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突然暴病而亡,陰謀家趙高為了一己私利,脅迫利誘李斯和他一起假傳秦始皇的聖旨,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從而順利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扶上了帝位。

後人每每讀到這段歷史,都覺得特別惋惜。扶蘇是一位寬厚仁愛、正直親民的皇子,和秦始皇殘暴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深得百姓的愛戴。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而蒙恬當時手握秦國三十萬精銳的長城兵團,這支軍隊北擊匈奴七百里,戰鬥力極強,戰功顯赫,蒙恬因此也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公子扶蘇和蒙恬一文一武,手握重兵、深得民心。

如果二人不理會趙高的假聖旨,提兵回京,趙高和胡亥必定不是扶蘇和蒙恬的對手。扶蘇如果登上帝位,秦朝的歷史必定會改寫,絕不會二世而亡,也就沒有後來項羽、劉邦什麼事了。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然而可惜的是,扶蘇不顧蒙恬的勸阻,接到趙高派來的使者的假聖旨後,立馬稀裡糊塗的自殺了。扶蘇有儒家情懷,忠孝思想比較重,所以他毫無懷疑、毫無反抗,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蒙恬雖然不像扶蘇那樣糊塗,儘管表示了質疑,但也還是乖乖交出了兵權,束手就擒。

蒙恬成了階下囚,就好像老虎失去了利爪和牙齒一樣,任人擺佈了。他幻想能當面見皇帝,訴說自己的衷心。可惜趙高不會給他這個機會,最後不得不自殺而死。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扶蘇自殺是因為儒家思想深重:父親要兒子死,兒子不得不死。而作為馳騁沙場的一代名將,在軍中擁有極大號召力,同時掌握著大秦帝國一支精銳之師的蒙恬,最後為什麼不反抗,也要走上絕路呢?用蒙恬自己的話來說,即使他身陷牢獄,但也擁有足夠的能量起兵造反。那他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為什麼不反呢?

根據《史記》記載,蒙恬最後在獄中說自己該死,因為他在修建萬里長城時,挖了萬餘里的溝渠,其中肯定會挖斷地脈,這是他的罪過,所以應該以死謝罪。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筆者認為,挖斷地脈之說,只是蒙恬在絕望中的自我安慰。實際上,蒙恬至死不反抗的原因,和扶蘇一樣,主要就一個字:忠。

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將領之一,而且蒙家祖孫三代為秦國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蒙恬明知自己要被冤死,但為了忠義,為了祖先的名望、為了報答秦始皇對自己的信任,所以他寧願自殺也不去造反。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蒙恬的忠,不但忠於秦始皇,也體現在忠於扶蘇上。如果扶蘇沒死,蒙恬必定會拼上性命也要保全扶蘇登上大位。可惜忠厚老實的扶蘇已經自殺了,蒙恬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效忠的對象。蒙恬無論反或不反,都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盡忠盡義。

然而秦始皇已死、扶蘇也已死,而當世皇帝根本就不需要蒙恬的忠心輔佐。蒙恬空有一片碧血丹心,而沒有可以奉送的對象,只有心灰意冷、自盡而亡,令人感嘆!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若干年後,唐太宗李世民問起房玄齡、魏徵等手下大臣:古代將相誰死得最冤?有人說是伍子胥,有人說是白起。李世民聽了之後搖搖頭說:我認為古代死得最冤的是蒙恬!可見李世民對蒙恬之死也是深感惋惜。

三國時的曹操每每讀到蒙恬遺言:“我統領著30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時,都潸然淚下。

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反抗?其實和扶蘇一樣都是因為一個字

或許,正是蒙恬的忠義讓曹操感同身受,也使他終生恪守做臣子的底線,即使權勢再高也沒有稱帝。

如果蒙恬、扶蘇造反,那中國後來的歷史將會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