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壞的太監是誰?

90後一枚校花


要從二千多年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批特殊人群裡評出“史上最壞太監”的至高榮譽,對九泉之下歷朝歷代的大小太監們來說,絕對是大事件。

此話題一開,這些活著時就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死鬼,自發形成派系,推薦人選,爭吵之下,上演腿骨棒子橫飛,骷髏頭碎裂的武鬥鬧劇,只為爭到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史上第一壞太監”殊榮。

攤開歷史賬本,那些閃耀千古、遺臭萬年的名字就會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供人唾罵。這些活著時結黨營私,權傾朝野的無鳥之人,死了,也不忘在地獄拉幫結派。

處於第一陣營的是強大的唐朝太監集團,有劉克明、高力士、田令孜、仇士良、楊思勖、李國輔、魚朝恩等餘孽。第二陣營的有明朝的王振、魏忠賢、劉瑾,並列第三陣營的是秦朝嫪毐、趙高與清朝的李蓮英、安德海。這個排名使以張讓為首的東漢十常侍太監團伙很不服氣,經常向一二三陣營約架群毆,更不把太監祖師爺豎刁放在眼裡,整天呼來喝去,非打即罵。嚇得孤家寡人的童貫躲在閻羅身後哭喊著要找媽媽。

閻羅對這樣一群壞事做絕,惹天怒人怨,已永世不得輪迴的壞人很無奈。沒了投胎機會的這幫禍害,在地獄過得鬼生無聊,該找的茬,該約的架,該罵的街,已重複了千萬遍,早就沒了新鮮感。突然碰上陽間搞“史上最壞太監”評比大賽,一個個立馬像打了雞血興趣高漲,飛揚跋扈,氣焰囂張,報名甚是踴躍。

處於第一陣營的唐朝太監集團推出的代表是李國輔。一是這個太監官至宰相,看來官大一級壓死人也適用地獄。二是他敢讓皇帝叫他爸爸。逼死唐玄宗,殺皇室成員如宰牛羊,一手把持朝政,典型的無冕之王。

第二陣營的代表是壞事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境界的九千歲魏忠賢。其專擅朝政,營黨結私、打擊異己、禍害天下的事件,被各種影視劇已演繹了無數次,大家門清。

並列第三陣營中,趙高以聞名天下的“指鹿為馬”典故勝出。受慈禧恩寵推動大清加速滅亡的李蓮英為清朝代表。此人事蹟,正史野史坊間均有流傳,此不概述。

霍亂東漢的十常侍太監團伙自然以張讓為首。不服氣的童貫,豎刁之流則毛遂自薦,要自證“史上壞名無敵”。

魏忠賢、趙高作為一類種子選手,贏面的可能性很大,劉克明、劉瑾、張讓、童貫也實力不俗,太監祖師爺豎刁就是個充場子的,可有可無。

我們在評價誰能獲得這份“史上最壞太監”大獎時,要從該太監在所處時代對國家、人民、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後世影響力上綜合考量。這樣一看,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由宦官(太監)造成的危害在三個階段最為明顯,即東漢末年、中唐、明朝晚期。

符合條件人選是:東漢張讓、中唐仇士良,明朝魏忠賢。三人在所處的時代可謂是把“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壞人法則,發揮到了極致,不愧為壞人三傑。

張讓之壞:禍亂朝綱,賣官索財,父子兄弟貪汙殘暴,搜刮百姓,聚財為私產。

評語:小圈子,層級不高,但帶壞了官場風氣,使賣官斂財成風,算大老虎一隻吧。

仇士良之壞:殺二個皇帝,一個妃子、四個宰相,上千官員。

評語:謀逆弒君,誅殺官員,有顛覆朝廷能力,危害極大。

魏忠賢之壞:繁如沙數,不盡累述。

評語:壞事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算一絕。

 

最終獲得“史上最壞太監”殊榮的是:魏忠賢!





樂羊子說


史上壞太監多如牛毛,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壞得各有千秋各有水平。忽悠皇帝離間君臣,掌控軍機擅自廢立,攬權貪財賣官鬻爵,凡是史上留名的宦官太監在這幾個方面都是超級玩家 。


在唐朝歷史上有個歷經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的大宦官,專權達二十多年,他就是仇士良。這個大宦官,在文宗朝任左神策軍中尉,掌握宮廷禁軍權勢熏天,上面講到的那些宦官乾的事,他哪個都不缺。

史稱的“甘露之變”一方是唐文宗授意的宰相李訓等人,另一方是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集團,是前者要剪除宦官勢力收回權力而預謀的一場政變。政變過程中仇士良牢牢地控制住了皇帝,文宗方面以失敗告終,宦官大開殺戒,將李訓、王涯等宰相全家大小全部誅殺。一時間整個京城腥風血雨,不管是不是和政變有關,凡是以前和宦官勢力有過不去的,財產抄沒人頭落地。


“甘露之變”後唐文宗完全淪落為仇士良的牽線木偶,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只能借酒澆愁。到了文宗末年,仇士良為了自己有擁立之功,反對文宗原來立的太子李永,太子竟然稀裡糊塗就中毒而死。太子死後,楊賢妃主張立安王李溶,朝臣要立陳王李成美,仇士良頒佈偽詔,立文宗弟弟李炎,是為唐武宗。武宗繼位後,仇士良因有冊立功勞被封楚國公,為了去除掣肘和後患,他蠱惑武宗賜死了楊妃和安王、陳王。

仇士良雖然是宦官但也有老婆,系岀名門而且封魯國夫人,沒有親兒子但他的養子個個都身居高官,權傾一時。武宗慢慢也開始對仇士良有所猜忌,形勢對仇士良越來越不利,會昌三年,仇士良激流勇退告老還鄉,武宗順水推舟立即准奏。


仇士良在風雲變幻的大內宮廷生活了四十多年,這幾十年大唐皇室內部爭鬥,中央和藩鎮衝突,宦官和朝臣權力較量,各種矛盾糾集一起。仇士良能於狂瀾中生存下來,並又專權二十幾年,最後全身而退,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其實作為宦官,仇士良的所作所為也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和他伯仲之間大有人在。但是他在臨走離開“崗位”之前,和他的徒子徒孫有過一番話:你們想要富貴,就不能讓天子空閒,經常以奢靡娛樂滿足他的慾望,換著花樣來迷惑他,讓天子沒有時間顧及政事,千萬不能讓他讀書接近學者,更不能讀史書,要不然他一旦瞭解歷史,知道歷代興亡故事,則你我都不會再有好日子。


就憑這段總結性發言,仇士良把宦官的劣行上升到理論高度,就應當選史上最壞太監。後世的那些臭名昭著的太監,哪一個不像是他的徒弟,以他的話為圭皋。唐僖宗時的田令孜,宋代的童貫,明代的劉瑾,九千歲魏忠賢都是一脈相承。

仇士良還鄉後不久去世的,畢竟還算善終。第二年有人告發他,結果在他家搜出數千件兵器而被削奪爵位,府中被罰沒的財物就運了一個多月。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中國歷史上作惡的宦官不勝枚舉,如十常侍、高力士、王振、劉謹、魏忠賢等等。但開創諸多宦者先河,惡名居首者當屬秦朝趙高。


首先,趙高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策劃政變的宦官。

秦始皇暴斃於巡遊途中,遺詔立長子扶蘇繼位。伺候左右的趙高陰謀權力、密不發喪,聯合李斯發佈偽詔,成功冊立幼子胡亥登基,史稱“沙丘之變”。趙高洗腦胡亥的話現在看來仍可資借鑑:“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德,孔子著之,不為不孝。夫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鄉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願子遂之。”

其次,趙高是歷史上第一個駕空皇權的宦官。

胡亥即位時已二十有一,胸腔流淌的歷代先秦帝王英明之血,激盪著他的心靈,令他期待著一番作為,但如鯁在喉的始終是得位不正。而趙高輕飄飄一席對策,徹底消除了他的疑慮。“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從此,他囿居宮帷盡享奢華,徹底成為了一個傀儡,國事決於趙高。


此外,趙高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廢立皇帝的宦官。

趙高威權日久,心中不免生了覬覦之意。由此還發明性創造出一個成語:指鹿為馬,將朝中異己一網打盡。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六國貴族接連起兵抗秦,趙高指使心腹閻樂逼迫胡亥自殺於望夷宮。之後擁立扶蘇子--子嬰即位。不出數月,倒行逆施的趙高被子嬰用計殺於齋宮,三族被夷。

由趙高打開的宦官干政的潘多拉魔盤其後兩千年間在華夏大地不斷上演。而他是第一個,實在是罪大惡極。


東方史話


歷史上壞的太監比比皆是,無論是漢代十常侍,還是唐代高力士,相比起來,都不如明朝劉瑾和魏忠賢這種權傾一方的更壞,不過歷史上太監最大權利的太監就在明朝。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文武百官都必須認乾爹,必須給丫立生祠。而且魏忠賢掌管廠衛,也就是說東廠跟錦衣衛都在丫手裡,想弄誰就弄誰!想當初抗倭的,與戚繼光齊名的俞大猷都因為不認乾爹,所以只有被雪藏,抗倭的功績都歸了戚繼光了,因為戚繼光認了乾爹,建了生祠。

但是如果說歷史上最壞的太監的話,那首推三保太監鄭和。為啥這麼說呢!不是說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去了嗎?怎麼能說是最壞的呢?話說就因為功績在這擺著,後世的太監都以鄭和為榜樣,所以後來明朝的太監就都拼命的力爭上游,無論是後來的劉瑾還是魏忠賢。

再就是鄭和下西洋就真那麼正義的是為了宣揚國威?瞅瞅他的航線就知道了,一路都是衣不蔽體,茹毛飲血的猴子,沒有一家有文明體系的地方,就像是你沒啥事會去跟動物園的猴子宣揚你穿的是啥品牌嗎?

再就是說他下西洋的目的是啥,話說當年朱重八立的太子朱標先朱重八一步蹬腿瞪眼了,朱重八冒天下大不韙的直接跨過兒子直接立了皇太孫朱允炆。正兒八經的漢家王朝都是立長不立賢的,而朱標如果跪了的話,那麼就應該立豬老二!但是朱重八直接立了皇太孫朱允炆。

但是朱重八前腳蹬腿瞪眼了之後,後腳朱老四就藉著靖難,清君側的名義奪了朱允炆的江山,之後朱允炆就神秘的失蹤。再往後就是傳聞朱允炆出家剃頭了!於是朱老四就血洗少林寺,之後傳聞朱允炆出現在海外,於是鄭和就下西洋了。

就說鄭和下西洋去了七次,直到朱允炆差不多也該壽終正寢了的時候,然後鄭和老死了,寶船全都爛在松江船廠,船工全部遣散,兵部劉大夏一句兵部走水,之後船圖和海圖就付之一炬。

所以在我看來,鄭和下西洋就是幹髒活的,就是沒事的就是去追殺朱允炆去了!


老韓推車的韓


田令孜,李輔國,劉季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