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京津冀人口流入開始放緩?

大姐頭-嗨娘


這是發展規律的使然,也就證明小低谷出現了。

所謂“京,津,冀”經濟圈,本就是一座人口聚集的圍城。進去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想進入的人,基本沒多大變化。咱們主要看看要出來的,都有哪些人!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調整,城市的發展病已然顯現,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使先期進入的各類人員,開始靜下心來思考這樣的生活狀態。拼搏了多年,身心疲憊。正遇調整期,可以抽身而退,衣錦還鄉,過些悠然自得的慢時光!

再者,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京,津,冀境內,大量耗能企業的外遷,也帶動了除本業人員隨行之外,附加產業也跟著外遷,如物流,餐飲等等。這是人員流出量較大的一個主因!

還有,就是新生代的年輕人。不再象前輩們那樣,積極踴躍的嚮往京津冀的繁華生活,而是進入二,三線,有著良好發展前景的地區。如西安,鄭州,一些慢兩拍的城市圈。因為那裡的就業,生活各個方面,相對寬鬆些!

京津冀地區,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在消化,調整人員稠密狀況,分散政治中心功能於雄安新區。但又在各項工作投入上,下的力道不足,引進什麼類型的人才,當下還沒有明確方向。所以,短期內,流入人員放緩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待調整期結束,各項工作方向明朗後,各類需求人才依然會大量湧向,京津冀這片,飄滿七彩祥雲下的福瑞寶地!


風雨夜歸人134216267


京津冀人口流入放緩,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也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累積的紅利,在市場經濟時期逐步衰勢的必然,人口流入流出,取決於三個關鍵因素:1、經濟發展程度。2、城鎮化進程。3、社會綜合成本。

一、經濟發展程度,直接體現在GDP總量上。從京津冀2018年上半年GDP總量來分析,除河北在京津冀中略顯優勢達1.66萬億外,做為直轄市的天津竟然不足1萬億,放眼31個省市總量排名,已夠寒參的。應該說北京、天津佔盡了政策優勢和政治優勢,但對京津冀城市圈的帶動和拉動效應有限。國家新建雄安新區,除了疏散城市功能初衷外,本質也是放大城市圈效應。另一方面,從京津冀2018年GDP增速來分析,除北京6.6%外,河北6.5,天津4.3墊底,與兩大直轄市的位置明顯出入。



二、人口聚集能力與城市化進程顯明相關。從世界範圍看,在國家從低收入轉向較高收入水平的進程中,城市化是快速的收入增長和工業化的主要推動因素。大多數製造業和服務業聚集,產生更加高效的生產力,也互相促進人口的吸納和利用。從京津冀來看,除京津城市化進程略高外,大頭的河北城市化進程遠低於全國水平,東北目前整體城市化進程也是五大區域最低的,自然人口的吸聚能力長遠不夠。


三、社會綜合成本角度看,京津冀不佔優勢。2018中國城市物價水平排名一覽,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了全國31個省(區、市)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8個省份7月份CPI漲幅低於2%。根據央行發佈的報告,預計未來一段時期物價同比漲幅放緩。 中國城市物價水平排名情況,京津冀卻位於31省市前列,遠超全國水平,甚至超過GDP增速前列的水平。

從2017年31個省市房價水平,京津冀處於全國水平之上,在31個省市中京津冀房價平均格位於第一、三、十一位,遠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房價指增速分別為3.9、3.5及1.7個百分點,遠遠高於曾經全球房價增速前十的合肥(0.4)。房價成為影響人口吸納的重要因素。2018年比2017年天津人口淨減少5.67萬,北京淨減少2.2萬,僅河北省淨增1.01萬,總體負增長6.86萬,隨著時間的推進,上述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京津冀人口負增長逐步明顯。


行者好色


這地方,有正常思維的人會來嗎?



出門向左再向右


“有人說”看是什麼人說的!如果僅憑自己猜測而信口開河,那就乾脆不要理他!


鐵馬冰河158099218


因時下全國經濟速度放緩了才導至的。


功德21


沒感覺有放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