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貪官真是非他莫屬

天下第一貪官真是非他莫屬

恭王府

在北京市西城區的柳蔭街上,有一所著名的豪華府邸—恭王府。這裡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會所和斂財聚寶的秘密金庫,它的締造者就是名貫清史的天下第一貪—和珅。

天下第一貪官真是非他莫屬

藏寶樓的窗子

在王府中央有一座長達160米的後罩樓,就是和珅的藏寶樓。從建築的背面看,每一間屋的窗子被做成了桃形、扇形等不重樣的形狀。據說和紳就是靠這些窗戶,來區分所存放寶物的類別。如今,樓內的寶物早已不知去向,但這些精巧的窗戶依然留給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事實上,和珅利用職權之便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十九年前,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和珅,向朝廷提出一個建議,如果官員犯罪,可以根據情節的輕重,以一定數量的銀子來免除相應的刑罰,繳納的銀兩稱為議罪銀。

天下第一貪官真是非他莫屬

和珅提出議罪銀

議罪銀是贖罪的一種形式,古代官府特准贖罪,有金贖,就是通過錢、金錢來贖罪,這是一般官員和有地位的一些人。有貲贖,就是通過一些物件兒、田產來進行贖罪。還有就是役贖,那就是要靠出苦力了。

與歷代贖刑不同的是,議罪銀的罰金並無明確規定,而由官員自己揣度。因此少則數千兩,多則數十萬兩,還有不少官員即使沒有犯錯,也會先交上銀子,為日後未雨綢繆。議罪銀成為了受賄的官方藉口,而受到敲詐的官員,只能把損失層層攤派,最後沉重的負擔加倍落到了老百姓頭上。戶部尚書和珅作為議罪銀的實際經手人,不但討好了乾隆皇帝,還大發橫財。國庫虧空,貪腐猖獗,朝堂之上,眾臣請求將喪心病狂,目無君上的和珅凌遲處死。

天下第一貪官真是非他莫屬

大清律例

正月十八日,和珅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藏寶樓,而等待他的是皇帝所賜的三尺白綾。此時的和珅不禁感慨命運弄人,在絕筆詩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和珅受誅後不久,嘉慶下令將和珅一案編入大清律例,成為後世貪腐者耳邊長鳴的警鐘。恭王府的珍寶回到了紫禁城,大清國卻沒能回到康乾盛世的繁榮鼎盛,失去的民心覆水難收,腐朽的權力之堤已是千瘡百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