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到底應該學什麼?

喜羊羊超級奶爸育兒經


中國人喜歡中庸,寫文章也不例外。無論什麼文體,都力求客觀、全面、公正,唯恐觀點偏激,務必滴水不漏,怕給他人落下攻擊的把柄和嘲笑的口舌。

其實,中庸的觀點未必正確,偏激的表達往往才能有新的思想。下面的文字也是如此,感性有餘,深度不足,到處都是漏洞,不過全是自己思考所得,不求認同,只為一吐為快!!

(一)還記得你的語文老師嗎?

說實話,教過我的語文老師——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我大都記不得了。有的老師雖認真但無趣,有的老師雖有趣但浮誇,難得幾位才高德重的,我卻與他們接觸不多,敬重仰慕有餘,可供回憶的細節全無。

最後剩下的一位,是小學的張玉先老師。

她相貌平平,臉上還有不少的雀斑,自然算不上漂亮,並且常含威嚴之色,更難令人有親近之感。

我在班級裡,無論是日常表現還是學習成績,都可以算得上優秀。 但一次上課時,我與同學談笑風生相當投入,完全無視臺上張老師那威嚴的目光,於是她拿起講臺的一支粉筆頭,準確而有力地擲中我的腦袋,目光依舊威嚴地瞪著我,嘴裡課文的講解卻絲毫沒有停頓。我頭上的疼痛並不強烈,心裡的觸動卻相當大,忙縮頭弓背,老老實實地聽課。

還有一次,我向張老師請教一個字的讀音,她當時也不能確定。於是下課後她帶我到她的住處,然後彎腰單腿跪在地上,吃力地從床底拖出一隻大箱子,從箱子裡拿出一本字典,查到那個字,耐心地話講給我聽。然後又問我:有字典嗎?我說沒有,她就把字典送給了我。

好像是四年級吧,她嫁到了淮陰,不再教我們。臨行前,她到班級裡與我們告別,講了幾句話,然後朝我們揮揮手,威嚴的目光和瘦小的身影就消失在操場的盡頭……

我愣愣地看著她的背影,沒有像電影裡演的那樣流淚或哭泣,但內心的遺憾與不捨至今清晰而真切。

這就是我唯一記得並且想念的語文老師。

“所謂教育,就是把學校教給你的東西忘記後,剩下的那部分。”

張老師曾經教給我許多語文知識,但是現在大都記不起來了。我記得並且感激張老師,更多的是因為她的一個威嚴的目光,一個彎曲並跪在地上的身影,還有她臨別時那揮手的畫畫……

語文名師於漪

(二)語文老師有用嗎?

回顧我三十多年語文學習的經歷,語文老師的影響微乎其微,語文的學習幾乎靠我自己。

小學時我就喜歡看書。從《故事會》到《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的連環畫,從《童話大王》到《吹牛大王歷險記》,我如飢似渴,見書就看。不要誇我多愛學習,讀書其實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非要找個功臣,那應該感謝的肯定是我的父母。

媽媽是文盲,爸爸只認得幾個字,但是他們疼愛我,對讀書這件事充滿著敬畏,只要我在看書,他們就很開心,只要我想買書,他們從不拒絕。小學四年級時我的連環畫就已經有了一百多本,在當時,與同齡人相比,我也算是個超級書迷了。那一年的暑假,我還和姐姐一起揹著這一百多本連環畫到縣城裡擺過攤,並且賺了幾塊錢,過了一把“下海從商”的癮。

初中開始,我讀的書就更多更雜了,古龍、金庸、梁羽生……《收穫》、《當代》、《古今傳奇》……杜甫的詩選,魯迅的雜文,讀得懂的就多讀幾篇,讀不進去的就扔在一邊,相當自由,特別愉快!

這時候要感謝的,應該是鄰居家一位叫“大力”的哥哥。他比我大四五歲,擅長書法,並且藏書很多,大都很“高、大、上”,不少書我都看不懂。雖然他兩次高考落榜,但在我心目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學生”!

我和他弟弟是玩伴,在大力哥哥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就到他房間裡翻箱倒櫃地搜書。然後我就把喜歡的書拿回家讀,“不告而取謂之竊”,這種行為確實過分,但大力每次問清了書的去向,也都不再強行索回,只要我及時歸還就行。

高中三年,課外閱讀活動暫時停止,早出晚歸,全力迎考。買的大都是《中學生語數外》、《中學生閱讀》一類應付考試的書或雜誌。為了高考,我犧牲了三年寶貴的時光,換來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值。

大學四年,忙忙碌碌地學,亂七八糟地玩,也讀了許多書,並且開始正經地寫點東西。沒有受哪位老師的點化,也不是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完全是虛榮心的驅使,讀了寫,寫了改,改了投,不中,再投……終於,第一篇作品發表,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稿費,然後第二篇,第三篇……

這時候要感謝的,是那些書的作者,那些大師們,還要感謝大學裡語文一直比我好的兩位哥兒們,同樣需要感謝的還有我那顆想出名的虛榮心……

我繼續想:我的語文學習,老師起了作用了嗎?起了多大作用呢?

我覺得,對於我,語文老師的作用並不大。

語文名師魏書生

(三)語文老師有啥用?

這時候,你會說:那作為語文老師的你,有啥用?你辭職改行好了!

不行,我捨不得,因為有學生還記得我。

從教二十年,最幸福的事莫過於還有學生一直記得你。

一次去南京,見到了分別十五年的學生。他在外企做軟件工程師,年薪不菲。其實我並沒有教過他,作為文學社的指導老師,我和他相處過一段時間。飯桌上他回憶起往事說:“我現在回母校都不想去看我的班主任,高中有一次我在自習課上看課外書,她竟然把書當眾撕毀了,對我的打擊太大了,我至今記得。老楊你就不同了,寬容隨和,觀念開放,和我們親密無間,還一起成長!哈哈!”

還有一位男生在教師節從南京給我打電話,他說:“老楊你知道嗎?你在我最黑暗的時候,帶給我光明……”他的話讓我一頭霧水。後來我想起來了,讀書時,他成績一般,但酷愛篆刻印章併為之痴迷。父母反對,有的老師也批評他。但是我卻一直鼓勵他,告訴他喜歡一件事情就要堅持到底,並做到最好。考學校時他徵求我的意見,是讀本地的學校,還是考南京的?我建議他去省城,我認為從他的興趣愛好來看,大城市人才更多,發展空間更大,僅此而已。

還有一些一直在網上和我聯繫的學生,說實話,不少人的相貌我都記不起來了,也想不起和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了,有的甚至我根本不認識,也沒有教過他們,有的說是同學介紹的就加我為好友了。這些同學逢年過節總是不忘記給我問候,他們的話語一直溫暖著我的心靈,並激勵著我認真工作。

然後我在想:語文老師到底有啥用?我們到底該教給學生什麼?

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看得見的,都是易逝的,不重要的;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的,難以忘懷的。

看得見的,比如課文篇章,字詞句段,練習考卷,分數排名……

看不見的,比如尊重,關愛,堅持,寬容,理解,勇氣,毅力……

前者為“授業”,後者為“傳道”與“解惑”。

語文名師錢夢龍

(四)語文,到底該教些什麼?

語文教學,我們往往想面面俱到:基礎知識,作家作品,名言警句,詩詞鑑賞,閱讀理解,作文技巧……無一不想讓學生得到提高。

其實,這是個誤區。

和數學與英語不同,語文水平的提高,往往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一年級是60分的成績,拼命三年,畢業時未必有大的改變,尤其是閱讀與寫作。

原因有兩個:一是重點沒有抓住,二是方法不得當。

從應試的角度來說,語文學習的重點應在“基礎知識”和“文言文”兩大塊,一是因為耗時長,臨考來不及補;二是因為見效快,付出即有收穫。

閱讀與寫作,可以看淡,甚至放棄,尤其是應試作文,與其拼命學技巧,不如認真把字練好。

頭痛醫頭,腳疼治腳的,往往都是庸醫。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閱讀能力差,不是閱讀題目做少了,往往是因為文章寫得不夠多。寫得少,自然難以理解作者謀篇佈局的巧妙,材料組合的匠心,遣詞造句的微妙,怎麼去閱讀?

作文寫不好,未必是文章寫少了,往往是閱讀積累的數量不夠多。複雜的眾生,豐富的心靈,變幻的社態,用呆滯的眼睛和死寂的心靈是無法感受到的。

名家名篇是打開的窗,是睜開的眼,是靈巧的手,是善感的心,它們展開一幅幅畫,呈現一處處景,讓呆滯的眼生動,讓死寂的心跳躍,讓僵死的文字變活,讓阻塞的句子重又快樂流淌……

所以要想語文學得好,需要從幼小抓起,而且應該重點抓閱讀。在河流的源頭挖大,挖深,積蓄活潑潑的清水,下游的江河溪流自然永遠不枯竭。而不是在某個河道或入海口手忙腳亂,勞心勞力,卻又一無所獲。

很多時候,語文老師留給我們的不是一堂課的精彩,而是一個眼神的慰籍,一句話語的鼓勵,一種行為的感染,一點思想的啟迪,一條道路的指引。

剩下的主要靠我們自己。

我在想,一個學期,老師能講授的課文也就十來篇,而一個學期,自我閱讀的篇目可以達到數百篇,甚至更多。並且,教師的條分縷析很有可能截斷我們想象的翅膀,“標準答案”更是霸佔了我們自由思考的廣闊天空。功利性的枯燥訓練取代了審美性的愉悅體驗,語文教師,究竟是在幫助我們學習語文,還是讓我們離語文越來越遠?

那麼,語文,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1、告訴學生,閱讀很重要

很多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家中有父母對閱讀的輕視,社會上有眾生對功利的追逐,漸漸地,他們也遠離並輕視閱讀。

其他學科的老師很少會帶領學生閱讀,所以這項工作責無旁貸地落到語文教師的肩上。如果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比如三年,比如五年,我們告訴學生,閱讀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跟隨,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可以讓你靜心,讓你清醒,讓你充實,讓你奮進,學生如果因此親近了書本,愛上了閱讀,那麼他們就擴大了視野,改換了視界,語文教師則實現了自我價值,真是功德無量。

2、指導學生,該讀哪些書

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理想追求,讀書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學生階段,主要是打基礎,一些奠定人生底座的書最好要讀一讀的。比如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誕生,世界的美好,社會的組成,快樂的秘訣,奮鬥的艱辛,生與死的思考,舍與得的選擇。

在這裡,我不能列出具體書目,因為傳統文化有糟粕,西方思想有侷限,新書好書層出不窮,教師水平有高有低。我們可以根據名家推薦書目,挑選一些推薦給學生,也可以結合教師的閱讀經歷,或者讓學生相互介紹,總之,基本閱讀精神和方向不變,但是書目一定要與時俱進,思想才能不斷豐富與創新。

3、傾聽學生,不斷幫助他們修正前行的方向

無論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無論普高職高還是職校,語文老師常常更容易成為學生的益友,更多地願意傾聽學生的訴說。原因有二:一是語文學科的“情感性”這一特點是其他學科沒有的,二是語文老師往往會更多地進行課外閱讀。閱讀多了,人的情感會更豐富,更細膩,性格會更安靜,更隨和,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

所以語文教師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走近學生,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平等地相處,耐心地傾聽,細心地指導,既為良師,也做益友,及時地修正他們前行的方向。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也不是萬能的,語文教師更不可能包治百病。

但是語文學科有他的特點,語文教師也有著獨特的地位。只要我們不目光短淺,不利慾薰心,少點功利,多點良心,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那麼語文教師的地位仍然一如既往地無人替代。


高考學習簡單有效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有的學生到了高三,竟然還不知道何謂語文?它是如何由來的?

穆老師認為,如果你想真正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必須先了解這些。如下圖:


如何學好語文?牢記以下八個字:

聽、說、讀、寫、思、悟、記、練


🏮一、〖聽〗有態度地聽

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聽取老師的教誨,聽父母及長輩的經驗之談……

🏮二、〖說〗有目的地說

🏮三、〖讀〗有感情地讀

🏮四、〖寫〗有效率地寫

🏮五、〖思〗有方向地思

比如思考作文如何寫,要一環扣一環,從源頭到成文。


🏮六、〖悟〗有體會地悟

體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

🏮七、〖記〗有條理地記

🏮八、〖練〗有意識地練

練習試題,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既要知道錯誤原因,更要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1.會認字,會寫字。

認字寫字是小學語文的一個主要內容,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主要學認字,寫字。

高考語文試卷中也考字形和字音。

所以認字寫字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養成一個認字寫字的好習慣,也就是凡是在生活中見到的字要都會讀,提到的字都會寫。

端端正正寫字,寫一手漂亮的字。

2.讀懂文章。

讀完一篇文章後,能夠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品味文章的寫作手法。

所以不管是在小學,中學還是高中,閱讀都佔有很重的分量。

在小學時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特別重要。

因為讀的能力只有在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和培養。不管是讀速還是語感,不去讀沒有辦法得到提升。

中學的時候還要學會讀懂文言文。

高中的語文為了應試,要學一些閱讀答題的套路。但是套路很容易學,語文素養確實要從小培養。只有套路,沒有素養,就是空中樓閣,語文成績也不會有起色。而如果有了語文素養,學一學套路,語文成績就會很好。這就是為什麼要從小進行大量的閱讀。

3.會表達。

在語文試卷上考察的就是作文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表達能力。

在實際的生活中,不管是寫郵件,發微信,還是完成工作後寫總結,其實都是作文。

作文是一個人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

小學低年級開始學習寫話。中年級開始學習寫段。高年級學習寫成篇的作文。

到了中學除了寫記敘文,還要學習寫議論文。

高中的作文要求就更高了。要求切合題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內容充實,情感真摯,符合文體,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字體工整。有新意,有文采。

為了培養表達能力,開始低年級的時候要鍛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中年級的時候開始讓孩子寫日記。寫日記是個特別好的習慣。堅持下來,對作文能力提升特別有幫助。

語文主要學習兩種能力,一個是輸入能力,一個是輸出能力。聽和讀就是輸入,說和寫就是輸出。


禾頁老師


很多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沒有用,也不知道該學什麼。覺得現代文沒有用,詩歌文言文背背默寫就行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語文課本是經過專家打磨出來的教學範本。


現在教育部提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文字運用方式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和關鍵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從實際運用來說,可以簡化為兩方面能力:閱讀和寫作。


閱讀:理解能力。

寫作:表達能力。


很可惜,大多數人,都不重視語文課本,也沒有獲得相應的能力,在生活中,既缺乏理解能力,也沒有表達能力。

簡單舉個例子吧。高中語文課本上有篇文章:《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我敢打賭,現實生活中,最起碼有一半的人都不記得這篇課文了,更加寫不出來這麼好的文章。這篇文章簡直就是語言連貫的完美範本。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再看看《過秦論》《伶官傳序》《蘭亭集序》,任何一篇文章,都考察這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直為範本,搞清楚優秀文章怎麼寫,那麼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你積累的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這兩種能力表現出來的。如何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訓練。


作者簡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學士,教育碩士,現任省重點高中語文教師。頭條號更文範圍:教育心理、高中學習、閱讀與寫作等,歡迎關注。

HFLZ陳老師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文化課,是一個人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一門學科。



語言能力是指一個人語言的思辨能力、說話的表達能力和在語言交流中的應變能力。 事實表明:語言在人的一生都佔據著重要地位,是人們發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語言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們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技能,因此,學習語文非常關鍵。

語文學習有基本目標和提高目標。從基本目標看,就是你要能準確理解口語或文本的意思;能清晰準確地表情達意,語言規範、得體;能根據要求寫出一般性的文章或常見應用文等。

當然,基礎目標中你會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比如字詞的音形義,標點符號的運用,修辭手法的判斷,語病的常見類型,一般文言文的知識等。



提高目標則是在基本要求達到的基礎上,可以寫作高一點要求的語文作品,比如寫首現代詩,寫篇小小說,寫作報告文學,寫首古詩詞等 。

作為一般人而言,不具備特別的文學才情,那麼多看書,多練筆,你會積少成多,掌握足夠詞彙量,也會更為熟練地表達,做到自如寫作與講話。



如果我們說話時用語準確,修辭得體,那我們從事各項工作會更加遊刃有餘,事業就會更加成功,人生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人們的語言交流和人際溝通能力在如今這個時代顯得更加重要,語文能力將給我們帶來新的生存機遇和人素質的全方位提升,那麼,一起學好語文吧!


用戶51394162598


如果是為了考試,那麼學好語文只需要多做題,一本課外書都不需要看。

但如果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有個笨辦法,但也是就有效的辦法,即多看書多寫文,加上深思。

現在大多學校的語文教學都偏向於這種模式——學生刷題老師講題,如此循環。對於考試,這樣做是提高分數最快的方法。但這絕不是語文教學,而是語文考試教學。真正的語文學習一定不會是這樣。語文是學生學出來的,絕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現在學校往往過分看重老師的教——其實哪裡是教,就是講題,忽視學生的學。如今的情況是,學生忙著做題,聽老師講題,自己沒時間自己看書學習,這樣一來學生覺得語文無趣,老師也教得興趣缺缺,如此的教學難道正常嗎?當教與學的雙方都不再喜愛語文,如此的教學模式一定是有問題的!

不妨換個教學方法。給學生時間看書(可以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也可以是老師推薦的,但必須是適合學生看的),之後學生交流讀書感悟,老師適時評點,這般學生與老師想來都會覺得有趣。

當然,這只是建議,是理想情況。構想真正要落實在行動上,必然離不開現實。以下情況我們無法忽視。

其一,如果上述構想真的實現,就有個問題——豈不是誰都可以當語文老師了?語文教學質量如何評價呢?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

其二,學校承受的家長與中考高考的雙重壓力。很多人罵中國教育,罵培養考試機器的教育,但如果叫他們選擇,他們依然會把孩子送往這些他們怒斥的學校。而一些大膽改革的學校,他們往往嘴上讚賞,卻也只會嘴上讚賞。或許我說得絕對了,對於改革綽有成效的他們讚賞,對於改革效果不是很好的,他們破口大罵,罵其“毀人不倦”。這樣看來,教育改革對於學校來說是極大的冒險,風險高成本高但效益低,不如固守著老方法。另一個壓在學校身上的大山就是中考高考,一個學校好與壞就取決於此,這是所有人逼出來的,學校固然有錯,但把罪責都怪罪到學校,也是種推卸責任。

還是那句話,如果為了考試,刷題足矣。可我想,一個人上學上了那麼些年,只學會了考試,又算怎麼一回事呢?


身之察察


小學語文要練好字,愛閱讀就行了。

寫好字是基本功。首先孩子們要學會堅持,寫得一手好字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練好的,枯燥單調的一筆一劃的練習,能讓孩子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其次,寫好字離不開觀察,所以寫好字也有利於孩子觀察力的培養,只有觀察細緻了,才能弄清字的間架結構,筆畫的走勢,偏旁部首的遠近。

沒有閱讀就沒有長足的發展,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閱讀是學生髮展的根基,所有課目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理解,閱讀理解能力強了,其他科才有可能學會。

所以要寫好字愛上閱讀。


郝老師心理課堂


首先,我是一位從教近20年的語文老師。這也是一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一直在糾結語文究竟應該要教什麼?讓學生學會什麼?

語文,人文學科,說高大上就是關乎素養。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就是提分見效不明顯。尤其是近幾年的改革,語文似乎越來越難。做幾套題,早已經無法涵蓋它的外延。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為語文的考點。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語文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

反觀我們的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一切都在飛速地變化著。在變化的時代,只有變化才能適應變化。現在的老師要教給學生的是活的能力,而非死的知識。


沙礫1015


語文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學語文最基本就是聽說讀寫。

聽:聽講座,聽別人說話,要能聽懂聽出話外音

說:說出你的想法,把問題講明白,用合適的方式說出該說的話

讀:讀書,讀報,讀郵件,讀文案

寫:做記錄,寫總結,寫郵件,寫文案,寫論文

學語文最重要的是應用,生活和工作上的應用,這個是需要長期鍛鍊的。


火狐520


語文學什麼,簡單概括為三句話。一,學說話。二,學說自己的話。三,學說自己想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