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戰鬥機發現自己被導彈鎖定了,能不能發射一枚導彈去攔截?

雪中血BL


這樣的說法類似於主動防禦,但是目前對於戰鬥機來說還沒有相對成熟的主動防禦系統。就目前的戰鬥機技術發展和導彈技術發展,目前還不能很好的解決戰鬥機被鎖定後採取主動防禦攔截。


F-35A發射AIM-120中程空空導彈

對於現代空空或者地空導彈而言,其機動性和導引頭性能,直接決定了戰機的逃脫概率。可是美國最近30年空戰調查,幾乎90%的戰機被鎖定後都是被紅外導彈所擊落的。而這樣的調查也是根據最近30年的空戰並沒有出現大規模對稱的空戰場面。很多都是來自於具有壓倒性的不對稱作戰,這也說明了空戰中紅外導彈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說明想要戰鬥機逃脫紅外導彈的鎖定。
地空導彈


當戰機發射導彈時,就意味著火控雷達已經鎖定了目標,並且把目標的飛行基本數據全部傳輸給導彈計算機,導彈在發射下落過程中啟動發動機飛向目標,到達一定距離內啟動導引頭。無論是現代主動雷達導引頭或者紅外導引頭,一旦鎖定了目標戰鬥機,其逃脫概率基本只有不到10%。
沙特F-15SE戰機被擊落畫面

也就是說可能只有不到10%的戰鬥機可能逃脫被導彈鎖定的可能,而其餘的情況基本上是被擊落。在這樣的情況下,請問會有幾個飛行員這時候不選擇逃命呢?哪有那個時間去主動攔截!就是採取主動攔截,發射導彈,也需要戰鬥機安裝後視雷達的主動控制系統。


F-22發射紅外干擾彈

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幾乎就沒有安裝後視雷達的,只有俄羅斯實驗的蘇-47“金雕”戰鬥機計劃在尾椎安裝過,再有就是蘇-57戰鬥機也在後側計劃安裝小型雷達,可是後來就沒有音訊。可是這些都是沒有實用的計劃,並不能代表現代戰鬥機的空戰。因此主流戰鬥機根本就不具備主動攔截能力,那麼發射的導彈幾乎很難有主動攔截能力。


對於那些擁有越肩發射能力的戰鬥機和導彈而言,其主要是針對戰鬥機近距空戰而言。這是利用更加先進的紅外格鬥導引擁有更寬的捕獲目標的視角能力,和戰鬥機飛行配備的頭盔瞄準具配合使用,來可能達到的效果。可是這對於導彈而言,幾乎沒有效果。當飛行員能做到這樣的操作時,也基本意味著導彈已經擊中了戰鬥機。

所以,對於現代空戰而言,利用自身攜帶的導彈去攔截來襲導彈基本是不成立的。畢竟一旦戰機被鎖定,就意味著被擊落。在近距離格鬥中,留給飛行員的反應幾乎只有逃命的時間。就是飛機擁有這樣的主動攔截能力,飛行員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應對,快點逃命是真事,別玩高難度了!


淡然小司


想法很好,但實現起來很難。

目前對於來襲導彈其實還是在使用干擾彈進行防禦。

對於戰機上攜帶的導彈則很難對來襲導彈構成威脅。

先說導彈,

一架戰機上往往會攜帶數枚甚至是極美導彈。但每種不同的導彈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用途。例如紅外製導導彈主要是用來在目視距離空戰格鬥中使用。

這種類型的導彈帶有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以拍攝和識別飛機的紅外線目標進行制導和攻擊。

目前最優良的紅外製導導彈是AIM-9X Block 3,最大飛行距離21公里,飛行速度2.5馬赫,可以攻擊3馬赫以下的目標。


然而對於射向自身的目標來說,即便這枚導彈可以做出40G的過載,也很難鎖定並攻擊來襲導彈。


同時,飛機的紅外特徵和導彈的紅外特徵並不一樣。如果要真的弄一個識別導彈紅外特徵的防禦性導彈則額外的增加了飛機的負載。


這裡會有人提到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

目前的坦克主動防禦系統的確是可以擊毀來襲的飛彈。但坦克和飛機不同的是,坦克自身往往相對於靜止,而且對於防禦系統來說僅僅需要防禦坦克是的周邊即可。


對於飛機,則需要進行上下左右360度的防禦,那麼安裝在坦克上的一組防禦彈至少需要在飛機上安裝4組。並且由於飛機高速機動運動,來襲導彈的軌跡彎度都決定了防禦彈很難有效的射出並擊毀來襲導彈。


而對於遠程來襲的中遠程導彈來說,飛機上面的傳感器也僅僅能夠通過紅外和紫外線信號進行特徵判定,在發現導彈來襲的過程中,戰機採用的最有效(其實也沒什麼用)的方法是改變航跡進行規避。

而對於來襲導彈的雷達鎖定、傳輸作戰諸元等操作也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只能按照作戰手冊的指導來做出相應的機動進行規避,剩下的事情只能靠上帝決定了。

而且目前來說,隨診很多低特徵火箭燃料的使用,目前戰機上的傳感器並不靠譜了,對於中程遠程的空空導彈往往抵近戰機的作戰區域的時候火箭燃料早就燒光了,這時也並不會產生導彈預警。戰機往往就不明不白的被擊中了。例如上圖,根本看不見導彈的航跡一架戰機就被擊毀了,這就是中程導彈的攻擊。


所以探測又探測不到、鎖定又鎖定不了的攻擊往往才是戰機真正難以防守的致命一擊。


軍武數據庫


這個想法也是目前美國人想試圖實現的理念,但是尚停留於構想中,還沒有實現的目標,這個理念實際上就與坦克的主動防禦技術相差不多,但是以目前技術條件上還無法這個能力,難題依然還是太大了!

現代戰機如果受到導彈攻擊的話,那麼選擇實際上只有兩個,一是,進行機動規避,甩掉導彈,另一個,進行電子干擾,通過欺騙的方式讓導彈飛向錯誤的目標,從而保證自己不被擊中。

目前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還沒有第3種方法。世界上也沒有解決這個技術問題,以導彈對導彈的方式是一種理念,實際上根本做不到,還存在著許多難點和技術問題,實際上還僅僅是一個可能性方案,並不是一個實用的東西。


浴火


題主說的是類似於我國兵器工業公司開發的坦克裝甲車用GL5主動防禦系統?使用攔截彈近距離直接命中或者使用彈幕將來襲導彈摧毀?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戰鬥機無法裝備主動攔截系統,所以不能用導彈攔截導彈,而即使裝上了其實也沒有什麼用,因為根本攔截不了空空或者地對空導彈。但是不能否認這就是六代機的發展方向,不過要依賴於未來定向能和激光武器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為什麼說戰鬥機裝主動攔截系統沒有用?

第一、目前類似於坦克的主動攔截系統普遍都只能攔截亞音速的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而目前的防空導彈最低也是一倍音速,空空導彈沒有三四倍音速都不好意思出門,以現有的小型主動防禦技術根本無法有效攔截。

第二、主動攔截系統攔截距離普遍太短,不管是直接命中還是製造彈幕,爆炸都發生在幾十米甚至幾米的距離之內,皮糙肉厚的坦克當然不怕這些爆炸破片,但是金貴的戰鬥機就不一樣了,這些彈片最後很可能將自己打下來,誰會去裝一個自殺系統呢?


為什麼說主動防禦系統是未來趨勢?

目前戰鬥機唯一可以稱得上主動防禦系統的其實就是干擾彈,說白了就是些高熱能的鋁熱條,對付普通紅外製導導彈還有些用,但是遇上裝備紅外凝視導引頭或者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那也基本上歇菜,也就是說現在的戰鬥機基本上就是比誰眼睛看的遠,導彈打的遠,雷達反射面小,但只要被導彈鎖定了,如果你不是米25那種變態貨,都是隻能等死,所以發展主動防禦系統是未來趨勢。



什麼樣的技術可以運用到戰鬥機主動攔截系統中去?

因為戰鬥機的體量有限,寸土寸金,所以不太可能另外裝備一套過於複雜和重量太大的系統,因此結合現有系統和未來趨勢下面兩種技術最可能被用作戰鬥機主動防禦系統。

第一、微波脈衝武器,使用戰鬥機上本身功率就很大的相控陣雷達進行定向雷達波照射,在較遠距離摧毀來襲導彈,這樣的做的好處是物盡其用,不需要另外加裝其他武器,也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和氣動佈局,難點是要達到摧毀導彈的功率和能量強度,目前看來技術難度還很大。



第二、激光定向能武器,隨著激光武器的小型化,未來六代戰鬥機肯定會裝備這類武器,而激光速度極快,幾乎可以做到發現即摧毀,沒有時間間隔,遠距離攔截導彈的首選,不過面對速度在三馬赫以上的空空導彈,如何鎖定並準確命中,如何保證激光在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內能量不衰減,這都是研究並改進的方向。

不管怎麼說,雖然存在許多不可逾越的技術難點,但是主動防禦系統是戰鬥機的未來趨勢,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幻想,在一百年前飛機剛誕生的時候,有誰會想到導彈和雷達居然會成為戰鬥機的標配呢?所以千萬別低估人類的想象力和潛能!


軍史吐槽君


想法很好,其實不易,

飛機前飛,導彈追尾,一般導彈是追紅外線或什麼,導彈對導彈,對準很難,

早年《王中王》電影中,一戰飛機,朝後面敵機扔魚網,其實這魚網有時比導彈好使,

導彈遇到兜頭飛來的拖累物會被纏住,被風拖曳變慢,失速,耗盡燃料,墜落,

飛機向尾後發射拖拽傘,可以比較容易的兜頭蓋住導彈,讓導彈矇頭帶著阻力巨大的拖拽傘飛行,快速拖累導彈墜毀。


AUTUYT


李博學???。。。。。,,,。?!!??。。,,。???????。。


天翼用戶7104869880485


不是所有的導彈都能當攔截彈,而且戰機導彈是向前發,被鎖定導彈在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