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西的發展?

晃晃在線


一個地方的發展有兩個決定條件,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國家傾斜扶持。所謂的一二線城市皆由此來。山西是資源大省,但以前基本由國家統配,好處別人佔盡,留下的是汙染、是單一的產業結構、是落後。山西的今天客觀說主要是國家造成的,和政策扶持不力有關,好學校、科研機構、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太過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山西底子可以說非常雄厚,但衰落至此,真的很無奈。民國時候,全國各地情況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但山西在閻的治理下,不靠中央扶持等外力拔助,但經濟、教育、文化及百姓的幸福程度遙遙領先於全國,是實力雄厚的模範省,這說明什麼?


小白55249428


2017年,山西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73億元,終於扭轉了連續兩年經濟負增長的局面。目前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24位。

一說到山西,人們首先會想到它是一個能源大省。確實,山西省的能源業佔全省的經濟總量極為龐大,承擔起了拉動山西這駕馬車的作用。

2008年開始,整個世界的能源行業價格出現了大幅跳水。國內也一樣,煤炭的價格出現了長期的熊市,這一次讓山西的馬車頭失去了奔跑的動力。山西省的經濟增速也像煤炭的價格一樣,出現了過山車的情況。

下圖是2016年山西最大的10家企業。其中8家是煤炭企業,你說山西經濟對煤炭的依賴有多大?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山西省經濟結構出現了大問題,患上了荷蘭病。所謂荷蘭病,就是一個地區的初級產品產業十分繁榮,導致其他行業萎靡或者發展不起來。一旦初級產品行業出現滑坡,整個地區的經濟就出現危機,經濟增速下滑,民眾失業,通貨膨脹接踵而來。山西就是如此,能源行業打個噴嚏,整個社會就跟著吃藥。

今天的山西經濟,根本出路就是調整產業結構,轉化發展動能,戒掉依賴能源行業發展的癮。否則,就會成為中國的“鏽帶”。


財經知識局


山西是內陸省份。東部,東南沿海發展戰略和山西沒關係。西部大開發也和山西不搭界。所以山西人自我解嘲說“山西是不東不西,不是東西。”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很多人都說自己的祖上是從山西洪同大槐樹下遷來的。但最有名的戲劇唱詞是“洪同縣裡沒好人。”這是戲劇《玉堂春》中最讓人印象深的一句唱詞。上個世紀有個描寫山西農村的電影叫《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優美的歌聲《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唱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由此可以看到兩座大山,帶來的是交通的不變與險隘,影響到了歷史上山西人與外界的交往。但山西卻給全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全國煤炭儲量的三分之一在山西,且埋藏淺,厚度大,傾角小。在300一400米左右,適於露天開採。所以,山西的煤炭工業非常發達。這麼多年來,是為全國做過貢獻的。由於有煤,山西的火電比較發達,在變輸煤為輸電的思路下,西電東輸,輸到了東南地區。由於有煤和鐵礦,冶煉業也比較發達。特別是太原鋼鐵廠,作為特種鋼生產基地。在全國獨樹一幟。山西是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最多的地方:陳永貴,李順達,吳吉昌,申記蘭都是山西的,可見山西也是農業大省,但農作物粗糧巨多。山西是機械工業基地,特別是重型機械工作比較發達。大家都知道的神州飛船發射塔就產生在太原。

但由於煤炭資源的減少及替代煤炭資源的天然氣的使用。山西資源優勢的角色正在淡化。農業方面,山西的土地由於多山,地小,地少。已看不出有什麼優勢的地方。但目前來看煤炭化工和機械製造仍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從全國各省經濟排名來看,山西的排名在後一個梯隊。民營經濟不發達,服務業滯後,這是今後發展方向。人類生活的需要,除了吃穿用,就是服務。在目前物資極大豐富的前提下,服務業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山西人一定要改變過去靠煤鐵的單一經濟模式,在服務業,旅遊業,現代農業中找出一條發展道路。在這塊土地上精耕細作,重建輝煌。


天太2


山西要想發展,首先煤礦得先關停一半。這樣煤炭價格就會上漲,而且他們佔用的公共資源可以拿出來扶持私營企業。都說山西落後是因為交通,可是每年那麼多煤炭是怎麼運出去的?其實交通並不落後只是全部被煤礦佔用了。山西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都給煤礦了,所以其他產業發展不起來。山西要是沒有煤礦的話說不定早發展起來了。當年山西沒有發現煤炭的時候經濟在中國也沒有這麼落後呀,山西就是被煤炭拖死的!


瘋狂妖


山西的發展應該是很多大晉人民關心的話題了。如今山西的發展是大不如前,無論是農業牧業還是重工業,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跟不上時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在農業方面,農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土地進行農作物的播種與豐收。播種的時候特別辛苦,要施肥,澆水,打藥,除蟲,考慮天氣的因素等等。在前期的農忙之中,農民們都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但是豐收之後,他們很少能找到適合的銷路,甚至很多農作物會滯銷,我換來的就是棄之如履。

其次就是牧業問題,近些年來掀起的環保政策,很多樹林與草地禁止牛羊群靠近,原本只有飼料功能的花草成了觀賞之景物,大部分牧民為了能讓牛羊吃飽只能走更遠的地方,這個比起前者,問題並不大。

最後就是在煤炭方面過往有許多煤老闆,來自山西煤炭銷往全國,會賣出各種各樣的好價錢。其中有公家煤礦,同時也有私人煤礦。以前的煤礦只用於銷售,但是如今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很多人家已經不用燒煤了,但是,煤炭轉型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山西省的煤礦產業鏈如果要進行延長的話,還是有挑戰的。所以,山西省如果要好好發展,那一單幾個區域可以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比如加大扶持服務業。

山西省服務業發展的規劃主要是打造山西特色的服務業板塊,拉近服務業發達地區的差距,最好將山西省建設成文化旅遊強省。畢竟在山西有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比如在物流方面,文化方面。養老方面,節能環保方面等等,可以向大規模產業靠近。可以加快經濟的提升,對發展的潛力進行現實的規劃,這樣一來可以發揮我們山西省歷史文化厚重的底蘊,也可以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經濟進行穩步增長,大力扶持旅遊業的發展,為山西省做一個活廣告。

  

  

  大力轉變旅遊發展方式,推進旅遊體制機制和產品創新、金融創新,以遊客需求為導向,豐富旅遊產品,改善市場環境,推動旅遊服務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提升旅遊的內涵和附加值。到2020


運城小屈


山西作為一個能源大省,雖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但經濟結構單一,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山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近幾年山西一直在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儘管山西一直都在積極去補短板,但還是未能得償所願,調整力度不足便很難實現自我超越。

轉型慢、思想保守、對第三產業發展重視不足等這些也是山西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煤炭作為山西的支柱產業,發展狀況也不容樂觀,部分煤礦停產、礦工歇業等一些問題也說明煤炭產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悲觀,山西省要想迅速發展,快速反超,關鍵還要各地區齊頭並進一起發力,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帶頭作用一定要發揮到極致。

充分利用煤炭資源的發展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力求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需求。


太原看點


山西省,一個內陸省份。從地域上來說。既不沿海,也不沿邊。在國家戰略層面。既納入不了京津冀地區,更談不上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從這個角度來說。和東三省,有一定的相似。

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浪潮中,山西省,只注重了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過度的依靠煤炭資源,造成了當前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結構不合理,國有經濟比重大。民營經濟不發達。根據山西省2017年官方GDP,山西省產值約1,4萬億,在全國排名24位。


山西省,在改革開放中,和先進省份比較,發展有所滯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差距,就是民營經濟滯後。

當前,面臨著調結構、抓轉型的重要機遇期。應該說,山西省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也有了良好的開端,比上前幾年,有了一定的進步。沿著當前的道路。狠狠的幹上幾年,相信山西的經濟,會有進一步的好轉!

我確信,山西的經濟明天會更好!


世語坦然


山西以前一直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在全國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以省城太原尤甚,做為內陸省份,相同經濟總量情況下省會在全省經濟佔比越高,這個省的經濟越強勁,因為這些地方的省會也是這些省效率最高的地方,山西要做強,太原必須做好帶頭大哥作用,但太原的軟環境除了耿彥波和周邊省會相差很大,最近山西大學的校長從北大空降而來,太原市也應從南方省市空降一部分幹部,激活官場活性,為了帶動本地官員積極性又不至於讓空降失敗,應選個部門成建制的引進,官場風氣一變,山西崛起就有了適宜的土壤!


健者行遠


山西不可能發展起來,因為工資太少。


馬千耀


作為一個山西人真的很不願意承認山西的發展沒有希望!轉型,首先是管理方式的轉變,但除了2016年煤炭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時候有些想法,現在基本又回到了以前的樣子,臨時工、返聘人員、大面積提幹等等,人員成本大增,鋪張浪費、高價採購等等,無法言說。隨著煤炭資源枯竭,即使是高煤價也無法維持山西的經濟!而其它行業的發展,比如旅遊業,只能是補充,無法成為支柱,山西的發展只能是倒退,無法前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