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你的脑袋三斤半

古时候,有个名叫施仁榜的,虽然自幼读了十几年书,但肚内文墨不多。开始他还只是在地方上当一个小官。后来不知怎的,终于混到朝中,当了一名文官。

一日,这施大人一伙,游游荡荡来到了千音镇。这镇上有一个知名的袁老先生,学问不浅。他在镇上办了一个《千音学馆》,教出了不小高才门生。

这施仁榜一伙得知,也前去听讲。只见袁老先生弓背坐在靠墙正中的方案后,把硬木教码往桌上“啪”地一砸,大声说:“弟子们听着,今天考试对联,如果当场能口对佳句的,十天之内免扫馆房;当场对不出,回家去一思再思三思而笔对佳句的,三天内免扫馆房;三思而笔对欠佳的,罚扫馆舍三日;笔对不恰题的,罚扫馆房十日,加罚扫便房三次。”

馆房内顿时鸦雀无声。

袁老先生容光焕发,接着出了个七言对:“池中荷叶鱼儿伞。”

片刻,一个学生站起身来:“先生,容对,‘梁上蛛丝燕子帘’。”

赵先生听了,连说:“好啊!好啊!真是后生可畏哟!”

接着又出七言:“风吹马尾千条线”。

却说这施仁榜在旁看得分分明明,听得清清楚楚。心想:“这个灾老头,竟有如此两下,若是他的学生一出来,朝中那还有我兄弟等人立足之地。赶紧向同来的三个随从使了个眼色。三个随从“呼”地窜到了袁先生桌案前,摆开了架势。施仁榜指着袁先生的鼻子,口喷白沫,骂道:“想不到你这个臭儒生,不务农事,竟敢这样招摇撞骗,贻误人家子弟。我问你,这风吹马尾千条线,就不多一条,不少一条吗?”袁先生笑笑说:“在上说对了,谁也没有数过马尾巴毛的根数,这是个虚数,若要说实的嘛,我也有实的哩……”这施仁榜暗想,哼!只要你开口,何愁抓不住你的辫子呢!便说:“快快说来,若有半点虚的,老子也容不了你!”袁老先生不慌不忙地说:“施大人呀,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现在我给你出个上联:‘你的脑袋三斤半’。”这施仁榜奸笑了一声,说:“哼!我的脑袋长在我的脖子上,你怎么胡言乱语的,难道不多一两,不少一两么?”袁先生说话象剁砧板:“嗯喃,一钱也不多,一钱也不少。我袁某向来务实,不信就割下来当众过秤。弟子们,赶快给我送来一把快刀子,另找一杆不大不小的秤来……”这施仁榜一心只想害别人,却万万有想到要割自己的脖子,一看来势不对,他只好双手护着脑袋,拔腿就跑。三个帮凶,也跟着灰溜溜地逃走了。

亲爱的朋友们,文章到此结束啦,如果您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哦,或者也可以把您今天看到的内容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小编在此感谢大家了,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