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喜歡上一個女子,真的就可以直接推倒嗎?

只是默默為你傷心


推倒是可以,但推倒之後呢?皇帝完事,留下子孫種,拍屁股走人,被推倒的卻未必是好事。從歷史上的真實案例看,被推倒的女子幾家歡喜幾家愁。

正常來講,皇帝臨幸的女人都是有名分的,比如皇后、貴妃,這個嬪、那個妃,這個貴人、那個常在,全都是經過合法程序,選秀入宮,甚至明媒正娶(比如皇后),取得合法名分後才取得被皇帝推倒的資格,至於感情是沒有的,因為在入宮前皇帝根本就沒見過你。

當然,皇帝是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那個專制獨裁的時代,全天下的女人,只要被皇帝看上,皇帝都可以不經繁瑣的合法程序,直接推倒,所以才會出現有的皇帝和自己有親屬甚至血緣關係的女子亂倫,更何況是普通女子。

作者在這裡舉幾個唐朝的例子,大家就知道皇帝是如何任意推倒女子了。

1,唐太宗李世民推倒弟媳齊王妃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幹掉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順便斬草除根,滅了十個親侄子,但對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他卻垂涎其美色,直接推倒,納入後宮,成為自己一人禁臠,並且讓楊氏給自己生了兒子、曹王李明,後來甚至想冊楊氏為皇后。

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沒能給楊氏正式名分,皇宮裡的人都稱楊氏為“巢剌王妃”,巢剌王正是李世民給李元吉的封號,這對楊氏而言是不公平的,可她又能如何呢?

2,唐高宗李治推倒大姨子母女

唐高宗李治寵愛武則天,而武則天有一個親姐姐叫武順,被封為韓國夫人。這個韓國夫人天生麗質,不在武則天之下,性格溫婉,卻比武則天更吸引人。韓國夫人早寡,她時常出入後宮找武則天聊天,但在武則天懷孕期間,李治難耐寂寞,居然推倒了這個大姨子。

更誇張的是,李治愛屋及烏,對韓國夫人的女兒也產生情愫,不顧一切推倒,而母老虎武則天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李治是皇帝,誰也無力阻擋。不過姐姐和外甥女的受寵,還是引起武則天的嫉妒,後來韓國夫人及其女兒雙雙病死,十有八九是武則天的鍋。

3,唐玄宗李隆基推倒兒媳楊貴妃或許是受到唐太宗推倒弟媳的鼓勵,唐玄宗李隆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直接推倒了兒媳。

李世民推倒的好歹是未亡人——弟弟李元吉已經被他幹掉,而且一直沒有給弟媳名分,李隆基卻是硬生生從自己兒子、壽王李瑁手中把兒媳婦搶過來,光明正大地冊為貴妃,並且“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沒日沒夜秀恩愛,李瑁拜見父皇時,見到楊貴妃還要乖乖見禮,尊稱一生“貴妃”,這該是如何尷尬之局面?想想昔日嬌妻在老爹身下婉轉承歡的樣子,李瑁連死的心都有了——或許還有拼上一條命,殺死老爹的心。

後梁太祖朱溫就更厲害了,兒子的媳婦、部將的媳婦都是他推倒的對象,最後因此死在兒子和部將的手中;明武宗朱厚照更荒唐,經常從民間找一些身份不明的女子侍寢,有的女子甚至在入宮前已經懷有身孕,堪稱明朝最荒唐的皇帝……


4,皇帝推倒宮女

皇帝推倒宮女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比如劉邦在宮中偶遇一個奴婢,一時發熱,直接推倒,幸了奴婢,這個奴婢生下漢文帝,以後成了太后;漢武帝在姐姐家看到衛子夫,驚為天人,當即拖到更衣室直接推倒,後來成為皇后;明憲宗朱見深,邂逅一個罰沒入宮的宮女,看的眼熱,直接推倒,春風一度,結果一發中的,生下明孝宗朱佑樘。

5,宮女推倒皇帝

皇帝推倒其他女性並不罕見,畢竟皇帝最大,誰也無法反抗,但被宮女推倒的皇帝可算千年難得一遇,前面提到的明憲宗朱見深就是其中一例。

朱見深小時不受待見,作為太子,他毫無幸福可言,反而多次被廢,留下心理陰影,在他孤獨寂寞的成長路上,只有一個大他十多歲的宮女萬貞兒不離不棄地陪伴,使得朱見深對萬貞兒產生強烈複雜的依戀感,終其一生不變。

在朱見深青春期時,他對萬貞兒的依戀逐漸轉變成對異性的愛情,其中還摻雜了一些戀母戀姐情節,而萬貞兒也不失時機地充當了朱見深的生理啟蒙教師,推倒了只有十幾歲的朱見深,從此牢牢把朱見深掌握在手中,她日後也麻雀變鳳凰,成為冠寵六宮的萬貴妃。

皇帝之所以能任意推倒異性,關鍵在於君主專制的體制。皇帝的特權在於儘管他收到各種制約和束縛,不得任意妄為,但萬一他突破束縛,任性妄為一把,沒有任何一條律法可以懲罰他,這也使得歷史上出現很多荒淫無度的皇帝。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古代皇帝喜歡上一個女子當然可以直接推到,但推倒之後的事情就比較麻煩了。

首先是名分問題。

皇帝可以處處留情,可萬一讓對方懷上龍種就麻煩了。

比如蜀漢後主劉禪的嬪妃王貴人,原本是敬哀皇后(張飛長女)的侍女。後有幸得到劉禪的寵幸,併為劉禪生下長子劉璿。因劉禪兩任皇后都沒有生下嫡子,庶出的劉璿被立為太子,王貴人得以從區區侍女成為嬪妃,鹹魚翻身。

但假如皇后生下嫡子,想必奴婢出身的王貴人這日子會很不好過。不僅貴人的名分得不到,甚至性命難保。這不是沒有例子。

比如明憲宗就很喜歡到處寵幸宮女,可她們一旦懷孕就會被萬貴妃處死。但百密一疏,宮女紀氏被明憲宗寵幸後就生下了後來的明孝宗。雖然紀氏的兒子繼承大寶,但她卻無福消受,早早便被萬貴妃害死了。

其次是影響不好。

劉禪除了喜歡推倒皇后的侍女,還喜歡和大臣的妻子打成一片。

當時蜀漢大臣的妻子每年新春都會進宮向太后慶賀,有時會在宮中住上一段時間。234年,蜀漢大臣劉琰的妻子胡氏在宮裡待了一個月才回到家中。這劉琰就懷疑胡氏和後主有染,於是家暴之。

胡氏被打得鼻青臉腫,找相關部門投訴,於是這事情被傳的滿城風雨。劉禪是要臉面的人,不管他做沒做都不能承認。最終劉琰以家暴罪被處以死刑,棄屍街頭。此後大臣妻子入宮慶賀的制度也就此廢止。

劉琰因家暴罪被棄屍街頭,似乎說明了什麼問題。

不過唐朝皇帝可不在乎這些,只要是看對眼的,哪怕是先王后宮、兒媳、弟妹、大姨子等等統統來者不拒。

唐太宗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全家男口後,就把弟弟的妃子收了,並生下了後代。

唐高宗李治在服喪期間就和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有了牽扯,最終把武則天立為皇后。不僅如此,他還把武則天的親姐姐韓國夫人母女給推倒了。

唐玄宗李隆基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也奪了過來。

所以古代帝王只要是看對眼的女人都可以隨時推倒,但有時候也得掌握一點火候。


石頭說歷史


古代封建專制社會中,皇帝是整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皇帝看上一個貌美的女子,是不是可以打破一切原則,隨意的臨幸呢?



實際上皇帝臨幸不屬於後宮編制的女子也需要分情況探討,對於不同背景的女子或者是不同的歷史時期,皇帝臨幸他們時也會有不同的考慮。

首先說地位較低的宮女,無論任何朝代,皇帝都可以隨意的臨幸。明朝時期,明憲宗娶了一個大自己17歲的老婆萬貞兒,並且對她寵愛有加,萬貞兒害怕失寵,所以大肆迫害懷孕的妃嬪。

有一天,明憲宗因為鬱悶走到了藏書閣看書,這時他發現藏書閣的宮女紀氏非常漂亮,而且還頗通文墨。一番交談過後,明憲宗心血來潮,便臨幸了紀氏。不料紀氏一次中的,後來還生下了明孝宗。不過最終紀氏卻被萬貴妃迫害致死。



無獨有偶,明神宗朱翊鈞也發生過此類事件。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的一天,朱翊鈞去太后的寢宮請安,恰好太后不在,而宮女王氏正在太后宮中守候。此時朱翊鈞心血來潮,當場便臨幸了王氏,春風一度之後,王氏也懷上了朱翊鈞的孩子。

太后見王氏肚子逐漸隆起,便追問王氏情況,王氏哭著將被皇帝臨幸的事告訴了太后。隨即太后詢問朱翊鈞,朱翊鈞可能是覺得有損顏面,也可能是認為王氏出身低微,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假裝不知,拒絕承認此事。

奈何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注》。太后讓人拿來《起居注》當場查看,校對無誤後,朱翊鈞也無奈承認了此事。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實際上,皇帝是可以隨意臨幸任何宮女的,甚至是可以隨時隨地。那麼皇帝能不能隨意臨幸其他女子或者是有夫之婦呢?

關於皇帝能不能隨意臨幸有夫之婦,或者是除去宮女以外的女子。這個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不過這件事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處理辦法。



皇帝權威至上時,可以利用權力通過巧取的方式去爭取喜歡的女子,這方面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看上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後,不能直接推到,所以便下令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姑。之後再把楊玉環召入皇宮,最終才封為了貴妃。

當然皇權不振時,還是老實一點的好。南朝宋廢帝劉子業曾經看上了自己的姑姑新蔡公主,便下令讓新蔡公主入宮,隨即臨幸了她,後來還與自己的親姐姐山陰公主淫亂。發展到後期,劉子業甚至經常對叔王伯父的女人動手,最終被他的叔叔湘東王劉彧處死。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如果皇帝作風正派,比較看中道德觀念,或者是擁有禮義廉恥之心,也會努力剋制自己。比如明成祖朱棣看中自己的小姨子,但小姨子始終不同意,朱棣也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威去逼迫他,反而是一直靜靜地等候,當然直到朱棣去世,人家也沒有同意。


我是越關


在封建帝制時代,皇帝就是站在整個國家最頂層的人,他們擁有著最大的權利,可以說是真正的萬人之上。那麼,他們可以突破法律的制約,突破道德的限制,見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就直接將其佔為己有嗎?


在理論上,皇帝是有這個權利的,只要不嚴重過度,也就不會出什麼大亂子。但是理論和實際總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生在帝王世家,皇帝卻是不能夠一切由心的,他們更多的陷入了政治交易的漩渦。

因為近代西方拍照技術的傳入,我們得以見到晚清妃子的照片,很遺憾,這些妃子當中並沒有幾個很漂亮的。即使是通過強大的photoshop還原了她們年輕時的樣子,我們也難以在這些妃子當中找到幾個美女。


在古代,皇帝選妃是由下層官員操辦,挑選全國各地的美女入宮。但實際上,在沒有照片,僅僅依靠繪畫來傳遞一個人相貌的古代,選妃這種事情的可操作性實在太大。許多地方官員將一等一的美女充實進了自己家,次等的美女才選入皇宮。

而對於真正手握權勢的大臣來說,選妃無非就是把自己的親戚安排入宮,讓自己搭上皇帝的線,成為皇親國戚的一場政治交易。也就是說,皇帝的妃子來源包括地方官員選剩下的女子和重臣們安排進去的關係戶,那麼這些妃子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管妃子的質量如何,後宮佳麗三千,皇帝總有很多的妃子,也總有機會在這三千佳麗中不挑了花眼的遇到一個真正漂亮的妃子。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皇帝的身邊總會跟著一個史官,記錄皇帝生活的點點滴滴,而這些歷史就叫做——起居注!

於是皇帝看見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對她非常中意,並和她發生了一些美妙的事情。史官就會在一旁記錄,某年某月某日,皇上與某妃子在某處雲雨,歷時多久。這麼一折騰,皇帝又還能剩下多少興致?


在戰亂時期,皇帝的私生活就會更加難受,為了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為皇帝侍寢的女子必須先脫光了接受太監的檢閱,確保女子對皇帝沒有謀害之心,沒有攜帶暗器後,再由太監把全身赤裸的女子用席子包裹起來,拿到皇帝的房間。完事後,女子就必須趕快離開,皇帝想要抱著一個美人睡覺都不行。


所以說,皇帝的權利雖然大,但其實也沒有普通人想象的那樣舒服,畢竟身為皇帝,總需要時刻警惕自己的安全,男女之事又哪裡能夠真正的十分盡興呢?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大家要是覺得我回答得還可以,就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小編吧!


w芒果布丁w


當然不是這麼回事,皇帝喜歡一個女子,馬上推倒,至少要考慮兩點才會這麼幹。

一是要看皇帝喜歡的這個女子是什麼身份。

二是要看皇帝本人是不是夠不要臉,有沒有那麼大膽。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喜歡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但是唐玄宗不敢明目張膽的就推倒楊玉環,而是先找個藉口,讓兒子兒媳分開,讓楊玉環當了尼姑,然後才把楊玉環接進皇宮,再推倒的。這就是後來有名的楊貴妃。

如果是個普通宮女,推倒也就罷了,自己的兒媳說推倒就推倒,肯定被天下人恥笑。

萬曆皇帝年輕時,曾經去自己的母親李太后的慈寧宮請安,看到李太后宮裡有個宮女秀色可餐,立馬推倒了。然而,他乾的這事只這一次,那個宮女就懷上了龍種,並且被宮裡的實錄都記了下來。

他想賴賬,他媽捉急抱孫子,拿出實錄證明他確實把宮女推倒了。這孩子就是明朝的泰昌帝。因為萬曆皇帝這麼隨意的一推,宮女那麼無可奈何的一倒,生出來這個萬曆的皇長子,結果鬧出來好幾個大案,明朝末年的三大案,都跟他有關,惹來無數麻煩。

我估計,萬曆皇帝腸子都悔青了。

宮女,跟兒媳婦,地位懸殊,前者想推就推,後者還要煞費苦心,經營一番。

關於歷代皇帝隨意推倒宮女的事,野史筆記有不少,但是皇帝推倒有身份的女子的事,卻屈指可數,這就需要膽量了。

隋煬帝做太子的時候,曾經趁隋文帝病重,推倒了自己的後媽。這膽子夠大了,到了唐朝,李家人就比較慫。

唐明皇要推倒兒媳婦,還要找個藉口,煞有介事,冠冕堂皇地做。

另外一個例子,唐太宗的后妃武則天,在唐太宗病重的時候,跟太子李治在病榻前眉來眼去,互相勾搭,可是李治還不是皇帝,不敢推倒武媚娘。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一死,李治成了唐高宗,立刻把後媽武則天從尼姑庵裡接了出來,推倒了無數次。

等老子翹辮子了,唐高宗才敢,比隋煬帝楊廣慫多了。

野史傳聞,乾隆皇帝就挺不要臉,膽子也不小。他的舅子傅恆的老婆進宮,被他看上了,馬上推倒,據說也懷上了龍種,那就是福康安。

至於普通宮女,被乾隆推倒得應該不在少數。

宋代的宋徽宗,荒淫無度,後宮有數千宮女,他一高興就推倒。

五代十國的李存勖,為了隨時推倒喜歡的女子,從民間不斷強抓民女入宮,民女不夠,就抓手下士兵的妻子女兒。這傢伙,膽子和不要臉都到了極致。


西堤君


那不叫推倒,叫臨幸。

恩,不過也可以說,推倒是臨幸的一個必要步驟吧。

舉幾個例子好了:

《漢書》上說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弟弟,比霍去病權勢大多了)為了讓他的外孫女獨享皇帝,就規定宮女必須穿褲子,不能穿裙子之類的。——《漢書 外戚傳》:“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這裡的窮絝,服虔注:“窮絝有前後襠。”就是因為前後有襠,皇帝做起事來不方便,這樣就不會臨幸宮女了。

從這個記載就可以反推出,當時宮女是隨時可以推倒的。霍光這個規定就是為了給皇帝制造點障礙。

還有長沙王劉發,他就是漢景帝去姓程的妃子屋裡睡覺,結果程妃身子不便,就讓一個姓唐的宮女替代,生下來的。

宮女隨時可以用來頂班。

還有明光宗朱常洛,他的母親就是萬曆母親宮中的一個侍女,萬曆年輕的時候去太后宮中請安,看上這個宮女,臨幸了他。後來宮女懷孕,萬曆還不承認,太后拿出《起居注》他才無話可說。

還有明孝宗朱祐樘,他母親紀氏就是一名宮女,也是被明憲宗臨幸了一次,珠胎暗結,生下了他。

這些事最能說明,皇帝拔身無情,轉臉就忘,這是懷了孕的,如果沒有懷孕,這事就沒有人知道了。

另外野史上還說乾隆皇帝是雍正在木蘭圍獵的時候,喝了鹿血,慾望高漲,身邊沒有嬪妃,他身為皇帝,當然不會親手解決。於是他就拉過來一名宮女解決,後來宮女懷孕,生下一個孩子就是乾隆。

這個是野史,做不得真。


錦翼


實事求是的講,皇帝可以無障礙地佔有帝國境內所有的女子,畢竟全國民眾都是皇帝的“臣民”,皇帝對所有人都是有生殺予奪的大權的。

不過,雖然如此,但作為皇帝,往往又是日理萬機、公務繁忙的角色,刨去歷史上特別昏庸、無道、荒淫的君主,只要是正常的皇帝,大多數時候不僅白天忙碌,晚上也要操勞國事,不可能夜夜都會臨幸女子,而且,大多數的皇帝,一輩子都出不了幾次宮,畢竟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必須呆在他該待的地方。

因此,雖然皇帝可以無限制地臨幸國內一切女子,但實際上除了妃嬪,能有機會被皇帝隨機“寵幸”到的主要還是宮女或者女官。

鑑於概率問題,大多數被皇帝隨機寵幸過的女子基本上就直接不聞不問了,反正也沒孩子,一切就淹沒在歷史塵埃裡了。

但有時候,就是那麼巧,皇帝一發命中,正好一個皇子就這麼產生了。

當然,且不論皇子將來的命運如何,宮女的命運大都非常的不好,甚至很慘。

下面就講講2個皇帝無意中造人的故事,可以借鑑一下。

首先是西漢時,漢景帝有個寵妃叫程姬,皇帝沒事就去她宮裡溜達,這一天,他又喝醉了,於是就讓人扶到了程姬的宮裡過夜。

當時漢景帝已經完全醉了,還在呼呼大睡,而程姬正好來了那方面的事情,不太方便,但程姬自然不可能把侍寢的機會讓給別的妃嬪,於是,就下令自己的侍女唐姬去陪皇帝睡覺。

漢景帝半夜睡醒了,發現旁邊有個美女,就不管不顧地寵幸了她……

第二天,漢景帝才發現臨幸的是唐姬,不過他也沒多想,就上朝去了。

不過,漢景帝這麼一睡,他第六個兒子劉發就出生了。

程姬心有不甘,但這事兒也不敢隱瞞,畢竟是皇子,就稟告了漢景帝。

漢景帝一愣,也沒辦法,但也沒給唐姬名分,就讓人把唐姬安排到條件比較好的宮裡去修養,但至始至終都沒去看望唐姬。

漢景帝把這個兒子取名為劉發,等劉發大了一些,就封他為長沙王,打發他去做藩王去了。

長沙那時屬於帝國的邊睡,幾乎就是窮山惡水的代名詞,他終其一生,也沒得到父親的疼愛,按照禮制,也無法把母親接到身邊居住,非常苦悶。

為了抒發思念之情,劉發經常命人將本地的大米運往長安孝敬母親,再把長安的泥土運回長沙,年復一年,運回的泥土竟然搭起了一座高臺,後人將其稱為“望母臺”,也叫“定王臺”。

再後來,經過100多年時間,劉發的五世孫劉秀,經過多年苦戰,終於平定天下、建立東漢王朝,把漢朝的壽命又延長了近200年。

明憲宗朱見深一天晚上,忽然想去自己的私人庫房瞧瞧自己收藏的寶貝,於是就饒有興致去了,在把玩寶貝的時候,他注意到了負責倉庫工作的紀姑娘。

紀姑娘長得確實好看,皇帝就問了她一些倉庫的事情,比如倉庫的賬目、進出清單、管理的建議意見之類的,紀姑娘回答的都挺不錯的。

明憲宗聊著聊著,對她就產生了興趣,於是,就在倉庫裡把事給辦了。

好巧不巧,後來,紀姑娘生下一皇子。

當時是大名鼎鼎的萬貴妃掌權後宮,她自己生不了孩子,也不許別人生,很多妃子有了身孕就被迫流產、或者沒命……皇子也夭折……

這個紀姑娘的孩子還算比較幸運,不僅生了下來,還在萬貴妃的眼皮子底下被他母親和一些同情他們的太監、宮女保護了5年。

5年過去了,皇帝終於知道了這檔子事,就給了這對母子一個名分,紀姑娘也被冊封為紀妃。

紀妃很快就暴斃而亡,世人都知道是誰做的。但她兒子很快被明憲宗立為太子。

萬貴妃也幾次三番想毒害這位太子,不過太子一直跟著老太后生活,動不得,幾次把太子招到萬貴妃宮裡,給他吃東西,太子也堅決不吃。

眼瞅著太子這麼防備自己,萬貴妃急火攻心,生怕這個太子即位後與自己不利,最後病倒了,後來,就死了。

太子即位後,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明孝宗。


雲中史記


如果你可以完全不顧祖宗基業,不顧皇家體面,不顧倫理道德,不顧歷史如何評說,你完全可以推倒你想推倒的任何人,不侷限於女人啊!

其實做皇帝並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也有很多限制。其一上天示警。皇權神授,但是如果發現有地震,暴雨,旱災等等,責任都可能被推到皇帝頭上,如果你不老老實實的,那就更加給人以口實,說你行為失德,上天對你示警。

其二難以對付的是那幫文人,這個明朝皇帝最有發言權,稍稍有點風吹草動,大家都要上書直諫,有些人寫的跟訓兒子似的,你還不能揍他,因為人家是以忠臣的身份上書,你揍他你就是昏君,他反而落個直臣的美名。

其三是有很多人盯著你的皇位啊,好好幹皇帝還保不準有人背後搞你,別說你胡來了,人家團結一致很快就能把你廢了,你推倒幾個女人容易,可是容易送命丟皇位啊!

最後,古人重名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每個皇帝都怕史學家把自己定義為昏君,暴君,荒淫無道,即使當時沒人說你,幾代以後,青史也饒不了你啊!

做皇帝都有一套禮儀規律,不是想幹啥就幹啥的,哎,難啊!




名人烏托邦


封建王朝,皇帝是國家名義上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全權掌握國家暴力機關,生殺予奪只不過是君王一句話的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想要任何一個女子那都易如反掌的事,但是我們上述所言均是理論上的,是我們現代人意想的,現在我們來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對於權力的鬥爭歷來都是殘酷的,雖然貴為天子也不得不將權力下放,因為責權利永遠是統一的,皇帝如若事無鉅細都自己操辦,那問題就來了,用不了多久就累死了。權力下放以後必然會有權臣的出現,面對權臣皇帝也要禮讓三分的,權臣的女人皇帝能隨便動嗎?動了,輕則失去一個得力干將,重則忘國身亡。

其次古時的封建禮法,與我們生活的時代大不相同,孔孟之道影響了中國數千年,一方面束縛了臣子,另一方也束縛了君王,荒淫無道的君王大都是亡國之君,正因為其過分荒唐才會被歷代文人史官特別照顧,成為了一個個無恥的典型,輿論的壓力,以及封建禮法的限制成為了制約君主肆意亂為的又一有力武器。

再次古代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即使現在很多人還存在這樣的思想,雖貴為一國之主其婚姻大事必然要走一定的流程,所選對象必須要符合相應的條件,不乏有政治婚姻的成分,為了整個王朝的利益有所犧牲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並不是自己想怎麼就能怎樣的。


碧波壹線1


古代的皇帝喜歡上一個女子,真的就可以直接推倒嗎?

江山是皇上的江山,子民是皇上的子民,那美人是不是也可以認為是皇上的美人?

封建王朝裡,皇帝就是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君要美人服侍,是否也是理所當然?

若是按上面的推理自然是順理成章。但雖說皇權至上,皇帝至尊,但皇帝也受諸多因素制約。喜歡一個女子卻不能將其直接推倒,也要瞻前顧後,處心積慮地奪過來,這是為何?

其一,江山是皇帝的、子民也是皇帝的都沒錯。但江山也是靠著眾多大臣帶著參軍士兵打下來的。

那些王侯將相權利、地位雖沒有皇帝高,但若是幾個強大的家族聯手就可以奪權串位,皇帝的江山就坐不穩了。


都說後宮佳麗三千,但隋文帝的後宮嬪妃卻寥寥無幾,就是因為獨孤皇后背後強大的家庭背景。

獨孤皇后是隋文帝的結髮夫妻,相貌出眾,才華橫溢,曾陪隋文帝熬過最艱難的戰爭歲月而迎來了開國之喜。

隋文帝喜歡獨孤皇后也感激她,但此人性格彪悍,十分霸道。男人久經沙場總是需要一些女人的溫柔,隋文帝也很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妃子。

陽間中年時,隋文帝終於在有幸之年遇上了一位貌美如花,面帶桃色,婀娜多姿又溫柔似水的一位女子。

她理解、支持楊堅,是楊堅當上皇帝后強大的精神支柱,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但他們來不及讓愛情擦出火花,就被獨孤皇后扼殺在了搖籃。

隋文帝既然當上了皇帝,將自己喜歡的女子納為貴妃又有何不可?

獨孤皇后可不是別人,父親獨孤信一手栽培輔佐了楊堅,若是沒有獨孤信,楊堅不可能穩坐江山。

另外獨孤皇后的姐姐和妹妹分別是北周皇后和唐國夫人。況且獨孤皇后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有心機有謀略,硬實力就擺在那裡,隋文帝奈她何?


其二,礙於於情面與皇帝的尊嚴,傾心於佳人卻不敢動的皇帝並不少。就連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對使自己心花怒放的美人,鄭仁基之女都只能戛然而止。

貞觀二年,太宗欲納鄭仁基之女為妃。此女美貌絕倫,太宗也是有私心的人,如此美人理應屬於自己,於是詔書很快就下好了。

但是魏徵來諫說:“此女有婚約,若是納入宮中豈不是皇上搶奪人家未婚妻?傳出去恐怕有失皇上聖德。”

太宗一聽自己將丟失顏面於天下,趕緊令人將詔書收回,並讓鄭女按照先約出嫁。

但許多大臣卻勸諫太宗納此女,連鄭女未婚夫都謊稱自己和此女沒有婚約。但太宗經魏徵點撥說群臣支持是因要討好皇上。

而鄭女未婚夫來闢謠是怕皇帝不容自己。於是太宗更加堅信不應當將此女納入宮中,鄭女之事也就此作罷。由此可見,由於種種原因皇帝是不能將自己心愛的女子直接推倒的。但也有許多不顧一切的皇帝,只要是自己看中的人就推倒的也不少。

同樣是開朝皇帝,朱元璋和李世民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得知熊宣使有一靚妹,生得清純唯美,便要納入宮中,讓她躺在自己的懷裡。

但員外郎張來碩諫曰:“熊氏已許參議楊希聖,若明取之,於理不妥。”太祖卻大怒曰:“諫君不當如此!”

不僅如此,朱元璋這個因自己是農民出身,自卑得已性格變態,便令壯士用刀打碎張來碩的牙齒。後來又將此女未婚夫鼻子割掉,硬生生地將此女納為妃。

朱元璋手段極其殘忍,性格殘暴,都是源於內心深處的極度自卑,但一個帝王如此,百姓怎服?梁太祖朱溫更是沒有品德。戰爭期間就已經開始和妓女亂搞,又強行霸佔敗將的妻女。士可殺不可辱,即使後來梁朝建立,大臣也是居心叵測。

更可恨的是,朱溫竟然還召自己的兒媳入宮,輪流侍寢,開國大臣有比較美的夫人也慘遭不幸。

如此不顧體統、個人德行的人,怎麼能籠絡人心?大梁的江山也就成了別人的江山。

所以說,皇帝是主宰了一切,但也不能主宰一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皇帝都如此不檢點,江山也是搖搖欲墜。所以說推倒可以,但得有代價。皇帝不同,能推與不能推的說法自然也就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