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都滅亡了,為什麼不拍揚州十日相關的片子?

小黃人10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指的是清軍入關時對平民百姓展開的血腥大屠殺,嘉定三屠的“三”,指清軍先後三次屠殺嘉定的無辜百姓,屠殺人數近十萬。

揚州十日也稱揚州屠城,當時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抵禦清軍南侵,終因寡不敵眾而敗,清軍攻破揚州城後,為洩憤,對揚州城內無辜百姓展開血腥的屠殺。


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揚州城中除了少數在清軍破城前逃離揚州,或者在清軍破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外,幾乎都慘遭屠殺。

清軍屠殺過後,揚州城“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80萬具。

而因為清朝對思想極嚴,文字獄盛行,所有有關清軍入關後的屠殺皆被刻意掩蓋,直到揚州屠殺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在辛亥革命前夕從海外帶回中國,世人才知道那段被掩蓋的“黑歷史”。


那麼為什麼不拍有關揚州十日的片子呢?

第一就是太過於血腥,清軍破城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果把這些拍成紀錄片,帶來的影響更多是負面的。

第二,就是不少專家對此提出質疑,像清史專家、滿學學會會長閻崇年就認為“攻城、巷戰在一天內結束,一般說沒有必要大屠殺”“當時的大炮沒有多少殺傷力,由此引起的報復也就沒有依據”,以此來否定揚州十日的存在。

第三,會影響民族團結,這點便不加以贅訴。

此外,雖然沒有很出名的有關揚州十日的紀錄片,但在揚州,不僅有史可法的紀念館,每年的5月20日,揚州都要舉辦紀念史可法系列活動,以銘記那場大屠殺對揚州人民帶來的傷害。(1645年5月20日是揚州屠城第一日,為農曆四月二十五日)


金兔歷史


我“漢心永存”來回答這個問題:滿清都已經滅亡了,現在不拍滿洲人所犯的罪行影片,這是出於我族單方面的一廂情願。

左派五毛分子們先不要噴我!我說這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是有依據的。就拿1986年拍攝的《努爾哈赤》說起,在電視劇了努爾哈赤是一個為父報仇、愛民如子、愛恨分明、機智勇敢、一心為民,身邊還有東哥、佟佳氏、阿巴亥、孟古、那齊婭這五個如清泉一般的絕世美女,用溫婉來溶化鐵石心腸的一代英雄“努爾哈赤”。

而歷史中的努爾哈赤是一個是什麼人物呢?我從努爾哈赤的“七大恨”給大家分析一下,努爾哈赤是一個什麼人物。

恨一: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 努爾哈赤的意思是他爹、他爹的爹“塔克世、覺昌安”是被明代中國國防軍所殺的事情。我們從字面上看努爾哈赤恨是對的,但是我們只要瞭解這段歷史的都知道,這是努爾哈赤為他反叛中國找的藉口。塔克世、覺昌安是中國政府軍在剿滅分裂分子王杲和王杲的兒子阿臺(此人也是奴爾哈赤的外公)的時候努爾哈赤的父與祖父帶路去勸降王杲,由於錯過了約定時間而被誤殺《清朝前紀》,當時中國政府對於此事對努爾哈赤道歉並給了補償(乃歸二祖喪,與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還讓他擔任建州左衛指揮使,如果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政府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這些了。努爾哈赤在此事過去30多年後,把這事當做反叛中國的理由是毫無道理的。

恨二:“癸巳年,南關、北關、烏剌、蒙古等九部,會兵攻我,南朝休慼不關,袖手坐視,仰庇皇天,大敗諸部。後我國復仇,攻破南關,遷入內地,贅南關吾兒忽答為婿,南朝責我擅伐,逼令送回,我即遵依上命”   這也能“恨中國”,我就納悶了你“努爾哈赤”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了,人家九部會來一起打你。後面的意思是,努爾哈赤打敗九部之後,他報復其中一部還佔了這部的地盤,而中國政府不允許他破壞地區安定,令他退回。我們可以看出努爾哈赤用這條理由恨中國,只能說是強盜兇殘病態的心理。

恨三:“先汗忠於大明,心如金石,恐因二祖被戮,南朝見疑,故同遼陽副將吳希漢,宰馬牛,祭天地,立碑界銘誓曰‘漢人私出境外者殺;夷人私入境內者殺’。後沿邊漢人,私出境外,挖參採取。念山澤之利,系我過活,屢屢申稟上司,竟若罔聞,雖有怨尤,無門控訴。不得已遵循碑約,始感動手傷毀,實欲信盟誓,杜非有意欺背也。會應新巡撫下馬,例應叩賀,遂譴幹骨裡、方巾納等行禮,時上司不糾出口招釁之非,反執送禮行賀之人,勒要十夷償命。欺壓如此,情何以堪。

這一恨的意思是,因為他害怕負責地方的將領,懷疑他因父祖父之死心懷怨恨,所以他與這個地方的將領私下定了規定,在這努爾哈赤已經把中國部分領土當成他自己部族的領土了,中國人不能去他的地盤,努爾哈赤部族的人不出努爾哈赤自己定的地界,這是妥妥的邏輯。後來說中國人進他地盤採參,他部族的人殺了中國人,中國政府不同意,要讓努爾哈赤部族交出兇手不然就拿十夷抵中國人一命,努爾哈赤認為這是欺負他們。從這可以看出努爾哈赤這蠻夷是把中國人的命不當命,這就難怪他的後代大肆屠殺中國人了。


恨四:北關與建州同是屬夷。我兩家構釁,南朝公直解紛可也,緣何助兵馬,發火器,衛彼拒我,畸輕畸重,兩可傷心!

這是怨中國政府打斷了,他這個戰爭販子吞併其他部族的企圖。

恨五:“北關老女,系先汗禮聘之婚,後竟渝盟,不與親迎。這一恨前半部分,充分說明了努爾哈赤的骯髒無賴的嘴臉了,北關老女指的是;葉赫布寨之女,布揚古貝勒之妹,本來是許娉給奴爾哈赤,但葉赫之所以悔婚,是與中國政府沒有任何關係。這完全是努爾哈赤自己咎由自取,在一次努爾哈赤部族與北關部族的衝突中,“葉赫布寨”被努爾哈赤部族的人給殺了,“布揚古”要努爾哈赤歸還其父遺體,按理說定的有親努爾哈赤是這應該妥善處理的,可是努爾哈赤把“葉赫布寨”一分為二,歸還了其一。在這種情況下“布揚古”還能把妹妹嫁給他就是非人所為了。後半部分:彼時雖是如此,猶不敢輕許他人,南朝護助,改嫁西虜。似此恥辱,誰能甘心?這是恨中國政府出面主持公道,讓北關30多歲老女嫁人。這也充分暴露了努爾哈赤惡霸心理。

恨六:我部看邊之之人,二百年來,俱在近邊住種。後前朝信北關誣言,輒發兵逼令我部譴退三十里,立碑佔地,將房屋燒燬,禾丟棄,我部無居無食,人人待斃。

這是努爾哈赤不尊中國政府命令,滅了哈達部把土地佔為即有,被人舉報中國政府制止了努爾哈赤侵略野心,因此努爾哈赤懷恨在心。

努爾哈赤在成功佔領遼東後更是喪心病狂的屠殺中國人三百萬。就這樣的一個罪行累累的人,現在更有大批滿人歌頌。
這是不是破壞團結呢?有些人一邊指責別人破壞團結,一邊自己有在歌頌屠殺中國人的劊子手。現在有些族總是用雙重標準給中國人扣帽子秀他們的智商,我在這告訴這些族,想要獲得中國人的原諒就要先學會尊重中國人。我們中國人要清楚我們單方面的原諒,並不能換來團結,一味忍讓這些族;他們只會認為是我們中國人太羊了。


用戶101313782037


因為滿清入關後,十天在揚洲屠殺了八十萬百姓的“傳聞”缺乏有力的史料證據,所以,沒哪個導演敢用電影、電視的方式讓這幾百年前的謎團成為事實。另外,拍這樣的題材也沒什麼意義,滿清滅明後也都叫中國人,那麼血腥的事兒往外抖落……別打了自己的臉。

況且,一些“歷史”問號也確實存在,比如:歷史上真的就存在這個“揚洲十日”嗎?滿清是要人還是要一座死城?殺了八十多萬人,楊洲還有人敢住嗎?多爾袞把揚洲從中國抹平?真的能起到震懾作用?揚洲失陷後,興許有屠盡殘餘南明軍士的行為,但各為其主,殺老百姓有用嗎?誰種地?誰經商?誰納稅?

再者,當時清軍攻揚洲城總兵力雖說十萬,但圍了6天卻沒有攻城。一方面是因為揚州城太堅固,易守難攻,另一方面是大型殺傷武器大炮還沒有到位,最重要一點,就是多爾袞的本意是儘量逼迫史可法投降 。

從這一點上看,屠城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再看看攻堅戰的“殘酷”……

圍到第六天的晚上,史可法拒絕投降,清軍便開始用重炮攻城,幾輪炮火過後,城牆被轟塌,第二天揚州城即告陷落……史可法被俘後還是誓死不降,被亂刀砍死。

這一史實更說明了一個問題,一夜之間清軍就用大炮轟塌了城牆,哪來的堅守十日?沒付出“慘痛”的代價,史可法又沒軍民同仇敵愾,清軍何苦對百姓那麼大仇恨?

還有,當時揚洲十縣加一起才不足八十萬人口……。

所以,這沒譜的事兒,不會有人去拍。


驍勇34


華夏就是青海人(6000年前起源於河湟谷地)兼併了陝西人(黃帝部落打敗合併了炎帝部落),又制服了河南人(炎黃部落聯盟打敗了中原的蚩尤部落),征伐了江蘇人(夏商一直攻打東夷),蕩平了湖南湖北人(周朝時楚人開發荊楚地區),瓜分了江西人(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爭奪江西地區),又奪了四川重慶人的地(秦司馬錯征服巴兩國),屠殺了山西人(上黨之役白起攻伐坑殺四十萬趙軍),打扒下河北山東人(秦統一全國滅燕齊),收拾了福建廣東廣西人(秦五十萬大軍入嶺南),連哄帶騙搞定了雲南貴州人(漢武帝滅滇國夜郎國),閃電戰收服了甘肅人(霍去病精騎打通河西走廊),解救了被內蒙人(追亡逐北前匈奴王廷在漢朝的代郡、雲中郡的正北方既現在內蒙古中部)欺負的新疆人(漢宣帝神爵二年建立西域都護府),拉攏了海南人(元封年間設珠崖、儋耳二郡),打服了西藏人(元太宗窩闊臺派大將多達率軍深入藏並駐軍),又遇到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人的屌絲逆襲(滿清入關定天下),分出來個安徽人(康熙六年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二省),最後大家聯手教育了臺灣人(海霹靂施琅收服臺灣),讓他們明白了今天華夏各族共同生活的來之不易,誰打誰的事情這賬怎麼算?


高原雷霆


滿清入關當時幹了不少壞事,但是這些事情對於當時滿清的合法性有著不可忽視的原罪。但是滿清的時代早已煙消雲散了,而且那些人早已定在了恥辱柱子上了。現在強調滿人殺了多少漢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現在的滿人是我們的大家庭的一員,是無害的。非得拿他們的老祖宗的事來抖一抖料,批一批,讓每個人都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割痕,這叫什麼事。當年的歷史定案拿出來說事是不是別有用心啊!我們不能學臺灣,把個12.8搞得外省人和本省人出現了很大的鴻溝,然後有利於臺獨,傷害得有多大。中國的近代史我還是相信小平的那句話。第一,不搞意識形態,第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我自己加上一句,有人挑動群眾鬥群眾,這是典型的民粹主義。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覺得有人別有用心。


五嶽42188314


江南三大屠殺,江陰是劉良佐,嘉定是李成棟。清軍南下的時候,明朝大將高傑與劉澤清上書:“清朝發一王子(多鐸),領兵號二十萬,實七、八千;齊駐濟寧”。

後來,清軍這七八千人能順利南下,奪取江南,純粹是靠明軍的降兵降將打頭陣。否則,清軍能不能過長江都是問題。揚州在失守以前,就遭到了大屠殺,王傅龍奏“自傑渡河掠徐,至泗、至揚,四廂之民何啻百萬;殺人則積屍盈野、汙淫則辱及幼女。新舊城環圍,絕糧已經月餘。何不恢已失之州邑而殺自有之良民也。”

這裡的傑,就是明朝大將高傑,高傑在揚州搶掠殺人,隨後,明朝大將黃得功,高傑,劉澤清開始在揚州混戰,萬元吉言:“臣奉命犒師,沿途兵言搆禍,寸步皆阻;揚州民尤甚,閉城登陴已十餘日。乃兵與民相殺,民又與兵相殺;成何紀律?”

清軍南下以後,揚州的明朝大將劉澤清等就以入衛南京為名,在劫掠了淮安以後,率部南逃。隨後這些人紛紛投降,江陰大屠殺,就是劉良佐乾的,清軍剛剛南下,劉良佐就帶兵投誠。

劉良佐本來是李自成大軍將領,高傑是李自成內營首領,劉良佐是外營首領。後來投降明朝,清軍南下又投降清朝,同時為了給新主子立功,帶頭攻打江陰,製造了江陰大屠殺。

而此時在北邊,明朝四鎮大將高傑被許定國暗殺,隨後其部下和許定國打得不可開交,最後高傑死亡,部下李本深,李成棟和吳兆勝等等提督總兵一轉身就投降了清朝,變成清軍南下的主力軍。

而且,明朝援剿河南總兵官,因為力氣大被稱為許千斤的許定國,也投降清軍,還作為先頭部隊一路殺向揚州。史可法聞訊頓足長嘆:“中原事不可為矣,國事盡被許賊所壞”。

「甲乙史」雲:“清兵渡淮,是曉猝至揚州,破新城。史可法在舊城,大清檄雲:『若好讓城,不戮一人也』!可法不為動”。很快,一天時間,清軍破城,屠殺城內百姓。製造嘉定大屠殺的,則是在徐州剛剛投降的明朝將領李成棟。李成棟下令屠城,清軍“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草從棘,必用長槍亂攪”。而且嘉定三屠,全是李成棟乾的。整個江南之戰,可以說是教訓深刻。

南明朝廷大臣們,各個都是義憤填膺,忠君報國,為了誰更愛國吵的不可開交。而明朝各個大將,更是不聽指揮,每天要地盤,要軍餉,任意縱軍搶掠。清軍一到就爭先恐後投降,爭相殺自己人獻功。如果這段歷史,可以拍攝出來,一定比韓國電影南漢山城更加精彩,但是這名複雜的故事,要拍攝出來,確實也很難。

當時,戶科熊汝霖言:四鎮以搶殺封侯,百姓頭頸何辜而為此輩功名之地乎!(四鎮為高傑,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四人的部隊,在明朝的時候肆意燒殺搶掠,投降清朝以後,又成為清朝征服南方和屠城主力軍)。


深度軍事


其實這裡面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段歷史,也就是成化事件。

現在歷史類電視劇沒有專門關於這類的題材。但很多演義這段歷史的電視劇都有所介紹。

那為什麼不拍這段歷史呢?

其實民族問題只是客觀因素,審核只要演義的這段歷史有據可查就會通過,當然電視劇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加工。只要不拍的很惡劣都沒什麼關係。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演繹這段歷史時就避免不了演繹或者註名明朝和建州的歷史矛盾,或者只在一方面演繹而忽略了其他因素這也是很多歷史研究者們抵制的。

那明朝和建州部有什麼矛盾?

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這段恩恩怨怨的歷史!

明朝建立之處和女真部其實有過一段蜜月期。雖然種族不同但也情同手足。
但畢竟明朝骨子裡是瞧不起女真部的。而且其中還涉及到朝鮮和蒙古問題,我們今天主要講明朝和女真部其他就不細說了。


明朝一開始給了女真一些優惠政策(當時還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子,但都沒有建州女真強大)而當時女真也是明朝的一部分。但隨著女真部族不斷髮展壯大,不能滿足於這種區別於蒙古明朝和蒙古貿易的區別對待。所以女真部就開始搶掠明朝。


(明憲宗)

成化年間,當時有一部分人主張對待女真應給予平等對待,大規模開放貿易。因為女真部的暴亂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力上來了,人口上來了可地區小想自給自足也很難,必須和明朝進行更大的貿易往來。而明朝土木堡之變後國力日衰建州部就反叛了明朝,希望兩地一平等的階級來就行對話。但明朝對其苛刻,自尊心強大,當然當時雖然明朝武力沒前期那麼強大,但對比建州還是一頭大象的。明憲宗狂的有資本。卻造成女真搶掠明領地。

憲宗把主和的官員罷官,下獄夠就開始進行對建州部的鎮壓。


在歷朝歷代漢人王朝對“夷”進行高壓打擊的思想下明憲宗開始行動了。

成化三年,朱見深下令聯合朝鮮剿滅建州女真部,當時下達的命令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就是相當於要把建州女真進行種族滅絕。

其結果就是李滿柱(後來建州女真改稱“滿洲”,就是從他的名字而來)和他的兒子被朝鮮軍隊斬殺。建州女真部落另一個首領董山就是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在押解途中被殺。

可見文獻如下:

《朝鮮世宗實錄》裡記載僅朝鮮軍隊就殺害了五百多名女真人,使得建州女真“流離四散,其餘存者無幾。

《朝鮮世宗實錄》明朝和朝鮮兩軍約定“:可屠者屠之,盡滅乃矣”。

明將趙輔,在《平夷賦自序》之中炫耀為“強壯盡戮,老稚盡俘”。

《明世宗實錄》中的記載,從公元1552年,明朝官員在談論東北邊事的時候說,建州女真“至今五、六十年未反側”,可以看出在明朝對建州女真部進行五次大屠殺之後一直到明朝後期滿洲還恢復過來 。

這次被稱為成化犁庭事件,意思是建州女真像被犁過一樣,可見其慘烈。


此前後五次征剿建州女真建州 女真受到了滅頂之災,左衛的建州老營被付之一炬,部眾屍橫遍野。右衛也遭受到重大損失,滿洲女真兩個祖先被殺,後來遼東總兵李成梁又誤殺(應該不是無故殺害,根據前因後果分析應該是殺錯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

而努爾哈赤做大後派人質問明朝皇帝,明庭給努爾哈赤加官進爵也沒有給其一個說法。結合以上就知道為什麼努爾哈赤為什麼對明廷恨之入骨了。以至於滿洲做大後,本來就野心勃勃的努爾哈赤以此為藉口和明朝分庭抗禮。


後來清軍入關後打著為明朝復仇的旗號迅速逐鹿中原。本來剃髮易服在漢人的強烈抵抗下不了了之,卻在“高人一等”的孫之獬各種利害因素的無恥說法下強行推廣剃髮令。古老的中原大地再一次生靈塗炭,給中國古代屠城史又添上了厚重的一筆!

明末的人口近億(一說8000萬)下降到清順治初的1400萬。其中死於天災人禍的8000萬人中有1100萬死於清軍的屠殺。(歷朝歷代因為戰亂人口下降具體數據可見我上一篇文章)

這一段歷史就是一段明滿互相征討史,更是一部民族仇恨歷史。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這也是為什麼順治痛哭崇禎後將其厚葬 清史稿裡也把崇禎褒揚為莊烈帝。康熙讚揚明成祖“隆治唐宋”而偏偏各種黑明憲宗了,雖然明憲宗為帝可圈可點,但我想沒有那麼昏庸無道吧,起碼犁平建州可以看出明憲宗還是很尚武的。

此夷不服王化,盡戮之—《舊唐書》

夷,不服王化,平之。簡單的一句話其背後就是一段腥風血雨。這樣的民族題材怎麼拍。拍出來讓我們漢族人民怎麼想?讓少數民族同胞怎麼想?我們一直在努力還有各種什麼獨什麼獨,拍這樣的歷史是要搞分裂嗎?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其實還是雍正在大義覺迷錄裡說的比較實在:“朕是異族之君而非異國之君”!


歷史的民族矛盾不是我們現在敵視少數民族的理由。幾個人沒有少數民族的血液?幾個少數民族沒有漢人的血統?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應該和和睦睦,攜手共進。況且現在的民族觀念也就侷限於網絡吧!可以批評清初的入關屠殺,但請不要敵視少數民族同胞!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濟州府一戶侯


長期以來,頭條裡,關於民族區分、民族糾紛,民族仇殺,民族紛爭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與評論、言論,此起彼伏,連續不決,而絕口不提各個民族為新生國家做出的犧牲,不提各個民族的英雄、犧牲的先烈為新生國家所做的貢獻甚至捐軀,不提各民族趨同存異,和睦相處的事實。其目的,昭然若視,他們大多打著“歷史愛好者”、“歷史研究者”等等諸如此類的頭條號的名義,發表一些形而上為歷史研究的文章與言論,還有很多在評論間經常對少數民族同胞發表挑釁性、攻擊性、蔑視性留言,就是希望從最最基層注入災禍與仇恨的病毒,妄想將我們的國家拖入類似中東地區一樣的民族紛爭的黑洞當中,其伎倆陰險狠毒、卑鄙無恥。一味渲染仇恨,分裂歷史,所言雖為史實,但往往誇大其詞,割裂斷取,一時間,此類文章大量出現,絕非偶然,實非空穴來風,實有強化對立的民族主義觀念與意識的嫌疑,更有評論區裡惡毒的評論充斥其間推波助瀾,混淆視聽。奉勸各位,網絡即戰場,網間敵我不明,千年的紛爭、仇恨,早已痛苦的被鮮血與生命的代價化作親人、友人,成就今天的團結一統,來之不易,務須提高警惕,以史為鑑,辨明網間敵特挑撥離間,惡意中傷,分化離析、煽動鼓譟等等陰謀詭計!毛主席說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滅。提高警惕,保衛祖國!


至真唐唐


這個問題的提出頗有一點“大漢族沙文主義”的味道。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血戰”,這些詞語一方面展示著滿清入關、奪取天下時的血雨腥風與手段殘忍,另一方面展示著江南漢族人士的民族氣節與不屈的精神。但是在滿漢早已融為一體,同為中國人的今天,再將這樣的民族問題大肆宣傳,確實有些不合時宜。

或許有很多人為當年的江南志士大聲喊好,也有的在為明王朝的覆滅擊鼓鳴冤,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僅僅是因為最後統治中國的是滿清王朝以及清末那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清王朝的是漢族統治者建立的王朝政權,還會有如此的反駁之音麼,所以,這多少是有著“大漢族沙文主義”的味道。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戰爭不斷,特別是王朝更替與地盤的爭奪戰爭,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流血和屠戮的事情並不少見,對於衛青、霍去病的打破匈奴拍手稱快,對於武悼天王冉閔的殺胡令興奮不已,對於朱元璋北逐蒙古也是讚賞有加,可是面對這“靖康之恥”、“蒙元代宋”以及“滿清入關、江山易主”,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與看法。想想當年蒙元聯軍滅金攻入蔡州,宋兵對於金朝皇室下起手來那要比蒙古人狠多了,漢朝時期西南和西域多少國家和民族,是被整體的從世界上移除的,這些在歷史上卻很少被提及,即便是被提起也是正面的說起。

再回到“揚州十日”,即便是滿清入關南下,但是八旗鐵騎中,也有著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也有漢族自己人,孔有德、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這些都是前明的降將,這也是有漢族人自相殘殺的成分。

所以不管怎麼說,這些也已經成為了過往,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引以為戒就好,沒有必要拿出來評述誰對誰錯,再拍成影視作品那就更沒有必要了。



影視作品雖然本質目的是為了消遣,但是也會被要求弘揚主流的價值觀。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不管是漢族也好,滿族也好,蒙古族也好,還是藏族、維吾爾族等等等等,都是現在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歷史上有過怎樣的紛爭與敵對,有著怎樣的恩怨與情仇,現在大家都成為了一家人,因而再怎麼樣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內部矛盾。

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抗日篇了,畢竟我們拍抗日片是為了還原當年的場景,目的是為了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而這個民族是指中華民族,並不是某個單獨的民族,即便是出現了手撕鬼子這樣的神劇情,可是主旨還是為了喚起民族自尊心,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

但是“揚州十日”則完全不同,對戰的雙方是南明的軍隊以及八旗鐵騎,包括了滿洲人、蒙古人以及投降滿清的漢族人,這樣是要樹立誰與誰之間的仇恨呢,是要提升哪個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呢,都不是,這樣只會激化民族之間的矛盾。再加上這樣的戰爭場景太過於血腥和殘酷,如果是歷史片缺乏教育意義,如果是娛樂片又是對於死難者的不敬,所以這樣主題的片子斷然也不會被審批的拍攝播出的。


雍親王府


這樣不好。

拍這樣的片子還不如拍幾個清宮戲辮子戲呢,那樣他們才高興。

當然還有人說了,這樣會破壞團結的。

所以,你懂的,有些人現在都開始質疑揚州十日不存在了,在他們的眼裡,我大清入關是秋毫無犯,百姓夾道歡迎,我大清懲罰暴明,驅逐流寇,順便還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那是功勞大大的,哪怕現在把他們回到紫禁城,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你知道的歷史就不是歷史了,知道麼?所以要有大清盛世,所以要有溥儀忍辱負重去滿洲國當傀儡保護他的國家,還在東京審判裡慷慨陳詞怒斥日本侵略者,所以溥儀回故宮買票才是悲劇的因為那是他的家,所以慈禧太后才是中國著名女政治家,所以才有了康乾盛世,所以才有了萬古一帝,所以文字獄是沒有的事兒,有也是明朝的,所以剃髮易服才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我大清才奠定了中國疆域。所以,沒有揚州十日,所以,你知道的一切的歷史其實都是假的,他們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

這些人分兩種,一種是流著高貴血液的我大清皇族,之前你們見了都要下跪的。

還有一種有個學名,叫做歷史虛無主義者。

當然,我們不提倡傳播仇恨,但我們只是想了解真正的歷史而已,也不知道公平公正的看歷史能怎麼惹人不高興了,總之,很難,很難,不要說揚州十日,就連《大英雄鄭成功》你都看不到的,提到這些,你會被很多所謂的名族團結者們圍攻,因為你想知道真正的歷史,所以你就破壞了團結,所以,你是看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