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羽用的是什麼兵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

進擊的俾斯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關羽用的是長槍,不是青龍偃月刀。

這又是個大話題,薩沙簡單來說。

第一,沒人用得了青龍偃月刀。

青龍偃月刀是全金屬的長刀,不是朴刀那種木柄長刀。

在小說中,刀為82斤,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就是超過48公斤,也就是96斤。

這玩意,恐怕世界舉重冠軍也舞不動,不要說拿來作戰了。

宋代有過一些出土文物,雖然沒有96斤這麼誇張,但四五十斤也是有的。

這玩意在古代主要像今天的槓鈴等器具一樣,主要用來練習臂力的,不是作戰。

為什麼用大刀練臂力,因為這是考試項目。

《明史·姜名武傳附王來聘傳》記載:來聘,京師人。崇禎四年,中武會試。時帝銳意重武,舉子運百斤大刀者止來聘及徐彥琦二人。

說白了,這種大刀就是測試臂力的手段。

目前中國留下的長刀的文物,絕大多是沒有開刃的,就是訓練的器材而已。

第二,宋之前沒有青龍偃月刀的記載和文物。

目前的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青龍偃月刀出現在宋朝。

在宋朝之前,唐代有過長刀,但是木柄,不是全金屬長刀。

那麼,連唐代都沒有青龍偃月刀,漢代更不可能有。

第三,青龍偃月刀無法在漢代使用

青龍偃月刀重量很大,退一步說就算關羽是力量超人,能夠舞得動,但也作戰不了。

這麼重的武器,如果在馬上進行肉搏,必須要裝備馬鐙。

因為如果沒有馬鐙借力,這一刀砍下去,不管有沒有砍到人,慣性也能把你拉下馬。

在馬匹高速奔跑的時候,你突然墜馬,就算不死也是重傷。

而漢代沒有馬鐙,金屬馬鐙文物最早出現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那麼關羽自然不可能用人用青龍偃月刀。

第四,史書已經寫得很清楚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關羽斬顏良的過程如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大家注意這個刺字。

如果是大刀,馬上格鬥肯定是劈砍,這才是大刀的優勢,而不會像長矛那樣刺。

說白了,關羽拿的就是長槍或者長矛。

第五,漢代沒有生產青龍偃月刀的技術

當時冶金水平不夠,著名的環首刀不過1米長度。

想要製造長達2米以上的全金屬長刀,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採用木柄長刀,在實戰中如何固定就是大問題,甚至一次格擋就會導致刀頭脫落,沒人會這麼傻。

第六,其實長刀本來就是冷門武器。

古代使用長刀作為武器的部隊,是很罕見的。

在古代作戰中,各國長武器都以長矛、長槍、長戈為主。尤其是馬上作戰武器,更是如此。

這是因為這種武器在實戰中更厲害。

他們的重量輕、使用快捷、練習容易,造成的傷害更大。

相反,即便是日本騎兵的大太刀,也是不常用的。

練習這種大刀,需要較大的力量。而且你揮舞長刀劈砍是需要時間的,至少需要幾秒鐘。而長矛刺你只需要一二秒,效率高得多。更厲害的是,如果有鎧甲,被大刀砍中最多受傷,不容易死亡。

但長矛只要能夠刺穿鎧甲,肯定死路一條。


薩沙


青龍偃月刀,又稱“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在《三國演義》中是關二爺的御用武器。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不知有多少人葬身在關二爺這把刀下。關二爺騎著赤兔、拿著青龍偃月刀的威風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青龍偃月刀也是關二爺的象徵。筆者小時候就經常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拿著青龍偃月刀在戰場上殺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真實歷史上,關羽真的用的是這麼拉風的武器嗎?

武器的鍛造和冶煉技術密切相關,鑄造青龍偃月刀這種長而華麗的武器,需要很高的鍛造技術。在三國時代,根本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技術,鑄造的刀很多都是單手拿的短刀,兵器一般是矛、戟、槊,或者細長的長刀。

而青龍偃月刀,原稱“掩月刀”,最早在宋朝才出現。這是一種重型兵器,威力很大,但它實在是太笨重了,在戰場上根本沒有實際價值。雕刻的花紋也華而不實,製造成本很高。所以,這種大刀就是演武、儀仗時候,顯示軍威、“裝b”用的。由於偃月刀太重,在清朝甚至成為武舉時候考核臂力的道具。

由此我們便可得知,《三國演義》中敘述的武將用的武器,譬如呂布的方天畫戟、徐晃的大斧都是虛構出來的,均是為了撐一撐武將的威風,讓讀者過癮。

那關二爺到底用的什麼武器?這就成了一個謎。《三國志》中這樣描寫關羽斬顏良的橋段:“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旋斬其道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將白馬之圍。”“刺”,這個字是關鍵,單從這個字我們可以斷定,關羽是用的矛或者戟一類的武器。但這樣下結論有些過於草率,《三國演義》中大量描繪了關羽用刀的橋段:單刀赴會、刀挑綠袍等等,著力將關羽描繪成一個用刀的高手,後世也講關羽塑造成一個用刀的形象。所以,關羽是可能用刀的,刀也可以刺,而且用“刺”比揮刀砍更為迅捷。

總之,我們無法斷定真實的歷史上關羽用的是什麼兵器,只是推測出幾種可能,但絕不是小說中敘述的青龍偃月刀。


江暮雲


那麼,既然關羽使用的不是青龍偃月刀的話,又是使用哪種兵器呢?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中,斬其首還。”從描述中可以看到用的是“刺”的方式殺死顏良,如果用的是偃月刀的話應該是用砍來形容才對,所以關羽當時所用的應該是長矛之類的武器。

此外《三國志》記載:“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羽操刀起的確寫著是用刀的,但當時是在會議中,設想一下,去開會,他會扛著青龍偃月刀那麼長的刀去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時候應該在別在腰間的短刀。


而就從三國時期出土的文物來看,用戟的最多,矛次之,始終沒有發現有用長刀的,三國志中葉對其使用長刀沒有絲毫記載。由此判斷,關羽一開始使用的應該是長矛一類,後來覺得不順手,便換成了短刀。

南朝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記載,關羽曾採集都山鐵,鑄造成兩把寶刀,其名曰“萬人。”可見,關羽用的絕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短刀之類的“萬人”寶刀。

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歷史壹加壹






約定9521


那麼關羽使用的是什麼兵器,陳壽、裴松之以及三國相關的正史野史中都沒有出現過,唯一的線索來自於《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的一段話: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其中關鍵在於“刺”和“斬”兩個字,關羽先是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中,之後又將其收集斬下而回。說明關羽至少配備有刺和斬兩個功能的一件或兩件武器。

結合漢朝時長兵器以戟最為流行,矛次之,以及當時流行佩戴短刀的習慣,我判斷關羽兵器有下面兩種可能。

一、鉞戟

戟最早是由矛和戈組成,作為馬上刺擊的長兵器在漢朝非常的流行。不過早期的的戟以卜字戟為主,並非是我們熟知的畫戟,如下圖:


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一樣,呂布的方天畫戟也是要到隋唐時期才作為儀仗出現。隨著漢朝冶煉技術的提升,戟的側支逐漸變成了刃,並出現了漢朝特有的長兵器鉞戟,即有刺擊的功能,又可以進行劈砍,如下圖為漢代鉞戟:

因此判斷,關羽的兵器很可能是這種鉞戟,先是刺殺顏良,後用鉞的部分割下其頭顱。

不過這種想要兼顧刺擊和劈砍功能的武器,最後往往會變得不倫不類,因此後來快速的被長矛淘汰。目前鉞戟的發現基本上都是來自漢代的遺蹟,此後各朝就沒有再被發現。

二、戟、矛加短刀

這種配置應該是漢代騎兵的常規配置,以戟或者矛作為中距離的刺殺兵器,同時配備短刀作為近戰武器。關羽很可能就是以戟或矛刺殺顏良後,拔出隨身的短刀,斬下其首級。但這當中我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當時如此緊張和危險的關頭,關羽是否有空閒能夠換成短刀再斬下顏良首級。

另外南梁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中記載:

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武都山鐵為二刀,銘曰在萬人。及羽敗,惜刀,投於水。

又為這種可能提供了佐證,不過佩戴短刀在漢代三國時期是武將的潮流,基本上每個武將都會配備一般好刀,和現在男人對好表、好車的執著,女性對包包的熱愛一樣。

關羽用青龍偃月刀的由來

據說現今關羽的形象最早是由宋代岳飛所畫,畫中關羽橫馬持刀,鬚髯飄動,後來這個形象被刻在石上,保存至今。

又因為關羽是佛教護法,這個形象被佛教繪畫吸收,再度被傳播到民間,最後到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中,關羽的武器便定型為大刀。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大量取材至《平話》和民間傳說,於是關羽用大刀的這個形象也被採用,並根據到時的時尚,塑造出青龍偃月刀。

之後又因為明清時期,關刀是武舉考試的必考項目,《乾隆大清會典則例》記載:

三場馬步射後,再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試其技勇。弓必開滿,刀必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三項內能一二者為合式,全不及者亦不準入三場。

使得武人經常練習舞大刀,民間又常有相關表演活動,使得大家越來越相信關羽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了。


潘不安講究史


關公用的兵器是什麼?根據三國志記述是刺顏良於萬軍叢中。那麼,要在敵方陣中取大將首級,並且是用了一個刺字,那只有矛、戟、槊一類的長兵器了,短兵器也近不了顏良的身。人家顏良是河北名將,當時一軍統帥,要刺殺他並且取他的首級而回,只有一種情況,那只有顏良當時在和曹營大將對話,關公是突然從旁縱馬而出,一杆長兵器偷襲了顏良,並且行事並不光彩、、、、、、所以顏良並沒防止這種偷襲,因為在三國中放暗箭偷襲的雖然說也有,只很少很少。如果不是偷襲的話,關公可能一百回合也殺不了顏良!並且用的就是長兵器,但不是大刀!

然而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卻有關公面前耍大刀的說法,這種說法有道理沒道理,我們沒法知道。也許,後來關公確實用過較長一點的刀,那也是當時軍中流行通用的刀,只是為了突出關公的神勇,羅貫中老先生硬是強塞給了關公一把青龍掩月刀!這一給,關公立馬形象高大威武,與眾不同!於是從宋代穿越到三國送了一把讓中國老百姓神往的青龍掩月刀給關公,關公於是成了武聖!


東方大狂俠


關羽他肯定不會拿青龍偃月刀,這是肯定,沒有人會拿那麼重的刀,理由非常簡單關羽是騎兵,他在馬上,他自己受得了,馬也受不了。

其次青龍偃月刀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威武,類似於呂布的方天畫戟,你想一想看如果周倉拿著一根矛,還是周倉拿一把青龍偃月刀站在旁邊更顯得威武。

關羽拿的是什麼沒有定論,也就是他刺顏良時,就用了一個刺字,刺的話,有可能是矛,也有可能戟。

關羽的出生年月和關羽使用的武器是目前沒有定論的。


知常容


我們再來說說三國時期戰場普遍用什麼兵器。在三國時期,一般用矛戈環首刀。明確三國志裡,明確記載關羽是刺顏良於馬下斬首而還。那麼這個斬字就可以確定關羽用的是環首刀。這個在百家講壇裡也有明確的說明,希望可以幫到你。配一張環首刀的圖片。



品茗聽雨1982


關羽張飛用的都是普通的長槍,因為當時的冶金工藝做不了長柄刀 丈八蛇矛這種兵器。長柄刀大概是從唐朝才開始有記載的


聰明的白痴let


也有另說刀威,槍英,戟武,斧猛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