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的科學成就能比肩甚至超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異域漫遊指南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的科學成就能比肩甚至超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愛因斯坦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當然幾乎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認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光電現象並不能代表愛因斯坦的成果,而其更為突出共享的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質能方程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成果,則是遠超諾貝爾獎所能肯定的!愛因斯坦超越牛頓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毋庸置疑的!

屠呦呦則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其青蒿素的發現更是在從根本上解救了處在瘧疾威脅下的民眾,可以想象全球有多少在瘧原蟲的威脅下掙扎,現在的青蒿素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您認為屠呦呦的表現夠諾貝爾獎嗎?當然我們不能以如此方式來討論一個科學家,這完全是對她不尊重!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對現代,也對未來將產生重大影響!

但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比如短跑選手博爾特大家都知道是全球跑的最快的人,但中國運動員孫楊是游泳池裡遊的最快的人,他們兩個是否要比拼下?又是從哪裡去比?以什麼標準比?結果又是什麼?

這很重要嗎?似乎這並不是大家考慮的結果,人類需要科學界的頂尖科學家突破來為人類未來劈荊斬棘,也需要醫學界的各種成果來為人類保駕護航,您打算缺少哪個嗎?似乎一個都不行!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首先,青蒿素不是屠呦呦發明的,而是她所在的團隊發現、萃取並證明對瘧疾有效的。青蒿素的發現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是人類醫療史上的奇蹟之一。

但是,屠呦呦本人並沒有什麼可以跟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的。愛因斯坦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新領域、新臺階,屠呦呦不過是偶然在一個新發現的藥物中恰好處在了關鍵位置而已。

當時全國數百個科研小組在尋找治療瘧疾的藥物,他們很多都在傳統醫學典籍裡尋找,可以說,只要時間夠長,可以抗瘧疾的藥物還是很可能找到的。屠呦呦所在的團隊並不是首先發現青蒿素的。屠呦呦的貢獻上把青蒿素使用萃取的方式提煉出來了——這也是把諾貝爾獎頒發給她,而不是她所在的團隊的主要原因——屠呦呦恰好完成了一個關鍵步驟。這個步驟有一定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沒有屠呦呦,其他人也可能會使用乙醚萃取青蒿素並發現其可以治療瘧疾。

這不是巨大的智力成就。屠呦呦獲過獎,也不是因為青蒿素是極大的科技成果,而是因為它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愛因斯坦的成就完全不一樣。愛因斯坦的每一項成果,都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


look1m


屠喲喲發現了抗瘧新藥青蒿素,挽救了無數瘧疾患者的生命,也因此成為第二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獎的中國人。但如果把屠喲喲的科學成就,拿去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即使是屠喲喲本人,想必也會誠惶誠恐吧。



屠喲喲之所以能和愛因斯坦比一下,主要是因為她獲得了一次諾貝爾獎。大家知道,愛因斯坦也獲得過諾貝爾獎;但或許大家不知道的是,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貢獻,不是狹義相對論,也不是廣義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光電效應的意義,在於闡明光的本質,為後來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20世紀,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物理突破。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與其在相對論上的成就比起來,“光電效應”就好比是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上玩票了一回。而就是這麼一次玩票,玩出了一個諾貝爾獎。

這就猶如說相聲的郭德綱,某天興致來了,到隔壁的戲班子串場子,隨口唱了一段“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結果卻拿了一個梅花獎。



回過頭來,屠喲喲的貢獻和愛因斯坦的貢獻,性質是不一樣的。

青蒿素的發現,屬於應用型研究,研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治療瘧疾,一旦成功,不愁沒有用武之地。

像這類研究,比較適合舉國體制的模式,人海戰術,砸錢砸時間,總能成功的。但應用型研究的問題也在這,應用領域很單一,成果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退。以青蒿素為例,剛出來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療效卓著,但時間一長,瘧原蟲抗藥性增加,就得對青蒿素進行改性,甚至開發新藥。

愛因斯坦則從事的是基礎研究,而且是刷新三觀,創造新概念的基礎研究。

這種研究一開始沒什麼用處,純屬研究者興趣使然。就是有錢,有人,都不知該朝何處砸,所以在基礎研究面前,舉國體制是無效的。以愛因斯坦獲諾獎的光電效應而言,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一開始很難說有什麼用,但隨著量子力學的建立,今天幾乎所有的化學、物理研究都應用到了這方面的知識;此外,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的時候,也絕對不會想到,這東西可以為現代人的定位導航服務,也不會想到相對論的質能方程會導致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對於原創性研究而言,好比是培植了大樹的根本,其價值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衰減,反而會開枝散葉,越發茂盛!



我們無意貶低屠喲喲的貢獻,需知應用型研究對社會發展也很重要。只不過,當下我國科研更缺乏原創性、基礎性的研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進步,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從西方基礎科學上借力而為。當我們從跟跑,到並跑以後,能借力的都借了,剩下的發展,將更多的依賴於原創性的科學發現。

說個簡單的例子,別看現在國內手機APP用得嗨,如果有一天別人不給我們用手機系統了,又該怎麼辦呢?嚴格說來,手機系統都還不算是完全基礎研究,只不過是比較底層的應用研究。值得警惕地是,且不說寫入人類文明史的基礎研究,就是這種底層應用研究,我們國家仍然很缺乏。


上庠


我理解國人的感情,願意把屠呦呦的成就與愛因斯坦並列,甚至覺得可以碾壓愛因斯坦。

可真實的情況是屠呦呦成就在科學上的意義比愛因斯坦差得不能以道里計。

愛因斯坦以他卓越的天才可以說直接給出了大家物理界的藍圖,後來的科學家們只是在證明他的正確和理論的完美,比如去年用高科技手段發現的引力波,也只是在證明他的正確,愛因斯坦就想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表,後人再牛,也是把元素週期表裡的元素陸續發現,來證明門捷列夫的遠見卓識。門捷列夫是化學界指明瞭大家努力的方向,愛因斯坦是物理界給大家指明方向。要知道指明方向比盲目探索四處碰壁做再多實驗都有價值。

反觀屠呦呦做了什麼?

青蒿素是治瘧疾的,沒青蒿素瘧疾就治不了了嗎?當然不是,早有了西藥的奎寧能治瘧疾,瘧疾並不是非青蒿素就不能治的絕症。當時國家為找能治瘧疾的新藥,在實驗了2000箇中醫方均無效,說明了就是中醫根本治不了瘧疾,屠呦呦採用西藥提取的方法從黃蒿中提取出了有明確化合物分子式的西藥青蒿素。青蒿素治了百萬瘧疾病人,被授予了諾貝爾獎,獎的是救人的功德無量。

獎的卻不是科學上的指導意義,青蒿素是已有奎寧等現成治瘧疾藥的情況下又開發了一種新藥。方法上也是沿用從植物中提取的通用方法。病種千千萬萬,瘧疾不過是其中一種病,對別的病種的治療也沒有指導意義。治瘧疾的藥也層出不窮,青蒿素迅速出現了耐藥性,青蒿素也迅速被其它藥物替代了。

從以上比較看出,愛因斯坦和屠呦呦對科學的貢獻不是一個層面的。


品味幽默


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一個醫學/生物/化學家,兩者根本就不在同一個頻道。

這個問題就是關公戰秦瓊……

毫無價值。

同意前面有朋友說過的,這種問題純粹是自卑的表達。

說到這裡,說到屠老,順便談談那些詭異的中醫粉……

一方面他們想盡辦法詆譭西醫或者說現代醫學,並構想出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外國利益集團想要毀滅中醫;一方面根本不相信現代醫學和科技對中醫的認知,卻會為比如中醫有可能被列入替代治療這種小事歡欣鼓舞……

真是群根骨清奇的軟骨頭怪胎啊!


煙雨六朝夢


要比較他們,得拿出一個標準,在不同的標準下,結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進行價值評判,屠奶奶佔優勢,因為她的青蒿素造不了原子彈,但可以救人,也就是說,沒有愛因斯坦的發現,人們可能上不了太空,也沒有核能,也不會有現在這麼便利和豐富的生活,但也不會有一下就能讓人類完蛋的超級武器,人類可以簡單或者說以一種接近自然的方式存在下去。(當然,超級武器不是愛因斯坦的問題,而是政治的問題,嚴格來說,對人類最有害的學問是政治,對人類最有害的人是政客。)沒有青蒿素,疾病會帶走很多人的生命,但有青蒿素,目前來看,對人類沒什麼副作用。

如果我們只以科學研究本身為標準,而不考慮它的作用,那麼,愛因斯坦的貢獻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沒有超越者。這沒什麼好討論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符合人類持續存在這一目標,否則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今天說一切,它的前提是明天人類仍在。科學家研究科技,應該秉持為人類而不是所謂為科技的原則,那種明知對人類沒什好處,還要去研究的行為,是可恥的。以前,有人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只是拿去做煙花,結果人家拿來做槍炮,我覺得,這恰恰證明,中國人最具人性,雖然,在這種群狼環視的情況之下,沒有槍炮是不行的。


牧水1


愛因斯坦的主要科學成就,並不是《狹義相對論》,因為這個理論在當時的科研背景之下,已經日漸浮出水面,即使愛因斯坦不提出《狹義相對論》,十年之內也會由其他人發現這個理論,比如洛倫茲、龐加萊或閔可夫斯基。

愛因斯坦的主要科學成就是,他僅憑一己之力,完成的曠世大作《 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到廣義相對性,將“慣性系”擴展到一切參考系。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發現廣義相對論,可能在一百年之內也不會有人發現這個理論。

青蒿素的發明,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舉全國之力“廢醫驗藥”,數萬名科研人員從上萬種中草藥中篩選出來的一種抗擊瘧疾的新藥。這是團隊的功勞而不是個人的成就。況且在最初的研發過程中,是誰最早提取到“青蒿素”一直充滿爭議,按屠呦呦的發言看,似乎這個功勞更應該算在“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上。

結論:這個問題沒有可比性


三分人生之一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物理學獎,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生理學或醫學獎,雖然都是科學範疇但是確實不是一個領域。所以青蒿素和相對論完全是兩條路上的佼佼者,沒有標準去比較,簡單的舉一個例子:這就像是拿游泳冠軍和短跑冠軍去比較,你會用速度為標準去比較嗎?那一定是短跑冠軍贏了,你能說短跑冠軍就比游泳冠軍厲害,並不會吧!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不是因為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這算是給量子力學打下了一個基礎。這並不意味著相對論達不到諾貝爾獎的標準,只是當初相對論完全是一種理論,並且是很少人能理解的一種理論。相對論中的好多預言也都是在之後證明的,例如基普·S·索恩因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引力波就是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一。基普·S·索恩聽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作為《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你應該會知道吧!

在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併成為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在BBC新聞網版塊“偶像”欄目發起的“20世紀最偉科學家”評選中,屠呦呦、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艾倫·圖靈共同進入候選人名單,而在個人板塊BBC對屠呦呦的評價是:“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其成就跨越東西”。

所以只能說屠呦呦的青蒿素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放在一起沒有辦法比較。



科學黑洞


科學家都是人類文明發現的推動者,這樣比來比去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本來就能沒有硬性指標去衡量科學家們的成就,還是因為任何偉大的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無數默默無聞的科學家不斷努力的基礎上,當我們“神化”某一位科學家的時候,也是對無數其他科學家的不公!

不管是屠呦呦還是愛因斯坦,他們的發現都是離不開前輩們默默的貢獻。同時,屠呦呦和愛因斯坦所研究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沒有太大的可比性!當然,如果硬要比較屠呦呦和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我認為青蒿素不能比肩相對論,並不是說青蒿素不偉大,而是相對論太偉大了!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兩個基石之一,另一個就是量子力學!

絲毫沒有否定或輕視青蒿素的傾向,如果你說青蒿素與相對論同樣偉大,也沒有毛病,那是你的觀點,正如我開始所說,科學成就本來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都會是主觀判斷的產物!

還有,英國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其實更突出的是“偶像”兩字,重點並不是科學成就,當然科學成就也很重要,這種評選的權威性並不是太高,更多的還是突出大眾認可的層面!

還是那句話,科學家都是很偉大的,他們都在科學領域默默地奉獻著,都值得我們尊敬,我們又何必非得把科學家的成就分個高低呢?


宇宙探索


屠呦呦和愛因斯坦都入圍了"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大畢竟是不同科學領域的代表人物,為什麼非得放一起比呢?成就同樣都很偉大,比不出什麼結果。

最近外媒將屠呦呦和愛因斯坦等人並列,奉為20世紀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對人來說吃喝拉撒是大事、活著是大事,但對人類整體來說探索宇宙也是大事,青蒿素的出現在現代就能起到重要作用,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治療瘧疾的良藥,對現代人類的生活有重大影響,當然未來也還會起作用;相對論奠定了20世紀物理學發展的基礎,在現代依然發揮重要的作用,促進科學發展,代表著人類未來的科學研究方向,在現代也已經逐漸被應用於實際,同樣十分重要。

硬要分出個高低是很難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可以說愛因斯坦直接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基礎,沒有愛因斯坦就沒有現代科學,把愛因斯坦看的更高;也可以說人命無價,現在可以應用研究的比理論的東西更有價值,屠呦呦的發現可以救治成千上萬的瘧疾患者功德無量,因此把屠呦呦看的更高。無論怎樣評價,都不能抹去他們的突出貢獻,當人他們本人一個(愛因斯坦)沒法在意了,一個(屠呦呦)也不在意這些虛名。

其實也沒什麼好比的,畢竟現在沒有大一統理論,不同領域雖然在一些觀測手段上有相似性,但研究方式還是不盡相同的,一個物理學一個是生理或醫學領域的,比不出什麼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