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線而不踩線,中國股市裡在高送轉新規之下的“10轉9”現象

目前監管部門對於上市公司的“高送轉”分紅方案有新規定,門檻標準大幅提升

每年一到年報披露期,股民們就很關注哪些上市公司會推出“高送轉”方案,雖然“高送轉”對於二級市場股東,也就是廣大股民們來說更多地只是”把一個西瓜切開兩邊吃“的遊戲,但是中國的股民們卻對於追買“高送轉”股票樂此不疲,期待會有搶權或者填權行情出現。

壓線而不踩線,中國股市裡在高送轉新規之下的“10轉9”現象


近年來,中國股市上的“高送轉”比例是一發不可收拾,由早年的不超過“10轉10”,到後面由深交所上市公司西飛國際的“10轉12”高送轉分紅方案率先打破了這一多年的股市慣例,再到後面開始有“10轉15”、“10轉20”,到最後,開始有多家上市公司推出了“10轉30”的超高送轉股分紅方案推出。

而相關的高送轉分紅方案的背後,往往是股東藉著炒作高送轉分紅而進行的大量減持。

為了遏制近年對於“高送轉”股票進行非理性炒作行為,監管趨嚴,對於上市公司要推出高送轉分紅方案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由上市公司自己決定,也劃定了門檻規準。

但是,針對新規標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轉分紅方案時,也有了一些“新玩法”。

壓線而不踩線,中國股市裡在高送轉新規之下的“10轉9”現象

2018年年報披露已落下帷幕,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披露的分紅預案上來看,無論是採取高送轉分紅企業的數量,還是送轉股票的比例,都有很大程度的降溫。

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在2018年11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就分別出臺了新規,重新劃分和界定了“高送轉”和“送轉”的標準,嚴控市場對於盲目“高送轉”概念的炒作。

其中,上交所就將上市公司每10股送轉5股或以上的股份送轉行為,給定義為“高送轉”。

而深交所則給“高送轉”設定了嚴格的財務狀況前提,包括:最近兩年同期淨利潤持續增長、最近三年每股收益均不低於1元、送轉後每股收益不低於0.5元等等。

就“高送轉”而言,去年披露”每10股送轉10股以上(含)“高送轉分紅預案的上市公司,滬深兩市共超過30家,而今年卻很罕見。

在2018年年報當中,第一家敢於發佈超過“10轉10”或以上送轉方案的是中小板上市公司裕同科技(SZ:002831)。該公司在發佈年報的同時推出了”擬每10股轉增12股“的分紅方案,同時還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元,結果不僅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還有深交所的高度關注。於是,3月14日深交所就對裕同科技在上一日晚間的高送轉公告發函問詢。

料哥特意翻閱了一下裕同科技2018年年報,據其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達85.78億元,同比增長23.47%,淨利潤9.46億元,同比增長1.47%。而且,最近三年裕同科技的淨利潤增速都呈現逐年下滑的現象,而且營業毛利潤率也在不斷走低。

因此,裕同科技在這個背景之下推出高送轉方案而被深交所發函問詢,也在情理之中。

壓線而不踩線,中國股市裡在高送轉新規之下的“10轉9”現象

雖然交易所對於遏制“高送轉”炒作風采取有不少措施,但是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於是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出現了一大批“準高送轉”的上市公司。

今年推出距離“10送轉5”僅一步之遙的“擬每10股送轉4股以上(含)”送轉方案的上市公司數量就明顯增多。比如:中設集團(SH:603018)、艾迪精密(SH:603638)更是提出了每10股送轉4.8股的方案,而大豪科技、天目湖、傑克股份等等上市公司則推出了10轉4.5股的方案。

而在深交所的中小板、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則也有多家公司提出了“每10股送轉9股或以上”,但又不到10股的方案,可謂是精準壓線而不踩線。

比如:正業科技(SZ:300410)提出了每10股轉9.5股,而中光防雷、力星股份、強力新材、耐威科技、名家匯、佳發教育、揚帆新材、正元智慧等等上市公司則提出了每10股送轉9股方案。

對於這些針對交易所新規定而推出“壓線不踩線”的準高送轉分紅方案的上市公司行為,你們又怎麼看?

股市有風險,交易需謹慎。如果喜歡文章內容的話,不妨

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