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彌河鎮賈廟村北距青州市區7公里,東與前崖頭村相連,南與中李村隔南溫涼河相望,西與雲門山街道的耿家莊村為鄰,北與小澗店村、大澗堡村毗鄰。

村東有昭德路與青州城區相連,南有彌河鎮前路與市科教創新園區貫通,西有黑虎山水庫乾渠繞村而過,北有廣福寺路與東紅路相通。路渠相連,繞村成“井”字狀交叉,交通便利。南、北溫涼河從村前、村後東流入彌河。村莊呈長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長434米,東西寬333米。有“雙魚仙岩,鏊子鎮山,十八跌飛瀑”等諸多景觀,為市級春秋至東漢古遺址、古墓葬文物保護單位。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村名由來據《賈氏祠堂碑》載:“明宣德九年(1426)賈氏從臨朐縣五井遷此立村建廟,取村名“賈廟”。據《劉氏族譜》載:“壹世宣,字公佩,系漢宣帝劉詢嫡傳51代孫,北直隸冀州棗強縣河洋村人,也就是漢代皇族後裔,明正統三年(1438)六月遷居大澗堡,四世遷賈廟”。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青州市府圖志》載:“樂善鄉東南約賈廟”。自劉氏家族遷居賈廟村後,人員繁衍很快,人口大增,而賈氏家族則逐年敗落,於民國前已無一人居住,以致後來村裡全為劉姓

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益都縣武裝部駐賈廟村,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益臨昌工委在賈廟村成立,1948年至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局政治部駐賈廟村。此間農會、民兵、婦女支前工作十分活躍,被評為“模範村”,為解放戰爭做出積極的貢獻。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俯瞰賈廟村全貌

據1948年9月《活捉王耀武紀實》載:1948年 9月28日,王耀武在壽光縣屯田村被活捉,隨後被送到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轉往益都參加解放軍官訓練團學習。當時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設在賈廟村,王在一村民家西屋秘密關押居住7天。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賈廟村清代屬樂善鄉,中華民國時期屬一區雲林寺鄉;1947年—1950年進行土地改革,建立農民協會,組織互助合作;1951年屬益都縣三區賈廟鄉,1955年秋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8月人民公社成立,屬東風人民公社(次年改稱彌河人民公社)曉光大隊,1961年從曉光大隊析出賈廟、大澗堡、前崖頭、中李村組成賈廟大隊。1975年大澗堡析出,1980年隊改村,前崖頭、中李村析出。1984年始先後屬益都縣彌河鎮、青州市彌河鎮、青州市文化產業園、青州市彌河鎮,全村共有310戶,1080人,黨員41人。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976年開始村莊規劃,道路、宅基統一標準,院落東西13.75米,南北18米。全村道路四縱一橫,大街12米,小巷4米。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發展,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房屋翻建頻率加快,由規劃初的土坯房、磚瓦房、鎖皮廳,發展到現在的基本樓房化。家用電器、太陽能、汽車基本普及。出門坐公交,上下班開自家車,家用轎車達戶均1輛以上。近幾年來村兩委多方籌集資金,安裝路燈,改造用電線路, 昭德南路賈廟大橋硬化出村道路和村內大街小巷,美化綠化,使村內道路四通八達,街巷貫通, 2016年新規劃建設了村委大院和村民活動休閒場所,籃球場、健身器材齊全,電子監控全覆蓋。是一個清新自然、設計規整、配套設施齊全的有代表性的新農村村落。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賈廟村在青州市率先實行警務助理制,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我們的好做法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和推廣,2017年5 月4日為山東省推廣警務助理工作會議提供現場,隨後全國各地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實行環衛一體化管理。道路通暢、住房整齊、交通便利、平安、幸福、和諧、衛生、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形成。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市委書記韓幸福陪同副省長、公安廳長孫立成來賈廟村視察警務助理工作

賈廟村文化底蘊深厚,新中國成立後文體活動更加活躍,培養了一大批文體愛好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排演《三世仇》等階級教育節目,九十年代成立秧歌隊、鑼鼓隊、籃球隊等,多次參加市鎮匯演或到外村巡迴演出。現村委二樓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活動場所。村民讀書看報、扭秧歌、跳廣場舞等自娛自樂的文體活動逐步興起。

被評為:青州市第一屆“書香社區(鄉村)

1949年在村內大禮堂開設小學,劉承端、劉興愛任教師,招收附近村莊學生。1950年政府利用原地主大院建立公立賈廟完全小學,第一屆1950年春至1952年春,一個班,40人;第二屆1951年春至1952年秋,一個班,42人;全彌河招生。校長:李耕。教師:張仁和、張文振、康謙。當時有句順口溜:高小畢業生,各單位搶爭。可見當時人才之缺乏。後逐年招生至六個年級。1961年為彌河公社中心小學,成為

彌河的教育中心,1966年中心小學遷閔家小學。1969年增設初中班,改稱賈廟聯中。1980年在村東建立新校,初中班遷入,1982年聯中撤併,小學遷入新校,複稱賈廟小學。6個教學班,教師8人。2007年彌河鎮教育資源整合將小學撤併到彌河小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到2017年全村共有150餘人考入大專以上院校。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歷任村黨政幹部

歷任村黨支部書記

歷任村主任(長)

姓名

任職起止年月

姓名

任職起止年月

劉志祥

1946--1948

劉興東

1945--1945

劉承勝

1948--1949

劉興九

1946--1947

劉承信

1949--1958

劉其居

1948--1955

朱興榮

1958--1959

劉承修

1955--1958

牟同懷

1960--1960

牟同懷

1958--1960

劉興樸

1961--1964

劉法昌

1960--1961

劉興光

1965--1974

劉興光

1961--1964

劉興樸

1975--1976

黃德安

1964--1966

馮世忠

1976--1978

劉承海

1966--1975

劉曰平

1978--1981

劉曰平

1975--1977

劉承海

1981--1988

劉承海

1978--1981

劉傳法

1988--1995

劉其相

1981--1987

劉興遠

1996--1997

劉興傑

1987--1989

劉法平

1997—

劉法平

1990--1997

劉興傑

1998--2001

劉法平

2002—


村裡在外人員統計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

職務(職稱)

政治面貌

備註

劉其夏

1944

臨沂市工商局

局長

黨員

退休

劉為群

1963.9

中鐵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書記、董事長

黨員

劉其坤

1974.2

齊魯理工學院

主任

黨員

劉愛峰

1969.2

山東省農科院

研究員

黨員

劉為眾

1969.9

山東萬泰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黨員

劉金山

1956

廣東廣物房地產公司

經濟師

黨員

退休

劉金恆

1968

青島公安局交警大隊

隊長

黨員

劉金國

1965.11

青州市檢察院

科長

黨員

劉金平

1963

青州銀龍紡織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黨員

劉金鑫

1968.7

青州市紀委

組長

黨員

劉金軍

1967.7

東營軍馬場

會計師

黨員

劉金壯

1975.7

廣東省電力研究所

高級工程師

黨員

劉其一

1972.8

青州市地稅局

主任科員

黨員

劉其二

1975.4

濰坊市地稅局

主任科員

黨員

劉興川

1975.5

山東濰坊監獄院

監區長

黨員

劉承淦

1947.12

青州市地礦局

副書記

黨員

退休

劉其華

1940

青州市物價局

所長

黨員

退休

劉其湖

1934.7

院長

黨員

病故

劉曰善

1954.1

裝甲兵政治部

大校

黨員

退休

劉法語

1970.2

解放軍邊防學院

大校

黨員

劉曰貴

1958.10

彌河中心學校

高級教師

黨員

劉其德

1960.3

彌河中心學校

高級教師

黨員

劉傳富

1943.2

彌河中心學校

中級教師

黨員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歷史事件

1945年8月解放後,益都縣政府機關曾住該村,領導全縣農民搞減租減息運動,並組織成立農會、民兵、兒童團、婦救會,被稱為“模範村”,同年建立村政權。組織民兵站崗放哨、抵禦土匪侵擾,民兵指導員劉其如叛變,與土匪內外勾結,於1946年4月26日夜,將土匪引入村內槍殺民兵5人,時稱“賈廟民兵慘案”。

名勝遺蹟

“石翁井”:現在賈廟村西大街北部,相傳為賈姓所建,井深近30米,此井自10米下挖後全為青石所鑿,形如石甕,故名“石翁井”。

諸神壇:位於村西北角,據說當年姜子牙召集天下各路神仙,在此會盟,設壇論道,分封諸神。傳說當時時常有螞蟻出入,大如小狗,去集市上叼回豬肉以供諸神食用。後人在此修建廟宇以示紀念,香火不斷,至解放前遺蹟無存,現存乾隆年間石碑一塊。


「青州最美鄉村」彌河鎮賈廟村,一個有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麒麟庵”:據傳為邢玠於明萬曆二十六年掃平倭寇時所建,與當時賈家廟相鏈接,庵前古松數棵,大樹可供三人環抱,庵後建禮堂一處,曾為華東軍區作戰部會議室。解放後,院內松樹因當時木材緊缺,而用於學校桌椅板凳的製作,“麒麟庵”隨之被毀,現蹤跡無存。

自然景觀

鏊子山:位於村西南處,二座小山對立,坐落水渠河套之間,形如鏊子,山下有一泉眼,名曰“碧雲泉”,每到夏季,水自動冒出,晶瀅透徹,溫涼宜人。

羅圈崖:在北溫涼河北岸,立陡土崖,各種鳥類在此棲息,自然狀為半圓形,如同羅圈,故名“羅圈崖”。羅圈崖上游,有懸崖峭壁,高約30米,每到夏季河水飛流直下,似瀑布一般,俗稱十八跌,在此洗浴如同在井筒一般,令人不寒而慄。

石魚:位於村西南角,有兩條石魚對臥,每條長約30米,靜臥水底,下游有一泉,後人稱“碧雲泉”,傳說此泉以前常年冒水晶瀅透徹,熱氣繚繞,逐漸形成河流,故後人稱此河為“溫涼河”。

另外,還有南(溫涼)河灘百畝桃園,每到三四月份,桃花盛開,火紅一片,似紅霞落地,豔麗景色令人陶醉。北(溫涼)河蘆葦塘,柳絮飛舞,如瑞雪紛紛,更令人心曠神怡。被後人稱為賈廟八大景。有詩為證:鏊山並立聳雲端,泉水自湧吐百川,羅圈陡壁三冬暖,十八跌水六月寒,石魚清澈臥水底,神壇香火接青天,喜去北河觀蘆葦,樂在南河觀桃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