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泥鰍到底用不用去內臟?

某某佩恩


最好是去掉內臟後再吃,因為泥鰍對汞離子、鉻離子的耐受性較大,因此內臟裡可能會殘留這兩種重金屬,而且泥鰍也屬於魚類,其中的苦膽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泥鰍肉是營養價值很高,關於泥鰍肉的介紹可以參考我近期的問答。泥鰍肉肥厚鮮美,研究[3]表明,泥鰍中還含有多種功能活性物質,包括凝集素、抗菌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牛磺酸、泥鰍多糖等等,這也是泥鰍具有藥用價值的原因。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泥鰍也屬於魚類,近年來,因為魚苦膽中毒的案例並不少,主要為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案例較多[1],其實,苦膽中的膽汁毒素,會對全身多個器官都造成損害,只是以腎臟損害為主,凝血功能的損害相對較輕,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把內臟,包括苦膽一起去除。

研究[2]發現,與其他魚類相比,泥鰍對汞離子、鉻離子的耐受性較大,但是對銅離子極其敏感,這說明,如果飼養泥鰍的水質中含有重金屬汞離子和鉻離子,那麼泥鰍的內臟中勢必也會殘留重金屬汞和鉻,而攝入過量的重金屬,必定對人體有危害,要想安全一點,最好還是把泥鰍的內臟去除再吃比較好。

去內臟的方法也不麻煩,直接把頭剁掉,內臟自然就漏出來了,或者是在肚子上割一個口子,然後再用刀子刮乾淨,但是比較麻煩。你也可以把泥鰍買回來之後用清水養著,然後滴幾滴油在水裡,泥鰍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如果水中缺氧的話就會啟動,這樣可以有利於讓泥鰍把腸胃裡的髒東西快速排洩出來,減少重金屬或其他灰塵細菌等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總的來說,吃泥鰍最好是去掉內臟再吃,如果自己不會處理,可以讓市場的師傅幫忙刮乾淨,同時雖然泥鰍的營養價值很高,但是一次也不能吃太多,最好要跟其他食物搭配著吃,做到膳食均衡,這樣的飲食方式才健康。


參考文獻

[1] 彭文平,林波.魚苦膽中毒65例血液淨化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9,9(2):381-382.

[2] 高曉莉,齊鳳生,羅胡英,et al.銅、汞、鉻對泥鰍的急性毒性和聯合毒性實驗[J].水生態學雜誌,2003,23(2):63-64.

[3] 欽傳光,黃開勳,徐輝碧.泥鰍中的生物活性分子及其藥理作用[J].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2,23(1):47-48.


超哥話食


吃泥鰍到底用不用去內臟?這個問題找泥糖小丫來回答算是找對人了。我居住的小村子除了黃蟮多就是泥鰍多,若沒有哪麼多的“小夥計”,要不怎對得起“爛泥塘”這個村名。

一說起泥鰍這小傢伙,小丫我可沒少捉沒少吃,但泥鰍滑不溜湫的不容易捉,而且鬼精,一聽到有人的腳步聲就汙到泥裡了。

捉泥鰍是我小時候的樂趣之一,常常不穿鞋子在田埂上行走如飛,徒手就可以捉到泥鰍。我們捉到泥鰍後就放在洋鐵桶裡養著,攢到一二十條的時候在吃。

捉到的泥鰍在清水裡養上幾天,讓其吐盡淤泥,吃的時候自然就沒了泥巴味。也可以在桶裡放入辣椒讓其吐泥吐得更快。我們農村人吃泥鰍從不剝肚子,真的,因為這樣吃著營養。

泥鰍從美食方面來看肉質鮮美,嫩軟可口。從醫藥方面來看能補腎,益氣,昇陽固本。從營養學方面來看含有多種對人有益營養元素。而對我們農村人來說就是能解饞。




小的泥鰍可以在櫟炭火灰裡燒熟,拍去灰放在石臼裡,加入鹽巴花椒香椿籽和新鮮小米辣舂吃。

也可以燒一鍋水,把小泥鰍放在塑料袋裡,然後放進燙死,燙時的泥鰍會產生很多粘液,這些粘液不用洗去,據“村會吃”說這樣做出來的泥鰍比較鮮甜。

然後下油鍋炸,這樣炸泥鰍一來可以防止其受熱亂跳,二來可以使味道更加淳正。待到炸至軟硬適中時,就可以撒上花椒粉和鹽巴吃了。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炸好的泥鰍配上炸泡的臘肉皮,粉絲和薄荷,大蒜,醬水,辣椒等調料一起煮,吃起來香味撲鼻,口齒留香,是我們彝家人常吃的特色菜。

泥鰍有些很肥大,通身肉嘟嘟,肚子黃黃的,這樣的泥鰍也有的人也用剔黃蟮的方法把肉剔下來煮吃。就是把泥鰍頭釘在特製的板上。


然後用很鋒利的刀刃剔下身子兩邊的肉,血順著刀尖流到盆裡,炒的時候和著血水一起配上韭菜和大蒜,吃起來鮮美無比。

骨頭和內臟也不放過,在鐵鍋裡煸幹,然後在放到石臼裡舂吃。據說用鮮黃蟮血和泥鰍血可以治中耳炎,雖然是偏方不科學,但在農村裡還是有人用的。

端午節前的泥鰍和黃蟮一樣是最好吃的,它腹中有黃生生的仔,一起和泥鰍炸熟相當的美味。

離我們村不遠的地方有條小河,雨季的時候漲水,水退後遺留下一大片淤泥,常年累月,就成了一塊田,於是父親就在這塊淤泥裡種上一片茭瓜。

他從來沒想到過這片淤泥裡會有哪麼多泥鰍,拔茭瓜時,他捉到很多的泥鰍,足足有好幾桶,通體肥胖,又大又粗,鮮活得很。


有人教我,在炒泥鰍時防止它亂跳,可撒鹽辣死,當我把一把鹽撒到泥鰍身上的時候,泥鰍立馬發出吱吱吱的叫聲,拼命在蠕動,而且分泌大量粘液。

當時我感覺自己是那麼殘忍,從此以後不再吃泥鰍。後來,為了防止洪災,社區用挖機清理了河道,那片淤泥地也被剷除掉了,那的泥鰍也沒人再去捉過。

現在一看到泥鰍就會想起小時候唱的捉泥鰍的兒歌,你也會唱嗎?


泥糖小丫


大家好!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泥鰍小時候可沒有少吃。那時候住在江南水鄉,到處都是小河池塘水稻田,泥鰍也是無處不在。家裡窮吃不到葷腥,好在河裡魚蝦眾多,半大孩子們經常下河摸魚捉蝦,泥鰍就是抓得最多的幾種魚之一。

有時候肚子餓了,抓到泥鰍直接扔火堆裡烤著吃,內臟都不去。大部分時候會帶回家,家長還是會清洗掉內臟,基本都是紅燒了吃,很少油炸,因為沒有那麼多油。



現在條件好了,反而很少吃泥鰍了,涮火鍋的時候會點上幾條。倒是聽說現在有些飯店宣傳吃泥鰍要連內臟一起吃,據說營養好還保健。其實泥鰍的內臟沒啥保健作用。雖說泥鰍內臟少,可是泥鰍還是有胃腸道的,胃腸道里還是會有一些不雅物質的,你懂的。另外細菌也是肯定會有的。所以吃泥鰍最好去內臟。對於那些堅持認為泥鰍就該連內臟吃的人,我也沒話可說,只是建議一定要煮透炸透,免得吃了生的鬧肚子。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大條的會剖腹剔去內臟,小條的直接油炸!

哈,這個回覆簡單的話題一下子勾起了我太多關於泥鰍的美好記憶了~

大概五六歲的小時候,大人幹農活回來,順手拈來一兩條活泥鰍,做一盤菜肯定不行,丟了怪可惜,這可是肉菜哎!

於是我媽找來一個酒盅,將兩條泥鰍斬成四段,放點油,挑點鹽,等米飯沸後燜飯之前,將泥鰍酒盅擱米飯上蒸熟,等飯香了上桌,泥鰍肉香四溢,略拌一拌油鹽,妥妥能吃下一大碗香噴噴的米飯!

等到我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泥鰍更成了家裡不可或缺的常備佳餚。

直白說,我抓過很多很多的泥鰍,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般一個區區上午或下午,你會發現我不費吹灰之力,能抓到了你一洗手盆那麼多的活蹦亂跳的泥鰍!

我也不知道家門口田野中的泥鰍怎麼總是取之不盡,捉之不竭。

我們那有兩個小哥,家裡請木匠打造傢俱,為期一週,這兩小哥就每天放學後在屋前一個小泥溝裡斡幹水捉泥鰍,每次一小桶,他媽媽買兩斤肥肉煉油,專門用來炸泥鰍,煎泥鰍,下麵條時活燉泥鰍,醃雜菜炒幹泥鰍~木匠師傅居然吃得連連點頭,還每頓飯小半斤酒。

麵條雞蛋煮泥鰍,人間美味啊!

水燒開後將半大不小的活泥鰍溜進鍋裡,放下細面,蔥花姜蒜,還敲入兩三個雞蛋,這碗麵可謂至尊五星待遇了!比雞湯雞肉面半點也不遜色!

我在捉泥鰍的日子裡琢磨出了幾項絕活,以至穩居泥鰍王者的寶座~

一,一隻手順著洞拈出泥鰍,別人擺開架勢用鋤頭挖掘出一立方分米再找出泥鰍的當兒,我的泥鰍已經到手走人了。要訣是不要去爛泥田找泥鰍洞,硬泥田洞中的泥鰍來不及鑽新洞,我鐵鉗般的拇指食指已經順藤摸瓜摳住魚鰓拈出洞來。

二,每一塊田地的泥鰍決不會平均分佈,它們會聚集到不軟也不硬的過水渠道中棲息,秋收時分,壟中排水好下田收割,水渠是最後還存水的好地方,泥鰍們會在水流退去的幾天,搬到渠社區中,這就是我要尋找的風水寶地,也是積累出的寶貴經驗。

三,秋收後第一次被挖泥鰍的人洗禮後,田野的水慢慢曬乾,泥鰍無處可逃,就呆在洞中睡覺,但不可能永遠天晴,等到某天下雨灌滿了田園,久等的泥鰍興沖沖鑽了出來游泳叫覓食啊訪友啊旅行啊,結果雨後又晴,它們不出所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田水又很快曬乾,這時候,十天半個月前挖掘的泥鰍窪坑,就成了最後存水的世間桃源,泥鰍們快樂的藏在舊泥土塊下,洞也不打了,安心捱壽年。

雨後又是我與同伴出來收穫的美好時光。

同伴還在下意識的找泥鰍洞挖掘,但我每次都直接翻舊窪子,每扳開一塊硬泥,下面就是一兩條,最多的一個籃球大的窪坑,我找到了十八條泥鰍。☺️

四,水塘下方的田壟總會很多泥鰍,每口池塘都是上天恩賜的泥鰍產籽孵化的樂土,而開塘放水的時候,泥鰍往往會順水逃亡,世界這麼大,它想去看看!

五,泥鰍也有逆流而上的習慣。不要驚訝。

六,傳說中的泥鰍鑽豆腐,能做夠麻婆豆腐,應該是假的。因為我試驗過:

用筷子粗的小泥鰍清養十天左右,鍋中放一塊大豆腐,略加熱,泥鰍據說會往清涼的豆腐中鑽,然後撈出來,每切下一塊豆腐,裡面就嵌入一層泥鰍肉,聽起來很有道理。

其實根本是想當然~我一加熱,三五秒鐘,鐵鍋變熱,所有的泥鰍全死了!

就算不加熱,它們也根本不鑽啊😄。


蒼茫大地0769


泥鰍被稱為是水中人參,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關鍵是好吃。自己有時候也會在市場上買一些回來做。但是總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現在的泥鰍很多都是那種大泥鰍,雖然看起來很大,但是真的沒有農村的那種小泥鰍好吃。

以前小時候在農村經常去田裡抓泥鰍,一個晚上能抓好幾斤。那時候吃泥鰍從來是不去內臟的,只要把抓回來的泥鰍在清水裡養幾天,等他把裡面的髒東西吐完了之後,然後用撒一點鹽,再清洗幾遍,再就是下鍋炸或者煎一下,加入調料。倒水燉一下,加入豆腐,最後放一點紫蘇。這樣的泥鰍也是最好吃的。如果加一點臘肉就更好吃了。

其實泥鰍去不去內臟都是可以的,不去內臟的話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吃的時候在靠著頭部的那一塊會有點苦,因為裡面有苦膽。

但是現在的話最好是去一下內臟,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泥鰍都是人工養殖的,不是以前那種田裡野生的,人工養殖的泥鰍,很多都是吃的一些髒東西的,把內臟去了是最好的,去內臟的話也是比較簡單的,可以直接把頭部剁掉,然後內臟自然就出來了,或者是在肚子上割一個口子,這樣的話就比較麻煩了。


中國美食研究所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去不去掉都是可以的,所以說,還是按個人口味來定吧。

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低,即是美味佳餚又是大眾食品,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但是,對於泥鰍的吃法,卻有許多人產生了歧義。有人說泥鰍的內臟是一種好吃的美味,但同時也有人認為,泥鰍的內臟藏有大量的細菌,因此去除內臟才是健康的吃法。

其實,對於細菌而言,只要烹飪方式得當,是會殺死絕大部分細菌的,因此對人的危害沒那麼大。但如果非要糾結這個問題的話,健識君認為,可以根據泥鰍的大小來判斷是否需要去除內臟。

小泥鰍內臟比較少,所以去不去除,口感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在烹飪前,只需要在水中加入少許的鹽,靜放一天,讓其吐淨泥沙,並多換幾次清水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大泥鰍而言,由於內臟比較多,不習慣的人吃起來可能會感覺到濃厚的苦澀味,因此還是去除比較好。

此外,牛球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豐富的。據瞭解,泥鰍含有:水分75.2g/100g,蛋白質16.3g/100g,脂肪4.0g/100g,灰分3.0g/100g。與其他魚類相比,泥鰍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更適宜大家食用。


健識局


我是黔東南非典型農民,鄉下人,吃慣鄉下菜,做慣鄉下事。

我們這裡吃泥鰍是不去內臟的,是不是感覺很野蠻很不衛生。

聽我慢慢說來:

1、泥鰍很難去內臟。因為泥鰍個子小,體滑,想處理活泥鰍的內臟,非專業人士不可。但我們農民,煮熟即可,過於講究幹甚,浪費。

2、泥鰍用清水放養兩天,即可排淨身體裡面的泥巴。至於內臟腸道里的分泌物,這個好象沒有辦法清理乾淨。農村有句名言,“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3、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這是一條生物鏈,我們人類胃口大,大魚小魚蝦米泥巴一起吃。


侗寨行者老潘


泥鰍內臟是不可以吃的,所以吃泥鰍需要去掉內臟。

泥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殺泥鰍去掉內臟。下面我來教大家辦法:

首先,買回來的泥鰍清洗乾淨,把水燒開,然後把開水倒到泥鰍裡面燙死。需要把蓋子蓋上不然泥鰍會到處亂蹦的。

然後用鋒利的小刀小心地把泥鰍的肚子破開,把內臟取出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拿來紅燒、燒湯、油炸都是非常鮮美的一道菜。


沒得比官網


吃泥鰍到底用不用去內臟?

泥鰍的營養分成很不錯,每100克泥鰍的可食用部分就含有22克左右的蛋白質,同時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很低,從營養結構上來說很適合現代人們的飲食。那麼吃泥鰍到底用不用去除內臟呢?畢竟這個東西就這麼一點點大,而且還滑不留手的,確實有點麻煩,不過我個人是建議去除內臟的,下面大概說下原因:

首先是因為泥鰍生長的環境一般是淤泥或者流速很慢的水底,並且能適宜含腐殖質很高的水體,所以泥鰍的體表粘液和內臟中不可避免的聚集了一些細菌、寄生蟲和重金屬物質。這些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我一般都會把頭和內臟都去掉,雖然可能賣相差了點,但是飲食健康就是一個長期的習慣嘛。

其次就是很多魚的內臟有一些不太好的味道,比如膽就是苦澀的,如果是煎、炸的方式來做,徹底加熱後可能還不太明顯。但是有些口味沒那麼重、烹飪溫度沒那麼高的方式做出來,還是會有點奇怪的味道的,所以為了更好吃一些我也會選擇把內臟去掉。

不過對於不太常吃泥鰍的人,又嫌麻煩懶得一條條收拾去內臟的話,可以用清水養著泥鰍,然後滴幾滴油在水裡。因為泥鰍有著特殊的腸呼吸功能,水中缺氧的話就會啟動,這樣可以有利於快速讓泥鰍把腸胃裡的髒東西排洩出來,至於多少有點殘留的話,偶爾才吃一次也沒什麼影響。

其實去掉泥鰍的內臟和粘液也沒多麻煩,把泥鰍放在一個大碗裡,然後舀點鹽放進去,拿個盤子把碗蓋上,過會泥鰍就“安靜”了;等的時候去燒點開水,用開水燙幾秒鐘,泥鰍表面的粘液就能比較方便的搓洗掉了,這層物質也不乾淨;最後就用剪刀一個個剪開來,去掉內臟就好了,很快就處理乾淨了,食材處理的乾淨,吃的也比較安心。

你做泥鰍吃會不會去內臟呢?如果你還知道哪些快速處理乾淨泥鰍的方式,或者是好吃的泥鰍做法,歡迎評論分享給我們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吃泥鰍,到底用不用去內臟”?

這個問題,其實說起來也挺簡單。

一般來說,我們吃泥鰍,是不用去內臟的哦!

大泥鰍,養殖的之類,譬如肥美的臺灣泥鰍,最好還是去內臟比較合適,方便操作,也衛生,還好吃。

小泥鰍,野生的,特別是山泉水養大的泥鰍,就沒有必要去內臟了。一來,太麻煩,二則,也沒有必要嘛。

畢竟,泥鰍又不是鱔魚,小鱔魚可以煎、炸,做成盤龍,香脆可口;大鱔魚,則必須破開,去掉頭、骨頭與內臟,切成片,紅燒鱔片,水煮鱔片,以及黃瓜鱔魚、芹菜鱔魚等等。

一般來說,建議捉到或者是買來的的泥鰍,先養幾天,放一把鹽,或者是倒一點油,都可以促進泥鰍的淨化。

大泥鰍,適合燉著吃,紅燒也不錯,小泥鰍,最好還是炸著吃,煎著吃,也好。

泥鰍鑽豆腐,是一道名菜;泥鰍黑豆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老少咸宜;香煎泥鰍,很是香辣入味,欲罷不能。

吃泥鰍時,夾起泥鰍,只咬肉吃,抽調骨頭與內臟,因為做熟的泥鰍,內臟與骨頭是緊密相連的,很容易去掉的。

泥鰍,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並且,膽固醇含量很低,可以幫助人類抵抗血管衰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難得的健康美食。

身體虛弱、脾胃虛寒者,以及心血管病人,還有糖尿病人等等,都可以適量食用泥鰍。

泥鰍,還有壯陽補腎、去溼解毒、保肝等功效,對肝炎、陽痿、小兒盜汗,以及跌打損傷等,都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泥鰍適合與韭菜,青椒、芝麻等一起食用;最好不要與螃蟹、狗肉、竹筍、菠菜等搭配食用。

泥鰍,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健康食物,時不時地,給家人們來上一道用泥鰍精心烹製的美味佳餚,實在是不錯的選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