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發射魚雷後,海水進倉怎麼處理?

LaieLaie


海水如果進入潛艇艙了,這就是妥妥的安全事故了,還能怎麼辦,求生啊?專業點講叫損管作業,俗話那就是各種防水堵漏!問題的關鍵在於潛艇發射魚雷時海水只會流入魚雷管內,發射完以後直接進入補重水倉配空去了,哪裡會有什麼海水進入潛艇艙?


(潛艇損管訓練)

現代潛艇發射魚雷無非兩種方式,自航式和動力式,前一種就是魚雷管注水,魚雷自己游出去,後者則是使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和水一起噴出去,但不管哪一種,水都是隻進入魚雷發射管,而不會流入潛艇艙。
(自航式發射)

那到底是什麼裝置讓水只在魚雷管內存在呢?這就是魚雷管自鎖保險裝置,魚雷管前後各有一個口子,前面發射口與外界海水相連,後面裝填口與潛艇艙相連,在這兩個口子上分別有一個蓋子,這兩個蓋子是有安全保險互鎖的,任何時候都只能打開其中一個。

(動力式發射)

當魚雷管注水時,發射口打開,裝填口鎖閉,當魚雷發射完畢之後,發射口鎖閉,然後水通過發射管中間特殊的引流閥門管路流入潛艇補重水艙,用於填補魚雷發射後潛艇失去的重量,以維持潛艇浮力和平衡。


(魚雷管下方為武器補重水艙)

當海水排空後,你就可以繼續上一步,發射下一枚魚雷。如果魚雷發射導致潛艇艙進水,那不是密封不好,就是操作失誤,絕對是嚴重的事故,如果損管作業不合格,很可能就會艇毀人亡!
(潛艇魚雷發射管)


軍史吐槽君


自1866年魚雷誕生之後,就成了弱勢海軍對抗強勢海軍的殺手鐧。人們在魚雷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從早期的壓縮空氣魚雷,到後來的蒸汽瓦斯魚雷、熱動力魚雷、電動魚雷、火箭助飛魚雷,魚雷技術越來越先進。

同樣,魚雷的發射方式,也經歷了幾代變化。

1、最早是自航式發射。發射前打開前密封艙門,注滿海水,然後魚雷靠自身動力“遊”出去。這種發射方式結構簡單,重量輕,噪音小,隱蔽性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泛應用。

但是自航式發射管不能太長,對魚雷性能要求高,初速低,射程近,潛艇要抵近才行,非常危險。

此外,它不能發射無動力武器,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魚雷離開潛艇的時間太長,一旦意外會給潛艇帶來危險。所以這種發射方式被淘汰了。

2、二戰時,人們想出了更好的辦法,用高壓空氣把魚雷“射”出去,讓它儘早儘快的遠離潛艇,稱為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魚雷發射前,往發射管內注入空氣,使內外氣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打開,高壓空氣從發射管尾部湧入,把魚雷推射出去。

這種方式,魚雷的初速度高,適用範圍廣,能布放無動力水雷及各種器材。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便,也稱“乾式”發射法。

高壓空氣湧入海水產生大量氣泡,使潛艇暴露。為此,工程師設計了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雷行進到發射管3/4處時,將高壓空氣回收,排放到潛艙內部,從而避免大量氣泡產生。

越深的海水壓力越大,發射管內外壓差也越大,所以不能在深水區使用,只適合在80~100米以上的深度使用。

3、隨著科技發展和核潛艇出現,潛艇的下潛深度變得越來越深。為了在更深的海域發射魚雷,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這種方式使用高壓水流發射魚雷。將艇外海水引入水缸,缸內有活塞,活塞另一端連接空氣閥門。

發射前打開前密封艙門,注入海水,使把魚雷前後壓力一致。然後打開閥門,高壓空氣推動活塞,把水缸裡的水壓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因為魚雷前後壓力一致,所以不受水深壓力的影響,可在300~600米深的水下發射,故成為6、70年代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4、法國人獨闢蹊徑,使用氣動衝壓發射方式。通過高壓氣體推動套筒狀的衝壓器,把魚雷從發射管裡頂出去。

這種裝置體積小、重量輕,但要求魚雷結構堅固,能承受巨大的衝擊力,操作也不很方便。只有法國的“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其他國家並不感冒。

5、現代的先進發射方式,是70年代英國發明的空氣渦輪泵發射方式。它跟水壓平衡式發射差不多,空氣渦輪將海水泵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空氣渦輪泵(ATP)發射方式

因為旋轉的空氣渦輪取代了往復運動的水缸活塞,所以體積大大縮小,中小潛艇上也能安裝使用。空氣渦輪的排氣壓力不受外界水深影響,工作深度廣,從幾十米到1000米水深都能發射,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發射方式。

不論哪種方式,都不用擔心海水湧入潛艇。因為魚雷發射管有前後2個密封艙門,一個是魚雷出口,另一個是艇內裝填口。這兩個艙門有互鎖機構,不能同時開啟。

發射前注入海水時,前門打開後門密封。發射後,前艙門關閉,再將發射筒裡的海水排幹,清理發射管,再裝下一發魚雷。海水哪兒都能去,就是去不了艇內。

未來的魚雷更先進,發射方式也日新月異。新型的電磁魚雷發射裝置已經問世,成為提高潛艇戰鬥力的有力保障。相信我們也一定會站在世界前列。


和風漫談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海軍部隊都裝備有潛水艇,這個大型水下作戰平臺。並且,也隨著現代製造工業的飛速發展,具備建造常規動力潛艇能力的國家並不少。


不過,頗為有意思的是。雖然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傢俱備了獨立建造相關大型常規潛艇的能力,但是在世界上具備獨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輕型/重型魚雷能力的國家卻並不多。

顯然,各型大小不一定魚雷一直都是水下大型潛艇自身攜帶數量最多的武器裝備。並且在一般作戰情況之下,自身潛艇通過潛望鏡/自身的聲吶基陣,發現敵方水面作戰艦艇或者水下潛艇時,在準確定位敵方目標的方向位置等數據之後,其自身潛艇也會首先使用自身攜帶的大數量魚雷,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

當然了,此時的潛艇也並不能輕易的就發起給攻擊,畢竟此時的潛艇處在深海之中,水給予潛艇自身的壓強還是非常大的。因此,發射自身所攜帶的魚雷,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步驟才能完成。這時,潛艇操作手需要將上白公斤的魚雷從武器儲物架取出,並同時把潛艇內部一系列涉及魚雷發射管等設備,一一通電啟動。再等到一些相關數據符合魚雷發射的指標時,潛艇操作手會把魚雷推進魚雷發射管,此時魚雷發射管之中壓強會增加到外界壓強一樣,並且潛艇操作手也會通過按鈕操作的方式,把魚雷發射管通往外界的艙蓋打開,讓一定量的海水湧入,此時魚雷再利用其發射管之中的發射裝置噴出的高壓氣體,被以一個高速發射出去。


肯定,在自身艦艇攜帶的魚雷發射發射出去後,肯定是有一定量的海水進入潛艇的魚雷發射艙管的。而這個時候,潛艇自身的艦艇控制系統會接收到這一信息,先將魚雷發射管之中的一定量的海水排乾淨,再通過打開控制自身潛艇下潛或者上浮的水櫃,進行一定的配平,從而保證水下航行的潛艇,不受剛剛魚雷發射管裡進入一定量海水的影響。


航空君


潛艇水下發射魚雷,主要有兩種方式:不平衡式和平衡式。

1、不平衡式。

這種方式在二戰時期應用的比較多,主要是依靠高壓空氣注入到魚雷發射管中,推動魚雷發射出魚雷發射管。在魚雷離開魚雷發射管之前,還要將高壓空氣抽出來,防止海水倒灌。

這種方式一般使用在水深比較淺的位置,這樣水壓不是很大,對於壓縮空氣的需求量也相對較少。

2、平衡式。

這種方式按具體方法又大致分成下面三種:

第一種,高壓空氣推動頂杆,頂杆再推動魚雷發射,魚雷不離開魚雷發射管之前不接觸海水,算是一種“幹法發射”;

第二種,魚雷管事先注入海水,內外水壓平衡,高壓空氣推動魚雷管底部活塞,活塞壓縮海水推動魚雷發射,這個算是“溼法發射”吧,魚雷發射出去之後,活塞正好阻止海水湧入,然後關閉艙門,活塞復位;

第三種,自航式,魚雷發射管艙門打開,海水注入,之後魚雷依靠自己的電池驅動螺旋槳發射出去,全程不用魚雷發射管提供輔助幫助。這個方式發射魚雷、艙門關閉之後,還是需要水泵將魚雷發射管內部海水抽出排到外部。

相比於不平衡式,平衡式發射方式能夠更好的適合較大潛深環境下的魚雷發射,因此,也成為當今世界核潛艇、常規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老鷹航空


當潛艇發射完魚雷或者導彈之後,駕駛潛艇的人員可以通過液壓或者手動的方式關閉發射艙的前艙蓋,而發射艙內的海水不能馬上排出去,因為魚雷發射出去之後,潛艇會失去一定的重量,這個時候把發射艙內的海水排入魚雷補重水艙內,可以起到暫時平衡潛艇的作用。而如果是導彈發射艙,發射導彈後灌入的海水就可以通過導彈補重水艙排出艇外。所以說不管是發射魚雷還是發射導彈,由於潛艇魚雷管或者導彈發射井與潛艇的艙室是水密隔開的,海水是不會滲入到潛艇內部的。


大佬稍微等一哈


發射魚雷之後,海水會充滿發射管。不會進艙室,海水進了艙室那就涼了!

這些水會被引導進補重水艙,然後進行均衡。


吃甜筒的樹懶


要的就是海水進入魚雷發射管,彌補魚雷發射後的重量損失,平衡艇體縱傾…


方包2


小編,你搞個CG動畫不就行了,寫那麼多誰懂。


嘻嘻51643266


用壓縮空氣吹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