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為何去蘇聯留學而不是美國?

紅茶館人生


1925年10月19日,蔣介石兒子蔣經國與張熙媛、陳紹禹等人自上海搭乘遊輪前往蘇聯共和國。

也是從這天開始,蔣經國的人生髮生了驚天逆轉,這也為蔣家後人血脈最終“中俄混血”埋下了伏筆。

蔣經國的這一命運,早在1919年,便已註定。那年,還未登上高位的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

“近年擬學習俄語,預備赴俄考察一番,將來做些事業…如果有人攻擊俄國革命,必與之力爭;如有人攻擊蘇聯共,必竭力為之辯護。”

這段日記,在2009年3月,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正式對外公佈。日記被公佈後,頓時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蔣介石的學者的目光。

通過研究蔣介石的日記,世人驚奇地發現,蔣介石竟曾一度對蘇聯如此嚮往。

這篇日記的被公開,也解釋了1923年,蔣介石費盡心思找機會,代表孫中山對蘇聯進行了訪問的緣由。蔣介石在當時的情況下訪問俄國,實是必然。

在三民主義已經無法應對國內局面的情況下,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幾乎成了所有被殖民國家的嚮往,當時的中國雖已進入民國,但本質上仍是半殖民地半民主國家。所以,中國對於蘇聯也充滿了嚮往。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孫中山終於意識到革命的根基並非那些資本大鱷,而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孫中山真誠希望可以從蘇聯找到拯救中國的方法,並積極與蘇聯合作,以圖找到救國之路。在此背景之下,蔣介石訪問蘇聯成為必然。

從蘇聯回來之後,蔣介石對蘇聯大肆褒獎,認為蘇共的最高boss加里寧非常慈祥;和他站在一起,哪怕一句話都不說,也會如同沐浴在春風中一樣舒適。

但這種春風般的舒適絕不是蔣介石將兒子送到蘇聯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這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持續了不到一年,蔣介石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他一度在日記中寫到:

“各國都是考慮自己的利益,什麼朋友啊、盟友啊,統統都靠不住!”

蔣介石為何會發生如此態度變化呢?原來此次訪蘇除了學習先進理念,更重要的是,想讓蘇聯幫助國民黨在蒙古修建一個軍事基地。

蘇聯人又不是缺心眼兒,怎麼會答應他們這種要求?誰會同意別人在自家後門按個定時炸彈?更何況,這個炸彈還得是自己掏錢按,點火裝置在別人手裡。

求而不得的蔣介石,此時自然就會對蘇聯不滿。

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人必然能夠察覺蔣介石的不滿。畢竟,力從來是相互作用的。既然如此,他應該不會把蔣經國送到蘇聯的。不管怎麼說蔣經國也是親生兒子,此舉無異於羊入虎口。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把兒子送到蘇聯,聽上去真真有些令人費解。是蔣介石不懂政治嗎,顯然不是。實際,把蔣經國送到蘇聯上大學,就是蔣介石懂政治的表現。

換言之:把親生(可能是唯一)兒子送到蘇聯,是出於政治考慮,說得再白點:就是利益。

蘇聯人和他玩陽謀,蔣介石亦以陽謀解之,可謂是針鋒相對。

當年訪問蘇聯的時候,蔣介石已經看出了蘇聯的諸多問題,比如說:蘇俄是少數人種當國,排斥異己,他們的大清洗運動也令蔣介石十分擔憂蘇俄的前途。

那麼,把蔣經國送到蘇聯留學到底能達成什麼政治目的,換取怎樣的利益呢?


1925年,南方的國民革命軍與北方舊軍閥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此種情況下,雙方自是必有一戰。

當時全國的軍閥均有外國勢力扶持,蘇聯在國內除了與國民革命軍交好,同時也和諸多其他軍閥有過來往。大家都在緊盯著局勢的變化,然後伺機押下手中的籌碼。

在小日本緊盯著東北三省和山東半島的情況下,想要和他們搞好關係,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北方又毗鄰蘇聯,倘若自己在北伐過程中,蘇聯人南下攪亂局勢,勢必對自己的統一大業造成極大影響。如此一來,蔣介石就不得不向蘇俄妥協,以便為北伐爭取時間。

所以,到此,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蔣經國名義上是去蘇聯學習的,實際來看,他更像是被人當做人質。如果日後蔣介石違逆了蘇聯的意志,他們完全有可能將蔣經國給撕票了。

除了政治目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符合蘇聯的對華政策;蘇聯在那個時期,又是給中國派教官、又是派遣指導員,給當時的統治階層造成幻覺:蘇聯是真心幫助中國的。

而蘇聯對中國的友好政策,就意味著國民革命軍拒絕了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

蔣介石清楚地知道,國民黨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蘇聯的蘇維埃制度勢必影響到資產階級的利益。如果任由蘇聯在中國搞下去,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他們的附庸。到時候,國民政府能不能存在還得另說。

所謂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國民政府與蘇聯交好的情況下,便意味著和西方交惡,蔣經國必然不可去西方上學。

既然如此,倒還不如讓蔣經國去蘇聯學習了。不僅能夠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如果有一天兩國發生摩擦,也能提前做好準備。

如此,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15歲的蔣經國登上那艘來自蘇聯的油輪........

此後,蔣經國便把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奉獻給了蘇聯,奉獻給了蘇維埃建設,對了,在蘇聯的13年裡,蔣經國並不叫蔣經國,他叫: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到蘇聯的第10年,他與白俄羅斯人蔣方良結婚..........


記者李滿


大家普遍認為蔣經國是蔣介石的兒子,蔣介石親美反蘇,所以蔣經國應該到美國而非蘇聯留學,但這是一個誤區,因為蔣介石曾和蘇聯有過一段蜜月。

蔣介石年輕時是個風流胚子,他至少擁有過四個女人,原配毛福梅、妻子宋美齡,和未能結婚的姚冶誠、陳潔如,不過四個女人中只有原配毛福梅給他生了一個兒子蔣經國。

蔣介石結識宋美齡時,和毛福梅的婚姻關係仍在存續過程中,但宋美齡是個西式人物,信奉一夫一妻制,她給蔣介石開出的條件是,想和自己結婚,必須和原配離婚。

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考慮,蔣介石果斷選擇和毛福梅離婚,和宋美齡結婚。

但毛福梅並未離開蔣介石的老家,她仍留在蔣家,一面照顧蔣介石的母親,一面撫養蔣介石的兒子,而蔣介石的母親也始終把毛福梅當作自己的兒媳看待。

老人家一點都不糊塗,在她心目中,毛福梅才是自己真正的兒媳。

即便在毛福梅死後,她也是作為蔣家的媳婦進入蔣氏祖廟的,所以我們在肯定宋美齡對蔣介石成功的幫助時,絕不能忽略站在他們背後的那個女人——毛福梅。

毛福梅的善良、慈愛和堅強,讓蔣經國健康成長起來,也養成了獨立的性格。

當蔣經國長到10歲時,蔣介石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追隨孫中山在廣州工作,他把蔣經國帶到上海讀書,委託在上海經商的陳果夫照顧蔣經國。

可以說,在蔣經國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蔣介石是沒有在身邊陪伴和照顧兒子的,父子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和關係,這使得蔣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理解自己的父親。

從1923年開始,孫中山先生開始謀求和蘇聯合作,委派蔣介石作為考察團團長赴蘇聯考察。考察期間,蘇聯短時間內的發展和強大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中蘇開始正式合作時,委派留學生赴蘇聯留學成為雙方合作的重要內容,所以在1925年的時候,蔣介石決定把年僅15歲的蔣經國送往蘇聯留學,學習先進知識和經驗。

蔣經國到了蘇聯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並接受共產主義信仰,加入了蘇聯共產黨。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革命,讓中國儘快強大起來。

一開始,蔣經國在蘇聯的留學生活是平靜而充實的,但事情很快發生了變化。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開反共反蘇。

蔣介石的這次行動醞釀已久,他不顧兒子蔣經國尚在蘇聯的危險,毅然決然發動反革命政變,這招“丟卒保車”充分顯示了他“無毒不丈夫”的本性。

蔣介石的行動讓蘇聯大為憤怒,但他們沒有對蔣經國下狠手,只是把他貶到西伯利亞當列兵。

蔣經國在西伯利亞當了1年左右的列兵,又回到莫斯科繼續學習,並於1930年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工廠工作。此後的時間裡,蔣經國經過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洗禮”,他在工廠做過工、到農村耕過地,接受“貧下中農教育”,甚至受到過斯大林的召見。

1933年初,蔣介石因拒絕釋放被關押的蘇聯情報人員,再度和蘇聯交惡,蔣經國再次替老爹“背鍋”,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一個金礦做工。

這家金礦實質是一所勞改營,在此期間,蔣經國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這些都成為他人生經歷的一部分,鍛鍊了他獨立堅強的品格,如他母親毛福梅一樣。

1933年10月,蔣經國到烏拉重型機械廠當了一名技師,在這裡他的命運迎來轉機。

蔣經國是一個很實幹的人,性格也好,很快就被提任機械廠廠長助理,還結識了一名年輕漂亮的同事、17歲的俄羅斯姑娘芬娜。

在孤苦伶仃的異國他鄉,缺乏親情的蔣經國愛上了芬娜,自幼父母雙亡的芬娜也愛上了這個堅強獨立的外國青年,兩人就此相戀,並在1935年結婚,當年生下兒子蔣孝文。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形勢日益嚴峻,一天不如一天。

自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吞中國的野心,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蔣介石一心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執意“圍剿”工農紅軍,引發國內外一片反對。

蔣經國對父親的行為十分憤怒,他於1936年1月在《真理報》上公開發表了一篇給母親毛福梅的信,嚴厲譴責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痛斥他“一次又一次出賣了中國人民的利益,他是中國人民的仇敵”,甚至爆出蔣介石當初腳踢毛福梅,導致母親流產之事。

若干年後的今天,很多人認為蔣經國被蘇聯“洗腦”了,但實際上以蔣經國的經歷,對蔣介石這個沒有盡到父親職責的父親有所怨言太正常了,他對蔣介石的聲討也是一個愛國的熱情青年最自然不過的舉動,何況蔣介石背叛革命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迫答應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在這種背景下,蘇聯改變了對中國的政策。為了拉攏和支持蔣介石積極抗日,為自己減輕遠東方面的國防軍事壓力,他們決定釋放蔣經國回國。

從1925年10月留學,到1937年回國,蔣經國在蘇聯生活了12個年頭。

蔣經國回國後,蔣介石做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他讓蔣經國先回到奉化老家,送給蔣經國四本書——《孟子》、《曾文正公家書》、《總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讓他潛心閱讀,謂之“補課”和“洗腦筋”。

蔣介石的這一舉動無疑十分可笑。

蔣經國15歲遠赴蘇聯,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在蘇聯呆了整整12年,回國時已經27歲。這12年不是象牙塔的12年,不是吃喝享受的12年,而是充滿了充滿波折的12年、努力奮鬥的12年、勞動鍛鍊的12年,社會這個複雜的大課堂教會了他一切,也讓他形成了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豈是讀幾本宣揚“忠孝仁義禮智信”的書能替代得了!


事實證明,蔣經國在後人中的口碑比蔣介石好得多,他敢於革新,敢於追求民主法治,也是一個重實幹重民生的理想主義者。若不是早年的命運多舛、生活磨難,一個生活在溫室裡的官二代根本無法接手蔣介石留下的攤子。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蔣經國的一生也是非常傳奇的,他的經歷一點兒也不比他的老子蔣介石遜色,他一生輾轉過很多地方,最後死在了臺灣,也許連蔣經國自己都料想不到他的人生會是那樣的情況。如果不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蔣經國先後在蘇聯待了12年,期間還娶了一個蘇聯的老婆,生了孩子。那麼,蔣經國為什麼會去蘇聯呢?

1925年,年僅15歲的蔣經國在蔣介石的許可下,去蘇聯留學。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蘇聯正在與廣東國民政府進行合作,蔣介石雖然已經在國民黨內嶄露頭角,不過還遠遠算不上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因此為了爭取蘇聯的支持,蔣介石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蘇聯留學,名為留學,實則為充當人質,以換取蘇聯方面對蔣介石的信任與支持。

而當時輸送中國的留學生到蘇聯留學實際上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意思,鮑羅廷在當時國民黨內部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而1925年3月,孫中山已經去世,親蘇的廖仲愷也被刺殺了,鮑羅廷急於在國民黨黨內尋找代理人,蔣介石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過為了控制蔣介石,鮑羅廷就想出了讓蔣介石的兒子到蘇聯留學,充當人質的想法。蔣介石當時也需要蘇聯方面的支持,所以就答應了。

蔣經國到了蘇聯,就加入了共青團,但是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後,蔣經國在蘇聯的處境就微妙了,他一度公開表示要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不過在蔣經國待在蘇聯的12年間,蔣經國先後三次要求回國,不過都被蘇聯方面拒絕了。

西安事變後,國共關係走向和解,中蘇關係也開始回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蔣經國在1937年回到了中國。


青年史學家


蔣經國曾經是我黨的人,這一點到今天已經盡人皆知,他就是在蘇聯留學期間入的黨。可是,他後來叛變了革命,又回到了他老子蔣介石那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蔣經國要去蘇聯留學,的確是受了我黨的影響,而蔣介石能默許他去蘇聯,則是因為蔣介石當時需要蘇聯的支持,那時候孫中山搞聯蘇聯共,中國跟蘇聯的關係遠遠好於跟美國的關係。

蔣經國少年時期,主要是在上海居住上學,他跟著他的後媽陳潔如居住,受到上海的大商人陳果夫的照顧,陳果夫家族後來成了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蔣介石在南邊籌辦黃埔軍校,很多采辦的事招生的事,都交給上海的陳果夫辦。據說蔣介石跟陳果夫是拜把子兄弟,也有人說蔣介石跟陳果夫的老爹是拜把子兄弟,未知真假。

由於蔣經國常年不在蔣介石身邊,蔣介石對他這個兒子的思想動態很難快速掌握。1925年,蔣經國由上海來到北京,此時蔣介石委託邵力子照顧蔣經國。由於國共合作以及和蘇聯的蜜月期還沒有結束,所以邵力子給年輕的蔣經國介紹了不少我黨的年輕人,蔣經國受他們影響很深。甚至於,邵力子還把蔣經國介紹給了李大釗。

孫中山蔣介石籌備和組建黃埔軍校,用李敖的話說,蘇聯出人,出錢,出槍。蘇聯派了教員,贊助了經費,贊助了武器。所以這時候蘇聯成了跟中國關係最密切的外國政府。

國共兩黨的年輕人都對蘇聯充滿了嚮往。蔣經國受到我黨年輕人的影響,也對蘇聯充滿嚮往。這時候,國共蘇三方,正合作在蘇聯搞中山大學,蘇聯成立中山大學以後,要國共雙發甄選年輕學生去蘇聯留學。作為中山大學第一屆學生。

蔣經國跟他的幾個朋友,大部分是我黨的人,決定想去中山大學留學。於是他向此時正在北京的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請求幫忙推薦。吳稚暉沒有阻止蔣經國,而且後來吳稚暉站在了蔣介石一邊支持蔣介石的清算。但是此時的吳稚暉還沒有那麼反動,畢竟是合作期間。

推薦人有了,但是蔣經國還要說服自己的父親同意才行,要不也沒錢去留學啊。1925夏天,蔣經國到黃埔去見蔣介石,商量去蘇聯留學的事。蔣介石一開始是不同意的,推說自己沒錢供他去蘇聯,畢竟此時蔣介石還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不敢明目張膽的搞錢。

蔣經國早就預料到讓蔣介石同意沒那麼容易,所以在去黃埔前,他繞道去了一次上海,見了自己二十歲的後媽陳潔如,想讓她幫忙說服蔣介石。陳潔如於是幫助蔣經國說服了蔣介石,據陳潔如回憶,在說服的過程中,蔣介石曾經罵蔣經國朽木不可雕也。

原來蔣介石拼命追求陳潔如,要休了原配毛氏,也就是蔣經國的老媽,後來蔣為了政治需求,又追求宋美齡,還誘騙陳潔如遠赴美國留學五年,真乃人渣也。

但是綜合考慮之後,蔣介石還是同意了,因為蔣介石此時還需要蘇聯的幫助。

蔣介石在1925年10月1日的日記曾經記載:“我再次提示經國。我決定允許他到俄國進修。”送兒子到莫斯科留學,符合蔣介石的政治和事業利益。

此時蔣介石搞黃埔軍校,背後全都是蘇聯的支持,這也是蔣介石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至於此時的老美,還沒把蔣介石放在眼裡。

況且,蘇聯這時候為了在中國佔得上風,在國際上跟英美等國家一直明爭暗鬥。如果蔣介石表現出親美的一面,必然會失去蘇聯對他的支持,他的政治資本也就沒有了。


西堤君


國家與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和蘇聯,無所謂誰好誰壞,能讓中國強大並崛起,就是“好朋友”。蔣經國之所以去蘇聯留學,這與當時中蘇關係是分不開的。


黃埔軍校與蘇聯

黃埔軍校之於近代中國,有著其重要歷史地位。黃埔軍校對於國民黨來說,更有其非凡的意義。正是有了黃埔軍校,才讓國民黨有了屬於自己的武裝,得以平定軍閥混戰的亂局。而要說到黃埔軍校,就不得不提蘇聯。

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向孫中山提出瞭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建議,其中特別提到了“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

1922年孫中山派廖仲愷為代表與蘇聯代表越飛再次舉行談判,最後達成所發表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中國當得俄國公民最摯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靠也。

1923年,孫中山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蔣介石擔任領隊。代表團主要考察蘇聯的軍事、政治和黨務。全面學習蘇聯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成為日後建立黃埔軍校和國軍的寶貴經驗。蔣介石也因訪問蘇聯代表團領隊的身份和經歷,為其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校長打下基礎。

1924年國民黨“一大”宣告了兩件事情:

  1. 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2. 黃埔軍校籌建開始

此後蘇聯又向中國派遣了大量軍事顧問,極大的幫助了黃埔軍校的初期將建設。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25年1蔣經國赴蘇聯留學,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不久加入蘇聯共產黨。

正所謂成也蘇聯,敗也蘇聯,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反共反蘇,此時遠在蘇聯的蔣經國被第一時間牽連,被蘇聯政府發配到西伯利亞當列兵,要知道此時的蔣經國才17歲!不過興許是命運的安排,正是在冷風呼嘯的西伯利亞,蔣經國收穫了陪伴其一生的愛情,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經濟危機前夜的美國自顧不暇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二十世紀初,蘇聯猶如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而資本主義國家卻陷入經濟衰退當中,其中以美國尤其嚴重。在1929年更是爆發了經濟危機,開始了大蕭條歲月。

這個時候的美國不但沒有精力操心大洋彼岸的中國如何如何,哪怕美國人自己也覺得生活毫無希望,並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人移民蘇聯的熱潮!就連美國人都看好蘇聯,當時的蔣介石決定讓兒子去蘇聯留學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瓦爾登的船伕




蔣經國(1910-1988),出生於浙江奉化,老子是蔣介石。

十五歲時,蔣經國開始留學。但,有意思的是,留學的國家並不是蔣介石後來依靠的美國,而是共產主義氛圍較濃的蘇聯,這是為什麼呢?

蔣經國留學時,國共正在合作,蔣介石還沒有搭上美國這條線



早年的蔣經國是個積極要求進步的青年,1925年就參加了五卅運動。

當時的國共兩黨並未撕破臉,彼時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大行其道,國共也處於蜜月期,甚至連黃埔軍校也是國共兩黨聯合辦學,整個中國和蘇聯的關係,也是非常好,蘇聯就像中國的老大哥。

至於當時和美國的關係,可以說很一般了。因為蔣介石和宋美齡還沒有成婚,美國的關係還沒有搭上。

如果說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留學的主要選擇是日本的話,1925年時的留學選擇主要是蘇聯了。

這是蔣經國留學蘇聯的原因之一。

蔣經國受到了吳稚暉的影響



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總有對其影響大的人,蔣經國也一樣,影響他的人叫吳稚暉。

吳稚暉是誰?是國民黨的元老,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吳稚暉推崇新文化,並且提倡勤工儉學。官二代的蔣經國,深受吳叔叔的影響,對新文化、新運動適應得比較快。

在吳稚暉的建議下,蔣經國去了蘇聯留學。其實,靠蔣家的實力,送蔣經國去美國求學,也是可以辦到的,關鍵是吳稚暉的推薦起了一定作用。

蔣經國個人傾向於共產主義,這也是導致蔣經國去蘇聯的原因之一



蔣介石雖然是國民黨,但長子蔣經國恰恰相反,對共產黨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認可,所以這就成了蔣經國去蘇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去了蘇聯後,蔣經國有了一個外國名字,叫尼古拉。在校期間,有一個關係最好的男同學,是共產黨,比他大六歲,這個同學就是“小平同志”,而同桌是個蒙古族,叫烏蘭夫,後來是我國開國上將。

在老師、同學和蘇聯氛圍影響下,蔣經國更加認可共產主義。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遠在蘇聯的蔣經國發表聲明,和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



不久後,蔣經國申請入黨,由於身份的特殊性,輾轉反則幾次,蔣經國才入了共產黨。1937年,蔣經國被所屬工廠黨委會開除黨籍,解除職務。

於是,不得已的蔣經國,回了故鄉。來到中國後,蔣經國加入了國民黨,開始和老爹蔣介石合作。



綜合來看,蔣經國早年去了蘇聯,是受形勢的影響,也是受了吳稚暉的影響,當然,他自己也有強烈的意願去蘇聯。


藍風破曉


蔣經國出國留學時只有十五歲,還只是個未成年人。去不去留學,去哪留學,都由不得他自己做主。至於為什麼去蘇聯留學,主要是根據當時國內的革命形勢決定的。

陳炯明和孫中山鬧掰後,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難到了永豐艦,國民革命陷入了低谷期。孫中山給遠在上海的蔣介石拍電報,希望他能速回廣州挽救革命。老蔣先生當時真不含糊,丟下自己投機倒把的生意就趕到了廣州。冒著炮火登船護衛四十多天,對孫中山忠心耿耿。從此便脫穎而出,得到了孫中山的信任。


陳炯明叛亂平息之後,蔣介石於當年十月榮升為東路討逆軍第二軍參謀長,完成了從邊緣角色到高級軍官的轉變。次年,又被任命成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成了軍方的高層人物,孫中山的核心圈人物之一。

這個時候,蘇聯人找到了國民黨,表示願意提供武器裝備和資金,幫助國民黨組建自己的軍隊。這件事引起孫中山的重視,於是決定派人去蘇聯考察軍事,學習蘇聯的革命經驗。而帶隊去考察的團長,就是軍界新秀蔣介石。

蔣介石率隊到達蘇聯後,得到蘇聯方面盛情接待的,參觀了農村、城市、部隊。在考察的末期,蔣介石對蘇聯提出了一個自己的建議。他認為:是不是可以繞開英、美、日等利益集團支持的華中和華南軍閥,直接就在外蒙古訓練革命軍,從外蒙方向進軍,攻打北京的北洋政府。應該說,蔣介石的這個方案是很有創意的想法,但是蘇聯人不幹。因為蘇聯當時已經把外蒙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了,是一個控制中國的前哨站,不願意讓國民黨的勢力進入外蒙古。蔣介石見蘇聯方面猶豫不決,便率團憤然回國。




儘管蔣介石的這次建議最後不了了之,但是他的表現卻得到了蘇聯高層的關注。考察團回國後,孫中山就創辦了黃埔軍校,由蔣介石擔任校長。不久之後,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代表鮑羅廷來到廣州。他這次來,除了共產國際代表這個身份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蘇聯駐廣州革命政府代表。說白了,就是蘇聯派到中國來的太上皇。

當時,鮑羅廷有兩個任務。一個是促進國共合作,二是督導中國的革命。他的地位,就有點像後來的司徒雷登。跟他搞好關係,就等於跟蘇聯搞好關係。跟蘇聯人搞好關係了,武器裝備和資金援助才會源源不斷的進來。手頭上有錢有槍,才能鎮得住場子。簡單點說,誰跟鮑羅廷的關係好,誰就能掌控國民黨。這個老外當時在國民黨內,幾乎就是僅次於孫中山的二號人物。


大概一年後,孫中山去世。不久後,國民黨左派的代表人物廖仲愷也遇刺身亡,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鮑羅廷在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之中選定了蔣介石作為扶持對象。至於為什麼選蔣介石,一是蔣介石對鮑羅廷很尊重,二是蔣介石確實懂一點軍事,而汪精衛和胡漢民完全不懂。



但是,被鮑羅廷選中是有代價的!就在孫中山去世後,蘇聯在莫斯科成立了紀念孫中山的莫斯科中山大學。鮑羅廷便決定,推薦一批國民黨高級幹部的子女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其中就有年紀最小的,年僅十五歲的蔣經國。這個時候急著讓國民黨高官送子女去蘇聯,明擺著就是要把這些高官子女扣做人質。

蔣介石為此非常困惑,他在日記裡也記敘過自己的心情,他也很猶豫,他不想讓蔣經國去蘇聯,但時間不等人。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的高官都在拍鮑羅廷的馬屁。他要是不積極,機會可能就要讓給別人了。於是,蔣介石想明白了,還是自己的前途最重要。便推薦了蔣經國去蘇聯留學,通過了蘇聯方面的考驗。

1925年10月19日,十五歲的蔣經國隨兩百多人的考察團一同去到的蘇聯。



當年年底,鮑羅廷就在公館裡向國民黨高層提議:由許崇智、汪精衛、蔣介石成立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等全權,由此,蔣介石便跳過諸多元老,一躍成為國民黨的三巨頭之一。

對於蔣介石來說,送蔣經國到蘇聯做人質是非常划算的。因為其後,鮑羅廷還利用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授意有雙重黨籍身份的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的中央大會投蔣介石的票,結果蔣介石的地位愈發的鞏固了。

對於蔣經國來說,他當時對蘇聯也是非常好奇的。擁有滿腔熱血的他,對革命非常向往。可惜好景不長,一年半後,蔣介石製造了四一二清黨事件。這次清黨,不光是清共產黨,連國民黨也一起清。蔣介石造的孽,自然要算到蔣經國的頭上了。好在蔣經國夠精明,及時的與蔣介石劃清了關係。蔣介石聽說蔣經國辱罵自己後,也表現的非常憤怒,大罵其不消,要跟他斷絕父子關係。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父子兩個演戲呢!否則,蔣經國的小命休矣。



不得不承認,蔣經國的演技是真的不錯。由於他在留學期間的激進表現,蘇聯當時還曾經一度打算讓他回國,參加國內的土地革命。這一計劃,立即遭到了中方的拒絕。蘇方擰不過中方,最後不得不聽從了中方代表的意見。蔣經國繼續留在蘇聯,又待了七年。一直到抗戰爆發前夕,才回到了祖國。

對於蔣經國的迴歸,老蔣的態度很搞笑。他先後在日記中寫道:此經國第一次電,發自海參崴者,餘心竊喜;今日經兒已由海參崴乘船回國,私心竊慰。他對兒子的思戀之心,溢於言表。

然而就在第二天,有人將蔣經國在蘇聯時寫的一篇文章《給母親的信》,全文呈給了蔣介石看。蔣介石閱後非常惱怒,在日記中寫道:教子不慎,自壞家風,可痛可悲,但我緯兒決不至此也。父子二人決心之心,溢於言表。



一週後,當蔣經國攜妻兒到達杭州時,蔣介石憤而不見,並表示不願即見。意思就是說,見還是要見的,只不過不想立刻見。用意是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尊嚴,敦促蔣經國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結果,蔣介石還是思子心切,只堅持一天。第二天就在澄廬與蔣經國會面了……

關於蔣經國留學蘇聯,可以總結四點:

第一,去不去蘇聯他自己沒有選擇權,他去蘇聯時只有十五歲歲,不是單純去就學,而是有使命的。(人質)

第二,當年蘇聯駐中國代表鮑羅廷,在中國很有影響力,孫中山先生去世後,鮑羅廷要在中國尋找新合作伙伴。蔣介石主動獻殷勤,蔣經國就是投名狀。

第三,蔣經國在蘇聯一呆就是十幾年,並娶了一個蘇聯姑娘。期間生活也很艱辛,幾次差點被蔣介石給坑死。迫於無奈,只得宣佈與之斷絕父子關係。

第四,不管是老蔣,還是小蔣。他們都是心繫祖國的中國人,在去世前還一再囑託,一定要儘快促進統一,維護民族完整。



Mer86


蔣經國1925年在上海浦東中學讀高一,因為從事學生運動被開除,蔣經國去哪裡讀書,實際上並不有自己決定。作為蔣介石的兒子和唯一合法繼承人,蔣經國只能去蘇聯留學。


一,1925年國內外形勢。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孫中山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留下的政治遺產,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三民主義理想,另一個就是穩定的革命根據地。

對於蔣介石,實際上手裡的籌碼並不多,蔣介石之前也到蘇聯考察,對蘇聯的社會制度各方面並不感冒,甚至曾勸過孫中山不要學蘇聯。

但是蔣介石除了依靠蘇聯,別無選擇。

1925年的蔣介石,只是廣東革命政府的普通議員,個人實力各方面遠不如汪精衛胡漢民孫科等人,如果此時蔣介石找英美日等過合作,他們肯定不理蔣介石。

直到1927年第一次北伐戰爭後,蔣介石牢牢控制江浙滬皖贛等地軍事行政,才有了和英美日合作的機會,這期間和宋美齡結婚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1925年,宋家肯定看不上蔣介石這個女婿。

所以,這時候蔣介石雖然不喜歡蘇聯,卻也要和蘇聯搞好關係,讓蘇聯給足自己援助,幫助自己在廣東建立個人勢力。



二,蔣經國的秘密使命。

蔣經國去蘇聯留學,不光是學習,最關鍵的是三個秘密使命

1,充當中蘇友好的使者。

孫中山遺囑希望國民黨與蘇聯“合力共作”,莫斯科中山大學應運而生。國民黨要員子女中有50人赴蘇留學,蔣經國是自己向蔣介石爭取來的。與他同去的還有法國留學來的鄧小平,馮玉祥女兒馮弗能,于右任的女兒於秀芝。


在親蘇派革命黨裡面,蔣經國分量最重,這決定了蘇聯對蔣介石的援助也最為到位,這有利於國民革命軍的勝利。

2,充當國民黨給蘇聯的人質。

蘇聯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不含沙俄時期),干預中國事務時間比較短,對中國各地方勢力的信任度不夠,此時蔣介石派出兒子去蘇聯求學,有利於爭取蘇聯最大限度的支持。

然而,這個人質並不能起到牽制蔣介石的作用。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一下子和蘇聯勢力決裂,蘇聯多麼努力的挽回都是無效。蔣經國這個不滿18歲的青年,不得不和親生父親決裂,即使如此,後來蔣經國還是被髮配到西伯利亞勞動改造,這一去就是12年。

3,表示向蘇聯學習的決心。

不得不說,青年時期的蔣經國,是真心向蘇聯學習的,在中山大學學期期間,和我當領袖鄧小平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三,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關係

可是對蔣介石來說並不是這樣,蔣介石不喜歡蘇聯,順帶這就不喜歡蔣經國了。就此,包括孔令侃在內的四大家族對蔣經國都有了很深的偏見,說他是“俄羅斯兒子”。

抗戰爆發後,蔣經國回到國內,一直得不到蔣介石信任。蔣經國除了那個俄羅斯老婆蔣方良,還找了一個江西情人章若亞。章若亞為蔣經國剩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蔣介石親自取名孝嚴,孝慈。

繞是如此,章若亞生完孩子沒多久,就被軍統特務毒殺。蔣經國都只敢獨自流淚,因為他面對的是沒有父子感情的蔣介石!

以傳統的父子關係來看,蔣經國絕對是最會做“太子”的那一個,從1927年被父親拋棄,到1942年愛人被毒殺,再到1975年繼承蔣介石位置。近50年到隱忍,近50年到默默培育自己班底,中國歷史上,還有更厲害的太子嗎?


歷史知事


很多不為人知的是,黃埔軍校當時建校很困難,是蘇聯人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提供了武器等等,這就是為何周恩來能來當中將主任的原因,否則為何讓你們的人當這麼重要的職位?

還有廣為人知的張靈甫的74師,之前很多時候是裝備蘇械的。是的,你沒看錯,這支王牌軍裝備了大量蘇聯的武器,可想而知蘇聯的輸血。所以我覺得蔣經國去蘇聯有點作質子點意思,而且老蔣是兩條腿走路,蔣經國去了蘇聯,但是蔣緯國是德國留的學,這是兩面押寶的意思?開個玩笑。

另外,過去關於蔣經國留學莫斯科的記述,從未提到他與馮弗能的短暫婚姻。根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前身為克格勃)在1996年將蘇共中央秘密檔案局檔案解密的內容,有關蔣經國留學蘇聯時期的短暫婚姻真相終於曝光。從此以後,他們當年的同學也陸續開禁,片片斷斷回憶他們當年的羅曼史,不過老蔣似乎不太喜歡他這個蘇聯兒媳婦。


李三萬的三萬裡


當時正統的中央政府在北京,也就是後來我們稱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得到國際上承認的政府,它才同美國等西方列強有外交關係。而同時期的國民黨只是在廣州建立的非法政府,沒有國家承認,到美國留學也不是你想去就去的,再說當時也不是為了讀博士,拿學位,純粹為了革命理論,革命信仰去學習,學習蘇聯革命成功的經驗。國民黨要發展,要建立自己的武裝,必須尋求外援,看上了蘇聯。蘇聯是個社會主義國家,面對來自東西方列強的壓力也很大,一方面搞“國際共運”,瓦解列強內部,另一方在中國尋求代理,牽制來自日本的咄咄進逼,也看上了國民黨,雙方一拍即合。

你要問為什麼不扶持共產黨?那時的共產黨就是蘇聯遠東共運的一個支部,可惜當時全國共產黨員統統加在一起也不到一千人,來不及啊。這就有了孫中山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蘇聯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建黃埔軍校,蘇聯從資金,武器到軍事教員全力支援。孫中山逝世後,蘇聯在莫斯科建了中山大學,是為了培養中國的革命力量,或者理解成親蘇分子也可以,不僅蔣介石派去了,國民黨許多大佬都派去了。現在總說蘇聯當時就想把蔣經國當人質,那是寫文章的人古書看多了,當時不會考慮的那麼多,就是去學習,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從而來指導中國革命實踐。

要說一下,當時的蔣介石還不是反共分子,那時國共合作的很好,後來變了是後來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