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胃痛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得了胃癌?

fabio78629874


對於小病小痛也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樣才能避免嚴重的疾病出現。那麼我們的胃就是五臟六腑的健康之源,發現胃病要及時治療,不能一拖再拖。胃的保養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如果你飯後出現胃痛,那也可能你的胃出現了問題,偶爾一兩次 的話是可能你吃的東西有問題或是吃得太飽的原故。如果經常出現飯後胃痛那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行了。

總是在飯後胃痛,是不是得了胃癌呢?這個可不是隨便就能斷定的,胃病的輕重從飯後的幾種狀況表現,說明腸胃病是不輕了。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吃飽後總感覺噁心

經過醫學專家的證實,幽門竇部是容易患胃癌的部位,如果你感到噁心是因為幽門梗阻,而引起胃擴張嘔吐,並且嘔吐物多為在胃內停留過久的隔宿食,所以嘔吐物為腐敗酸臭味。這就引起食後膨脹感,輕度噁心、反胃等

第二、飯後不停的打嗝

其實打嗝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喝湯過多或吃得太飽也是會打嗝的現象。如果是由胃病引起的打嗝就有所不同,如果是胃癌引起的打嗝,那可要注意,它會有長達幾個小時。經常出現這種狀況你最好是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了。

第三、肚子總有很飽的感覺

我們就是吃了很少的食物也是感到肚子有漲感,而且感覺有反覆性,我們也是很容易跟消化不良混淆,但是你也要留意,如果情況不對也要就醫檢查。

第四、看大便

通過大便的顏色來判斷胃病的情況,通常來講,如果一個人,長期出現黑便,可能提示腫瘤已經發生,胃癌也是如此。胃癌會導致消化道或者小腸出血,由於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就會使患者糞便呈現黑色。

以上幾種情況是跟你的胃病輕重有關,但還是不能就斷定有胃癌,胃癌患者,都是胃鏡篩查出來的。如果你的生活沒有規律、飲食毫無鉅製、壓力無處排解,也是容易患上胃病,所以在飯後觀察,生活規律觀察,也是能知道你胃病的輕重。

而預防胃病的方法也是不少,你在平時一定要注意,比如,吃飯要慢吃:細嚼慢嚥、要補充維生素A、多喝一些暖胃養胃的茶,不要抽菸少喝酒、不熬夜、不要吃冷的食物等等。

胃好,身體才好,生活才過得安逸,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能幫助胃的健康的。


許飛揚說茶葉


單憑藉一條症狀是無法診斷疾病的。

”飯後胃痛”也就是餐後上腹部疼痛,如果僅間隔很長時間出現的一兩次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如果是近期的規律的出現(多在餐後1小時內開始,經過1-2小時後慢慢自行緩解,直到下一次進餐後再次出現),則是是胃潰瘍的典型臨床表現了。

而胃癌在早期一般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即便有症狀也是與其他胃部疾病或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症狀類似,並無他特異性;當胃癌組織不斷生長到較大後可以出現明顯症狀亦或是癌組織侵犯了神經、血管可能引起疼痛、出血等症狀,但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症狀則說明胃癌已經發展到進展期,這個時期治療起來就比較棘手了。


當然,如果上腹部的疼痛不成規律性,除了胃部疾病以外,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發作時間點也可能正好落在餐後(如消化系統的其他疾病: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急性胰腺炎、腸痙攣等;如血管病變:腹主動脈瘤、脾梗塞、腎梗塞等;甚至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能引起。)

所以,要明確原因,考慮胃部疾病可能性大,建議可在正規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專科醫師根據詳細的病史詢問及查體,結合電子胃鏡明確診斷;同時應當注意排除是否由於其他疾病引起。


溫馨提示:由於未能面診,無法準確採集病史、查體及相關輔助檢查支持,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診療意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小醫生陳鵬


飯後胃痛是怎麼回事?飯後胃癌,也就是吃了東西后胃部疼痛,這最大的可能是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建議找消化內科醫生就診,考慮用些抑酸和保護胃粘膜的胃藥,如果長時間存在,要考慮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還要考慮幽門螺桿菌檢測,如果陽性,加上有症狀,要考慮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是不是得了胃癌?這個不好確切的地說,只能說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得綜合年齡、之前的胃病史、腫瘤家族史、症狀持續時間等來分析。上面說了,很大的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之類的胃病,這當然是良性疾病,但胃的惡性潰瘍也可能會有差不多的症狀,因為胃痛症狀並不是某個胃病獨有的,沒有特異性,良性胃病會有,惡性胃腫瘤也可能會有這個症狀,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比如中年以上,症狀持續時間較長,要特別重視,要儘早考慮胃鏡檢查明確診斷。


是不是胃癌,不能靠症狀來判斷,不要心存僥倖,該檢查的要儘早檢查,拖來拖去,早期的拖成了晚期,即便是胃潰瘍也要儘早確診後,早干預,並注意監控複查隨訪。其實,不只是胃癌,其他癌症也一樣,不只總想著靠症狀來判斷是不是得了這種癌症,如果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會綜合分析,安排必要的檢查,不要只想著對症用藥緩解一下症狀了事,對於持續存在的症狀,要特別去排查癌症可能。


腫瘤專科醫生


飯後胃痛的疾病有很多,而且早期胃癌病情隱匿,很難說靠某一症狀就可以診斷胃癌。

飯後胃疼有時也並不是真的在胃痛,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也有可能。

像我們常見的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都可以在飯後發生類似於胃痛的疼痛,這主要是由於急性膽囊炎的誘因是進食油膩性食物會引發症狀,而急性胰腺炎的誘因是暴飲暴食和飲酒,所以說不要單從某一症狀來診斷疾病。

飯後胃痛的典型疾病就是胃潰瘍,因為在進食後,食物會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來消化食物,但是這些胃酸也會對胃粘膜造成直接的傷害,引起胃部的燒灼性疼痛。疼痛大多發生在進食後的半小時-1小時。胃潰瘍在年輕人身上不多見,主要好發於中老年人群。

對於胃潰瘍引起的飯後疼痛,可以服用抑酸藥物奧美拉唑,雷貝拉唑來進行對症治療,但是胃潰瘍只要明確診斷,就要進行正規的治療,絕不是服用抑酸藥物這麼簡單了。

但是,診斷胃潰瘍的依據也並不是飯後疼痛,而是要靠胃鏡來進行確診,其實不單單是胃潰瘍,胃部的大部分疾病都是需要胃鏡來進行診斷的,這其中就包括有胃癌。

因為早期胃癌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有時和胃炎的臨床表現相似,所以很難進行及時的診斷。

胃鏡是篩查早期胃癌最有利的檢查手段,所以懷疑自己有胃癌,可以去做胃鏡來進行確診。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飯後胃痛是怎麼回事?

首先,你能確定是胃痛嗎?

我在急診經常接診自稱為飯後胃痛的患者,雖然大部分都確實是胃痛,但依舊有很多病人根本不是胃的問題,而是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等。

所以,當患者對我說自己是飯後胃痛的時候,我都只是聽聽而已。

當然,飯後胃痛的確常常發生,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急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急性胃擴張。

題外話,我見過一列飯後胃痛,實際上是急性胃扭轉的年輕女性病人。

其次,確定是胃痛的話,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還是偶爾發生,有什麼樣的規律呢?

如果只是曾經發生過一次,那麼自當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如果是常常發生,甚至伴有消瘦、嘔吐、黑便等症狀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即使就醫。

因為不瞭解患者的具體病史、症狀,不能進行體格檢查,所以只能泛泛而談。

但是,有幾點可以確定便是:

1、是不是胃癌時需要通過電子胃鏡、腫瘤指標、病理活檢等檢查來確定的。

2、任何年紀的患者都有可能罹患胃癌。

3、無需杯弓蛇影,但也不能粗心大意。有症狀就要正規及時治療,不要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絕症。


最後一支多巴胺


這個沒有直接的關係。偶爾的飯後胃痛多是功能性改變,與進食量大或者不適合的食物有關係。但是如果是經常性的餐後胃痛,很有可能是胃潰瘍導致的。

胃潰瘍疼痛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別:胃潰瘍疼痛與胃酸刺激有關,臨床上疼痛與飲食之間具有典型規律。胃潰瘍疼痛一般多發生在餐後半小時,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後重覆上述規律。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後2-3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完全緩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空腹痛夜間痛。

如果經常性或者反覆性胃痛,建議行胃鏡檢查,可以瞭解食管,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情況,是否有明顯的潰瘍病灶或者糜爛的黏膜炎症表現,同時還可以瞭解有無佔位性病變,並且對潰瘍處或者佔位病變取活檢,明確是良性潰瘍還是惡性潰瘍,也就是明確疾病的性質。

胃癌一般很少導致疼痛,尤其是中早期。如果疼痛是胃癌導致的,那麼病變多是中晚期,可能患者所感受或者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僅僅是疼痛,多數會有伴隨症狀,比如黑便,上腹飽脹,嘔吐,明顯的消瘦甚至上腹部可以觸及明顯的腫塊。

當然,最直接有效的鑑別手段就是行胃鏡檢查,通過鏡下表現和活檢結果就可以明確疾病性質。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胃腸疾病預防治療知識】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不一定是,做個胃鏡檢查就知道了。


胃兜Dr消化先生


您好,如果飯後胃部疼痛考慮有胃潰瘍可能,建議你首先排除幽門桿菌感染,沒有感染的話,可服用1.奧美拉唑,飯前半個小時,一天一次一次一粒 2.鋁碳酸鎂咀嚼片飯後一個小時,一天三次一次兩粒3.莫沙必利一天三次一次一粒飯前服用。保護胃黏膜,清淡易消化飲食,如果疼痛症狀久治不愈,不見好轉需要行胃鏡檢查。


胃的那些事兒


飯後胃痛 西醫建議用西藥 我不反對 有的人正氣還很充實 (即沒有掉肉)這還差不多 可能還抵抗的一段時間 如果象李詠一樣。(死於胃癌)臉上無肉 身上皮包骨了 吃西藥治療胃病就要小心治出來個胃癌了 中醫治療方法就是養胃 修復受損的胃面。讓其與皮膚外面的濃胞一樣 消失恢復。


健康希望使者


不一定的,飯後痛多是胃糜爛或潰瘍引起的痛,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做胃鏡病理檢查,治療最好選用中草藥調理,療程短見效快,三到五付緩解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