士康,難道說富士康就能製造蘋果手機?

所以別看產值這麼高,其實我們只不過是中間商。承擔的只是最低成本的組裝拼接環節(雖然也有自己製造),我們是製造強國,但是不代表是創造強國。關於圓珠筆的筆尖,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製造材料問題。

生產圓珠筆的筆尖離不開關鍵材料——易切削不鏽鋼,雖然中國可以製造,但是絕大部分還是依靠進口。而一根圓珠筆的好壞,絕大部分都是取決於此以及墨水的好壞。


而這兩大重要的工藝,就限制住了中國圓珠筆筆尖製造業發展。這兩種東西的製造設備,很多都是從德國、日本等地進口過來的,真正的革命性技術掌握在人家手裡。

易切削不鏽鋼到底是怎麼回事?

既然已經清楚了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要把這一技術攻破。

其實早在1920年的時候,國外就已經投入了易切削不鏽鋼的研發當中。從剛開始的硫繫到後來的鉛系,從剛開始的美國擴展到後來的德國、日本。

不過早期的研發過程當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問題。為了獲得更好的切削性能,相應的要降低其他的性能。再加上鋼材業的不斷髮展,人們發現往其中添加各種合金,可以增加鋼鐵的各種性能。

因此易切削不鏽鋼,才有了更大一步的發展。一直到1972年的時候,日本已經研發了非常成熟的易切削不鏽鋼技術,並且申請了專利。目前同類易切削不鏽鋼當中,日本產的SF20T還是性能最好的一個。

中國早期的不鏽鋼是採用的1Cr13Pb、2Cr14S,後來才慢慢有所改進。但是不管怎麼樣,距離發達國家始終有一段距離。總理說出那句話的時候,還是在2015年左右。

中國真正能製造自己的筆尖鋼,則是要到2017年左右。國內某家實驗室經過幾千次的實驗之後,才終於製造出一種出水均勻、筆尖耐磨性比較強的筆尖鋼。

之前進口價格由原來的12萬每噸,直線下降到5萬塊錢每噸左右,也終於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壁壘。

如今的很多筆尖製造公司,已經放棄使用國外進口材料,轉而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筆尖。

到底是不會造?還是沒有必要造?

其實在沒有製造出來之前,我們都沒有底氣說後面一句話。否則別人會反問你為什麼不自己製造?

確實在2017年之前,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製造。不過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投錢製造。

正如之前數據,中國每年會製造出超過400億支的圓珠筆。但是它一年消耗的鋼材量,僅僅是一家普通鋼材廠一天的製造量。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研發,到底如何製造。

因為中間的利潤實在是太低,想要把這一技術研發出來,動輒都是幾千萬上下。很少有這麼多有能力的企業,可以拿出這麼多的研發經費。

而且之前也提到一點,圓珠筆筆尖的加工製造設備,基本上也是來自外國。但是大家沒有考慮到它的更新速度,以及可以使用時間長度。

比如說最普通的一臺加工設備,一分鐘可以製造將近300個圓珠筆筆尖。中國每年將近400億的圓珠筆製造量,假設讓機器一天24小時轉動,想要製造出這些數量,最多也只不過是幾百臺。

就算讓他中間有停頓,幾千臺也是撐死了。但是有另一條消息顯示,上個世紀末製造的圓珠筆筆尖生產設備,甚至現在還能使用。已經過去20年的時間,可見它的更新速度有多慢。

目前全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強項。比如說波音飛機的製造,也不是美國一家就可以完全做出來的,很多設備也是從其他國家進口。
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不去製造的理由,因為可以製造和不去製造,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雖然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圓珠筆筆尖的研發,但是在內部包含的科學原理,可以運用到各個領域。


史之策


為了能喝上可樂,德國和蘇聯都很拼……

二戰之前,美國的可口可樂因為其特殊的口味,非常暢銷。這種能給人帶來快樂的“肥宅水”,也受到了德國人的喜愛。

可口可樂德國公司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巨大的市場,於是和希特勒達成協議,在德國建立瓶裝廠,大賣特賣。在1940年以前,德國已經有43個可口可樂瓶裝廠,源源不斷的銷售這種德國人都喜歡的飲料。

但是,1940年以後,美國和德國的關係開始緊張,美國在德國的可樂生產,也開始受到影響。到了1941年,因為貿易禁運,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已經完全拿不到總公司的配方,無法繼續生產了。

所以,問題就大了。除了工廠的工人需要工作以外,更關鍵的是德國人已經愛上了這種飲料。


沒辦法,工人們開始琢磨,能不能自己研發出一種類似的飲料?

於是,開動腦筋,尋找手頭的原料。很快,他們就用做芝士後剩餘的乳清,和榨果汁後剩下的水果殘渣,這兩種邊角料調配出了一種新飲料。為了給新飲料取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工廠裡還搞了一次全體人員的創意會,大家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給飲料命名!

一個銷售人員脫口而出:“芬達!”(芬達的詞根與德語幻想、想象力相同。)

於是,一款劃時代的飲料出現了,在德國大賣特賣,火爆了。


和德國相比,可樂與蘇聯的關係,就勁爆多了。

二戰以後,美蘇冷戰。蘇聯的軍工產業雖然很發達,但是其他民生產業就不太行了。可偏偏可樂在蘇聯也很受歡迎,大家都想喝。

那怎麼辦?於是,蘇聯政府開始聯繫百事可樂公司,希望能購買一批飲料。百事口樂公司一看,這是大買賣啊!必須重視,讓蘇聯拿東西換就行!

拿什麼換呢?武器裝備相當多,就用這個換吧。於是,百事可樂公司通過飲料,換來了蘇聯的17艘潛艇、一艘巡洋艦、一艘護衛艦和一艘驅逐艦等裝備……作為一個飲料公司,百事可樂獲得這些裝備後,迅速成為了當時全球第六大軍事力量。


還有一位朱可夫元帥,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他就是個可樂的狂熱愛好者。

冷戰時期喝不到可樂,他就很不舒服,於是也不顧什麼美蘇對抗啦,叛國嫌疑啦……直接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艾森豪威爾將軍,表達了自己渴望喝可樂的願望。

艾森豪威爾哭笑不得啊,趕緊把這件事告訴了杜魯門總統。於是,朱可夫就聯繫上了美國總統,希望喝上可樂……杜魯門完全被感動了,於是讓可口可樂公司生產了一種無色的可樂,用透明玻璃瓶包裝,然後在瓶子上打上了五角星標誌,秘密的運到了蘇聯。

五十箱可樂,夠朱可夫喝一段時間了……

可見,可樂的魔力是多麼大!


七追風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個非常冷的冷知識:為什麼高僧舍利會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圓寂的時候都會產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廟都以供奉這樣的舍利為榮。

但是生活在一個萬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國度,舍利也逃不開好、能、怎的命運,不但被和尚被當做大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大補。許多舍利就被這樣吃掉了。

因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結晶,對於某些僧人而言,據說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長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點玄幻小說的感覺了?】



距不可考證的來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吃下後,舍利子不下腸胃,即上升頂門。吃舍利子之人,罪業日見減少,善功日見增高。如臨命終時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舍利子沖水喝,可包治百病。如果是孕婦的話,服用舍利子可免於難產,產下的嬰兒也有福氣、好養活。如將死之人,氣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給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養。


當然上面的故事都來自於民間,是不是真的已經不可考,今天以史為鑑要給大家講的是蘇軾記錄在自己日記中的關於夢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蘇軾做夢,夢到和弟弟蘇轍在一起準備進京(連做夢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蘇軾多喜歡自己的弟弟了),結果路上碰到個和尚。

於是蘇軾拉著和尚就問: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說:向去甚好,無災。

蘇軾又問到京師有啥必須帶的東西?

和尚說:要好硃砂五六錢。

蘇軾看見和尚手中捧著一座小塔,問這是啥?和尚把塔給蘇軾看,說裡面是舍利子。蘇軾接過塔,這座塔自個就打開了,其中舍利燦然如花。大吃貨蘇軾看到後饞的不行,求和尚讓把舍利子給自己和蘇轍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於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個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雖然粗細大小不等,但大約都有一兩重,皆明瑩而白,也有掰碎了飛迸到空中的。

和尚嘆息說:“本來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卻吃了!”蘇轍開玩笑說:“我們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蘇軾也說:“我等三人,便是三所無縫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結果就笑醒了。醒來後蘇軾覺的胸中像吃東西噎著了一樣,好像肚裡有東西。夢中的故事也記得清清楚楚,就乾脆記到了日記裡。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大家小時候就搖頭背誦的古詩。

唐代李紳的這首《鋤禾》感情真摯,落筆自然,字裡行間滲透著詩人對百姓疾苦的關心。

可誰曾想到,就是這位有著“憫農詩人”之稱的李紳發跡之後,窮奢極欲,習性齷齪。據說,李紳好吃雞舌,一次就殺雞300多隻,弄得滿院盡是。更讓人不齒的是,李紳這人為非作歹,品行低劣。在“牛李黨爭”時,他都已年逾古稀了,還徇私枉法、草菅人命,最後人死還被削去三官,累及子孫,實在匪夷所思!


屁寶er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留下浩如雲煙的歷史記錄,其中自然也有很多顛覆三觀的冷知識,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開心一下。

PS:以下故事來自民間野史,僅供娛樂,切莫認真

1.日本神風特戰隊的由來

蒙古消滅南宋後,話說蒙古騎兵也想到海邊玩玩,於是元世祖忽必烈派10萬元軍進攻日本,在日本九州島登陸後與日軍激戰,然而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元軍艦船相繼沉沒,忽必烈徵日本失敗;日本史書記載為“神風戰役”,意為神風護佑日本,這就是二戰神風特戰隊名字的來歷。

2.隋煬帝是明君

實際上楊廣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東伐高麗,北劇突厥,修建大運河,廣開科舉,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什麼史學家對他評價不好呢?其實,篡位的唐高祖李淵是楊廣的表哥,也就是說楊廣也是李世民的表舅。實際上唐太宗李世民人格不太好,幾乎虛偽,君不見李世民前腳哭送魏徵後腳就扒了人家的墳嗎?所以李世民搶了舅舅的江山,當然要抹黑舅舅,美化自己啦。

3.李自成也曾是個乖寶寶

李自成原是明朝一郵差,崇禎改革後,他下崗了,於是崇禎要李自成飯碗,李自成要了崇禎的命

4.明末大臣是守財奴

又是崇禎,崇禎要打李自成,國庫沒錢,想讓大臣捐100萬銀子,大家都哭窮,李自成破北京後抄家,竟然有7千萬兩,一群守財奴。

5.和珅支付馬關條約

大貪官和珅是我國古代最有錢的人,史料記載,和珅被抄家後,嘉慶帝足足得到了2億白銀,相當於甲午戰爭後中國給日本的賠款,也就是說和珅一個人的家產就可以支付馬關條約了。

6.皇阿瑪不是汗阿瑪

在清朝時,皇上的子女對其的稱呼不是“皇阿瑪”而是“汗阿瑪”,還珠格格中小燕子天天叫的“皇阿瑪”,直到晚清時才有。

7.愛因斯坦當總統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然而他還有機會當總統。1952年,第一任以色列總統去世,以色列當局曾經推選愛因斯坦為第二任總統,但是愛因斯坦不幹......

8.“古代”乾隆帝與“近代”華盛頓

有人問小編,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時和他同年去世的美國總統是誰,是華盛頓...........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素材來自網絡,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因為明代官員的衣服上面會有一個長方形的補子,文官上面會繡禽類,而武官上面會繡獸類,文官是一品仙鶴,二品綿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鴛鴦,八品黃鸝,九品鵪鶉。

武官是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老虎,四品豹子,五品黑熊,六品彪,七品犀牛,八品犀牛,九品海馬。然後在服裝的顏色上面是,一至四品紅袍,五至七品青袍,八至九品綠袍。

只是到了明朝後期,一些官員為非作歹,魚肉百姓,百姓對他們深惡痛絕,所以就稱呼那些品行惡劣的官員衣冠禽獸。

二,楊堅共有五子五女,生母都是同一個,那就是獨孤伽羅,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獨孤伽羅居功至偉,楊堅與獨孤伽羅盟誓,誓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除了獨孤伽羅,楊堅不與其他女子生育兒女。

但其實楊堅也是有點懼內的,楊堅寵幸了尉遲迥的孫女尉遲氏,獨孤伽羅生氣之下,就將尉遲氏給殺了,楊堅也很生氣,騎著一匹馬離家出走,跑進森林裡十幾公里,最後還是在高熲、楊素勸說下回來了。

楊堅感嘆說:我雖然貴為天子,但竟然還要怕老婆,真是可悲可嘆呀。楊堅回到宮中,獨孤伽羅也主動道歉了,兩個人也重歸與好。另外值得一說,太子楊勇之所以被廢,也是因為獨孤伽羅認為楊勇寵幸妃子,冷落太子妃,最終太子妃氣出病來,然後死了。

三,歷史上的皇帝很多都是後宮佳麗三千,而有一個皇帝只有一個皇后,沒有其他妃子,這個皇帝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的皇后叫張皇后,兩個十分的恩愛,同起同臥,一起讀書討論,實在是現在婚姻關係的典範。

有人認為明孝宗這樣子,與他的童年經歷有一定的關係。明孝宗的父親叫朱見深,朱見深寵幸萬貴妃,而萬貴妃嫉妒,不準其他的妃子產下皇子。明孝宗是六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朱見深,明孝宗的生母紀妃沒多久,就被萬貴妃給害死了。

也正因為明孝宗只有一個皇后,所以他只有一個存活的皇子,那就是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歷史簡單說


在貨幣出現之前,古人都是靠“以物換物”的形式來換取所需商品的。等到錢幣開始流通以後,“買賣”才開始出現。可能,在移動支付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家也許會覺得現在都是用錢買東西了。

其實,出乎大家的意料,就算是到了近現代,“以物換物”(易貨貿易)的“購買”形式還是一直存在的。

在上個世紀,每到收麥子的時候,學生都會放農忙假。這個“農忙假(麥假)”現在已經沒有了。那時候,收麥子都靠人工,需要全家上陣。收了麥子一是交公糧以外,二是換東西,賣糧食的都很少。

(從古至今,稅收的發展進程應該是用錢納稅,替換實物稅收和徭役。在不知不覺中把稅收了。)

在我印象中,當時用小麥換的東西最多的就是西瓜。夏天也是賣西瓜的季節,走街串巷賣西瓜的都是用“一斤麥子換幾斤西瓜”的交易價格,來進行買賣的。這個時候,絕對是沒人用現金買西瓜的。

我國第一大“倒爺”做的最大的“以物換物”交易是用罐頭換飛機。

牟其中是中國第一“倒爺”,其做的最瘋狂的事就是用500車皮的罐頭等民生用品換蘇聯的飛機。

1989年,蘇聯在急甩一批圖-154飛機,但是找不到買主。而此時,我國國內航空公司苦於沒足夠現金購買飛機。牟其聽說此事以後,覺得中間有利可圖。蘇聯缺少輕工業品,而我國因經濟一度過熱,導致大量輕工業品積壓。他如果從中操作一下,肯定能賺大錢。

於是,牟其中分別和蘇聯(可能已經是俄羅斯了)、川航、國內輕工業品生產商籤的購買協議。雖然是同時發貨,但是飛機發貨快,而罐頭等輕工業品走鐵路發貨慢,他也是利用時間差掙錢。大概流程是這樣的,蘇聯飛機先到貨,等飛機到了川航以後,牟其中馬上把飛機抵押給銀行獲得現金。然後,他在用現金支付給罐頭廠商。

最後,牟其中用500車皮的罐頭,換了4架飛機。

可嘆啊,我的水平還處於“用手機換臉盆”的級別。而“易貨貿易”這種原始的交易形式,永遠不會落後。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說一個科學史上的冷知識吧,大家都知道愛迪生在課本上被描繪成一個勤奮努力的人,為發明電燈嘗試過1000多種材料,失敗多少次都不氣餒繼續堅持,那句“天才是99%努力+1%靈感”正是出自愛迪生之口。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由於課本需要,很多地方都被美化了。

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他只是改進了電燈,愛迪生的2000多項發明和1000多項專利,大多數都是他的工作室研究的,或是花錢買別人的專利技術歸到自己名下,甚至為了商業利益打壓特斯拉。這些事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算不上是顛覆三觀的冷知識,這裡要和大家說一件很少人知道的事,就是愛迪生曾經涉嫌謀殺過一個發明家,只因確保自己能更先拿到專利認證。

都知道愛迪生人品不行,但誰也沒想到他會和謀殺案牽扯到一起,這件事就是因為他的放映機專利引起的。

在電影放映機發明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路易斯·普林斯”,他雖然沒有愛迪生和盧米埃爾兄弟對電影的影響大,但正是這個小人物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比盧米埃爾兄弟的第一支影片還早7年時間。

1888年時,普林斯發明的二代單鏡頭攝影機已經能夠拍攝並且放映影片了,但它並沒有申請專利,因為在1887年時,它用一代的單鏡頭攝影機申請專利被駁回,認為已經有相似的產品所以不能申請專利。普林斯這幾年時間都花費在改良自己的攝影機和產品宣傳上了,並沒有將愛迪生視為競爭對手,但愛迪生卻並不這麼想,他一直認為普林斯是他申請放映機專利上的最大障礙,在1888年愛迪生從柯達創始人喬治·伊斯曼手中,收購了連續底片技術,並讓工作室進行研究,愛迪生爭分奪秒和普林斯競爭。

在普林斯的第一部影片《朗德海花園場景》拍攝後的第三天,愛迪生就坐不住了,立即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專利,此時普林斯沒有著急申請專利,他深怕像之前一樣因為已經有相似產品被拒絕,所以他一直在改進技術,發明了三鏡頭投影儀。

直到1890年,普林斯才踏上去申請專利的火車,而此時愛迪生的專利技術正處於審核中,普林斯在去往巴黎的火車上,連人和行李箱內的資料一起消失了,鐵路附近和所有車廂內都找不到普林斯的蹤跡,到100多年後的現在,人們也沒有發現他的屍體,普林斯就像被外星人綁架了一樣從地球上消失了。

愛迪生則順利在1891年拿到活動電影放映機的專利。

1898年,愛迪生和一家電影放映公司因為一些糾纏上了法庭,電影公司找到了普林斯的兒子上庭為自己作證,沒想到不久,普林斯的兒子就被發現死在了紐約獵鴨場的樹林中。

整件事情,愛迪生被認為有重大的謀殺嫌疑,可能是僱人殺害了普林斯和他的兒子。因為普林斯的一代單鏡頭攝像機(放映機)和愛迪生申請專利成功的攝像機是非常相似的,但先申請的普林斯因為有相似產品被拒絕,而後申請專利的愛迪生卻拿到了專利,其次就是在普林斯拍攝短片後的3天時間,愛迪生就立刻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專利,包括普林斯兒子的死,這一切都太過於巧合了,但由於缺少證據,100多年前的時代取證困難,最後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科學薛定諤的貓


1.紂王並非暴君,而是開疆拓土的有為之君;

夏桀商紂是我國曆史上出名的暴君,然而真實的紂王卻是個有為之君,是被周朝抹黑的。

事實上,紂王就是帝辛,他在位期間,面對當時商朝內外交困的局面,大膽推行改革。內政上,他任用能臣費仲,鼓勵農桑,推廣牛耕與灌溉排水,使民生得以改善;外交上,面對東西兩面作戰的困境,紂王先是把王女嫁給姬昌,以便穩住後方的周,然後集中精力全面東進。

最終,在紂王的努力下,商朝先後打敗盂方、夷方、人方等強大東夷部族,讓商朝的疆域進一步拓展到達僱(今山東鄄城)、齊(今山東淄博)等地。

可惜,就在商軍主力東進之際,周卻伺機而動,接連消滅周邊諸侯擴充勢力,並趁機從背後攻擊商朝,攻下朝歌,紂王因此身死國滅。

2.周幽王並沒有烽火戲諸侯;

其實,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波操作,歷史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據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烽火臺是在東周以後才逐漸形成的。因此,周幽王時期壓根就沒這種這東西。

再說,古代交通是很落後的,而諸侯們都被分封到西周的王畿以外地區,離都城有較長的距離。因此,諸侯們從接到周幽王的預警,到整兵備戰,再到趕赴都城,沒個十天半個月,怕是到不了。

而且,諸侯們也是又遠又近的,這期間又不能接連抵達。而在這段時間裡,周幽王和褒姒難道就守在烽火臺吃西北風嗎?還是說看到一個諸侯來到,兩人就跑出來笑一次?

所以,烽火戲諸侯這個典故,顯然就是後人杜撰的。而周幽王可是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了......

3.趙括並非紙上談兵之輩;

如今,紙上談兵基本上就是趙括的固定人設,但其實他的軍事能力並沒有史書說的那般不堪。我們從長平之戰的某些細節上,就能看出趙括應該還算是比較出色的軍事將領。

首先,趙括在戰前可是對戰場的地形條件做過詳細勘察的,並非盲目出戰;其次,初次出陣的他並沒有膽怯,反而是下令果斷,令出必行,這在趙軍諸將中也是無人可及的;再者,即便陷入秦軍重圍,趙括還能統兵死戰40多天不亂,並多次身先士卒帶兵突圍,力戰而死;最後,趙括此戰也讓不可一世的秦軍付出了近二十萬人的損失。

事實上,長平之戰到趙括接手時,趙軍敗局已定。而趙括能把仗打成這樣,中肯的來說,並不算差。因此,稱趙括是“紙上談兵”,顯然是有失偏頗了。再說,那個時代也沒有紙啊!

4.武聖關羽其實一生只打過兩場勝仗;

一直以來,關羽都被世人崇為“武聖”,不論在正史中,還是在《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關羽都擁有很高的讚譽。而他的“溫酒斬華雄”、“斬殺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和“單刀赴會”等典故,更是膾炙人口的經典。

不過,上述的典故,絕大部分都是《三國演義》編造的,歷史上並不存在。而事實上,關羽畢生總共才打過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勝仗。

第一次是萬軍之中,取了上將顏良首級,這確實盡展其個人高超的武藝。而第二次則是著名的水淹七軍,此戰關羽取得了大勝。但這場勝利還得感謝老天的眷顧。因為,于禁是倒黴的碰上了罕見的暴雨極端天氣,導致河水上漲引發了水災。而在《三國志》中,卻並沒有關羽決堤水攻的記載。

所以說,關羽畢生並沒有太多的輝煌戰績,卻在人生的巔峰時期,因為高傲自負,輕視對手而遭至慘敗,不僅丟了性命,也讓劉備丟了荊州這塊戰略要地,從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資本.....

5.金戈鐵馬的陸游,其實是貓奴;

陸游,陸放翁,他可謂是大宋首席鐵血愛國詞人!提起陸游,想必大家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他那副憂國憂民的偉大形象。但又有誰會料想到,原來陸游居然會是一枚貓奴!?

過去,在我們的課本上看到的陸游詩詞,總是滿滿的都是鐵血報國情懷!然而,當他為自家主子寫詩時,這畫風就不一樣了。

比如,這首詩:

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大家恐怕是隻知其二,而不知其一!因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

其實是這樣子滴:

意思就是說:今天外面下大雨,我(陸游)不想出門,還是在床上吸貓吧......

陸游有多愛貓咪,據統計陸游光是寫自家主子的詩,就有12首之多。看來,陸游也可以說是大宋第一鏟貓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