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中美合作所”,在我這個歲數的一代人腦海裡,它曾經是邪惡的代名詞。

我第一次接觸它,是那部不朽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改編自小說《紅巖》)。許雲峰的慷慨,江姐的不屈,甫志高的無恥,徐鵬飛的色厲內茬,都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句:“讓你嚐嚐我們中美合作所的手段!”的臺詞,從此,我的人生第一次知道的人間魔窟就定格在這個‘中美合作所’上。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烈火中永生》海報

題外話:《烈火中永生》是部偉大的電影,趙丹、於藍,項堃等電影大師們精湛的表演讓此部作品一次次奏響了生命的華彩篇章。甚至連王心剛都在裡面串了一個沒有角色名字的角色。誰又能想到,這部偉大的電影還是一代電影大師趙丹的銀幕絕唱。許雲峰,趙丹先生幾乎將所有隱蔽戰線的共產黨人氣節集於一身,給我的年代記憶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永遠都揮之不去。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趙丹先生

回到那個‘萬惡的中美合作所’,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打破自己意識禁錮是殊為艱難的,但對歷史正本清源也應該是愛史之人所持的操守。我想,應該是如此。

對於中美合作所(全稱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我個人認為其正確定義應該是,該機構 是1943年4月中美兩國出於抗日目的,為收集交換軍事情報、探測氣象情報、訓練遊擊部隊而設立的軍事合作機構。且在抗日戰爭期間表現出色,功績卓越。

中國(民國時期和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全方位軍事合作歷史其實在1949年之前並不長。全面抗戰之前,民國政府主要軍事合作方是德國。

1941年12月美日爆發太平洋戰爭後,美國開始與中國民國政府進行全方位的軍事合作。

1942年初,美海軍上校李威廉建議,應以美國海軍為主力,適當配合空軍,先殲敵於海上,方可決定勝負;而能夠為美國海軍提供東南太平洋氣象和軍事情報最理想的地方就是中國,美國海軍應儘快派人到中國去搜集情報。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戴笠與梅樂斯

​為此,時任美國海軍中校的梅樂斯來華同中方情報機構軍統負責人戴笠協商共同對日作戰事宜。1943年4月15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正式簽訂《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據參加起草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草案的軍統局軍事情報處少將處長鮑志鴻回憶,協定的第一條即是:“為中美兩國共同對日作戰,組織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簡稱中美所),交換日軍海陸空軍事情報和蒐集中國大陸氣象情報,訓練游擊隊,挺進日軍後方,協助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作戰,共同迅速殲滅日寇。”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中美所官員合影

題外話:戴笠由此開始了與美國海軍的緊密聯繫,並且在抗戰結束後曾一度謀求海軍司令。據說,這也是他死亡的前導誘因之一(當然,他的死至今也是破朔迷離,各種版本累出不窮)。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鮑志鴻相片及物品若干,其在1975年特赦

與此同時,民國政府在既保持了與同盟國英美的關係之外,又要改善與紅色蘇聯的關係,即借斯大林之手確保中共不致生變,又借蘇聯遠東兵力牽制日本關東軍,同時在當時英美口惠而不實援的情況下獲取蘇聯軍火與空軍的支援,以取一箭三雕之效。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左第一人周偉龍

因此同時成立了中英合作所,中方主任是周偉龍(軍統元老,忠義救國軍代理總指揮,軍事委員會別動軍司令)中蘇合作所,中方主任是楊宣誠(中國現代武官之父,對日情報第一人,密蘇里戰艦中國代表簽字第二人)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戴大簷帽者民國海軍中將楊宣誠

中美所成立之初,中美雙方商定,由美國供應技術、器材、械彈,由中國提供人員,在中國沿海及敵後淪陷區,建立水雷爆破站、氣象站、情報站、電訊偵聽站、行動爆破站等,共同對日作戰。

為了實現情報蒐集和擾亂日軍的目的,從1943年至1945年8月抗戰結束,中美合作所在全中國各地設立了11個“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班”(簡稱中美班)和8種專業培訓班,投入大量資源幫助戴笠的訓練和裝備軍統局指揮的別動軍、忠義救國軍、鐵路破壞隊等敵後遊擊部隊,以增強其戰鬥能力,打擊日軍。

對於這些培訓班的性質,歷來大陸官方宣傳的都是為蔣介石訓練“專門特務人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中美合作所臨汝特訓班負責人文強曾在《中美合作所臨汝特訓班》的文章中寫道,“顧名思義,當年由中美合作所舉辦的特種技術訓練班,外間傳聞失誤,以為是施行的一套神秘性特務訓練,但實際上,卻是完全針對與日本軍隊作殊死戰鬥的一種在其前方或後方的破壞、阻擊、活捉舌頭。。。等等有利於盟軍登陸配合作戰、打擊瓦解敵軍的訓練。”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文強

鄧易行,“南嶽訓練班”學生,他在以後的回憶的中,所說訓練內容是:“政治方面,主要學習三民主義、國父遺囑、總裁言論等。軍事訓練主要是以步兵操典、射擊教範、築城、情報學、爆破學、擒拿術、城市暴動行動術。美國教官杜伯納教練暗殺、擒拿術、炸藥使用等。還訓練使用美國武器湯姆森、手榴彈。”

根據現在的材料得知,從1943春成立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訓練班,共訓練單位22個,完成訓練的作戰部隊49,180人,各種幹部1320人,畢業學員50,500人。這些“特種作戰部隊”經訓練後改編為別動軍8個縱隊、忠救軍3個縱隊,湘鄂贛邊區行動總隊(梅樂斯稱之為長江突擊隊)、鐵道破壞隊、水上破壞隊、教導營(多半由受訓學生編成)若干等敵後抗戰隊伍。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訓練一景

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中國電訊偵聽人員就破譯了數件日本重要電報,如1941年秋破譯的日本外務省發給駐美、蘇、德、意等國大使的絕密電報:《當前局勢和帝國國策綱要》。該綱要前一部分為“帝國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方針”,後面談了要加緊促蔣政權對日屈服,接著說將進佔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並做好對英美作戰的準備,對蘇德戰爭暫不介入,待形勢有利時再作北進之考慮等等。這個情報對研究日本的侵略動向和制定我方對應策略極為重要。又如當年12月上旬,技術研究室(毛慶祥電訊系統池步洲)又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的一份緊急通知,內容是電告日本駐華盛頓、舊金山、夏威夷、紐約等地的使領館,限期銷燬各類重要文件,準備撤僑。此“通知”說明日本將對美國採取重要行動。侍從室第六組破譯此一“通知”(有相當傳言軍統姜毅英也同時破譯日本軍方異動,判斷出珍珠港方向,其實不然),馬上提出“速送外交部密告美國大使高斯,並電告我駐華盛頓武官郭德權轉達美國軍方”。蔣介石閱後批“可”。

但美方回答說:美日談判已陷人僵局,國務院已知道日本撤僑計劃,美國也準備同時撤僑。結果,未引起戒備。幾天之後,珍珠港事變爆發。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毛慶祥

而中美合作所成立之後,其強化訓練的信號情報部隊也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破獲情報幫美軍擊斃山本五十六,殲滅日海軍主力等都離不開該部隊的貢獻。

據統計,在1944年至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前,中美所共提供美方4,139件重要情報,而美方對中方的交換情報也有1758件。在電訊偵譯工作方面,中美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總共截獲日軍密電11萬多件,並破譯多種密碼。

他們不僅利用情報戰打擊敵人,還使用了心理戰,經常不斷地向日寇佔領區進行廣播並用飛機空投宣傳品,1944年成立了一個流動宣傳大隊,由賀元充大隊長,經常在東南一帶前線活動。這個大隊配屬有十幾輛宣傳車,車上裝有播音設備,專在接近日軍駐地向日本士兵進行宣傳。這個組的工作最緊張活躍的時期,是1945年美軍向日本諸島進攻與向長崎、廣島投原子彈的時候,他們不斷地宣傳美軍在日本本土上作戰的成績,誇大原子彈的威力,去動搖日軍軍心。

在技術手段參與戰爭外,中美合作所訓練的5萬人中多數是直接同日軍真刀真槍的作戰,當然,同大部隊正面作戰不同,他們的作戰方式多是游擊戰、爆破、暗殺,也就是今天習慣稱之為的特種作戰等。

根據中美合作所美方參謀長貝樂利1946的彙報,中美合作所部隊

“擊斃敵寇26,799人,傷11,642人,俘虜508人,破壞橋樑183座,舢板158只、汽船35只,飛機1架,車頭、車廂425節,庫房271個,鐵路303段,機動機車269輛,營救聯合國飛行員130名。”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訓練一景

抗日戰爭勝利後,按照《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的規定,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結束。經軍統局報蔣介石備案。中美合作所中的軍統局人員回軍統局報到,非軍統局人員(這也要指出一下,中美合作所的中方人員就都是軍統,其實並非如此)則發給三個月薪金資遣。各地訓練班、情報站均予結束(重慶特警班第二期學員因未畢業,移交軍統局接辦)。重慶中美合作所四一醫院移交中央醫院接收,上海中美醫院移交同濟大學接收,美方人員分批迴國。。。到1946年七八月間,美方人員分批迴國(少數人進入美軍顧問團), 全部結束手續辦理完畢。

這裡要指出的是,給中美合作所帶來惡名的正是這一個遣散階段。引用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當年曾以美國戰略情報局僱員身份在重慶與梅樂斯共過事的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評論說:“中美合作所確實曾經部署過騷擾日軍後方的行動,併為美國海軍的登陸做了準備。但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於,當1945年國共內戰爆發時,它把美援全部用在了國民黨一邊。這就在客觀上意味著美國'過早地’正式加入了反對中共的活動。這為中國共產黨所深惡痛絕,並完全有正當理由把它看作是美國帝國主義的不義行為。”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費正清先生

而美國學者邁克爾.沙勒在《美國十字在中國》一書中就專門寫了一章《中美合作所!反革命勢力蠢蠢而動》,中譯本於1982年7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前,這一章曾在《參考消息》上連載,頗有影響。其實,書中雖寫到梅樂斯利用中美合作所從事“扶蔣反共”活動,但仔細閱讀就會清楚,那大多是梅樂斯的個人行為而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當時的對華政策,同時,書中明確寫了,梅樂斯的這種行為一直受到美軍駐華戰區司令官(先是史迪威,後是魏德邁)和美國戰略情報局、美國駐華大使館及羅斯福總統的代表等多方面的強烈反對和竭力阻止。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中美合作所與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之間的關係。

歌樂山下的白公館、渣滓洞是專門關押政治犯的國民黨監獄,而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與這兩個監獄處在同一位置之外,業務上從未發生橫向聯繫,或者上下屬關係。

白公館,1939年冬由軍統局前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原力行社特務處)用做臨時看守所,當中美合作所1943年建立時,白公館看守所奉命將犯人遷往渣滓洞,白公館房屋則讓給美方人員作為住所。抗戰勝利後中美合作所撤銷,美方人員回國,白公館才又恢復關押政治犯的職能(後稱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主要關押國民黨當局認為是“要犯”的較高級別政治犯。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今日已成景區的白公館

渣滓洞監獄,原是因白公館看守所人滿為患而增設,1946年底將人犯遷回白公館後,曾一度關門,後於1947年底又重新開張。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今日亦成景區的白公館

也要實事求是的說,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的檔案室中,尚未找出是由中美合作所簽發關於逮捕、屠殺的文件。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當然,在中美所誕生以後的國共對峙(包括國共合作期間的反共摩擦)時期,國共情報人員的暗戰,避免不了由中美所,中英所,中蘇所任職過,培訓過的人員參與,有些還擔當某些任務,某些區域的領導。所用的手段也很有可能是從各個所,各個培訓班所學到過的各類手段。甚至,中美合作所的確也有專項對付中共的訓練班。但一切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以後那些成為戰犯也罷,成為人民的敵人也好,其本質在於個人,在於他所效忠的首領與信仰。並不能因此以個人株連到源出。就像偉大的黃埔軍校一樣,它既造就了民國一大批將官,也是中共以後將帥的搖籃。

重新看待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只是追尋過往,不因人而曲

授課一景

謹在此,向所有為國家,為民族不屈強辱,英勇戰鬥的前輩志士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