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調劑複試為什麼這麼難?

大海撈針Delmor


今年考研整體難度都有大幅提升,直觀的現象:考研人數大幅增加,共290萬,比2018年增加52萬;複試分數線普遍上漲,自主劃線的34所高校尤其明顯,最高上漲45分;部分熱門高校的熱門專業複試線超過400分;國家線也普遍上漲5-15分。高分考生多,很多高分同學調劑被拒;報考,調劑扎堆現象比較嚴重,B區的部分高校調劑人數比去年暴增1萬多人。

申請調劑困難,首先在於上線人數增多,據媒體稱,今年研究生錄取人數大約為72萬,但是上線的人大約有120多萬,這個比例已經遠超了1:1.2,進入複試的人多了,複試競爭激烈,調劑同樣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其次,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調劑時也出現扎堆現象。原本都是調劑大戶的B區學校,今年也不例外,很多調劑的同學都把目標鎖定在B區,但有同樣想法的人太多,調劑考生都往同一個地方跑,人多了競爭必然就大了。

第三是接受調劑的高校要求提高。今年出現的高分考生多,可選的優質生源就多,高校的調劑條件自然水漲船高,比如有的高校只接受校內調劑,有的高校要求調劑考生必須是來自985,211,雙一流等。這樣很多即便考了高分的考生也沒辦法申請。

第四是部分考生並不太願意降級調劑,把目標鎖定在層次較高的學校或較熱門的專業,原本這些學校調劑名額就較少,還有很多隻面向本校調劑,跨校跨專業的同學自然難以調劑成功。


象牙塔裡講故事


關於為什麼調劑難,原因可能很多,由於手裡沒有權威的數據,也很難做全面的分析,我僅說說我自己發現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二戰”考生。

根據前面統計的數據,今年考研人數達到285萬人,比2018年的238萬一下子增加了近50萬,增長率又創了新高。而2018年的增幅是37萬。在高校近年來學生就業比較平穩的情況下,這多出來的考生是哪裡來的呢?我想,估計大多都是二戰,甚至三戰,以及一些工作後辭職考研的人。

這部分人有兩大特點:一是通常考研經驗更豐富。二戰考生經過兩年拼搏,只要不是改專業改方向,那各門課程肯定學得更紮實,他們初試通過的概率也更高。所以,別看增加的只有19%的考生,還要考慮到增加的這些考生可能具有2倍於這個數量的戰鬥力,很有可能是他們抬高了錄取線。二是通常都急於就讀。跟第一年報考的考生相比,這些考生已經耗費了一年精力,不願意再繼續浪費時間了,所以他們通常會降低心理預期,能走就走,這也是為什麼今年B區火爆的原因。我這個親戚就是二戰考生,他就有親身體驗,去年沒上學校的線,都沒怎麼考慮調劑的事,直接就選擇了再戰一年。今年又沒上學校的線,馬上就開始到處打聽,最後選了我們學校,也是虧得他還是比較不錯的211高校,一個A-學科畢業的,否則根本沒有機會。

當然,今年各高校也變精了,去年很多考生還能多複試幾個學校,今年,同層次的高校往往湊到一個時間段,根本就不給考生更多的選擇機會,這也是今年的一個重要變化。

以上就是我的一個小角度觀點,感謝大家閱讀,如果對我的回答感興趣,請點擊關注高校人才真經。謝謝大家。


高校人才真經


今年的考研複試調劑為何那麼難 ? 簡單說一下個人看法。。



① 2019年的調劑對於雙非院校考生算是友好的,反而是不少985/211院校的低分考生調劑困難。也許你不相信,說自己看到的不少的非雙一流院校,但這僅是部分生源區域和實力較強的B區院校,反而是A/B區很多的雙非院校依據初試成績來篩選調劑複試名單,更多的是雙非院校初試高分考生順利複試錄取。② 今年報名人數的增加,達到290萬人,和報考院校的集中!絕大多數的考生都報的985/211院校,沒有更好的根據自身“實力”去選擇報考院校,隨之名校複試分數線就會劃的很高(供過於求),導致很多考生需要通過複試調劑來獲取名額(被刷率大幅提高)。自然而然普通院校生源當然“不足”!③ 近幾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後,大量在職的考生無法過線,而應屆生、二戰考生不報考且不接受調劑非全,導致大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基本沒人!


最後如何選擇,還得看自己!盲目追求985/211不可取,到時候只能徒勞無功,回守稻田!


一枚JXS


19年考研複試調劑給考生的一個感覺就是難,確實,和往年比起來,今年調劑難度確實提高很多,有一志願報考人大初試分數403申請調劑直接被拒的考生,有本科華中師大報考西南大學初試分數389申請寧夏大學被拒的考生,往年這根本不會啊,那今年調劑如此之難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考研報名人數大幅增加,過線人數同樣大幅增加。前段時間說曾有120萬考生申請調劑,這麼多人申請調劑,結果就是每個學校都有大量考生等著調劑,很多學校面對這麼多優質考生,當然要優中選優了。比如,山西大學去年應用統計專碩有40人參加調劑(學校挑選後),今年有112人參加調劑(學校挑選後),我們繫有個學生參加調劑(一志願蘭大,379分),落選,379的分數排名已經20多了,可見有多少高分考生。

第二,和往年不同,今年調劑好多學校嚴格按初試分數進行排名,然後是初試分數和複試分數的加權綜合。即使你報考的是好學校,你本科985、211,那也沒用,你考好學校初試分數低,其他人報考一般學校分數高,那你只能寄希望複試好好發揮了,你得用複試的良好發揮來彌補一個差距,不然,那就只能北刷了。

第三,很多學校複試時間提前。不給考生三心二意的機會,很多學校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往年很不容易調劑過來的985、211考生,結果最後卻沒來,所以,今年好多學校也都學精了,提前進行,按初試分數排名,與其最後985、211考生錄取了卻不來,還不如招實心實意來學校的考生。

第四,很多學校不再優待985、211考生。985、211考生確實是優質生源,可很多學校也被傷了心,錄取了最後卻不報到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招到最後能來的,免得浪費了寶貴的招生名額。

還有一個現實,以前考生都是有退路的,看其它學校不行,調劑到本校一般來說是沒問題的,但今年不行,也得嚴格按初試分數排名,看初試複試綜合排名來決定是否錄取。

2020年考研也不會輕鬆,考生預計同樣會較大幅度增長,招生名額預計同樣會小幅增長,所以,形式可能會更加嚴峻,考生在報考時要慎重選擇一志願。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雖然小西不是考生,同樣作為老師見證了2019年考研全程。記得12月初早上6點不到,就在校園內涼亭內、教學樓拐角、樓梯口背面等看到在朗誦英語、政治的同學,近300天的堅持不易。之前幾天,有不少本科學生給我微信,報喜自己通過哪裡的複試,也有未過複試找我幫忙看看能否推薦調劑。

不止2019年調劑難,那句"報名你對我愛答不理,調劑讓你高攀不起"早已流傳多年。相對來說,今年的調劑對於雙非院校考生比較友好,反而是不少985/211院校的低分考生調劑困難。也許你會反駁我,說我怎麼看到不少院校非雙一流院校,僅僅是部分生源、區域和實力都不錯的B區院校(選擇調劑就不要期望去非常好的學校),反而是A區/B區不少海量的雙非院校根據初試成績遴選調劑複試名單。

為什麼我們會有2019年考研調劑非常難的感覺?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報名人數的增加(290萬人)和報考院校的集中。社會上對於985/211院校的高認可度導致海量的考生選擇報考名校,而不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院校,結果就是部分雙非院校生源嚴重不足、名校的複試線越劃越高,導致了大量的高分考生需要通過調劑來獲得名額。

其次,B區和A區普通院校不再甘於"撿漏",將複試時間提前,不給考生模稜兩可的選擇機會。相比往年,今年有更多考生詢問小西,一志願院校還未複試,B區調劑院校已發初擬錄取通知,限1小時內確定該如何選擇。上週和本週末,湖南省內的普通一本院校進行復試的非常多,而往年一般還會延遲1-2周。結果就是調劑窗口3.20-4.30日的開放期間,之前的2周(14天)複試相當密集,且招生單位調劑系統開放必須滿12小時的規定導致更多的考生過了鎖定期後更改調劑志願,10個調劑缺口往往有幾百人次報名。

同時,更多的院校傾向於一志願保護,而不是被動接受調劑生源。之前不少優質考生,如本科985、報考985的考生,在接到擬錄取通知後反而選擇不去報道,白白浪費意向導師和招生單位的招生指標。這也是不少院校不選最高分和985院校的學生,傾向於選擇普通院校考生的原因,就因為他們錄取後肯定來。

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原因:考研生源的分流。近2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後,大量在職的考生無法過線,而應屆生、二戰考生不報考且不接受調劑非全,導致大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基本沒人,如某985大學王牌學院僅有2個全日制考生過線。這顯然是違背之前的初衷,因此今年會有更多的學院和導師鼓勵你調劑到非全日制。至於是否接受這樣的安排,還是得看你個人的需要和讀研的目的。

小西昨天和幾個學校的導師一起聊過考研問題,他們勸過不少考生選擇報考自己的雙非母校,但是沒有幾個學生聽得進去。在報考未過院校線後,反而找學院導師進行溝通,希望調劑回本校讀研,但是2019年必須根據初試成績遴選複試考生的規定讓這些考生的希望再次破滅。在之前的調劑回本校兜底的希望都不在後,有更多的考生覺得調劑是如此艱難。

小西一直對自己的學生說:讀研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既然沒有被自己理想的院校錄取,又看不上調劑的普通院校,又缺少再來一年的毅力,為什麼就不能選擇工作呢?你說小西說的對嗎?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或許今年絕大多數考研調劑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

當然每年考研都會吐槽調劑太難了,畢竟這是很多考研學生一戰成碩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都希望自己能夠順利調劑。

那麼造成今年調劑難的原因,無非不過這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考研的報考人數激增,總計達290萬,比18考研報考人數多了50多萬,可是當報考人數增加的時候,高校的錄取人數卻沒有很大規模的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下,考研調劑的學生只增不減,但高校的調劑名額卻非常的有限,最後就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加大了考研調劑的難度。



其次,高校在不斷的提高考研調劑的門檻。參與到今年考研調劑的學生都明白的是,很多學校本來是隻要過國家線就有機會進入複試,也沒有太多的在意學生的本科出身,但是在今年的考研調劑中,這些學校都在篩選,因為調劑學生多,所以高校為了選擇更好得生源,便從學生的本科出身和初試成績開始篩選。

因此今年很多剛剛達國家線的學生,有很多調劑被拒絕,這就是原因。

如果考研報考人數繼續增加,那麼明年的考研調劑將更難,因此20考研的學生一定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調劑環境。


領略教育魅力



小松先生說


因為今年有290多萬人考研,但是隻錄取70多萬人,競爭相當激烈,還有一個就是今年高分普遍偏多,國家線都上漲,所以今年調劑也是相對而言比較激烈的。(本人就是19考研考生,親身體驗考研的競爭之大)


數字math


研究生今年考試人數增長了近50萬,而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沒有多少增長,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僧多粥少。必須刷掉一批人。


方舟自考教育


作為北京某普通高校的老師瞭解,調劑非常火爆,第一志願竟然都爆滿了,調劑名額都是刷掉第一志願過線的人員!想調劑過去,得非常優秀,現在都很現實,大城市就業機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