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前言

說起黃巢,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即使不知道的黃巢起義的,也一定聽說過他的詩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是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品雖然不高,但意境高遠,磅礴大氣,千載之後,晚唐諸多文人才子未有詩篇不朽,到讓黃巢這個名落孫山的落第子名揚後世,令人唏噓。

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黃巢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名氣最大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能做詩而且還能流傳後世,恐怕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可是黃巢的起義事蹟和不朽詩篇卻蓋過了他身上另外一個閃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黃巢的年紀。

黃巢的生卒年有明確的記載,他起兵這一年,也就是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已經55歲了。

55歲的年紀在咱們當今社會,都難免有的時候會被稱為“年過半百的老人”,更別說在晚唐藩鎮割據的那個荒亂年代,人均壽命不超過三十歲,黃巢是名副其實的黃老爺子。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但是他終將盛開。

還不僅如此,他的盛開,伴隨著百花的凋零,也揭開了一個血染刀鋒的亂世序幕,這個亂世就是

——五代十國!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講起。


1.兩大網紅的相遇:曹州鹽幫黃巢與濮州鹽幫王仙芝

想要起義,首先就得提出口號。

這是之前農民起義先輩領袖總結出的經驗,但論歷代農民起義口號中最有學問、最文雅、最工整的當屬我們黃老爺子的口號:

“金色蛤蟆怒睜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不僅如此,後世還有模仿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韓山童提出的口號就是: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這一對比啊,遠不如我們黃老爺子口號高大上。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老爺子印證了口號的內容,率領兄弟子侄八人在曹州起義,與另外一隻起義軍匯合,一起圍攻曹州城。

這另外一隻起義軍領袖就是王仙芝,早在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因為河南鬧旱災,朝廷還要徵重稅,在這個節骨眼上,王仙芝就在自己的老家濮州起兵。

王仙芝發出檄文,斥責唐朝吏貪賦重,賞罰不平,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

這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第一次提出了“平均主義”的理念,開創先河,響應者雲集,沒過多久便攻破了濮州城。

到第二年王仙芝與黃巢會師合圍曹州的時候,起義軍已經有上萬餘人了。

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看到這裡,大家估計會好奇,就目前的事蹟來看,王仙芝與黃巢不過是起義先輩,但為什麼羚羊要在標題裡要說他倆是網紅呢?

不要著急,聽羚羊我慢慢道來,一個合格的網紅一定要掀起一股潮流,而他們網紅之路正是從他們會師後開啟。

黃巢與王仙芝都是私鹽販子出身,不僅如此他們也是歷史上第一波打響農民起義第一槍的私鹽販子,自此拉開了鹽販子閃耀亂世舞臺的潮流。

元末明初農民起義領袖中,方國珍、張士誠都是私鹽販子起家,朱元璋雖然不是私鹽販子但是在他起義之初主要經濟來源也是靠私鹽販子供給的,和這個潮流密不可分。

王仙芝和黃巢的起義,還帶火了很多潮流詞彙。

比如“一票人馬”。

這個詞彙本是鹽幫專屬名詞。運官鹽的需要“鹽引”作為憑證,運私鹽的也需要憑證,這個憑證就叫做“鹽票”。每地做私鹽販子的首領被稱為“票帥”,而“票帥”所帶的部隊便叫做“一票人馬”。

再比如“草寇”。

走私鹽的隊伍往往耳邊會插上艾草,以示身份,以論同道。王仙芝和黃巢正因為這個鹽幫獨有的規矩,便把起義軍統一稱號為“草軍”,而朝廷則蔑稱他們為“草寇”。

“草寇”這一詞一誕生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還衍生出很多新的潮流詞彙如“落草為寇”(最早指加入或者投降草軍的人)、“草頭王”(最早指的就是王仙芝本人)等等。

還有“舉白旗”。

因為黃巢的個人癖好,花唯愛菊花,顏唯愛白色。所以黃巢軍隊皆是白旗,而且黃巢軍隊經常降了又叛,叛了又降,這“舉白旗”也成了潮流。


2.王黃會師誕生天下第一起義軍——草軍

曹州城破,王仙芝的萬餘起義軍再加上黃巢率領的數千起義軍成功會師,因為大家同屬鹽幫,按鹽幫獨有的規矩,起義軍的軍號定為“草軍”。

“草軍”誕生,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誰當大哥呢?

答案是:“草頭王”王仙芝。

而我們的黃老爺子當二把手,這是為什麼呢?

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黃巢雕像

我們從人員的構成就可以得出答案,在鹽幫這個小江湖中,王仙芝的威望與號召力都要高於黃老爺子。

黃老爺子所帶部隊核心是八大首領,分別是黃老爺子的五哥黃存、七弟黃鄴、八弟黃揆、九弟黃欽、十弟黃秉和侄子黃萬通、黃思厚,還有外甥林言。

王仙芝所帶部隊的核心也是八大首領,他們分別是濮州票帥尚君長、濮州票帥柴存、濮州票帥曹師雄、濮州票帥柳彥璋、濮州票帥李重霸、濮州票帥王重隱和原是兗州小吏的劉漢宏,還有曹州票帥畢師鐸。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黃老爺子的部隊首領全是黃氏家族中人,而王仙芝部隊首領複雜的多,大部分是濮州鹽幫的票帥,但也有曹州鹽幫的票帥,並且還有朝廷吏員投靠,實力雄厚。

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草頭王與黃老爺子順利會師,連續攻破濮州、曹州兩地,聲勢浩大,這時諸多不滿朝廷暴政的爭先投奔草軍。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八位好漢:

濮州人蔡溫球、濮州人楚彥威、濮州人徐唐莒、濮州人許勍、濮州人常宏、陳州人李罕之、汴州人王重霸、徐州人秦彥。

至此草軍二十四將應運而起。

《舊唐書》記載:乾符二年六月,淮南、河南等地蝗災。七月,蝗自東而西,漫天蔽日,所過五穀草木皆盡。

蝗災使更多食不果腹的百姓揭竿而起加入起義的大隊伍中來,王仙芝與黃巢趁勢帶領草軍從河南、經山東至淮南,沿途劫掠殃及十五州,經過幾個月的發展,草軍人數升至幾萬人,這一下朝野震動!

乾符二年(公元875)十一月,朝廷詔命五大藩鎮節度使圍剿草軍,要問哪五大藩鎮?

他們分別是鎮所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鎮所在許州(今許昌)忠武節度使、鎮所在汴州(今開封)宣武節度使、鎮所在滑州(今安陽滑縣)的義成節度使和鎮所在鄆州(今泰安東平縣)的天平軍節度使。

不僅如此朝廷還派監軍(唐時多為宦官擔任)前來督促五鎮剿賊事宜,可惜五鎮互不統屬,反而讓草軍溜走。

十二月,王仙芝和黃巢的大軍攻打沂州(今臨沂),鎮所在青州(今濰坊青州)的平盧節度使宋威向朝廷主動請纓,奏請本鎮步騎五千兵馬組成特別行動隊,專門平叛,不受其他人管轄。

宋威這積極的表現與其他五鎮消極怠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朝廷大喜。

數日後,朝廷詔書下達,封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正所謂官方吐槽最為致命,“草賊”這一潮流詞彙徹底享譽大唐上下。

朝廷還額外調撥禁軍步兵三千,禁軍騎兵五百給宋威,並詔命其餘五鎮節度使均受宋威差遣。

這一下平盧節度使宋威可謂是真正的升職加薪,未來不久後幹掉王仙芝和黃巢,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誰說年過半百,就要行將就木?他55歲起兵,60歲攻破長安自立為帝

一面是,坐擁數萬草賊與麾下二十四將的草頭王與菊花黃;

另一面是,帶著八千五百精銳部隊和節制六鎮兵馬的招討使。

大戰一觸即發!

【欲知後事如何,我們下回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