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狂妄的一首古詩是什麼?

yufengguanyun


作者為歷史愛好者,985高校大學生,歡迎各位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狂妄並不一定是自大,有可能是一個人特別認可自己的實力他自己也覺得自己能做到罷了。要說歷史上最狂妄的詩,我覺得應該是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以及毛主席的《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為什麼我認為這兩首詩好,我認為詩的好壞不在其韻律對仗,最重要的是格局,格局大了便可登泰山而小天下,氣吞山河的氣勢便可令人折服。

首先看黃巢的《不第後賦菊》,黃巢本是鹽商家庭,家境優渥,五歲便可寫詩,成年後屢第不中,便憤恨的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實質上是一首反詩,借歌頌菊花表大志向,重陽節前百花開盡唯菊花不凋零,暗示了他睥睨天下的氣勢;後兩句以透長安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暗示了他的戰鬥志向,攻克長安。

後來黃巢造反,成為了農民起義的領袖,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最終實現了自己詩中所言。

毛澤東16歲離家去小學讀書,當時的孩子大多讀的是四書五經,孔孟之道,毛澤東感慨時勢變化,寫下了這首詩,體現了自己放眼天下的豪情壯志。首兩句“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是說,獨自坐在池塘邊上好像老虎蹲著,在樹的綠蔭下修養精神。借寫青蛙寫出了自己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心態。後兩句“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春天到了,如果我不先叫喚,哪個蟲兒敢發出叫聲來呢!以此寫出自己敢為天下先,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

據說他的校長李元匍閱後,大加讚賞,高興地說:“我們學堂裡取了一名建國才!而後來毛主席也憑藉著自己的雄才偉略建立新中國,開闢了新時代。總之,狂妄的詩不是癲狂的詩,詩人大多借用寫詩說出自己的志向,格局要大,如黃巢和毛主席的詩中裝的就不是小家,而是天下萬物,總之對於一個人來說,格局決定命運,眼界決定世界!


大話說史


必須張宗昌啊!詩仙有詩仙的狂,詩聖有詩聖的狂,但是這老兄卻是詩中的流氓,你說他怎麼能不狂?


他不但狂,而且狂的可愛,狂的有趣。


話說這廝是個渾人,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卻喜歡整天舞文弄墨,那麼他是如何寫詩的呢?


由於他不識字,於是便讓先生唸詩給他聽,終日感受詩詞薰陶,年深月久,於是就沾染了一身“詩詞細菌”。


於是他便開始作詩了,且看他的詩作。


大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狂不狂?聲威震天,名震天下後要衣錦還鄉!論今朝英雄,當推我張宗昌!怎樣才能得到吞天巨鯨啊,一口吞了扶桑(指日本國)啊!


一首不盡興?自然還有!他還出了一本詩集,叫著《效坤詩抄》。看到的人無不瞠目結舌,險些笑岔氣。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

先扒龍皇廟,

再用大炮轟他娘。


此外,他還是個三不知將軍。什麼三不知呢?

就是,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


有詩為證,詩曰


要問女人有幾何,

俺也不知多少個。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個?


作為詩中流氓,他的狂詩自然不少,一日,他去遊覽蓬萊閣寫道。


遊蓬萊閣

好個蓬萊閣,

他媽真不錯。

神仙能到的,

俺也坐一坐。


當時他的上級張作霖看到他的詩集後,也是不禁笑罵。


子與書屋


這麼多說李白的,這不合適。題主問的是最狂,我大詩仙沒有最狂,只有更狂。

見到朝廷大員,一首《上李邕》,把人懟得啞口無言: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不就是古詩版: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麼!

李邕大人怎麼辦?只能在心裡罵一句沃草。


被皇帝召見,覺得馬上要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都有點小激動,揮毫潑墨,馬上來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闖蕩江湖的時候也不是一般人: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了事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每一箇中二少年都有一個俠客夢,你我如是,李白亦如是。



李白這種狂出境界的詩太多了,如果只舉他自己的詩,有點自吹自擂的趕腳,還得看看別人的評價。

李白頭號小迷弟,杜甫先生怎麼說?

《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喝酒能喝出詩百篇,能把長安酒家喝關門,能把天子都不放在眼裡,因為老子是仙。

《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白哥,悠著點…


說完李白,再來一首耳熟能詳的反詩:

菊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見過斬蛇造返、釣魚造返、搞個教會造返的,沒見過寫首詩造返的,這說明什麼?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最後,說到狂,自然不能少了我東坡。前有詩仙,後有坡仙。

很多答主說了“老夫聊發少年狂”、“一蓑煙雨任平生”,這當然是東坡狂的代表作。

我說一首含蓄的狂:

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那時候的蘇東坡,因言獲罪,從朝廷要員,被貶一次又一次,落魄得飯都快吃不起了,要不然天生豁達,恐怕已經死了幾百次了,但是呢,這個狂生,偏偏還要作這麼一首詩來嘲諷“肉食者”。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孩子啊,你笨一點吧,像你爹這麼聰明,最後落得這個下場有什麼好呢?你看看朝廷裡那些人,不是蠢就是笨,但人官運亨通啊!

我說坡仙,你能不能別惹事,好好活著不好嗎!


也可自話




黃巢的這首詩,狂妄自大,直抒胸臆,暗藏殺機,一種直接造反的意境,按當時的環境,有人要搞他,他肯定的蹲大獄,後來果然就造反了,造成了死亡800萬人的戰爭,也是夠了。正因為造反,後人記住了他,歷史記住了他,這首詩也流傳後世。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後又有一首詩:寫出了祈願與感恩。狂野與自戀並存。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水滸傳》中人物宋江的詩。狂的可以,敢恥笑黃巢不是大丈夫,仇恨表達的也行。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張獻忠的七步詩讀起來也是讓人頓生怒氣,他算老幾,有什麼資格仇恨天下人,天下人都該死?還有沒有人權,憐憫之心,仇恨思想太重,真是一極端仇視社會,天下人的大噴子。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惜手勞。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不禮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殺殺殺!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臺,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傳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須封刀匕。山頭代天樹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還有宋朝宋仁宗時期四川成都一秀才不畏時局,寫下下面這一首詩,膽大妄為,他是知道宋仁宗仁義嗎?不會治他的罪嗎?發牢騷起來也是膽大,不要命的主,若是清朝就完蛋了!

把斷劍閣燒橈道,成都別是一番乾坤。


三國水滸歷史狂


既然說到狂妄,那麼李白自然是跑不了的,畢竟是敢讓楊國忠和高力士伺候的男人。作為詩仙,酒仙,李白的詩自然飄逸靈動,大氣狂妄。這裡我推兩首巔峰之作。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裡畫龍點睛,最為氣勢磅礴的無疑是最後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道盡了李白心中的得意和抱負。儘管讀上去狂了還狂,但是出自李白的筆下確是顯得相當自然,這或許就是李白這個天才詩人的天才之狂。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千古名篇《將進酒》也是十分灑脫狂妄的。我尤喜歡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一種自信,一種人生態度,就算是千兩黃金,也不過是過眼雲煙。雖然李白後來失意,但是在長安的李白卻一直處於巔峰,狂妄是符合李白特質的。



第三首詩,這裡推薦一位愛國人士,譚嗣同。

《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對於譚嗣同來說,他的死是有價值的,他要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中國的變法、革命。如果要說起對後世的影響,可能並不會多深遠,最多多感染一些革命者。《獄中題壁》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實話來說還是很有氣勢的。



詩狂人不狂,強大的自信和信念孕育了這些詩句,給我們後人拜讀讚歎。

(喜歡的朋友點一下關注,也歡迎大家留言點贊)


蜉蝣在塵埃


我讀過最狂妄的詩,來自於宋朝女詞人李清照——

自是花中第一流

且接著細看,為何這樣說。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孤雁兒》李清照

看完這句話,我當時就給李清照跪了,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在讀一首詞。

全詞如下——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這首詞確實不錯,屬於中規中矩的易安詞的水平。然而,這個序,確實是我讀到過最狂的序之一了。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約詞宗,很多人都以為李清照就像活在她的詞裡的那個終日尋尋覓覓的深閨婦人,每次做她的詩詞賞析,老師都給我們總結好了一串分析的詞——國破家亡、淒涼寂寞、孤苦飄零、感時傷懷……

然而,從她傳世不多的詩文作品中,我們知道,她是有著士人胸襟、時而又狂放瀟灑的人。在文學修養上,尤其是詞上面,她是極為自負的。自負到狂妄。她的《詞論》,我當年也是跪著讀完的: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

從李煜父子、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到晏幾道、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秦觀,一個一個揪出來說缺點,而且一針見血,批評得不留餘地。柳永你太俗;蘇軾你不懂音律;秦觀你太小家子氣;王安石你就省省吧,寫首詞還不夠人笑話;至於張先、宋祁,哥兒幾個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你們也敢叫名家啊!

李清照一個人炮轟了幾乎整個北宋詞壇,潛臺詞已經非常明顯了——都給我閃一邊去,我來讓你們看看什麼叫做真正的半壁江山。不僅是我們,古人也看不下去了。

易安歷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無一免者。此論未公,事不憑也。其意蓋自謂能擅其長,以樂府名家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詞論》一書多有妄評諸公。——趙彥衛《雲麓漫鈔》

評騭諸家,持論甚高……此非好為 大言,以自矜重,蓋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見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雖生諸人之後,不肯模擬任何一家。——繆鉞《論李易安詞》

今文學批評家李長之《李清照論》認為,李清照在《詞論》中對五代以來重要詞人創作一概予以否定,表現出其個性的“狹小與尖刻”,“不能容納別人,不能欣賞別人,不能同情別人”。“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虛”。

很多人都對李清照的狂妄進行批評,我卻是因為這篇短文成為了徹底的李清照粉。李清照批判他們,至少人家寫得詞不輸他們啊。我就是喜歡看著你們不爽我卻拿我無可奈何的樣子。她年輕氣盛的詩裡面,更是句句透著諷刺和狂傲。評判起歷史人物來,也是毫不留情毫不客氣。她的《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把唐玄宗那攤子人辦的那攤爛事兒一件一件拎出來批判諷刺,也是讓人秒跪的節奏。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

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

西蜀萬里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原來李清照也有年少輕狂的時候。等年紀大了,她也不再那麼尖銳諷刺,但詩文中仍隱藏不住那種英氣和狂傲。

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

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打馬賦》

如何形容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用她自己的一句詩詞: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這便是我讀過的最猖狂的詩。


夜飲東坡醉復醒


我國是一個盛產詩人的國家,有點文化的人都能寫上幾首,作為詩仙的唐代詩人李白,更是詩人中的詩人。

不過,題幹要求並非詩作水平,而且內容的狂妄。悅史君認為,狂妄的詩作不一定是上佳水平,但可以舉幾首來讓大家看看。

第一,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

李白的作品以非常誇張的想象力著稱,給人創造出一個非常浪漫的境界,但他也有不少寫實的詩作,悅史君認為,這首讚頌俠客的古詩,是李白作品中最狂妄的一首,尤其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簡直就把一個江湖高手描繪地淋漓盡致。這裡面其實也有李白自己的身影,因為他就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牛人。

而這首詩還被武俠大師金庸作為一部武林秘籍,放進了武俠作品中,成為天下英雄都想得到的東西,更增加了它的獨特魅力。

第二,朱元璋《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從小就沒接受過什麼正兒八經的教育,雖然後期他慢慢也學習了不少,但他的詩作自然談不上太高的水平,但悅史君認為,朱元璋詩裡的狂妄卻在字裡行間,把他的野心和霸氣展露無遺。

第三,洪秀全《定乾坤》

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閒躍在淵;

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攪動了晚清大半個江山,也是一時俊傑,但他一生沒有中舉,對詩詞方面自然半懂不懂,水平高低也談不上,但對自身的定位和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想法和野心在裡面,也印證在了以後的行動中。

這首詩悅史君很早就聽說過,雖然直白無疑,但氣象宏大,當然也是非常狂妄了。

……

當然,我國曆史上的詩作數以百萬計,肯定還有不少狂妄的詩作,悅史君沒有列舉出來,有興趣的悅友,可以多多討論。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滿江紅 一顆狗頭》

三杯下肚,笑吟吟,窗外雨紛。聽江湖,歲月逝身,轉眼白鬢。銀刀切肉爐燙酒,二兩烈火一口悶。氣衝頭,一腔賊熱血,潑雪痕。

睥睨眼,狗子膽。拍案歌,續三碗。拭劍鋒,好頭顱割與誰?天下花醉天下客,斯人劍下斯人眠。夜雨濃,一蓑雲棲去,不知蹤。

老豬寫於2015.8.10



老豬說人間


必須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936年,中央紅軍準備向東渡過黃河襲擊日本軍。紅軍從延安子長縣出發,一路進軍到榆林東南部與延安交界處清澗縣高傑村的袁家溝一帶,部隊在這裡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大雪紛飛,長城內外白雪皚皚,冰雪覆蓋了整個高原。毛主席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這首詞。《沁園春·雪》最早發表於1945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後正式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該首詞上闕雖是寫景,但開闊但意境,宏大但景象撲面而來,尤其是“千里”“萬里”交叉使用,體現出作詞人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的非凡氣魄。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

山如銀蛇般盤旋於大地,丘陵像披著蠟的大象一樣在天地間馳騁,是誰想和蒼天一比高低,沒有絕大的胸襟,怎能寫出如此磅礴的詩句?

下闕遍論歷史英雄人物,更是抒發主席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卻焚書坑儒,奴役萬名為其修建陵墓,漢武帝開疆擴土,驅除匈奴,卻迷信長生不老,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那是因為他們不及我的文治武功。唐太宗,文治武功,從諫如流,奠定唐朝三百多年基業,是唐朝特色的開放政治文化的肇始者。但是玄武門兵變一事,歷來受到道德主義者的譴責。唐朝的衰落和滅亡,也恰恰是因為對外族給予了過多的信任。評價應該是稍微正面的。宋太祖,天下得來全不費工夫,但是如何安定天下卻頗費苦思。宋朝文治之繁榮得益於太祖,兩宋武功之頹廢亦源於太祖。

“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縱觀五千年曆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何為“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還是“今朝”的風流人物,這個風流人物是誰?答案呼之欲出,可以說這是古往今來最狂的一句了吧。但這個狂,狂的讓人歎服,狂的郭沫若贊曰“經綸外,詩詞有餘,泰山北斗”;新民報吳光祖嘆曰:“睥睨六合,七雄萬古”,狂的蔣介石看到後震怒,全城徵文,重金請人寫《沁園春》回擊毛澤東,卻無可奈何。

近代詩人柳亞子《沁園春·雪》跋:毛潤之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可謂一語中的!


老孟的茶餘飯後


1、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陸九淵

2、我本無心求富貴,奈何富貴逼人來。——楊廣

3、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施耐庵)

4、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

5、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

最猖狂的,在我看來那必定是李白的《俠客行》。

劍拔弩張,快意恩仇,鐵血江湖都是玩命的勾當,不信且看其詩。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看見了嗎這豪氣,這架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真的是血濺三尺,天下鎬素的feel,如何叫我們覺得不猖狂,但這猖狂有底氣,用余光中的話來總結的話,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