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在退休後的待遇差別大嗎?

哲愛豔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按照題目所說的條件,二者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差別會比較大。

假如大力和二力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大力喜歡自由自己單幹,二力沒啥想法進廠當了工人。

兄弟兩個同時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大力按照60%的社平工資基數繳費,每月交1000元;二力投保由單位代扣代繳,每月也是扣1000元。15年之後,兄弟二人同時退休,那麼二人的退休養老金會差別多少呢?

(一)大力的養老金。

大力個人投保15年共繳費18萬元,個人投保係數是0.6,則基本養老金=8333×(1+0.6)÷2×15%=1000元/月。

大力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6%,累計金額為111725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111725÷139=804元/月。

上述兩項合計為1804元/月。簡單計算回本時間為180000÷1804≈99個月(8年)。

(二)二力的養老金。

二力投保15年個人負擔18萬元(企業負擔45萬元),個人投保係數1.5,則基本養老金=8333×(1+1.5)÷2×15%=1562元/月.

二力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6%,累計金額為279312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279312÷139=2009元/月。

上述兩項合計為3571元/月。簡單計算回本時間為(180000+450000)÷3571≈176個月(15年)。

由此可見,二人養老金待遇相差近一倍,而投入和收益比較的話,大力回本的時間只有二力的一半左右。換句話說,等退休15年二力拿回本錢時,大力已經淨賺一倍了。

總之,雖然企業職工個人負擔8%,但是單位繳納的20%也必須由職工掙出來,也得算在職工頭上,所以這個案例還是體現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

備註:以上計算模型中,假設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6%,且沒有考慮養老金增長的實際情況。


顏開財經


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在退休後的待遇差別大嗎?

首先,如果同樣是繳納15年社保,兩者的退休地相同、歷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完全相同,那麼在企業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養老保險,兩者在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是完全相同的。

其次,雖然從前面看到領到的養老金相同,但是。我們要注意繳費時的費用。

還是舉個例子吧:

如果甲、乙兩人為男性,同樣支付了1000元/月的養老保險費用,繳費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為5000元,那麼,在企業繳費的甲的繳費基數為1000/8%=12500元,也就是按社會平均工資的250%繳費的,本月的繳費係數為2.5,這1000元完全進入個人賬戶;

而如果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的乙,那麼他的繳費基數為1000/20%=5000元,也就是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同,即按社會平均工資的100%繳費,本月繳費係數為1,這1000元中僅為400元進入個人賬戶。

如果15年裡所有月份的繳費係數均為前述標準,那麼,15年裡,甲的個人賬戶為乙的個人賬戶的2.5倍,我們假設甲的為50000元,那麼乙的為20000元。

我們計算一下養老金:

企業工作人員:甲的養老金=5000(1+2.5)/1*15*1%+50000/139=1672.71元/月

靈活就業人員:乙的養老金=5000(1+1)/1*15*1%+20000/139=893.88元/月

看到了麼?花同樣的錢繳納了的養老保險,兩者的養老金相差了將近一倍。反過來說,如果希望得到同樣的養老金,那麼靈活就業人員在繳費時要比企業工作人員多的多。


老王觀職場


匿名用戶:咱們先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你只問了“同樣繳納15年社保”,我覺得繳費年限是一樣的同為15年,但繳費檔次不一樣,記入參保人個人賬戶的是不可能一樣的。

一是參保繳費。我是這樣認為的: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雖繳費年限能一樣,但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的錢很難一樣。所以,讓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兩個人領取分毫的養老金是很難的事情,僅憑同樣參保年限15年分哪個高哪個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我這樣說的理由是:一是從參保繳費上看。 甲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在正常情況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是按職工工資的28%繳納的,單位按職工工資的20%繳納記入統籌賬戶,職工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記入個人賬戶;當你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時,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28%為你繳費,單位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20%繳費,記入統籌賬戶,職工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當你月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00%時,單位就會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20%為你繳費,你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

乙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其中的3/5記入統籌賬戶,2/5計入你個人賬戶。為規範參保人繳費,社保局每年公佈繳費檔次和繳費額度供參保人選擇繳費。見我縣社保局2018年繳費通知。


你說這甲乙二人參保繳費15年,且記入個人賬戶的錢一模一樣是多難啊!

二是從退休時如何確定養老金的政策上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員退休時按月領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記入個人賬戶金額、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見養老金計算公式:


注:圖中識同工齡應為視同繳費年限。

從養老金計算工式中不難著出,以不同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5年,到退休時確定養老金中基礎養老金部分中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是一樣的,但會因繳費高低導至指數不同,因繳費額度不同記入個賬戶的金額也不同,所以他們退休時確定的養老金是不同的。比如在職職工的工資是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他按這個繳費基數繳費(假設年地平工資為60000元),300%就是180000元,他個人的8%就是12400元記入個人賬戶);而以個人名義按100%為基數的20%繳費,繳費12000元,記入個人賬戶4800元。你說他倆能領一樣的養老金嗎?這就是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多交多得、長交多得原則的具體體現。

以上就是我說的甲乙兩個人,甲是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乙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只要這兩個人在一個參保統籌區(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倆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理由。

下面說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與職工共同按職工月工資的8%按月繳費,職工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時,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8%按月繳費。這8%的繳費由職工供職單位負擔3/4記入統籌賬戶,個人負擔1/4記入個人賬戶。醫保局根據參保人的年齡將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按月打在參保人的社保卡上,供持卡人到醫院門診和藥店使用。具體是:45週歲(含)以下的按2.8%、45週歲以上的按3.2%、退休人員按上年月養老金的3.6%。

以個人名義(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是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4.5%繳費全部記入統籌賬戶,不設立個人賬戶,醫保局也不按月給參保人社保卡上打錢。如果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8%繳費,3/4記入統籌賬戶,1/4記入個人賬戶。醫保局根據參保人的年齡將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按月打在參保人的社保卡上,供持卡人到醫院門診和藥店使用。具體是:45週歲(含)以下的按2.8%、45週歲以上的按3.2%、退休人員按上年月養老金的3.6%。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到退休年齡時,繳費需達到25年,就不必再繳費,終身享受醫保待遇了,否則必須繼續繳費,待交夠規定年限,才可不必再繳費,終身享受醫保待遇。

我們這裡是無論以什麼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退休後住院報銷與所有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是一個標準。



我愛我家214230147


得看你就職單位,工資收入情況。效益差的企業,按0.6檔交15年。個人靈活就業交15年,按0.6檔交。這麼算下來養老金有差別,單位交的領的養老金高。主要在個人帳戶養老金那部分。還有,因為個人交的養老保險費比單位交的高很多。個人交的60%進入了社會統籌帳戶,單位交的話,是單位拿出個人平均月工資20%進入社會統籌帳戶。肯定有單位交更划算。

如果單位按0.6檔交,個人按1.0檔交。同樣15年,肯定個人交養老保險金的退休金高於單位交的。

一般情況下,單位好的企業,養老保險繳費都是1.0至3.0,個人交的是0.6至1.0。肯定15年養老金就是單位交的更高了。

我們單位有位女工人,工齡短,超過15年了。她50歲退休有3000多元。就是因為在職時,繳費係數3.0(個人繳8%),單位幫交了20%。如果她個人繳,估計是繳1.0,養老金只能拿1600到2000左右。

建議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上,可以看見相關政策。


許你安然023


首先肯定的說兩種情況下退休後待遇有差別是個大概率事件。

影響養老保險待遇的因素很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實際繳費、性別、平均壽命、平均工資等等等等,就是在同一單位、同時參工、相同性別、相同崗位、相同身份性質、相同出生年月,同時以相同職級退休,退休後待遇都有可能不同,比如說職級晉升有先後之別,導致其有些年份繳費基數的不同。

所以不能單單依據某一方面比如你說的15年的時長來作比較,搞清楚我們繳費構成和流向,相對來說就理解起來就比較的簡單一些(不一定還是能全懂),極端特殊的情況不說,我們說一說一般情況下的繳費,現在有一口水缸叫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還有兩隻叫做個人賬戶的水桶,一隻是大狗🐶的,另一隻是二狗🐶的,水缸是他兄弟倆公用的。

大🐶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其中的3/5倒入水缸,2/5倒入大🐶的水桶。

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在正常情況下,單位按二狗工資的20%繳納倒入水缸,二🐶個人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倒入二🐶的水桶。

這樣說可能還是不夠清晰明瞭,我們再說具體一點,假定大🐶、二🐶每個月個人都繳費1000元。

對於大🐶:

1000*(3/5)=600元倒入水缸;

1000*(2/5)=400元倒入水桶。

對於二🐶:

1000元倒入水桶;

1000*(20/8)=2500元(單位繳)倒入水缸。

兩個比較起來誰的桶裝得多,誰對水缸貢獻大一目瞭然了吧。

再次強調,影響養老待遇的因素非常非常多,不能簡單的從一方面就分出高下多少。


騎蝸牛暢遊天下


樓主您好,同樣繳納15年的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退休後差別待遇大嗎?實際上這個繳納15年的社保,這樣一個單獨的條件不能夠決定自己在退休以後獲得一個什麼樣的待遇,所以說繳納社保它是很多條件來決定的,比方說你的這個繳費年限,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還有就是你這麼多年以來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和你退休之前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些諸多條件都是影響到你,這個退休金待遇差別的。

所以說只要是在同一地區同一年退休,並且保證同一相同的一個社保繳費指數,那麼只有保證這樣的一個相同的條件,不論是個人繳費也好,還是企業繳費也好,都可以獲得一個相同的養老金待遇,因為個人繳費他也是參保,我們的職工養老保險,他和企業在職職工參保的養老保險是屬於同一類養老保險,所以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那麼如果在同一地區退休差別出現不一樣的話。那麼也是和這個個人繳費和企業繳費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它主要還是取決於你的一個繳費指數來決定的,因為不同的繳費指數是決定不同的一個退休金待遇,所以說個人繳費也好,企業繳費也好,只要是你能保證足夠的一個繳費年限,那麼就一定會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


社保小達人



龍城雄鷹1972


同等條件下沒有差別的。若同年份參保、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相同,則職工養老保險和靈活人員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金是相同的。兩者差別在於參加職工養老保險,職工只需繳納8%進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納20%進入統籌賬戶;而參加靈活人員養老保險,個人需承擔20%的費用,分別按8%和12%進入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賬戶,靈活就業人員個人繳納費用更高了。


公務員札記


差別基本不大,你如果按100/買,企業按60/買。你還要超過企業單位的退休金。


喜喜70097


首先你交費額度一樣,(指你繳費的總額和企業給職工繳加職工自繳的)工齡一樣,如果一塊退休那退休退金會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