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親信家奴高福,徹底投靠了老八集團,對雍親王胤禛到底有多大的風險?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高福是四阿哥胤禛府上的一個家奴,也是胤禛的貼身奴才之一。

高福和後來成為胤禛(雍正)的最得力干將、封疆大吏的李衛一樣,都曾經是孤苦伶仃以討飯為生的孤兒,當然,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一位小姑娘叫小翠。那個時候,李衛和高福這兩個孩子都沒有自己的“大名”,李衛叫做“狗兒”,高福叫做“坎兒”。

他們三個在四阿哥胤禛赴江南籌款賑災期間被胤禛發現,並收留了他們,把他們帶到了京城,李衛和高福給胤禛做了貼身隨從,而小翠則是給胤禛的福晉當了貼身丫鬟。狗兒就變成了“李衛”,坎兒就變成了“高福”。

胤禛收留李衛和高福並把他們帶在身邊,是李衛和高福為了搭救被賣給任伯安的小翠,先是演戲乞討為小翠湊贖身的錢,後來又為了小翠和人販子大打出手,這兩個孩子“有情有義”的舉動引起了胤禛的注意,這兩個為了夥伴“敢於拼命”的行為讓胤禛大位讚賞,覺得這兩個孩子都是有“忠心耿耿”的潛質的孩子,帶在身邊比較放心。

高福和李衛在胤禛的身邊,還真的是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的。胤禛也不時地把一些重要的差事交給這兩個貼身的奴才。

導致高福產生背叛主子,或者說對主子的忠心嚴重的動搖的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高福一直深深喜歡的小翠,卻死心踏地的和李衛好上了。這讓高福的感情受到了重重的打擊。第二,李衛和小翠幽會被抓,得到了年羹堯的求情,更重要的是李衛並沒有因此受到什麼懲罰,反而和小翠一起遠走高飛,被年羹堯帶到四川去當官了!這個結果,讓高福感到的是深深地“失落”。

這兩種情緒會導致一個人的意志消沉,同時對於他侍奉的那個主子的“忠心耿耿”的成色也會大打折扣。這個時候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借酒消愁”。

高福就是在“借酒消愁”的時候,被八王爺的管家抓住機會的。

八王爺胤禩一直在懷疑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以及四阿哥胤禛府上丟失金銀財寶導致任伯安寄當在他的當鋪的《百官行述》被十三阿哥胤祥查獲並被四阿哥胤禛當眾銷燬這件事,是胤禛和胤祥一手策劃的,當喝醉的高福被當鋪老闆認出來就是那個拿著任伯安的當票到當鋪贖當的那個年輕人的時候,八王爺胤禩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八王爺胤禩安排他的管家用金錢宅子和美女以及威脅恐嚇將高福發展為在四阿哥胤禛府上的內線。

其實,八王爺胤禩指望的,並不是高福能告訴他四阿哥胤禛過去的一些“秘密”,因為那些秘密八王爺胤禩大概也能猜個七八分,就是完全落實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這種背地裡搞來的所謂“情報”,基本上是拿不上臺面的,就是告狀到康熙那裡,也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會讓康熙對這種“特務政治”產生反感和警惕。

八王爺胤禩指望的,是高福能夠及時的,源源不斷的向他提供四阿哥胤禛的動態消息,他可以隨時掌握胤禛和胤祥的動態,就可以給以及時的應對,這應該是高福的最根本的作用。

可惜的是,高福和八王爺胤禩府上的管家過於頻繁的私下交往,引起了分管著'刑部的十三阿哥胤祥的注意進而警覺。

高福的“背叛”讓四阿哥胤禛既感到惱怒,又覺得丟臉。所謂“四爺府上籬笆扎得緊”本來是胤禛引以為傲的事,但是貼身奴才被對手“策反”,這讓四阿哥胤禛的面子掉了一地。

高福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分量。說到底他只是一個跑腿的,能夠得到多重要的情報還真不好說,但是他的“背叛”是胤禛絕不容忍的,因此,高福此時已經幾乎是死路一條了。

老實巴交的的高福,在鄔思道的“情感攻勢”下,很快的就把自己和八王爺胤禩府上的管家之間的交往交代的完全徹底,其實對於高福來講,他還是不敢做更多的過分的事情。至少在他被發現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徹底的背叛主子,也沒有死心踏地的投奔新主子,只是“膽小懦弱”和“禁不起誘惑”罷了。

儘管以鄔思道的精明和洞察力,對高福的“背叛”性質的判斷應該很清晰,但是高福必死這個核心實質已經無法改變。

我想,當鄔思道教唆高福把太子胤礽給任伯安的親筆信交給八王爺胤禩的管家的時候,他還是有想讓高福戴罪立功的心思的,但最終四阿哥胤禛還是在鄔思道利用完高福之後,派高無庸把高福“秘密處決”了。

鄔思道相當於親手把高福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如果高福不參與給太子胤礽挖坑的秘密行動,也許雍正會給高福留條活路的。

按照這樣的背景,假如高福沒有被胤禛識破的話,以八王爺胤禩“籠絡人心”的手段,高福的確是有極大的可能死心踏地的投奔八王爺胤禩,那麼,這個高福就會成為八王爺胤禩埋在四阿哥胤禛府上的一顆“地雷”。

這顆地雷可能會給胤禛帶來一些麻煩,但是,這肯定不是一顆“致命的地雷”。高福沒有那麼大的能量。

四阿哥胤禛的保密意識還是相當強的,他對身邊的人都有很強的防範意識。

在鄔思道第一次因為胤禛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在康熙面前表態願意接下來“徹查刑部冤案”而辭職的時候,胤禛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難道有人走漏了風聲?”

而胤禛所有的涉及到“陰謀和決策”的重大問題的時候,都是隻和鄔思道兩人密謀,就是對十三阿哥胤祥也不會輕易地“和盤托出”,某種意義上講,在奪嫡之爭當中,十三阿哥胤祥都很少參與胤禛的“陰謀策劃”。

所以,高福能知道的東西應該是不會太多,他最多是把安排自己做的事以及看到的一些東西向八王爺胤禩及時彙報,而這些基本上是傷不到四阿哥胤禛的根本。

也許是在一次不太重要的行動出了紕漏之後,高福就會被胤禛像打發李衛那樣,打發到遠離京城的地方當一個小官,那樣,高福的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

高福的遭遇,其實還是值得當下在職場打拼的人們認真的分析和借鑑的。需要借鑑的核心,就是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公平待遇”帶來的失落感,乃至對自己所服務的公司的“信任感”的動搖。這個時候,究竟是如何處理“職業操守”和“情緒波動”之間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做人,其實最怕的就是“首鼠兩端”。而老實人的“首鼠兩端”會更加的悲劇。


步武堂




首先,我們看一下高福和雍親王胤禛的關係。高福、李衛和小翠原本是三個孤兒,雍親王胤禛前往揚州處理公務的途中,收留了這三個人,這屬於救命之恩。因此,三個人對雍親王胤禛畢恭畢敬。由於男女有別,小翠被安排到福晉身邊伺候,李衛和高福則成為了雍親王身邊的小廝,負責鞍前馬後的伺候。由於兩個人都非常機靈,雍親王胤禛刻意培養了他們,逐步把一些機密工作交給了李衛和高福。年羹堯從江夏鎮獲得了一個重要情報,任伯安把《百官行述》藏在了京城的當鋪。雍親王首先派遣高福前往,由於沒有成功,才派遣李衛假裝富家公子出馬。由此可見,雍親王對兩個人同樣信任。



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雍親王胤禛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李衛和高福都知道一些。本來,兩個人對雍親王非常忠誠。但是,兩個人都非常喜歡小翠,不過,小翠最後選擇了李衛,這讓高福非常難受。眼看自己心愛的人嫁人,高福選擇了借酒消愁,其實,現在的青年男女也是這樣。老八胤祀集團一直監視著雍親王府的一舉一動,高福的借酒消愁,讓老八集團看到了機會。老八集團的幾個手下輪番出馬,利用豪宅美女引誘高福。失落的高福被老八集團成功策反,說出了很多雍親王府的機密。 但是,雍親王畢竟對自己有救命之恩,高福還有所顧忌,沒有和盤托出。就在高福與老八胤祀集團來往密切的時間,雍親王的其他情報人員發現了高福,並且把消息彙報給了雍親王胤禛和謀士鄔思道。



鄔思道建議快刀斬亂麻,防止夜長夢多。雍親王胤禛當然不會自己動手,把這件事交給了自己手下的大管家高無庸。最終,在高無庸的逼迫下,高福選擇了服毒自殺。就這樣,雍親王府最大的一次危機成功化解。那麼,如果高福沒有猶豫,而是直接投靠老八胤祀,對於胤禛又有多達的威脅呢? 如果高福徹底投靠老八集團,那麼,關於江夏鎮的案子將會真相大白。包括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和太子胤礽的一些秘密,也會被老八獲知。這對於雍親王胤禛非常的不利,但並不致命。



因為這些事情已經過去,很難被舊事重提。但如果高福繼續在王府潛伏,這個風險就太大了。雍親王府的一舉一動,高福都會彙報給老八胤祀。隨著鬥爭逐漸白熱化,雍親王胤禛處於非常不利的情況。因此,在發現高福被策反之後,雍親王府的反應也非常迅速。鑑於高福的前車之鑑,鄔思道開始傳授李衛一些安身立命的辦法。



第一,必須對雍親王保持絕對的忠誠。高福、年羹堯、隆科多都存在忠誠不足的問題,因此被雍正皇帝清洗。胤祥和李衛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第二,不要過於介入機密事件。如果過度介入朝廷的機密事件,那自己隨時處於危險之中。只有自己置身事外,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李衛雖然知道一些機密,但是離開京城之後,京城發生的一切,李衛基本上沒有介入。因此,自己被加官進爵。在為人處世方面,李衛深得鄔思道的真傳,從來不以身犯險。在這方面,高福明顯不如李衛。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更是如此。各位皇子激烈交鋒,堪比你死我活的戰爭場面。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還有十三阿哥胤祥。他們都未能做到盡善盡美,參透這撲朔迷離的局勢,他們是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因而他們過起了圈禁生活,雖生猶死。假如高福徹底投靠八爺黨,四阿哥胤禛也將會得到這三位阿哥一般的"待遇"。



有了高福,胤禛才成為二廢太子的最大受益者。

高福將太子給任伯安的密信,交予了八爺黨。由八爺黨交予康熙,這才導致太子鋌而走險,密謀起事。康熙早就有所部署,太子因而被廢。胤禛這才成為了雍親王,備受康熙賞識。說胤禛是二廢太子的主謀並不為過。這場計劃如此成功,高福功不可沒。胤禛非但沒有獎賞他,還將高福賜死。這是殺人滅口,也是鳥盡弓藏的套路。


假如高福徹底叛變胤禛。二廢太子的最大贏家將是八爺黨。

高福聽信了鄔思道的金玉良言,這才幡然醒悟,決定將功贖罪。如果高福徹底變節,不管是在高福與鄔思道交談前,還是交談後。胤禛的奪位之心將會昭然若揭。康熙會如何看待胤禛呢,肯定也是那句"其心可誅"。

1.與鄔思道交談前高福叛變康熙知情後:胤禛廢盡心思拆太子的臺,還保留那封密信,居心叵測呀。

2.與鄔思道交談後高福叛變康熙知情後:八爺黨知曉胤禛計劃,可直接向康熙陳奏實情,胤禛將再無顏面面對康熙。康熙也將立刻處置胤礽與胤禛。因為胤禛如此明目張膽,謀奪太子之位,還想嫁禍其他人,這將是老皇帝無法容忍的,更是無法原諒的。胤礽與胤禛都將無法倖免,八爺黨將成為最大贏家。


正如刑部大案一般,太子的罪狀在誰手裡,誰都沒有好果子吃。這就是形勢,假如高福叛變,雍正將無繼位可能,等待他的將是同樣的"鐵窗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