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蘇雪林為何用了半輩子辱罵魯迅?他們之間有何恩怨?

祗樹


蘇雪林這人,現在人是陌生的很了。但是她在民國時代,以及在後來的臺島,始終是文壇學苑罕有的、傳奇的大名人。

她在1930年代起,就向與冰心等並稱;後來,渡海至臺,執教鞭於成功大學數十年,加上又異常的長壽,是所謂百歲老人,更兼90載筆耕不輟,著述幾千萬言,至今臺灣文化界人士,恐怕沒有不認識她的。她研究古典文學的那些書,我自己也是一直在讀的。

她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子,生命力如此頑強,才情又如此了得,實在值得我們衷心紀念。只是,不免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這幾年她之所以還偶爾被我們所提起,很大程度上只是和魯迅的八卦罵戰有關。而這起是非,會被經常翻出來作談資,又多是因謎一樣的困惑所致:她在年輕時,是魯迅的“死忠粉”,視魯夫子若神明;但是待魯迅雙眼一閉,她又翻身成了鞭屍的最狂熱分子,被人說是“用了半輩子時間去辱罵魯迅”。為什麼會這麼詭異?

其實,就我的閱讀理解,我的想法挺好理清,以為核心原因有二。 其一,往小談,是她性格原因,出了誤會,致事起於微末,而耿耿於懷,終不可解;其二,從大說,是雙方政治理念分歧所致,越往後越明顯,導致至死無法和解。


我以為,蘇雪林與魯迅關係的凶終隙末,首先當和她一貫的性格有關。人世間的很多大事,其實都起於小事,而這小事會生變,往往都源自其性格。

攀附點講,這其實是所謂的“性格即命運”說。這一點,看似解釋乏力,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多會體驗到,尤其是常從女性那裡感知到這種微妙而難解的情緒。話說蘇雪林這人,論性情,坦白說,本身是比較奇怪的。在她自己與時人的回憶錄中,至少在中年以前,她論性格,頑強,好勝,敏感,自尊,同時常有竭嘶底裡之症,一生我行我素,率性而為,非常不好相處。

後來,她因為包辦婚姻的不幸,長期壓抑,還為此而離婚,半生孤苦伶仃,更加劇她性格的乖張。是以,她晚年時,學生問她何以會作出這麼大的成就,寫出這麼多的書,她的回答是,“婚姻的失敗和一生的落寞”。這些性格點面和感情經歷,同為女作家的張愛玲有些近似,但表現又完全不同。張愛玲由這些表現出高傲的隱忍,是大家女子風範;而蘇雪林則是體現為無畏的潑辣,得理不饒人。

蘇雪林1897年出身安徽名門,自小就性格執拗。比如七八歲,就整天頂撞家塾裡的老先生,搞春香鬧學那一出。一般鄉下女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都是聽從父兄安排,她則死命不從,以自殺相挾。在亂世中,她一介弱女子,終得以靠著自己的奮鬥,走出小縣城,奔出小家庭,上了大學,出洋留學,並最終以作家、學者、教授名聞一時。

她晚年寫有一本自傳,講述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前些年,取來讀完,很多感慨。既有佩服,也是親切——因為她當年的住處,其實就在我寓所之後,而她過去歲月沉酣之際,玩樂譚讌的地方,我至今還每天都會走走。

甚至,有無數個傍晚,夕陽下,走在亂草石階上,我常常會自動還原她在此間的生活狀態。


我們不難想見說,她這樣壓抑、敏感、偏執、自尊又竭斯底裡的性情,是最容易受傷且傷人,也是最會把小事放大,然後積越久越會把它極端化處理的。 她和魯迅關係的生變,就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例證。

蘇雪林比魯迅小16歲,不是魯迅正式的學生。但可稱為私淑弟子。據她自傳,她在妙齡少女時代,就讀過魯迅的書,內心就是非常崇拜的。後來,她到北京女高師上學,雖然那時給她上課的是周作人,魯迅還沒去那裡上班,但多少也算校友淵源吧。

她在彼時,是自認魯迅精神傳人的,有著一種狂熱的崇拜心。比如,1928年,她終於出了第一本書,想到的第一個贈送的人,就是魯迅。她恭敬地在封面上題的款,是“魯迅先生教正 學生蘇雪林謹贈.7.4.1928 ”字樣。

與此同時,那時的她,還在報紙上發了很多談魯的文章,無論其人其文,都推崇備至,視為最值得敬愛之師。那種小學生式的謙恭、小女子的欲說還遮的忸怩的偶像崇拜之狀,甚至是讓人忍俊不禁的。

我過去讀這些文字,總會不自覺想起當下的“虹橋一姐”,然後不厚道地發笑。


但關係的生變,其實也很快而來。而且更為關鍵的信息是,蘇雪林對魯迅那麼崇拜,可作為當事人的魯迅,未必感到到這一點。

從魯迅日記看,他知道有蘇雪林這麼一個人,可也只是偶有兩三次,在記錄書籍時,提到“蘇女士”而已。他到底能否把她的名字完整念出,都是讓人懷疑的。我自己的推測,問題的癥結可能恰恰出在這裡:兩人的關係認知,並不對等,一方一廂情願,而另一方卻漠然不知。

裂痕就此而來:1928年7月7日中午,當時的出版社主事者請一眾作者吃飯。這其中,就有魯迅與蘇雪林。對於這一次會面,蘇雪林是極其振奮的,因為終於可以面見偶像了,可以聆聽其謦欬了,激動之心可想而知。

可正是這次會面,蘇雪林的心深深地受到傷害。據她自己回憶文章說,那天會見,大家是共聚在一屋子內。當主人領著蘇雪林帶到魯迅沙發上時,蘇雪林滿懷熱情地伸手和魯迅打招呼。

可意想不到的是,魯迅只是微微點了頭,毫無表情,也沒有伸出手回應,甚至連坐姿都沒挪動一下,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傲慢”。一場本充滿期待的宴會,就此不歡而散。


正是這次粉絲與偶像的第一次見面會,讓蘇雪林感覺到羞辱。她是如此高傲一人,性情又如此執拗,如何可以忍受這等待遇?

所以,我後來無論怎麼閱讀,怎麼推敲這段逸事,都以為這段往事就是蘇雪林從鐵粉蛻變為黑粉的導火線,甚至是核心所在——儘管蘇雪林也曾長期隱忍不發,可是讀文學史者也會明顯看出,正是自此宴會以後,蘇雪林雖也繼續寫有捧魯的文字,但基本都只是就作品論作品,很少有對其人有過去的那種由衷的稱頌了。

因為有了這層感情因素的鋪墊,加上她後來思想上也在和左翼的魯迅分離,越來越認同改良的政治主張,對革命派持痛擊態度,更因她後來在臺,情勢上痛砭魯迅乃政治正確,她之罵魯迅也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只是需要閒插一句的是,我過去曾聽一到大陸講學的臺成功大學某中文系教授講過,其實晚年的蘇雪林,性格非常寬厚,笑容可掬,完全就是一“老祖母”形象。他說,他無法想象,“蘇老師”年輕時代,曾有過如此張牙舞爪之態。想來,人老,性格還是會變化的吧。

不過,不閒識小。從蘇雪林這事上,我至今還總八卦地腹誹,女人心海底針,隨便一件瑣末之事,處理不當就可能生變,可能反目成仇,真是得處處小心謹慎呀。幸好,我還是單身,沒那麼多煩惱,咳咳。

2019,3,20,晚,幾句八卦


劉愚愚


蘇雪林是魯迅的學生,但蘇雪林用半輩子罵魯迅,言語非常惡毒。她將“罵魯迅”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事業,令人啼笑皆非。那麼,蘇雪林為何要這麼做呢?她和魯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恩怨呢?

蘇雪林在魯迅生前沒罵過魯迅

蘇雪林罵魯迅,始於1937年,那時候魯迅已經死了。1936年,魯迅的死引起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哀悼和震驚,在魯迅死後不久,蘇雪林就開始公開謾罵魯迅。

而在魯迅還活著的時候,蘇雪林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給予魯迅的作品非常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忽然轉變,令所有人大為驚訝。

社會各界的反應

蘇雪林此文一發,引起社會厭惡。她給胡適先生寫信,胡適勸蘇雪林說,人們對於魯迅,都是“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魯迅沒你說的那麼不堪。況且魯迅剛死,你就來這麼一出,魯迅還是你的老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她又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信,當時蔡元培身患重病,不能受刺激,遞信人說這封信寫得太氣人了,就沒給蔡元培。不久後,蘇雪林將信直接發表在報刊上。胡適過了二十天才看見這封信,又給她寫信,說“你能不能正常一點”。

蘇雪林究竟罵魯迅什麼?

然而這並不能阻止蘇雪林對魯迅的謾罵,到魯迅去世三十週年的時候,蘇雪林又發表文章罵魯迅。主要內容是:

1.魯迅小時候窮,連學費都籌不起,後來決定行醫。

2.魯迅回國後當了老師和教務長,想謀個翻譯的活,被人拒絕了

——蘇雪林由此推斷:可見魯迅此人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

3.魯迅的心理是病態的,因為他童年常常到當鋪典當東西,當鋪的夥計嘲笑過他個子矮,後來魯迅又到親戚家“乞食”。

——蘇雪林的結論是:由此可見,魯迅是個要強的人,而對比之下,胡適小時候也窮,但人家的心理怎麼就不變態呢?魯迅為什麼沒有胡適的胸襟呢?<strong>

4.魯迅曾經懷疑有人想殺他,曾在枕頭下藏了一把小刀,枕著刀睡覺。這證明魯迅此人非常多疑,做人實在是做得太苦了。魯迅授化學課程的時候,做氫氣實驗,忘了拿火柴,就回去取,離開教室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學生千萬不要亂動氫氣瓶,混入空氣後會爆炸。結果他回來以後氫氣瓶果然爆炸了,而原先前排的學生跑到後面去了。所以魯迅認為有學生動了氫氣瓶子。

——蘇雪林認為:這充分證明魯迅是個多疑的人(她說:魯迅先生你忒多疑了啊!)。

5.……

好吧,蘇雪林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在罵魯迅,絮絮叨叨,翻來覆去,抓住魯迅生活中的細節,來得出疑神疑鬼的結論,最後她誇獎自己“我寫得太精彩了”。

結論

從上面的梗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魯迅此人究竟怎麼樣,姑且不論,但蘇雪林此人,腦子是有病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兩人之間的恩,倒沒怎麼看到,反而只見到了蘇雪林對魯迅的恨。通常,文人相輕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一個追著另一個罵,而且一罵就是半輩子,還真不多見。不過,蘇雪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罵魯迅,我是認證的!

當我們在背誦和欣賞著魯迅先生的雜文時,在海峽對岸,還有一位女文人,正用犀利、刻薄和刁鑽的文字批判著這位民國大師。這個人,便是蘇雪林。

蘇雪林生於1897年,原名蘇小梅,字雪林,曾赴法國留學,後索性以字為名,使用蘇雪林這個名字。就名字和照片來看,蘇雪林本應是個文靜嫻熟的女子。常言道,文如其人。可沒想到,蘇女士對魯迅的描述卻截然相反,令人大跌眼鏡。

按照蘇雪林的說法,魯迅是個“奸惡小人”,他的雜文更是“禍國殃民”。如此一來,魯迅先生的人品和文品,被她抨擊的一無是處。顯然,這種評論是有失公允的。評價一個人原本就是非常困難的,魯迅雖不是完人,倒也絕非如蘇雪林所講的那樣一無是處,盡是槽點。顯然,蘇雪林偏激了。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事出必有因,蘇雪林痛恨魯迅,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蘇女士的因,確實一樁小事。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正是魯迅先生聲望最盛的時期,在文壇具有令人矚目的影響力。而比魯迅小十六歲的蘇雪林,可開始嶄露頭角,成了文壇新秀。到1928年時,有出版社負責人邀請作家們小聚,使得魯迅和蘇雪林得以相見。

正是因為這場聚會,徹底改觀了蘇雪林對魯迅的看法,甚至可以說令蘇雪林開始厭惡和痛恨魯迅。按照蘇雪林的說法,當時她滿懷著崇敬和喜悅,主動向魯迅打招呼,可沒有想到,魯迅的態度卻十分冷淡。如此一來,蘇雪林覺得自己非常難堪。

在魯迅先生逝世以後,蘇雪林的筆鋒逐漸變得尖銳起來。後來,蘇雪林越過海峽,在臺生活,自然又放開手腳,可以毫無顧忌抨擊曾經的民國大師。怨念和仇恨多半會隨著歲月的沉澱而增長,蘇雪林的筆鋒也隨之變得更加尖銳。

值得一提的是,蘇雪林的婚姻是失敗的,她的後半生雖然榮耀,卻又透露著一絲沒落。在這樣的心境下,或許很多舊事都不願輕易放下,發洩也成了一種行文習慣。這些習慣中,便包括抨擊魯迅。

一方早已仙逝,一方尚在人間。蘇雪林對魯迅的抨擊,已然不可能演變為對罵,可多少卻有些像遲來的報復。就這樣,蘇雪林辱罵了魯迅半生,自己的內心卻也未因此安寧。如今兩位先生皆已作古,但關於他們的恩怨情仇,卻從未就此淡去,反而更令人津津樂道。


夕陽下的晚楓


蘇雪林是魯迅的後輩,年紀較魯迅小了整整16歲,加之其又頗為長壽,在魯迅病逝後又活了63年,享年102歲,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世紀老人了。同在文壇,又都是個性鮮明之人,難免會相看兩相厭,有些嫌隙倒也正常。

不過,令不少人難以理解的是,在蘇雪林的字裡行間中,對魯迅充斥著敵意,常用近乎苛刻的語言來謾罵和詆譭魯迅。蘇雪林使用諸如“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和“無廉無恥”等辭藻形容魯迅,甚至稱其為“奸惡小人”,將魯迅的文字斥之為“禍國殃民”的反動文章。

如此狠毒的語言,如果沒有深仇大恨或是別有目的,一般都是應該慎用的。可是,就魯迅與蘇雪林生的交集來看,兩人倒也沒什麼明顯的過節。正因如此,有不少大陸的網友對蘇雪林懷有很深的成見,甚至轉而惡語相加,大肆批駁。

蘇雪林的做法,倒令我想起來郭德綱所講的段子:四個說相聲的對著罵街,你把那三個熬死了,你就是藝術家!魯迅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了1936年的10月19日,而蘇雪林則還有超過一個甲子的時間來為魯迅“蓋棺定論”。毫無疑問,無論蘇雪林如何罵,魯迅本人也都無法還擊,加之蘇女士在海峽對岸,自然又少了幾許顧慮。

蘇雪林原本對魯迅敬重有加,厭惡與仇視很可能源自於一場不甚歡愉的飯局。1928年時,一班文人應出版社之邀聚在一起,其中便有魯迅和蘇雪林。按照蘇雪林的記載,當時她曾熱情主動地向魯迅打招呼,而對方卻極為冷淡,令自己非常難堪。

一個是聲名鵲起的大師,一個是鋒芒初露的文壇新秀,兩人的相遇竟是如此尷尬。或許,就在那一刻,蘇雪林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也是從那一天開始,蘇雪林改變了對魯迅的看法。

很多仇怨最初都只是源於某個不經意的細節。蘇雪林對魯迅的敵意,便是如此。當對一個人的看法發生轉變後,那麼他連呼吸都是一種錯誤。所以,蘇雪林也逐漸厭煩起了魯迅的雜文,並斥之為“禍國殃民”。

後來,蘇雪林因眾所周知的原因移居臺灣,自然又對魯迅多了一層敵意。蘇女士或許也將曾批駁當局、喚醒民智的魯迅懷有怨恨。畢竟,自己欣賞和支持的,被對方抨擊和批駁,難免會不太愉悅。

當然,有時候文人也有“碰瓷兒”的做法。罵阿貓阿狗,或許不太引人注意,但要瞄準了某位知名學者大肆批駁,則很容易形成受人關注。蘇女士最初抨擊魯迅,究竟是懷著哪種目的,已經難以得知了,但當謾罵成為一種習慣後,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客觀來講,蘇雪林倒也是具有真才實學的,而且幾十年來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只不過,人文多半個性鮮明,文壇才女尤是。概括來講,蘇雪林與魯迅之間,倒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也只能算是彼此看不對眼吧!


史海爛柯人


魯迅“罵功”無人能敵,誰敢與之交鋒?除非要絕跡江湖自取滅亡。在他死後對他開罵的實屬“秋後算帳”。

蘇雪林之所以在魯迅生前自稱他的弟子逝世後對他開罵,純粹是因為“自保”。

她忌憚魯迅的“罵功”,因為在罵人這一項技能上,魯迅打敗天下無敵手。

自稱“弟子”,是為了討好魯迅這棵“大樹”,對魯迅瘋狂開罵是因為“倒樹”威脅不到自己的榮辱與生死了,盡情暢所欲言。

人死為大,入土為安是中國古訓。人才死立馬跳出來罵人,無異於"鞭屍",的確很不厚道。

從此可見,壓抑已久的蘇雪林的深仇大恨在魯迅死後如火山噴發,摧枯拉朽地湧入仇敵。

蘇雪林在自序中坦承:""我的那幾篇反魯文字,原來從魯迅學來,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叫別人吃他苦頭,我現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不算不公道”。

言外之意是:你活著我不能把你怎麼樣,你死翹翹了又能奈我何?“罵魯”原因:

一、魯迅對蘇雪林的不屑一顧而產生的怨恨。

1928年,書局老闆李曉峰舉辦了一場宴會,當把名噪一時的蘇雪林介紹給魯迅認識的時候,魯迅微微點頭便離去。

身為上海某大學教師,剛出版一本新書正躊躇滿志的知名小網紅相當尷尬。

在家裡忍受著無望的婚姻,投入全部心血寫出的新書,風頭正勁沒想到卻被大人物視而不見,不心生怨恨才怪。

二、蘇雪林對魯迅的為人所不齒,替胡適抱不平。

敬胡憎魯,旗幟鮮明。她用三段話概括魯迅:人格是渺小,渺小,渺小;性格是兇惡,兇惡,兇惡;行為是卑劣,卑劣,卑劣。可見,蘇雪林對魯迅厭惡至極。

蘇雪林“平生取士,最喜的是有貞固不移之操,最惡的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的人”,胡魯二人可對號入座。"

她覺得,五四之後的每個男人都想有個女朋友,不管家裡是否有妻兒。

當時舊式的妻子從來沒有聽說過離婚,如今丈夫要走,有的自殺,有的出家,家庭悲劇層出不窮。女孩子也生活的更為放肆。”

厭此濁氣,蘇雪林選擇留洋,尋一方淨土。

魯迅與胡適經歷如出一轍:父親早逝,家境貧寒,寡母養大,留洋學習,包辦婚姻,母命難違,老式髮妻,勉強成婚,新派紅顏。

在對待紅顏知己上兩人行為大相徑庭。同為新文化運動領袖,魯迅把髮妻放在母親臥室,同新派妻子雙宿雙飛,生兒育女,盡享齊人之福。

胡適則不然,面對嬌滴滴的紅粉佳人,迫於老婆的“虎威”,只得忍痛割愛,在寬容與和諧中與江冬秀攜手一生。

胡適寫道:“假如我那時忍心毀約,使這幾個人終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責備,必然比什麼痛苦都難受。”

此話可彰顯胡適的仁厚善良。時人評價他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拋開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單看對待家庭這點,蘇雪林出於一個女性的擇偶標準,自然對魯迅深惡痛絕,更何況還有前面被“無視”的樑子如鯁在喉。

好鬥的魯迅卻罵胡適“能言鸚鵡毒於蛇”、“好向候門賣廉恥”,對此,儒雅的胡適從不公開應戰,並在魯迅死後替他出版文集。二者相較,蘇雪林的抱不平顯得仗義。

她用三段話概括魯迅:人格是渺小,渺小,渺小;性格是兇惡,兇惡,兇惡;行為是卑劣,卑劣,卑劣。

三、蘇雪林為楊蔭瑜出頭實為打抱不平。

蘇與楊同為天涯淪落人:二人出身書香門第,留洋學習,婚姻不幸,終身不嫁,致力學業。

楊蔭瑜生活的轉捩點與魯迅密不可分。據資料記載1925年的女師大風波原因有二:1、五卅運動爆發,女師大學生組織“滬案後援會”,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

2、學生借民主以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他們不但在公開場合遊行示威,還霸佔校舍,佔據教員辦公室,驅趕教師,公開場合衝擊楊蔭榆。

身為校長的楊蔭榆率領軍警入校,強迫學生搬出學校,宣佈女師大解散。

楊要開除學生運動領袖,其中有許廣平,當時與身為教員的魯迅談戀愛。

魯迅立即利用自己的聲望和輿論攻擊楊蔭榆為"北洋走狗、無恥、敗類、獨裁、寡婦、甚至性變態⋯⋯"楊蔭榆被趕下校長寶座,此後萬劫不復。

蘇州十年為療傷,人生履歷上四個字:教書育人。一個風華正茂的女性知識分子,心中只有教育,卻被一個同齡男性文人罵作“惡寡婦” “壞淫媒” “發春的”……

而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將楊蔭榆的臭名得以遠揚,永遠不得翻案。當時,她自費辦學,麻煩迭出。

蘇雪林回憶:“某大師私淑弟子們故意同她搗亂,將女師大舊事重提,指她為專制魔君、女性壓迫者、教育界蟊賊。"這令蘇雪林深為不平。”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後十九天,楊蔭榆被日本兵踢下河並槍殺。

在蘇雪林的眼中,楊蔭榆無疑是一個愛國的教育家,儘管在政治上有些迂腐,不識時務。因魯迅的罵行忍十年之辱卻永不能翻案,真是忍無可忍。

1936年,魯迅去世,全國悲聲四起,蘇雪林突然跳出來“反魯”,卻一時使自己變成了被指責的對象。從此,她走上一條“罵魯”的不歸路,義無反顧。

罵文化""實際上是一種不能""寬容異見""的具體表現,更是""獨斷與專制""在文化、思想上對人性的一種極大摧殘。

蘇雪林曾在文章中分析魯迅罵人是由於少年時候的貧窮環境所造成,而她的犀利狠毒、筆走偏鋒又何嘗不與其自幼的環境與婚姻相關呢?

二位儒雅的洋派知識分子所走的是一條潑婦罵架之路。


有書博物館


由以下幾點來回答。

1、蘇雪林是誰?

原名蘇小梅,字雪林,筆名瑞奴,老梅等,安徽太平人,曾與凌淑華、袁昌英一起並稱為珞珈三劍客,與冰心、凌叔華、馮沅君和丁玲被稱為上世紀30年代5大女作家。早期留學法國,回國後曾在好幾個大學任教,她筆耕不輟,堪稱是文壇的常青樹。

2、對生前魯迅的態度

她曾在魯迅任教的學校學習,所以早期兩人可稱師生。那時她也對魯迅敬重有加,很是崇拜,曾經給予魯迅這樣的評價:“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3、魯迅死後態度的轉變

就在魯迅死後一個月左右,不知為何,蘇雪林就在由她執筆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中公開批判魯迅,扯起了反魯迅的大旗,並對其破口大罵。

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等等數不勝數。

後期她隨國民黨到臺灣,由於當時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敵對狀態,為了討好當局,她對魯迅更是變本加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停地發文大罵魯迅。“反魯”幾乎成為了她後半生的事業。

4、兩人有何仇怨?

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有一次北新書局老闆組織的聚會上,魯迅沒有和他握手,打招呼,只是點了個頭,讓她很尷尬。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欠妥的,蘇雪林應該沒有這麼小肚雞腸吧?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討好國民黨當局,可問題是在最初的時候並無罵魯迅的道理。倒是到了臺灣之後,他對魯迅的口誅筆伐並堅持半生確實有這個原因的。她自己只站在大義角度上攻擊魯迅,並未向任何人透露具體原因,與魯迅的矛盾究竟為何鬧到這種局面也只能留給後世胡亂猜測了。

個人認為,人無完人,但蘇雪林將攻擊魯迅當成半生事業有些畫地為牢了。


年青代當


蘇雪林,筆名綠漪,安徽太平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和冰心有“冰雪聰明”之稱。她曾經非常敬重魯迅,對魯迅以師禮相待。然而蘇雪林卻在魯迅逝世後不久就開始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一直罵了大半輩子(蘇雪林活了102歲),言語非常惡毒。昔日師生為何反目成仇,兩人到底有何恩怨呢?

蘇雪林出生在官宦世家,性格像個男孩子,直來直往。10多歲的時候因太過淘氣從私塾輟學,而後在家讀書,並一發不可收拾,廣泛的書籍閱讀奠定了她良好的文學功底。1919年,蘇雪林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師範大學。在求學期間,蘇雪林在多種報刊上發表各類政論雜文60餘篇,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展現出非凡的創作天賦。而此時的魯迅是文學界的一面旗幟,尤其以雜文見長,蘇雪林自然對魯迅崇拜至極,並以學生自居。

魯迅逝世後,蘇雪林卻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說他“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甚至稱魯迅的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而且一罵就是半輩子,蘇雪林態度轉變之劇,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

一、有人說,這是因為魯迅曾經怠慢過蘇雪林。據說在1928年7月7日這一天,北新書局老闆設宴招待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等知名作家。蘇雪林因散文集《綠天》發行,也受到邀請。蘇雪林因是後起之秀,受到大家的追捧。但當她和偶像魯迅見面的時候,魯迅對她的態度很是冰冷,既沒有和她握手,也沒有禮節性的寒暄,只是朝她點了點頭罷了。蘇雪林感到非常尷尬,認為受到了魯迅的怠慢,於是對他心生忌恨,發展到後來的惡語相加。

二、蘇雪林為了討好國民黨政府。魯迅以筆為武器,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但蘇雪林後來卻成了國民黨政府的支持者,所以蘇雪林對魯迅進行攻擊也就合情合理了。特別是蘇雪林到了臺灣後,為了博取臺灣當局的支持,在魯迅逝世30週年發表了將近3萬字的長文《魯迅傳論》,對魯迅進行各種攻擊。此文一出,迎合了當時的政治氛圍,深受蔣介石的喜愛,蘇雪林也因此迅速成為輿論“紅人”,並因此獲得了“教育部”的獎金。

我認為,第二個理由更為合理,第一個理由未免太過小肚雞腸了。


石頭說歷史


另類君開講。

蘇雪林侮辱謾罵魯迅的心理擺動可以參考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抄家清算的心態。

魯迅活著的時候,蘇雪林是有敬畏之心(真實度待考),畢竟迅哥兒當時是文壇扛把子,胡適林語堂也得禮讓三分,以蘇雪林的後學末進自然不敢造次,只能謹小慎微,然而據說在某次飯局上,蘇雪林微笑著恭敬問候,並想和魯迅握手,魯迅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和她說一句話,如此怠慢埋下了仇恨的火種。

魯迅活著的時候她自然不敢挑釁,魯迅死後,蘇雪林的小宇宙爆發了,她要燃燒卡路里燒燬魯迅的“旗手”形象;

就像萬曆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心存敬畏,但因種種事端,心中腹誹卻不敢明言一樣,一等到張居正離世,那就恨得非要挫骨揚灰不可!

除了上述內在原因外,政治土壤和氣候也必須考慮。

大陸將魯迅捧上神壇,視之為“旗手”“導師”,臺灣的民國政府自然反其道而行之。蘇雪林跟隨國民黨去了臺灣,國民黨文宣系統對“另類”的魯迅自然要全盤否定。

蘇雪林自身有“嫌隙怨懟”,島內文宣風向又有此誘因,不管是諂媚臺灣當局,還是為自己出口惡氣,蘇雪林都要跳將出來對迅哥兒狂吠不休!

蘇雪林活了102歲,她和老公張寶林有24年的婚姻,然而一直到死,二人都是無性婚姻,張寶林掛了以後,蘇也沒有再嫁,她認為沒有感情的婚姻如果再生育孩子就是“異常犯罪的醜惡”,而只有學習才能讓人充實,她畢生都是一邊皓首窮經研究屈原和楚辭,一邊可著勁兒的辱罵魯迅“雜文禍國殃民”……

優缺點的戰士仍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只不過是蒼蠅。這是魯迅名言,也是對蘇雪林半輩子以辱罵魯迅為主業的最佳評點。

此文送潤之、中正等傳閱……


另類文史


短短的38年民國,戰亂頻頻,社會滿目瘡痍,人民有著諸多的苦難,可是卻也才子佳人輩出,這些人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才女蘇雪林的一生也是一個傳奇了。

這個女人身上有著很多吸引人關注的地方,她的出身很顯赫,是唐宋八大家蘇轍的第33代嫡孫;她是文壇的常青樹,一生著作不斷,與冰心、丁玲、馮沅君、凌叔華一起被稱為“中國五大女作家”;她把愛情當成生命,可是她和張寶齡婚姻卻是冰冷的墳墓;她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在魯迅生前是極力推崇,可是魯迅去世後,她卻對他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大半輩子都在罵。

蘇雪林把罵魯迅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也因為罵魯迅而出名,不過我卻覺得她是一個十足的小人。要知道就連郭沫若在魯迅逝世後都停止和他的兵戈相見了,蘇雪林卻一改過去對魯迅推崇的態度,轉而開始反魯事業了,生前視若神明死後開始詆譭,這算什麼了?

一,蘇雪林是名人蘇轍的後人,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在魯迅生前極力推崇他。

蘇雪林的出身很好,是唐宋八大家蘇澈的後人,她的祖父做過清朝的縣令,也是殷實的家庭了,不過很不幸的是,她有一個刁鑽刻薄的祖母。這人奉行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蘇雪林自幼就被裹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不被允許進學堂讀書,還是蘇雪林的二叔留學回來,再加上母親的苦苦哀求,她才有了讀書的機會,這一讀可不得了,讀出了一個大才女。

不管她怎麼罵魯迅,但是她是一個民國的才女,這點我們還是應該認可她的。她寫了70年左右,一生都筆耕不斷,出版了著作40部,在小說、散文、戲劇、文藝批評上都有研究。蘇雪林在寫作上是很認真的,例如她崇拜屈原,就花了大半個世紀研究,收集相關資料,最後寫成了180萬字的《屈賦新探》。蘇雪林雖然與冰心一起被稱為“冰雪聰明”,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她的文學成就是超過冰心的。

蘇雪林其實是胡適的學生,不過她也自稱是魯迅的學生,她的第一部作品《綠葉》出版的時候,她還特意送了一本書給魯迅,扉頁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魯迅先生校正,學生蘇雪林謹贈。七、四、一九二八”。

這本書在北新書局出版,老闆李小峰在1928年舉辦了一場小型宴會,宴請了一些名人,林語堂、郁達夫等知名作家都去了,魯迅也去了。蘇雪林也受邀參加,這應該是魯迅和蘇雪林唯一的一次見面了,可是不知道什麼緣故,魯迅對她的態度很冷淡,據說沒有和蘇雪林握手,很多人說就是因為這件事,讓蘇雪林耿耿於懷,罵了魯迅大半輩子了。

不過在魯迅生前的時候,蘇雪林可是極力推崇他的,她多次寫文讚頌魯迅的文章。蘇雪林說魯迅是“中國最成功的鄉土文學家”,又說魯迅憑著《吶喊》和《彷徨》兩本文集,就能夠“在中國文學史佔到永久的地位了。”

在魯迅生前,蘇雪林應該算是他的“忠實粉絲”吧,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在魯迅去世後沒多久,蘇雪林就突然態度大變,轉而開始大半輩子反魯了,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

二,魯迅去世後,蘇雪林開始反魯事業,罵了半輩子,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去世,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沈鈞儒、茅盾、蕭參等人成立了治喪委員會,為魯迅料理後事。蘇雪林也隆重登場了,不過她是寫信給蔡元培,勸他不要給敗類治喪。1936年11月12日,蘇雪林寫了《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正式開啟了大半生轟轟烈烈的罵魯事業了。

蘇雪林反魯可不是一時興起,她是認認真真幹了大半輩子了,她寫了無數謾罵魯迅的文章,還在1967年出版了文集《我論魯迅》,她自己都說她的大半生都在幹反魯的事業。

她到底罵了魯迅什麼了?她說魯迅和胡適一樣出身卑微,可是魯迅卻成了一個變態;她罵魯迅換了幾次職業,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她罵魯迅多疑善妒,忒多疑了;她罵魯迅褊狹陰險,資助人也是作秀的行為......

總之,她就是絮絮叨叨,罵了大半輩子。有人說是兩個人見面的時候魯迅的冷淡刺激了她,有人說是魯迅和胡適有過紛爭,她在給恩師胡適報仇了,不過胡適可不背這個鍋。胡適寫信勸蘇雪林不要攻擊已經逝去的魯迅了,勸她“能不能正常一點”,但是還是沒能阻止蘇雪林的瘋狂行為。

三,蘇雪林婚姻破碎不堪,晚年回到安徽老家,選擇落葉歸根。

有人會問,為啥魯迅的後人不起訴她了?最開始罵的時候是戰亂,然後1949年蘇雪林就去了臺灣,當時的兩岸關係緊張,她罵魯迅還得到了臺灣當局的支持了,等她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102歲的老人了,還真的無法起訴了。

1998年5月27日,102歲的蘇雪林被人抬回了安徽黃山市永豐鄉的嶺下蘇村,據說當時的蘇雪林是淚水漣漣,說自己終於回家了,以後再也不會離開了。一年後,103歲的蘇雪林病逝,被人葬在母親的身邊,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蘇雪林沒有後人,她的婚姻破碎不堪,她也向往愛情,“我是隻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項空白”。

她和張寶齡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沒有絲毫感情可言,他們的婚姻是一場冰冷的墳墓。可蘇雪林卻沒有挖掘墳墓的勇氣,就這樣過完了一生,是一個大悲劇了。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蘇雪林,一個女精神病,一個壓抑了一輩子的偏執狂,一個捧臺灣當局臭腳的賴婆娘。

這個賤貨前半輩子把魯迅先生捧上天,後半輩子罵魯迅先生半輩子,無非三個原因,一是倆人見面,魯迅先生就像這個賤貨說的,“比較傲慢”,這個賤貨當時也小有名氣,覺得受了侮辱。二是魯迅先生在大陸被封神,而這個賤貨在臺灣拼了狗命罵魯迅先生,可以捧臺灣當局的臭腳丫子。三是,這個賤貨深知,要想罵名千古,那就拼命的罵一個比它更有名的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賤貨婚姻不幸,一輩子性壓抑,找個出氣筒——罵魯迅先生,一舉多得。可憐又可悲的賤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