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我們常常會說現在社會就是這樣,現在世界就是這樣,這是一條沒有標準的標準。迎合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為自己的懦弱找理由。而事實上,人們更願意毫不吝惜地給予尊重與讚許的,是那些堅持底線的人。

二戰中的芬蘭,作為北歐小國,世界再亂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蘇聯的入侵,雖敗猶榮,這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入侵”蘇聯收復失地,停滯不前,就是堅持最初的底線。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重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還要從蘇軍“欺負”他們說起。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蘇芬冬季戰爭,小國的憤怒。

納粹德國橫掃歐洲,讓世界各國感到惶恐不安。懷有戒心的斯大林為了國家安全,想要控制波羅的海國家,以便在北面建立一道防線。面對大國的威脅,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三小國紛紛妥協,當向芬蘭提出割讓卡累利阿南部地區並允許駐軍時,遭到了嚴正拒絕。

這種“給臉不要臉”的做法,對於大國來說,這就是意味著要“欺負”你的理由。於是動用100萬部隊入侵該國,緊接著只有30萬的芬軍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他們利用當地的氣候和地形開展游擊戰,頑強的與侵略者抗爭。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簽署了停戰書,答應了侵略者的一切要求。他們以陣亡2.5萬餘人換得入侵者付出25萬餘人陣亡,近10倍的代價讓他們贏得了各國的讚許和刮目相看,雖敗猶榮。

一味的退讓,會讓別人體會不到你的底線;必要的憤怒,反而能讓他們明白你的原則是什麼。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柏林提出合作,堅持中立。

芬軍在蘇芬戰爭中取得了驚人的戰果。給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深信他們不會袖手旁觀。於是兩國間開始進行接觸,討論經該國對德軍進行補給的問題,以及如果蘇德發生衝突如何進行協同的問題。但他們明確表示,只要他的國家未受侵犯,就不參戰。

為了收復失地,需要德軍的幫助。於是開始秘密動員和擴軍,並允許德軍進駐本國的南部港口。儘管希特勒多次提議,但他們一直拒絕與柏林政治結盟。在芬蘭人看來,他們只是反對共同敵人時的“戰友”。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因為,他們始終清晰的記得,在蘇芬戰爭中,雖沒有直接參與侵略,但是大量的國際援助物資被德國人攔截。儘管此後,希特勒為了表示誠意,援助大量物資和派遣教官幫助他們重建軍隊,但依然不為所動,保持中立。直到蘇德戰爭爆發,這是收復失地的最好時機。於是,芬軍加入了“侵略”。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堅持自己的原則,收復失地。

德軍快速推進,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但由於蘇軍迅速擁有了兵力上的巨大優勢,不得不採取了守勢。然而,讓希特勒意想不到的是,芬軍在攻佔了被蘇聯割去的卡累利阿後,就停滯不前了,並沒有對列寧格勒發起進攻。

於是希特勒許諾將整個科拉半島劃給他們,科拉半島面積將近是他們國土的一倍以上,但他們依然不為所動,拒絕擴大參戰範圍。這說明他們對於堅守的中立原則,有著明顯的認識。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芬軍的“停滯不前”,也讓蘇聯人真正看到一個小國的堅持和誠意。於是,當他們開始秘密與莫斯科聯繫時,隨即同意簽署停戰協議,按照協議要求,德軍須撤出在本國的駐軍。在遭到拒絕後,芬軍立刻調轉槍頭將他們趕出自己的國家。

堅持原則和底線,就是拒絕誘惑。

在二戰中,夾在在蘇、德兩大強國之間的芬蘭,捍衛著國家的尊嚴,堅持著民族獨立,堅守著領土完整;時刻保持清醒,不受誘惑,既不“同盟”,又不“軸心”,是真正有底線和有原則的國家。

拒絕蘇聯無理要求,芬蘭為什麼雖敗猶榮;又為何拒絕德國領土誘惑

你總要忍氣吞聲,所有人都會以為你沒脾氣;人需要恰當的展露自己的原則,才會讓一些沒有底線的人知道什麼叫: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