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文 | Fuki

曾被称为“青春剧教父”的64岁的赵宝刚,恐怕这次也要服个老了。

说到赵宝刚,不得不提到他执导过的那些青春剧。当年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青春三部曲”一度红遍大街小巷,还捧红了一系列青年演员,导演赵宝刚也成了中国少数的几个最会拍青春剧的人。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3月24日,由他执导的新剧《青春斗》于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正式开播。目前根据猫眼全网热度榜数据显示,《青春斗》上线6天热度位居第二,仅次于全民爆剧《都挺好》。随着剧集热度节节攀升,种种争议也逐渐浮出水面。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自开播以来,这部剧相关的负面评论数量与日俱增,豆瓣评分也仅有5.1,刷新了赵宝刚导演作品中的最低分。几天前的发布会上,赵宝刚还坦言:“我会担心人家说,导演你这么大岁数还拍青春片,你拍的东西根本不是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收视不好,未来豆瓣评分也比较低,那就证明我能量确实不行了。那我就准备退休,干一点力所能及、有社会意义的事情。”谁知赵导一语成谶,这次怕是真的要考虑退休事宜了。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翻翻近几年的青春剧评分就会发现,青春剧难出精品,现实主义向青春剧拍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几年前,赵宝刚带着当时还叫作《向前进》的剧本大纲来到上海,正撞上带着小说改编作品《欢乐颂》的正午阳光团队,他的一时心虚让对方占了先机,果不其然,《欢乐颂》爆了。一晃三年过去,赵宝刚终于拍出了这一出《青春斗》,谁能想到,没斗成《欢乐颂》,到头来也没斗成“青春”。

这部聚焦了五个性格迥异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的剧集,既没能戳中当下90后、95后的心,更让许多70后、80后观众们一头雾水。曾经是最懂年轻观众心理那批导演之一的赵宝刚,这次竟然似乎没抓住任何观众的心。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众所周知,青春剧立足于目标观众群体的青年阶段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衍生发散。成年观众乐于在青春剧里找情怀,年轻观众乐于在青春剧里看偶像、玩幻想,无论是《恶作剧之吻》《流星花园》还是《你好,旧时光》《奋斗》,都有其对应的受众群体。尽管青春剧相较国民剧略显小众,但从不缺少观众,毕竟大家都年轻过。

因此,一部青春剧首先要明确要拍给什么年龄阶段的观众看。但是,《青春斗》的定位却十分不清晰。从剧集介绍来看,《青春斗》延续了赵宝刚导演作品的风格,以青春群体为切入点,折射现实中广大年轻人的社会生活,以求引发共鸣。同样的风格放在十年前成就了“青春三部曲”,在十年后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现在的年轻人真不长这样。

以人设为例,向真天真活泼,情商却低到不像个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典型学霸丁兰,从小到大只考第一,考了一次第二就要闹自杀;还有口嫌身直的高冷美女钱贝贝,创业先锋于慧,仿佛从言情剧穿越而来的晋小妮。单独看五个主角的人设,足以撑起当下至少三种题材的剧集,《青春斗》很厉害,将这些次元不同的角色聚在一部作品中。所以它既不够偶像,也不够现实主义,若再加上后期剧情中恋爱脑靠男人这一层,更显得异常悬浮。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在《青春斗》诠释青春之前,其定位首先是一部现实主义都市剧。因此,无论青春与否,失真才是做剧大忌,这将直接导致主流观众的流失。

近几年,一些从业者为了增加剧集时长、集数充数,用剧情注水的方式将一部剧拉长几集甚至十几集,观众对剧情脱水的呼吁也日益增强。的确,一部节奏紧凑、故事跌宕起伏的作品总好过漫天大水、平淡无奇,刚刚完结的《都挺好》就是正面案例,用46集时长浓缩出一副当代社会中产家庭的画像,矛盾冲突环环紧扣,自然吸引观众眼球。但大量冲突就是一定必要的吗?鹦鹉君认为不然。

赵导为了脱水将原来50集的《青春斗》减至38集,为观众呈现出的却是“冲动的男友将自己非法监禁”、“大学交往多年男友突然失踪”等离奇剧情。如果该剧的定位是一部偶像剧,那么一切都可以换一种角度理解,就像观众不能用文艺电影的眼光评价漫威大片一样,然而赵导又时刻提醒着观众们《青春斗》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就是《青春斗》第二过——剧情狗血,这也是定位不清晰导致的后果。

斗不过青春的《青春斗》

此前,赵宝刚导演还在接受采访时表达过自己对“青春”概念的理解,他更愿意将90后、00后一同归入80后,在他看来,青年问题是这几代人所共有的。没错,无论是哪一代人,在人生的相应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总会是相似的,这或许不该称作青年问题,而是源自人性根本的问题。影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寻找这些具备普世价值观的关键问题,加以艺术加工,并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给观众。

可惜的是,赵导似乎过于片面的理解了“青春”和青春的这一代人。说到底,观众所求的与时俱进真的有那么难吗?几个鲜活的角色,一个平实扎心的故事,足矣。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