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到今無數人學易經,為什麼學會的屈指可數?

一個老實過日子的人


易經六爻本無文字,所代表的是天,地,人三才的陰陽變化,文王算卦也只是用兩塊骨板的陰陽變化來起卦,後文王把他的為人為道思想加在六爻後面,文王之子周公旦,學會易經,又把他的思想加在易經上,語言更加隱晦,再後來,孔子,朱煮等等思想家,為了推廣自己的思想也,借用易經,古人也懂名人效益的。所以很多人學易經,只學會了做人的道理。要讓易經,恢復本來面目,就要在六爻中,天,地,人三才的陰陽位置上下功夫,正所為,易經之秘決在一陰一陽之謂道,如乾卦,彖傳中有一句,時乘六龍以御天。六龍是指,雷,風,火,山,澤。六子的陰陽變化,相輔而成,總之易經就是一本打卦占卜的工具,要想修身養性,你去看,“道德經",想治國齊家去看,"論語"。


路遙知馬力116134006


說起“易”來,誇誇其談之人眾多。

有甚者背之如流,嘴生蓮花。頭頭是道。

眾人提起“易”來,也首先反應是算卦占卜,久而久之,“易”就成了算卦占卜的代名詞。

可算卦占卜能代表“易”嗎?

有人會說“易之起源就是古人占卜吉凶的”。

真的這樣嗎?我只能說,你說的古人還不夠聰明。抱著金碗去要飯。

“易”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儒釋道的前身,有傳說“易”起源於炎黃與蚩尤的戰爭時期,黃帝部落敗於黃河中下游。請求天帝派九天玄女傳下天書,丞相風后整理成冊。以此打敗了蚩尤的九黎部落,後周文王改編為周易,流傳至今。

可以說“易”的起源相當早。那麼“易”最終想告訴我們什麼?它揭示了宇宙八大行星與地球的磁場關係,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讓每個星球,以特定的軌跡運行,誰也別碰誰。相互作用提供九大星球進行自傳公轉的動力。以地球的特殊性,劃定八個方位。這是特指地球的,出了地球就沒有了我們認知的方向感。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二十四節氣,日夜循環,創造了時間的運轉。就是說如果沒有了日夜,沒有了節氣變換,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時間。

“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規律,任何事物都有跡可循,就是一個精密的系統。春夏秋冬,週而復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命運軌跡亦復如是,都是特定的。你看人類的五臟六腑,配五行,血管配大地江河支流。這是巧合嗎?不是~!我說天地宇宙萬物,都是被創造的。這就是“易”想表達的。佛道就是悟透了天地萬物之由來,規則的脈絡。他們就是現今的黑客,找到了系統的漏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逃出了天地的感知,就不受天地法則的控制了,逃出了輪迴。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佛家說“一切相皆空相”,空了,回到天地之前的混沌狀態了,就不受天地感知了。

道家呢?它另闢蹊徑,道家不講空,它通過吐納,在丹田無中生有,用意念凝結成元嬰,這個元嬰不是血肉的,所以天地感知不到,它也超脫了生死。

“易”告訴我們了這麼多,而且利用它有了那麼多收穫,那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

我只能說,人類的眼界思維太狹隘了。易的寶藏我們挖掘的只是一點點而已,通過“易”我們也許可以做到無限可能。

比如說,利用星球間“易解釋的作用,做一個縮小版的宇宙運行機器,配合節氣運行的時間原理,會不會做出永動時光機,你覺得飛碟是不是這個原理?

說了這麼多,所有學“易”的,誰敢說自己學明白了?



不仁道人


易言一出現英明。

無王無帝有群龍。

來自田間一飛鳥。

上下東西南北中。

泰事可小不可大。

少過卦辭講分明。

老夫老婦誰反目。

過涉有可能滅釘。

師旅至今仍在用。

泰壯不曾泰有名。

若問大復小復無。

中復倒像由剝生。

或是結尾未濟卦,

或許帛本益有終。

無論怎樣的周易。

四維卦乾鍵於恆。

不提陰陽與五行。

周易照樣玩得通。

迵九迵六有何意。

不懂周易難於用。

儒家十翼可以朽。

關鍵在於這倆繩。

筮儀河圖是抓手。

伏羲文王皆託名。

欲解古易需要理。

此理難於書中逢。

自生自滅不如舍。

自滅自生本天成。

解疑之日在於這。

迷霧幾乎不再重。

兆昌四爻六留聲。

2019.3.3


兆昌416


如果你問一個易經傻,他會毫不吝嗇他對易經的讚美,諸如:

“群經之首”;

“宇宙最高理論”;

“解開宇宙的密碼”;

“知其一二可成仙”;

可是如果你問易經傻們:“易經說的宇宙的密碼是什麼?”,“易經偉大在哪裡?”,“你對易經懂多少?”這些易經傻通常都會用古屍用的語言,不知所云地胡扯幾句,根本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說穿了,易經傻不是自己發現易經有多麼偉大,而是“聽說”易經很偉大。

易經傻沒有腦子,人云亦云,他們特別容易崇拜自己不懂的東西。易經傻是接受洗腦的最佳的對象。

就不說“用宇宙最高理論”武裝頭腦的古人有多麼落後和愚昧的歷史了,就算像曾仕強這些號稱“易學專家”,還不是一樣該生癌一樣生癌,該死一樣死,他成仙了嗎?

所以,不是學易者學會的寥寥無幾,而是易經本身就是一堆發黴的垃圾,毫無價值。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網友,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講的對;易經是一堆發黴的垃圾,毫無價質。易;分,先天易,後天易。先天易、先天八卦圖,是三皇五帝的太昊伏羲氏所劃,是以乾、坤定南、北,離、坎定東、西。而後天易,後天八卦圖,是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囚禁羑里,閒的沒事,肆意篡改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圖,編造了後天易,後天八卦圖。改變了天地、南北的方位和東西的位值。所以,易經(周易)代表不了天意,更代表不了天地、人生。易經(周易)書的內容,除了忽悠,毫無實用價質。也可以說是一堆垃圾。


郗金民新號


不能說易經難學,問題是你學了易經幹什麼用?比如,別人就學了一分為二,就發現了二進制,推動了計算機的編程方法,偉人把它解釋為哲學理論,古代數學家把它解釋為無窮小(一尺之杆,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周朝時把它發展成斷吉凶,周後就更多家學說了,最有名的是黃石公創造了奇門遁甲,傳張良助立漢朝,後諸葛亮偶得此書,促成三國鼎立。另一枝以邵氏為代表,演變成算命用。……

總的來說易經相當於,基礎哲學,每個邊科相當於應用哲學。如在易經能有所突破,那你就能另立門派了!


草生流瑩


看了很多的評論,什麼說法都有。

其實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已的角度,以自巳的理解和想法來說的。你能說它錯了嗎?你說誰錯都不行,那是給自已找麻煩。我們又沒有足夠的能耐去說服別人。並且,誰又能保證我們自已的看法是正確的呢?不如只聽不說。

但是意見千萬條,有的意見還相佐,針鋒相對。能都對嗎?當然不能。但想把誰對誰錯鬧清楚,有可能嗎?誰有那麼多時間還不如去幹點實事。所以,對這件事,只要知道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就足夠了。簡單一句話處置之即可:見仁見智。皆大歡喜。

我自巳當然也有我自已的看法,簡單說幾句,只為囘答本題的提間。對則對,錯則錯。只表達個人觀點,沒推廣之意。也不想接受爭辮。

很多人一說起要學周易,馬上聯繫上高,大,上。(當然有人不這麼看)做好全面認真讀,認真研究的準備。就上了。你別看周易原文文字不多,字看不懂只是一囘事,即使你看懂了又如何?幾千年來,多少人在研究,到終老學了多少?無法得知。所以,我覺得想求全,是在拿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件無限的事情。本身就不可能成功。這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那要用什麼方法呢?大家都很聰明,自已想。我覺得應選一點,作為玫破目標,取得進展後,再逐步擴大,深入。

我們平時說學文化,從中學普及語文,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的基礎常識,進入大學後就要選專科了。即使碩士,博士,也大多是有專項領域的,不可能項項都兼,項項都專。所以,我們作為普通人,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學不好周易的。

另外,就是自身基礎和能力的問題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條件不能滿足,光憑熱情是學不好周易的。

關於學習周易,我還是建議先普及一些有關常識。然後帶著問題去學(攻:破一點,從一個角度切入。)。邊學邊用邊總結。先取得感性認識,然後再提高。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重視理解和活用。


太陽公公34


一本算卦的書,孔子做了些望文生義的註解。就成了聖賢之書。

本生《周易》是種抽象思維,無法驗證對錯。(現代科學的定義是可以證偽,就是可以證明驗證)而周易不可證明,那誰敢說他就學成了,他的理解就是正確的。

研究學者多半研究周易對古代文化的影響,而不論證它的正確與否。

算命的喜歡研究它的規律,但發現沒什麼規律,也只能弄出幾句玄幻的話欺騙老百姓。

對中華文化有天然崇拜情結的,就只能說句“博大精深”來滿足自豪感,但其實他們也不能理解這書。

總而言之,夢囈式的算命書,就像有無上帝一樣無法證明。學成一說,也就無從談起。


狗血熬雞湯


不是學會問題,而是懂得了周易是什麼性質的思想學說的問題!是周易是怎麼回事的問題!周易其實也不玄妙複雜!無非三個方面:一,對宇宙大然的構成認識及對宇宙大然的構成形成的大然的運變表現的規律的認識的問題(注意:古人對此問題的認識與認知是多是感性初級的)。二,周易的認識世界與事物的認識思想的認識論問題,即認識之認識的學說問題!或曰周易的哲學角度的哲學思想的問題!三,周易的卦辭原理與原理思想的學說問題。周易一書所表現出來的對宇宙大然現象等等的認知與總結,其實是反映著我國古代先民中智者思想的思想之初級初步的思想狀況與狀態!其實不是玄妙,而是很認知初級!把簡單複雜化!把古人先進化!是不恰當的!宇宙從古到今!從有了我們人類到我們人類現在進一步的初步的認識了宇宙!同時也認識了本身向自己!尤其是人的思想認識事物的認識論問題的思想的學說!已大大的在古人的認識思想的基礎上,已思想進步了很多!再把古代先民智者的思想發刃之思想!神秘化!就幼稚了!就這一個宇宙!就人世間構成的這些事!這些事的性質成份!就這些事理構成與道理!古人那時由於歷史的侷限是那樣看!今人今天在歷代形成的思想認識的基礎上是這樣看!這有什麼可玄妙的?對周易!不是易不易懂的問題!而是在對周易的認知與對待上!每代時人的對待思想與態度!一直不能平等看!獨立的看!驗證與辯證的看!不能以學說的角度去看!太從,太把它神秘化!今人若把古人主觀的,迷信的認為及圖騰化的思想也當寶對待!那是幼稚的!周易不是群學的綱首!而是群學都必須首先有以從以認識世界與任何事物的哲學思想!而周易!就是中國古代先民總結出來的認識世界與事物的,總認識問題的範式式的,範式認識事物與問題的認識思想的認識規範!雖然,周易中的哲學思想還是粗淺與初級的!其實,今人看周易!尤時中國人看周易!不與毛澤東主席的兩篇哲學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比較著看!單從周易看周易!你只會進入灰色的思想世界及進牛角尖!兩論是陽光!學易有益,跪易難學。易其本易,然然諳然。


大正中直-


因為《易經》本身就是經後人之手、且是經多人之手,託聖人之名的偽作。

現通行的《易經》又名《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託名孔子的《易傳》與其合為一體。儒家奉為經典,後儒照孔子定的論調給以發揮,以致形成各種流派的易學。

七十年代出土的馬王堆帛書,對易學界如天破天驚,從根本上動搖了兩千年來易學觀念。

帛書周易,經與傳都大不一樣。

易經部分,一,卦符不同,為“一”形爻與類“八”字形爻組成。二,卦名多有不同,僅八個基本卦,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三,卦辭爻辭多有異體字,但內容大致相同。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

第一卦鍵(乾),第二卦婦(否),第三卦掾(遁),,第三十三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通行周易六十四卦卦序:

第一卦乾,第二卦坤,第三卦屯,,第三十三卦恆,,第六十四卦未濟。

根據通行《易傳序卦》之說,六十四卦是一個固定的因果關係。而帛書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因果關係就不同。帛書周易,顛覆了兩千年易學乾坤。

託名孔子《易傳》也大不一樣,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特別是,不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是“大恆生兩儀,兩儀生四馬,四馬生八卦”。其它篇則完全不同,為《二三子問》,《衷》,《要》,《繆和》,《昭力》。

同一個周文王,怎麼可能作兩套卦序完全不同的《周易》?

同一個孔子,怎麼可能作兩套文字不同的《易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